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一部《易经》的诞生、发展伴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始终,《易经》是中国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百家学派的思想原典。历朝历代的大思想家们无不从《易经》中汲取智慧的营养。正是基于此,《周易》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首”。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庭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但一段时间以来,《易经》曾被断章取义地误解为是一本算命的书,很多人一提到《易经》立刻就会想到是算命的,是封建迷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科技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文化界、科技界的重视,《易经》中的智慧逐渐被大家重新认识,《易经》文化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易经》,从《易经》中汲取生活智慧。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简单地说,《易经》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我们的祖先把宇宙中的万事万象归纳起来,概括而成的六十四种状态、六十四种情境。正所谓“易与天地准”,“范围天地而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在天地之中,六十四卦既然是对天地万象的概括,自然会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实《易经》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易经》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作用就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应该怎么去应对。
那么《易经》中的智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联接点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够更通俗地让我们认识《易经》中的智慧呢?有,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它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是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成语典故,大多数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气势磅礴,或诙谐幽默,而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是对《易经》文化与智慧的高度凝练,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这些出自《易经》的成语典故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引导人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易经》文化,还可以汲取《易经》中的深刻智慧,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易经》中的成语典故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必将为我们探索《易经》这座宝藏开辟一条崭新的捷径。
我们就从出自《易经》或与《易经》密切相关的成语入手,为您通解《易经》的符号,探求《易经》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