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定位策略,例如海尔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在国内采取的是迎头定位策略,而在国外采取的是避强策略,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位,使海尔能够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都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市场定位正确,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反之,市场定位不正确,则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应慎之又慎,通过反复比较和调查研究,找出最合理的突破口。一旦建立了理想的定位,企业必需通过一致的表现与沟通来维持此定位,并应经常加以监测以随时适应目标顾客和竞争者策略的改变。
2.营销组合要独具特色
(1)产品开发要与市场开发一体化
海尔建立的“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新产品开发机制值得其他企业参考。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说,产品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的潜在需求点,据此进行开发研制出的产品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可以说市场中用户的难题就是产品创新的课题。同时,是否能够取得市场效果也是检验产品创新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为从市场难题中得到的科技创新的课题,通过研制开发得到的新产品、新技术,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海尔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机制不仅更密切了海尔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意识,而且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了用户,创造了市场,为企业获取了利润。
(2)企业应更注重打价值战
张瑞敏说过,海尔不打价格战,海尔要打价值战,这其实为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一种理念和思路。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激烈的,其竞争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价格战仅是其中的一种竞争手段而已。从企业角度看,仅靠价格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是无法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首先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需求,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并善于发现新的需求,及时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同时,不断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扩展产品的市场范围。海尔就是通过实施细分市场,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其次企业要重视产品技术研发,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加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保持产品的核心技术领先,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海尔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第三,在产品、服务、人员、形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仅仅把宝押在价格战中,如海尔的国际星级服务。第四,针对消费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开展定制营销,顾客可以向企业提出产品设计要求,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海尔推出的冰箱定制营销,消费者可以提出对冰箱的样式、规格、颜色等方面的要求,企业按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生产。
(3)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好销售渠道
中国家电生产企业在经历了激烈的品牌竞争、价格竞争阶段之后,现在已展开了更深层次的销售渠道的竞争。对家电生产企业而言,今后谁掌握着规模大、效率高、运作灵活、运营成本低的销售渠道,谁就赢得了市场,就能有效地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目前中国家电产品销售渠道大致可分为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两种类型。传统渠道主要有大商场、中小商场以及从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电器专营店。新兴渠道有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新兴渠道,各具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家电生产企业应针对自己的产品细分和市场细分灵活合理地进行渠道细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新兴渠道,无所谓谁优谁劣,而是针对所销售的不同产品类别,在不同的销售地域和市场环境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渠道优势和销售效率。家电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的企业特性和产品特性去选择最科学、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使自己的产品在既定的目标市场中达到销售数量的最大比,从而达到两个营销目的:一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二是有效地抑制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销售空间,保护和控制自己既定的目标市场。比如,海尔在国内市场中建立了自己网络化的自营销售渠道,而在国外采取的多是外商代理制,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异曲同工,即以最适合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创出自己的品牌。
3.企业应以品牌为灵魂
(1)创立名牌必须强调产品质量
质量是名牌的基础条件,名牌产品首先必须是高质量的产品,企业不仅在创牌子时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具有名气时更要注意保持产品的高质量,要把质量意识与名牌意识相结合,把质量作为品牌运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运用。海尔集团把质量作为创牌子的首要条件,在“海尔”创牌之初,把自己查出的76台不合格冰箱当众砸烂。以卓越的质量树立了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在以后的发展中,又依靠先进的科技开发力量、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了海尔产品的高品质。卓越的品质使得海尔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越来越高,海尔已成为高品质的象征。相反我国有一些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能扎扎实实地抓质量管理,喜欢找捷径,喜欢靠策划、靠铺天盖地的广告来出名,他们这些做法可能在短期内有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突然成为“名牌”,但是由于没有卓越的质量做基础,通常会落下“短命”的下场。
(2)完善的服务是创名牌的精髓
如果说高质量的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前提,那么优质服务则是开拓市场的保证,是对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弥补产品不足的一种补偿。随着商品日趋丰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已经把服务视为与产品实物质量、价格、特色同等重要的因素。他们不仅关心产品本身怎样、特色所在、价格如何,更关心产品买回后,供应商如何确保产品在其有效寿命期内可靠地实现每项功能。日本一家公司甚至发现,如果问题发生后能得到迅速又有礼貌的解决,顾客的满意度比从来没碰上问题的更高。因此,“为顾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已成为每个成功企业的信条。海尔的“通过努力尽量使用户的烦恼趋于零”、“用户永远是对的”、“超值服务”的服务理念,真正把用户摆在了上帝的位置,使用户在使用海尔产品时得到了全方位的满足。自然,海尔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会越来越高。
