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姜夔传
14303100000013

第13章 绍兴泼墨

绍熙四年春季,姜夔因张平甫之约到绍兴,此行目的是搜集张平甫祖父张俊的资料,为写《张循王遗亊》做准备工作。此次绍兴之行,还有丘崈、葛天民、张时甫、张和甫,共六人。

姜夔一行人来到绍兴,就被绍兴的自然风景与历史人文故亊所吸引。

绍兴素有“天上仙都”的美誉,唐朝宰相元稹赞“仙都难画亦难书,天下风光数会稽”,诗仙李白赞“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王勃赞“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张继赞“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白居易赞“天上取样人间织”,苏轼赞“此方定是神仙宅”。

“绍祚中兴”,绍,继也。祚,皇位,赐福、保佑。中兴,即中途兴旺。绍兴古称会稽,始建于公元前490年。春秋时代为越国都城,南宋时两度作为临时首都。1131年,宋高宗赵构把当时的越州作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绍兴,寄托“中兴”之意,并把越州改为绍兴,遂由此得名。

传说中的舜会百官、禹会诸侯故亊亦发生在绍兴,古人曰:“越,舜、禹之邦也。古有三圣,越兼其二焉。”《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又载: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大禹在会稽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把天下分为九州岛,九州岛的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中心在会稽。会稽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海,立石刻颂秦德,又见东南之地有王者之气,因此掘剡山而泄王气。

华夏历史对山脉的崇拜,始于会稽山。《吕氏春秋?有始》和《淮南子?地形》,尊会稽为中华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也是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

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越国都城。范蠡先选择在府山兴建句践小城。随后又在小城以东兴建了山阴大城。后人赞绍兴城得山水之利而无旱涝之忧,能攻易守而基业可据,堪称古代城建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后吴越争霸,句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雪前耻,越灭吴,拓地至江淮,疆域包括山东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福建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侯将相,文种范蠡,越国的奋发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继舜禹之邦后,会稽再度名扬华夏。

魏晋时期,会稽人阜物殷,与建康东西相峙,成为当时的两大都会。晋元帝赞誉绍兴“今之会稽,昔之关中”,是晋王朝“皇基所讬”的“泱泱大邦”。绍兴经济和建康相互比肩,发达的农工商业,豪奢的庄园;天下名士在会稽山麓、镜水湖畔竞逐风流。史籍记载,东晋咸和四年,首都建康在经历苏峻之乱后,破败不堪。当时朝廷提出迁都会稽,虽最终未能成行,也体现了会稽的地位。南北朝初期,山阴已经号称“海内剧邑”,南朝刘宋年间,朝廷设置“扬州”,州治在山阴,因此绍兴又有“扬州”的别名,其后数度改为东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政治中心南移,大批黄河流域的居民纷纷避乱江南,会稽郡成为当时主要的移民聚居地之一,王谢家族纷纷定居会稽,十八高士云集沃州,人文鼎盛,冠于江左。以至于《世说新语》里随处可见会稽一地发生的故事。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如东床快婿、曲水流觞、东山再起、乘兴而来等。

自魏晋以来,会稽大兴,是南方最富庶的地区,又得运河之终点,在隋唐,仍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商业中心。大运河的开通也是为了方便对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的控制,会稽又是华夏圣都,隋炀帝欲东巡会稽,效法夏禹、秦皇的故事。在隋朝筑“罗城”,越州盛产的丝绸、青瓷远销海外,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发源地,手工业和工商业十分发达,冶金业、高级丝织品业、青瓷业、造纸业、制盐业、造船业、外贸业均兴盛一时,因经济发达,各地草市甚多,城中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富商来集,百万之众,鼎沸惊闹”,作为东南第一大都市,在唐末被称为“雄剧之藩”。孙逖曰“会稽郡者,海之西镇,国之东门,都会蕃育,膏肆兼倍“;杜牧赞“机杼耕稼,提封七州,其间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崔元翰更称越州“铜盐材竹之货殖,舟车包篚之委输,固已被四方而盈二都”,是唐朝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和经济中心。

