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1430300000027

第27章 站出画面看画(2)

第二个短板就是薄弱的管理。联想集团创业伊始,其全部员工包括管理决策人员,都属于在传统科研院所工作的科研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没有多少认知。尽管在信息行业中生存的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历史条件,联想必须从贸易开始,通过贸易积累资金、熟悉市场,学习经营管理的规律。为此,联想明确提出了抢占市场份额的口号,号召科研人员到市场中去锻炼和学习,积累开发市场的知识。

在这种形势下,联想以在计算机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己任,审时度势,明确了“先看别人怎样做,然后自己学着做”的企业发展策略,联想汉卡的推广成功地促使一些国际知名电脑厂商纷纷寻求与联想合作,以联想汉卡解决其电脑进入中国的障碍。而与这些知名企业的合作,不仅对联想实力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联想借此机会摸索市场规律,积累了学习电脑推广的经验,从而完成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认识,建立了经营型的企业队伍,有效地实现了科研型团队向经营型团队的初步转变。

1987年联想开始代理AST电脑。那时候中国电脑市场上只有四五个美国品牌,他们给AST电脑装配了联想汉字系统,导致了AST电脑在中国市场上经常脱销。在美国只是一家小企业的AST因为有了联想而获得了成功机会,它曾一度成为中国电脑市场中的霸主,一直到1995年还在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当时电脑价格高得惊人,利润也高得离谱,联想自然大发其财,那一年联想的营业额达到了7014万元。

对联想来说,代理业务在其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联想与AST的合作对联想电脑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代理销售AST电脑,联想了解了电脑的内部构造,了解了微处理器和各种组件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一批联想的工程师队伍,有效地实现了科研型队伍向经营型队伍的转变,对企业组织开发、筹集资金、元器件采购、生产组织、销售和售前售后服务的企业运作流程有了初步认识和一定的驾驭能力,从而为今后企业向产业化迈进奠定了基础,也为联想90年代大举进军电脑领域奠定了基础。联想还与惠普合作,从1988年开始起联想一直是惠普在中国区的最大代理,为惠普在中国的业务开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联想也向惠普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如财务控制、销售渠道的管理等。可以说,没有代理业务,就没有今天的联想电脑和联想激光打印机,就没有出色的联想管理和成功的渠道管理。

联想那时候成立了代理部,柳传志亲自抓代理,从代理中他学会了如何做贸易。杨元庆以惠普为师,从惠普那里得到了他日后管理PC事业部的经验,最终他赢得了权力,也赢得了IT领袖的声望。

成功的代理不仅使联想生存下来,还为联想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三方面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一大笔资金,壮大了公司自身的实力;了解了国际计算机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增强了自主创新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培养了一批市场开拓的管理人员。联想开始看到一个清晰的未来,想通过代理将优秀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然后水到渠成地引进生产线,最终完成技术转移。

三、着眼未来:重新走进高科技

作为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应该是能长期持续地保持利润增长,而作为一个IT行业领域的企业,要实现长期增长,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并不断做强做大,就必须要走发展技术的道路,走创新的道路,提高自己的产品技术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最基础的位置不断超越,达到领跑的位置,并把这个领跑的位置保持下去。

联想并没有满足于贸易代理带来的巨大收益,柳传志的梦想是做中国的IBM,是要做一个长久性的高科技公司。如果说当年的“贸工技”发展道路,使得联想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崛起,雄踞中国IT产业首席,那么,这次的“跟跑—领跑—持续领跑”的思路,无疑给联想的未来圈定了一个方向。

杨元庆说:“我们不能总是以国内庞大市场换别人的技术,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市场开放了,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技术竞争力,和国外大公司合作就会失去基础。只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我们才能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与之相适应的是,联想建立了基于事业部一级和基于公司一级的二级研发体系:在公司一级,联想研发的资源更多地面向专业领域的发展,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事业部一级,则更多地根据市场用户的应用水平进行应用级的开发,使联想能够在市场上推出符合用户需要,能够体现高性能、高技术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联想的二级研发体系,保障了联想产品的不断突破和技术领域的不断深入,也是联想能够吸引到众多的国际厂商与之共同合作的关键。