(3)要以技术开发来保持名牌的话力
名牌产品不变的是质量信誉,但名牌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并非一成不变。性能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功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当今世界信息瞬变,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名牌产品,只有不断扩大产品的新功能,改进款式包装,并不断开发新产品,使名牌产品系列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使名牌产品永葆青春。
(4)树立名牌需要品牌形象宣传
名牌产品的塑造不仅仅需要技术、质量和服务,也体现于品牌形象上。国内外企业中,凡属享誉世界,风行全球的名牌企业,无一不高度重视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它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傲视群雄,与其众口皆碑的完美、独特的品牌形象是分不开的。名牌产品所具有的独特、完善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地完善才形成的,如海尔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三次更改品牌形象,建立起长期稳固的视觉符号形象,抛开抽象图形符号标识,追求高度简洁的设计,顺应了世界设计趋势。品牌形象需要通过广告等传播媒介的宣传,才能为社会公众所共知。海尔就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树立了海尔品牌的“真诚到永远”的形象。
(5)创立中国自己的名牌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规则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全球逐渐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名牌。我国名牌如果只在国内市场出名,没有国际影响力,则根本不能与拥有全球市场的洋名牌相抗衡。因此,创立名牌,实施名牌战略,我国的企业要具有全球战略眼光,一切按国际规范和惯例要求办事,为自己产品的名牌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扫除障碍。按国际规范和惯例办事,就是要使商标设计、注册国际化,使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以及服务水平达到国际上的高质量、高标准。利用外国新闻媒介,加入国际行业组织等公关手段,想方设法宣传自己的名牌产品,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以期在世界市场上创出名牌。在这一点上,海尔的做法很有启发性。
4.企业要与国际接轨
(1)具有国际品质的名牌产品是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物质基础
国际品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品牌。资本、品牌、文化、人才,被称为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四大必要条件。资本是船,而品牌是帆,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会使得企业更顺利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名牌的有无和大小也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名牌就等于没有市场,未来世界市场的地图就是世界名牌的版图。我国国内有不少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乏国际级和世界级的名牌。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争创名牌,尤其是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已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二是国际质量。创出国际品牌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严格按照各项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和经营,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得到国际认可。借鉴海尔公司“出口创牌”的经验,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时,应以高质量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争取尽早通过国际上的质量体系认证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品认证,拿到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才会不断上升,企业才能创出自己的名牌。
(2)国际化的营销战略是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有利手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市场营销战略也随之国际化。多国营销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营销战略,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方式之一。在这种营销战略下,企业突破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传统营销观念,而推行“多国设计、多国生产、多国销售”的新营销观念,形成其自身的特征:目标市场多国化、产品生产差异化、营销决策分散化、营销考核当地化等。上述特征使得多国营销在绕过贸易壁垒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由于根据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投资,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占有市场。这一营销战略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特别是走上国际市场的优势企业的高度重视。
(3)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要学会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企业家从经济角度出发,高水平地运用市场资源。只有高效率地运用国际大市场的资本、人才等经济资源,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
综观国际级大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其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基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产品输出阶段。这时企业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但产品开始出口,并随着出口的增加,在国外设立自己的销售机构,增强竞争能力。二是跨国经营阶段。随着出口业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厂,以占领当地市场。三是全球化阶段。随着国外子公司数量的增加,逐步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目前,我国企业多处于产品输出阶段,海尔等少数优势企业已进入跨国经营阶段,通过合资、独资等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在目标市场当地融资、融智,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化企业海外子公司当地化进程明显加快,表现为:一是销售当地化,开辟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网络;生产当地化,在制成品生产中提高使用当地原材料、零部件的比重。二是资本当地化,股份当地还原,当地筹集资金,利润投资于当地。三是管理当地化,录用当地人担任企业管理工作,进而培养成为企业高级经理。四是研究与开发当地化,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设立当地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认识和把握这种趋势,有助于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国际化经营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