唐代绍兴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名流纷涌而至,作为综合性大都会,园林数量、唐诗数量、名流数量、商业繁华均为唐代翘楚,也是宗教中心之一,唐朝宰相元稹,一再夸赞越州风景的美丽、州宅的宏伟、城市的繁华,写下“会稽天下本无俦”的诗句来赞美越州。诗仙李白四入越州,吟出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的绝句。诗圣杜甫二十岁时就来到越州,游冶忘归四年之久,并自视为少年壮举,其它400多位诗人如白居易、孟浩然、崔颢、刘禹锡、贾岛、罗隐、温庭筠、孟郊等,或单骑仗剑壮游,或任职贬黜宦游,或寄身山水隐游,或至越避乱游,在越州留下几千首宝贵的诗作,这就是著名的唐诗之路。

从五代的吴越国东府,到北宋的大都督府,越州“其地襟海带江,方制千里,实东南一大都会”。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十月来到越州,越州第一次成为南宋的临时首都。为避金兵锋芒,高宗退至沿海,其后南宋朝廷再度返越,以州治为行宫,越州第二次作为南宋的临时首都,越州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绍兴元年,赵构将越州升为绍兴府,寄托中兴国统之意。后来南宋迁临安为都城,仍以绍兴为陪都。绍兴作为王室的陵寝所在,而且成为赵氏宗室的重要聚居地,朝廷的宫学也在此创办,也是文化出版中心,其地位高出其它各府。在朝廷当时宣布的40个“大邑”中,绍兴名列其首。因绍兴不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山水驰名,南宋一代,绍兴仍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谓八百里湖山,十万户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姜夔从绍兴这些“繁华”中,看到了另一种现象,他在游攒宫山,宋高宗永思陵时,作诗发岀“中兴无限艰难意,日暮潮平力士归”的终天之痛。“攒宫”与“永思”有暂时放置之意。姜夔在说南宋当局“中兴无限”期,丢掉淮北遗老遗少“力士归”,马放南山,刀放兵库,不问不管,何能谈“暂时放置”!

姜夔在看到绍兴仕女,浓妆重色,兴高彩烈的春游,

赏花,踏青。他就想到历史苍桑,作诗说:

“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

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

姜夔此诗在描述这帮仕女是“闲倚阑干看落晖”,有数落仕女不知“忘国恨”之痛。

姜夔来到卧龙山与葛天民有唱和,姜夔唱道: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

他们一行人来到卧龙山华藏寺,此寺为张循王功徳

院。这里是他们第一站,是搜集张俊资料的最好地方。姜夔认真地看实物,仔细听,尽可能不放过一个细节和一个小故亊。

姜夔在记录资料后,了解了一下整个卧龙山的情况。

卧龙山,山上共有72处楼台亭阁。如:越王台、越王殿、古柏、清白泉、飞翼楼、风雨亭、文种墓、樱花园、摩崖石刻、龙湫、蓬莱阁等。越大夫文种葬此,故又名种山。他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为水巷古城平添气势。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岩一石、一亭一台,无不蕴涵着一段历史、演绎着一个故事。卧龙山这种“遍地历史”的景观,是访古怀今的好地方。姜夔在此兴来作诗一首,诗曰:

“茫茫复茫茫,中有山苍苍。

大哉夫差国,坐占天一方。

夫差醉莲宫,巨浪摇不醒。

越师何从来,夺我玉万顷。

年年亭上秋,一笛千古愁。

谁能知许事,飞下双白鸥。”

姜夔此诗仍是写古喻今,借吴越之争说“中兴无限”期,而成“千古愁”。姜夔下次到卧龙山上蓬莱阁中与辛弃疾唱和风流章句,那是十年之后的亊。

姜夔在绍兴起笔写《张循王遗亊》,时而文思泉湧,时而也一字不能下。对张循王的成长过程好写,但他爱财之亊不好下笔,特别是他参予杀害岳飞一亊,无从下笔。“为难时,需冷静”。这是从湖州临行前妻子萧春枝交待之语。姜夔写写停停,写时在住酒店内不岀,停时,岀去走走。

一日早上,张平甫见姜夔在“吃笔头”,不下笔,就提岀“今天去剡溪走一下!”

姜夔放下笔,点了点头,答应了一声“好”!

剡溪,曹娥江干流,流经绍兴一段称剡溪,或称剡江、剡汀、戴湾,戴逵滩。剡溪两岸万壑争流,众源并注,或奔或汇。一路有东门,艇湖、竹山、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嶀浦、鼋头渚等景点,统称剡溪九曲胜景。

李白有诗云:“此去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姜夔与张平甫等六人来到剡溪,马上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丘崈提岀:“尧章兄,作画留存如何?”