2004年底,联想在举世瞩目之下并购了被称为“个人电脑时代缔造者”的IBM的全球PC业务,由民族IT产业的领军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作为根植中国的企业中唯一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都灵2006冬季奥运会唯一指定的计算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联想以高稳定、高可靠和高安全性的卓越品质,以及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给予整个冬奥会信息系统以坚不可摧的支撑,并得到了都灵奥组委的高度赞誉。2008年,联想还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信息技术设备与服务的支持。

联想和原IBMPC都具有悠久的技术创新传统,新联想将秉承双方在创新方面的特质,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创新将是联想的品牌基因。目前,联想研究院除在北京外,还在上海、成都建有分院,联想的研发中心遍布中国深圳、美国罗利、日本大阪等地。国际化的联想业已构建了规模宏伟的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研发基地的多点布局。在新的研发体系之下,联想研究院做为公司级核心研发机构,承担着新联想未来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任,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成立于1999年1月的联想研究院,是联想集团公司级的中央研发机构,为公司提供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2001年初,联想明确提出“向技术转型”,开始了向科技的全面进军。今天联想研究院的职能定位是:以全球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积极研发应用型科技,不断提升技术成果的产品化效率,致力于自主开发和创新。联想研究院将持续探索引领计算机行业发展和用户应用潮流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客户创造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以此来助力联想的全球博弈,进而提升中国IT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联想研究院正成为联想角逐世界的一张王牌,它标志着联想由“贸工技”路线重新走进高科技,由在后面吃土的乌龟变成了领跑的兔子。

2001年联想研究院开创了独特的用户研究技术方向,极大地提高了PC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2003年推出关联应用电脑,构建了联想数字家庭蓝图。2005年联想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笔记本产品,支持笔记本业务高速健康发展,毛利率大幅提升。

2000年联想研究院布局信息安全研发并快速推出防火墙产品,开创公司网络安全业务;2003年推出业界领先的千兆线速防火墙产品,获得巨大市场成功,成为国内品牌Top1;2005年网络安全系列产品持续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成为联想亚信公司的利润支柱。

2002年,联想研究院提出独创的前瞻性关联应用技术战略,并同时推出了IGRS技术标准,推动“闪联”标准的发展,2005年6月29日“闪联”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由企业主导的国家标准,奠定联想在3C融合时代的产业领导地位。2007年1月5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发布了历经5年研发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实时多媒体协同技术。这是联想落实关联应用技术战略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标志着联想集团在3C融合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对未来3C融合的发展态势产生深远影响。

2003年,联想推出深腾系列万亿次计算机、4万亿次超级服务器,使中国企业的高性能计算机产品首次进入世界Top500排名前列(No14),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率先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在用户、业界和政府部门成功地树立了联想的高科技形象。

2005年4月联想研究院领先开发出被誉为“中国安全第一芯”的“恒智”安全芯片,取得芯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我国可信计算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流PC业务在下一代全球PC市场的角逐中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树立联想PC在系统安全领域的领导地位。

联想通过管理为技术创新铺平了道路,打通了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钱的各个环节,在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之后,联想迎来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新时期。联想在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创新的同时,将依托中央研究院,逐步开展功能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在新帅杨元庆上任之后,更是明确提出联想要向技术和服务转型,做高科技的联想。

经过长期的研发积淀,目前联想在技术领域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战略和规划,以技术战略为支撑的联想未来公司战略也进一步清晰。在以强劲的销售实力成为中国电脑市场的巨无霸之后,联想正从一个国内大众消费品牌向高技术的国际IT品牌转变,在改变着中国IT行业一直在核心技术上没有发言权的历史,杨元庆表示,“我们把自己定位成高科技的,服务的和国际化的联想,高科技是我们努力的重点。只有在核心技术上扬眉吐气,联想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第三节 高科技随时代而变

