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与悔罪是监狱教育改造永恒的主题,贯穿服刑人员服刑改造的全过程,是服刑人员实现自我改造,争取早日新生的必经途径。
认罪悔罪的目标和要求具有层次性,即从解决思想认识、端正服刑态度到行为合乎规范,再到积极改造。认罪悔罪的第一和第二个要求是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如果服刑人员不承认犯罪事实,不服从法院判决,那么认清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也就无从谈起了。认罪悔罪的第三、第四、第五个要求分别是认清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悔恨犯罪行为,这些要求是对服刑人员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要求的深化。认罪悔罪的第六个要求是“遵守监规法纪”,这既是对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也是判断服刑人员是否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认清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悔恨犯罪行为的“试金石”。大凡能自觉遵守监规法纪,服从监狱管理,真心接受监狱教育改造的,前面几个认罪悔罪的要求也必然达到了。前五个要求解决了认罪悔罪思想层面的问题,思想的问题解决了,服刑人员就能严格按照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行动了。
在认识到认罪悔罪的目标和要求具有层次性之后,我们把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即认罪、悔罪、赎罪,把认罪悔罪的六项要求或者标准展开分析。这三大部分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它们是一个相互交融,逐渐深化的过程,作者也没有把它们的内在联系机械地斩断。
上篇“认罪”共三章,一是犯罪与刑罚,二是承认犯罪事实,三是服从法院判决。这三章介绍了犯罪、刑罚、量刑、法院判决等基本知识,启发服刑人员结合犯罪事实,分析自己犯罪的性质和应受的惩罚,服从法律的判决,进而产生内疚心理,于是引出中篇——悔罪。中篇“悔罪”共三章,分别是认清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悔恨犯罪行为,本讲列举了犯罪的种种危害,全面论述了犯罪的各种原因,让服刑人员在看清犯罪巨大的危害后产生羞耻感和罪责感,同时正确地认识到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转变犯罪定势思维。悔恨犯罪行为部分,讲述了悔恨心理释义,引导服刑人员对犯罪行为进行忏悔,然后排除各种不认罪悔罪的思想情绪,最后过渡到行动赎罪,也就是下篇。赎罪部分不再停留于后悔、内疚的心理,它引导服刑人员跳出悔恨的局限,在实际行动中弥补自己的罪过,也就是内疚之后的补偿行动。这一讲从狱内、狱外,服刑人员被动改造、自我改造,服刑人员自律、互相监督等多个角度阐述具体的赎罪行动,在阐述中还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紧扣降低重新犯罪率这一监狱改造工作的首要标准,使得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本书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全面,内容丰富。本书从介绍有关认罪悔罪的相关法律入手,引导服刑人员结合各个知识点分析自己的犯罪事实,从而服从法院判决、反思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悔恨犯罪行为,最后产生赎罪的责任感,真心诚意地接受服刑改造。二是案例典型,贴近现实。用事实说话和较强的时代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选用了近两三年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例,一个个熟悉的案件跃然纸上,犯罪的丑恶事实会使服刑人员在学习中更能发人深省。另外,书中还灵活运用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论证相关内容,如论证正确认识内外因关系时引用两个相反的例子,指出同样面对外界金钱诱惑,犯罪与否取决于内在的品质,在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对照下凸显内因的决定作用,使“外因决定论”在实例面前不证而倒。三是论证清晰,有理有据。全书灵活运用《刑法》《监狱法》《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以增强教材的说服力。书中列举部分不认罪悔罪服刑人员的言论,如认为量刑过重、贪污(将钱捐给希望工程)有理等,然后运用准确的法条论证这些言论的错误,让服刑人员心服口服。本书还针对服刑人员不理解的一些法律问题做出了法理的解释,让服刑人员切实学到法律知识,用法律知识武装头脑,服刑人员认罪悔罪的自觉性将逐步地得到提高。四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在对法条和法理分析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学术术语,而使用了议论性的口语表述方式,使本书更具有亲和力。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不足,敬请监狱警察在教学中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广大服刑人员在学习中,结合自身改造实际献计献策,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