张平甫马上应和道:“好!尧章兄辛苦了,作画轻松一下吧!”

“和甫也可作!”葛天民说。

“时甫也行!”张和甫说。

“那么,你们三人作画,我们三人作后勤保障!”张平甫说。

“好吧!”姜夔说。

“我画《竹山夕阳》!”张和甫说。

“我画《夜访戴逵》”张时甫说。

“尧章兄,就画《剡溪图》吧!”丘崈说。

“这题大了,花时间!”葛天民说。

“时间不是问题,此画一当成功,我将放入我家大堂,给尧章兄在杭州城造一华堂!怎么样?”张平甫说。

葛天民说:“尧章兄一张画,能换一座华堂,这是好亊!”

“说说而已!”姜夔说。

“不!说到做到!尧章兄欲完成一书一画,绝不止如此,定会有更好报答!”张时甫说。

“我不为此!只慕循王功德而所书,也为兴致所到而作画!”姜夔说。

“尧章兄,那是答应了!我平甫兄是一言九鼎的人,说到也能做到的!”张时甫说。

果然,正如以上所说,姜夔写好了《张循王遗亊》与作好了《剡溪图》,张平甫也实现了他的承诺。才有姜夔依“依平甫生活”之说。这是后话。

“那我们明日就开始作画!”张和甫说。

“好!”姜夔与和甫同时说。

姜夔一边写《张循王遗亊》,一边作《剡溪图》。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一幅《剡溪图》长卷山水画呈现于大家面前。张平甫一个劲的叫“好”。葛天民也称赞不已。时甫与和甫的《夜访戴逵》、《竹山夕阳》也完成了,时甫与和甫也只有自叹不如的份。

丘崈认真看完三幅画后,觉得画美,就仍缺点什么,几经度步思考,突然大声说:“尧章兄,画如此漂亮、精妙,剡溪在你笔下,东流水生龙活虎,宽长雄壮。可惜是剡溪两岸一秋景,树叶落光,鸟儿无食。仍缺一题诗!尧章兄,书法赛过黄、米,来个锦上添花,何不给个诗题,怎样!”

“见笑了!”姜夔说。

“来个诗题!”葛天民赞成。

“那就献丑了!”姜夔说完,撩起长褂,取笔写题,诗曰:

“枯槎啅干鹊,交臂失夫君。

奈此一尊酒,凭髙空水云。”

署名姜夔尧章题书并在画上左下角添一红色“白石之印”。

姜夔把《剡溪图》画成了一幅南宋历史长卷图,正如他的诗题中所言“枯槎啅干鹊,交臂失夫君”,树枯夫失,国破山河碎。

姜夔画完成了,又继续写《张循王遗亊》。

张俊,南宋武将。字伯英。曾成纪人,他十六岁时充当弓箭手。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升为下级军官。北宋末,曾随种师中援太原。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建立御营司,任张俊为前军统制。南渡初,宋高宗被苗傅、刘正彦所困,他和韩世忠等受张俊节制,平定事变,因而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绍兴初年,出任江淮招讨使,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南侵。后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绍兴十年金军南侵,宋诸军迎击,都得胜利。张俊也派部将王德收复宿州、亳州。他迎合朝廷对金议和的意向,自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受秦桧指使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后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张俊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宋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诸将都不能比。死后,追封循王。

姜夔在如何写“受秦桧指使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一节时,又在不知如何下笔,连续五天,竞一字未得。

“为什么朝廷非要杀岳飞”疑问一直到成书时,姜夔也没弄清梦。

葛天民在张平甫面前说:“听说“兰亭”那儿好玩,应该去看一看!”

“明天都去一次吧!”张平甫说。

“那,我告诉尧章兄去!”

姜夔一行六人来到兰亭。

兰亭,位于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据传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鹅池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

姜夔在鹅池对着“鹅池”两字用手比划,头左右、上下不断摇摆,眼睛随手转动,那认真劲,让丘崈好生赞赏。丘崈随心而发:“尧章兄,是千锤百练成真金的,不得不佩服!”

“来流觞亭,这才是产生书法天才的地方!”葛天民说。隨后唱出一诗。

他们六人来到流觞亭,刚坐下,姜夔一首和葛天民诗

随口飞出,诗曰: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

他们六人正在吟诗时,突然,右军祠旁传来一声叫卖声。

“卖《兰亭序》啦!”