将企业做强做大,是企业家们心中梦寐以求的事情。人们习惯上把“做大”与“多元化”联系在一起,把“做强”与“专业化”联系在一起。究竟是该做强还是做大?先做强还是先做大?很多公司在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逐渐迷失了自我——要么在盲目多元化的迷途中失去方向,成了大而不强的“纸老虎”;要么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裹足不前,成为国外大公司的配角,既做不强也长不大。浮躁是中国企业家的大敌,不顾自身的实力,盲目判定一些不切实际的决策,往往导致企业的失败。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这种案例不为少见,三株的破灭、太阳神的陨落、巨人集团的倒塌都是企业盲目扩张的恶果。在世界500强前10名中,也只有GE一家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发展,而坚持专业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则不胜枚举:inter、微软、诺基亚、高通……

联想在业务战略规划上显得很稳健,柳传志一直强调,一个企业要能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世纪90年代初期,联想也受过房地产、炒股等的诱惑,但当决策层深刻研究清楚自己到底该不该做这些事情,做这些事情有没有优势后就定下来,联想只能在信息领域内多元化经营。因此当房地产大潮过去后,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损失,联想却因为他的坚守而成为IT行业的领军人物。联想一直执着于高科技的梦想,坚持在IT行业内做多元化,以世界最先进的产品技术为标杆,从汉卡到代理PC机,再由代理到自主品牌,再到IT产品的相关多元化,联想步步逼近,随时代而不断转变自己的产品结构。

一、汉卡时代

在中国,1984年已有至少11万台个人计算机来自IBM。计算机正在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可惜它从诞生至今,只能在英文环境中运行,即使在中国的土地上,也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够识别中文。语言成了天然障碍,所以让机器能够“识别汉字”就成为那时候无数中国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让13亿中国人进入计算机世界的桥梁。

柳传志也敏感的嗅到这一商机,决定抓住西文汉化这一技术进入计算机高科技行业,那时中国人手上的“汉字系统”已有十几种,其原理和运行过程大同小异。计算机所研究员倪光南的“汉字系统”(人们恰如其分地叫做“汉卡”)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它包括三块由若干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电路板和一套软件系统。三块电路板之间以扁平电缆相连,字库中则永久地储存着所有标准汉字,当你在键盘上键入一个汉字的时候,控制系统便将你要的汉字翻译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码,再把数码传到字库中与之相关的地址,然后把它读入处理系统,进入存储器中,再送到显示器或者打印机上,变成一个由点阵组成的汉字。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联想功能”,它利用了中国文字中词组和同音字的特性,建立起自己的汉字体系。

当1985年年初柳传志闻讯找到倪光南的时候,这一技术已经以“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命名,并且相当成熟,向个人计算机移植的过程也已成功在望。柳传志三顾茅庐把倪光南请进公司,开始了“倪柳”合作时代,公司将自己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到“联想汉卡”的开发上了,此后的三年内,以倪光南为主连续研制出8种型号的“联想汉卡”,更新了3个版本,形成了一套功能齐全的“联想式汉字系统”。由此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走上了“技工贸”的发展之路。

1986年开始,联想公司在开发联想汉卡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完善,形成了8个软件版本,6个型号的联想双字系统,广泛应用于6个大的领域。而后联想又连续开发出FAX通讯传真系统、以U超级汉字系统、CK40可编程工业控制器等拳头产品及一系列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高技术产品。并以产品为龙头带动整个经销,使公司步入流通领域,从此企业调整运作起来。

公司开始把所有的资源和人力都放在联想汉卡上,I985年10月,联想一型汉卡通过了中科院的鉴定。第二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汉字系统对口赛上,联想汉卡的一举夺魁。联想汉卡在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可兼容市场上各种品牌计算机,再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很快打开市场,产量迅速增长,联想声誉日渐提高。联想汉卡的开发成功,解决了当时西文汉化这一计算机难题,是联想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对联想初期的发展功不可没。联想汉字系统自投放市场三年多以来,共销售了2万套,创产值6000万元,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11月14日,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