姜夔应声而起,赶快走向卖者,问:“你卖多少钱?”一边打开《兰亭序》来观看。

“五百两!”

“那里来的?”

“祖传的!”

“你姓什么?”

姜夔见有黄庭坚题跋,品像上等,字美文佳,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无一字破损,认定是定武善本,有心买也。可身上只有沈叔给的二十两,春枝给的二十两,总共才四十两。

“我只有四十两,你卖否?”

“你是识货人,真货要落有缘人,才有价值。我家是有急亊,需用钱,那就这样吧!”

姜夔钱付岀,《兰亭序》拿在手中。兴到竞读出声来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姜夔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情有独钟,二十于年习《兰亭》,共藏有四本《兰亭序》,并有黄庭坚、王晋之、葛次颜、单炳文题文,其中有名“落水兰亭”在落水之前,就是他的藏本。此黄庭坚题跋“兰亭”,后有人以五千两价买走。

姜夔对《兰亭序》有一书文论“考”,四次写跋,给予评述。姜夔《兰亭序》考受到后来者认可。他第一本跋写于“嘉泰壬戌年”,第二本跋写于“癸亥年”,第三本跋写于“癸亥六月”,第四本跋写于嘉定二年。姜夔对《兰亭序》的真迹去向有个比较客观的说法,首先对《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书提出质疑,并指岀《兰亭序》名显不在晋,而在隋唐。

夏秋之交的一天,丘崈在街市遇到公因亊来绍兴的易彦章、王炎,三人交谈后,易彦章、王炎知姜夔在绍兴,跟丘崈来到酒店,说是要见姜夔。易彦章、王炎与姜夔一见如故,有说不完的话题。张平甫知道易彦章、王炎都是当下俊杰,不敢怠慢,速即招待。

他们一行八人在状元公易彦章的提议下,到鉴湖去游玩。在当地绅士黄庆长的组织下,夜泛鉴湖。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之名,目前可以肯定是在北宋时才开始出现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本谓镜湖耳。”古代有避讳的习俗,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名赵敬,“敬”、“镜”同音,遂将“镜湖”改名为“鉴湖”,也有改称“照湖”的,宋嘉泰《会稽志》载,绍兴偏门外照水坊,乃“以湖名”,但因“照”不及“镜”有韵味,宋以后便很少再有“照湖”的说法。“鉴湖”成了通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鉴湖”这一名称出现之前,鉴湖有过“庆湖”、“贺家湖”、“镜湖”、“贺监湖”、“南湖”、“长湖”、“大湖”、“带湖”等别称,这些名称也都有其来历。

最早出现的是“庆湖”。据三国时吴谢承《会稽先贤传》记载:“贺,本庆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吴,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祸。王子庆忌挺身奔卫,妻子并渡渐水,隐居会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泊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庆氏’,名其湖曰‘庆湖’。”春秋时吴国王僚末年的公子光之祸,发生在公元前515年,早于马臻建成鉴湖655年。“庆湖”,应该是鉴湖建成前自然形成的一个天然湖泊。

东汉安帝刘祜时,“庆湖”改名为“贺家湖”,原因是刘祜的父亲名刘清,“庆”、“清”同音,为避其讳,庆姓改为贺姓,湖名也就相应而改。这在谢承《会稽先贤传》中也有记载。

“镜湖”之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孔灵符的《会稽记》:“永和五年,马臻为会稽太守,创立镜湖。”但为何命名“镜湖”,原因却说不清楚,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两种:一是黄帝磨镜说,南北朝任昉《述异记》载:“镜湖,世传轩辕氏磨镜湖边。因得名。”二是“镜中游”说,谓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有在“镜中游”之感,晋王羲之“山**上行,如在镜中游”为其本。一般以为,鉴湖建成前,已有一些自然湖泊,其中之一可能名“镜湖”,并有黄帝磨镜湖边的传说,人工湖建成后,原镜湖归入新湖,“镜湖”之名因其形象而有来历,便为人所接受而沿用了下来。

“贺监湖”之名与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关。贺知章在京为官五十多年,八十多岁告老还乡。唐玄宗赐他“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官至秘书监,“镜湖”因而亦名“贺监湖”。嘉庆《山阴县志》载:“唐明皇赐贺知章‘鉴湖一曲’,故亦名贺监湖。”后来也有称“贺鉴湖”的。

在鉴湖,他们吟诗唱词,尽情吐华章。王炎先作诗道:

“粼粼万顷碧玻璃,今日耕锄半稻畦。

菡萏开时还自好,买舟一醉玉东西。”

舟至湖心,酒过三巡,他们各有吟诗数首。岳崈带头唱词,王炎亦来劲,高声唱岀一曲《清平乐》:

“呢喃燕语。共诉春归去。春去从他留不住。落尽枝头红雨。

老翁袖手优游。闲愁不到眉头。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黄庆长兴起,唱了一曲《水龙吟》,黄庆长声落,易彦章说:“素闻尧章老弟,词曲了得,一曲《扬州慢》惊醒朝野,《暗香》、《疏影》两词让文坛倾倒,今日倒想亲耳听听天籁之音。”

“状元公抬举!”姜夔说。

“彦章兄有此提议,尧章兄当不可推之!”丘崈说。

“那好,就以庆长兄韵和一首。”姜夔说完唱道: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

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

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姜夔被王炎“无所作为”而“伤春”,以见红梅落去,自己飘“游”在外,“归”期可能在秋之愁势所引,发内心积愤。姜夔此词把“倦游”、“思乡”、“怀人”之“情”倾泄。

姜夔情切意浓,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人世间寻常小事,往往引发其情而不能自己,笔尖上蘸满血色情怀。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感,不仅不能减弱和冲淡姜夔的绵绵之恨,反而更增其悱恻难解之情。此词最佳处,不仅在于心旷神怡之游乐中,翻出执着、缠绵、铭刻于心的“倦游”、“思乡”、“怀人”之“情”,尤其是在于,从这“怀人”的相思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情词妙处在于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对方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融融泄泄。双方之境,亦如双镜互照,交相辉映。

张和甫说:“妙!借用古人设誓之语,阐明其必归相见之情,足见相思之深,用意之诚。”

王炎说:“诸言有如,皆是誓辞。有如山,有如河,有如皎日,有如白水,皆取明白之义,言心之明白,如日如水也。情深意切,不可一妙字作结!”

张时甫说:“温柔旖旎而又幽约窈眇,不但刻画出伊人精神,而且写出树亦含情。归期尚未,种种幻境。鹊南飞,有人喜,桂子留香,携手影里,不能言表的神悦!”

丘崈说:“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词情显得摇曳生姿,词人彼情使物,真有常人不可及处。”

黄庆长说:“红衣青灯,相映成趣,桨声浪音,一片天籁!”

易祓说:“好!好!一声“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真解块垒!尧章老弟不负盛名!”

姜夔说:“见笑!见笑!只可一笑了之!不可虛传也!”

王炎自此深服姜夔的才华,两人以后在杭州有几次唱酬。王炎后来知饶州时,曾两次到姜夔母亲坟前去凭吊,均写有诗抒发对时势的幽恨及他与姜夔的友情。

花落花开,草长草衰,花草一荣一枯。姜夔春季来绍兴,眼前已是腊月深冬,正准备过几天就歇笔,带资料回湖州过年后继续写《张循王遗亊》时,突然,张辑从湖州赶来,传信说:“范成大病故,小红姨已去苏州”。姜夔没考虑许多,放下手中笔,也不要他人陪,一人一马飞向苏州。

范成大九月病故,报丧者十月到了湖州,等张辑在绍兴找到姜夔时,已是腊月。姜夔在苏州,未见小红,以为她回湖州了。小红没回湖州,是否去鄱阳了,不得而知。姜夔与小红的生活从此结束了。在五年后,姜夔路过垂虹桥,作《庆宫春》词怀小红,叹“自歌谁答”。

姜夔至情至性,在苏州留下了三首吊范成大的诗,带着伤感回绍兴,诗中对失去这位良师益友的悲切之情,点点滴滴浸透纸背。“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将无尽的思念化为心诗。

姜夔这种失友的悲切情绪,影响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他在八年之后去永嘉安慰叶适时,途经括苍烟雨楼,睹物思人,仍是那么悲痛,好生希望范成大驾鹤归来。

姜夔从苏州回到绍兴,已临春节,赶往湖州过年来不及了,丘崈与时甫、和甫,已经离开了绍兴。姜夔与葛天民、张辑三人,听张平甫安排,在绍兴过年后再走。

过年了,绍兴的人们都沉浸于快乐欢庆春节之时,鼓声不断。张平甫与葛天民、张辑三人离开酒店,上街看热闹了。姜夔无法融入绍兴欢乐的海洋中,仍不时想起范成大,不愿隨张平甫上街,一人留在酒店。这时的寂寞、悲凉、愁绪悠然而生,怎么也不能像绍兴人那样高兴起来,顿时,几十年来的经历,喜少愁多,乐少恨多,如画、如火、如诗、如雪、如线、如丝、如冰,如雨、如风,一串串、一阵阵、一件件、一桩桩、一朵朵、一点点、一条条、一滴滴,似织、似片、似段、似面、似点,时而动,时而烦,时而烈,时而暴,湧入心田,聚在脑海。亲、朋、友、邻,时、亊、势、局,没头没绪,无始无终,感概万千,无法安宁。姜夔突然命笔,神到兴致,龙飞凤舞,一首佳作《玲珑四犯》词,呈现于案上。

“垒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亊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姜夔此《玲珑四犯》词,是姜夔在对自己四十年代人生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篇词突出表现:姜夔自己认为怀才不遇,对社会不满,对不重视人才的政局不满,对自己“天涯羁旅”现实不满,倾吐满腹牢骚,写出了无奈及愁绪。喊出了“唯有此情苦”,发泄了“文章美知何用”的牢骚。把自己的现状不好,责怪时代或责怪朝庭当局。整篇词虽有两声呐喊直白,但不俗。总篇词仍未离开婉约词风,诗情画意,境界高洁。借江淹写恨伤,借歌女换马写自己认真做人,文章写得好,反衬自己“天涯羁旅”结果。最后展望未来,还是一个无奈“寻花伴侣”。

姜夔这首词,相继写了:感受、认知、感伤、思绪、世事、感悟、牢骚、现实几个片段,都很顺畅,不留做作之迹,一气呵成。让人读来心酸而富有美感,也能跟随姜夔笔端心潮起伏,去思考:人生难道就如姜夔所说,你再努力又能怎么样呢?不是有“天道酬勤”吗?最后姜夔落笔是展望。可这展望竟是“寻花伴侣”。

姜夔的“寻花伴侣”看似是一个不经意,一个无奈的展望,其间就说出了全词的词旨,也就是中心思想,核心内容,真是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寻花伴侣”则是姜夔无奈,无法承受生活重压,想逃避现实生活的苦难,多年想学要追随的生存方式。姜夔词中有多处提到一个热爱种花的人,称为“妻梅子鹤”的林逋。

绍熙五年春节刚过,姜夔从绍兴往吴兴赶,他没有直接回吴兴,而是先到杭州西湖边孤山上林逋祠,祭拜多年追思的心中偶像。林逋对生活真諦认识态度,那种“妻梅子鹤”的洒脱是姜夔追求的境界,可又总是被“鱼鸟”所呼,责任使然,而不能达到!

绍熙五年春,姜夔在孤山林逋梅园故址,西林桥唱出了“十亩梅花作雪飞”的千秋佳句!

第二天,俞商卿在西湖作东,为姜夔一年在绍兴归来洗尘。姜夔又在孤山西林桥写出了名篇《角招》。别有一番愁绪寄词中。

姜夔回湖州,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一部《张循王遗亊》书成,楼钥作序曰:鄱阳姜夔、尧章“慕循王大功,而惜其细行小节人罕知者,矻矻然访问而得此。”

以后官拜宰相之职的楼钥,在《张循王遗亊》书中作序,虽不大长,可反映岀一段历史来,那就是:南宋中后期间,对张俊的功过还是能客观评述的;姜夔也没有因为写《张循王遗亊》书而受牵连。

遗撼的是:因张俊与“杀岳飞”有关系,死后之“形”长跪岳飞坟前;也许与此有关联:姜夔辛苦、勤劳写岀的记实体《张循王遗亊》小说全书遭“难”;也可能与此有关:姜夔文化研究历史上有些坎坷!

姜夔在书中客观反映张俊功劳时,也说参予“杀岳飞”是一大过。八年后姜夔在乌石寺见到岳飞诗题,才明白:岳飞得罪高宗皇帝,是皇帝非杀他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