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1430700000099

第99章 任继愈:从班级图书馆主管到国家图书馆长

任继愈(1916—?)教授是跨世纪的哲学史家、宗教学史家,多年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他是由北京图书馆改为国家图书馆时的首任馆长。

千里之行,从小学读书时的班级图书馆起步

谈到任继愈与图书馆情缘,可以始自他在家乡山东平原的小学生时代。那时候,小学班主任为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自办班级小图书馆。小图书馆即设在教室的墙角,设置两个书柜加一把锁,由同学共同出资出书,也订阅了几种刊物。由学生选举一个爱书的同学当馆长,一学期一任。任继愈当过一届图书馆的馆长。虽然班级图书馆只有百十本图书,但却给他留下了图书馆的影响。当然此时此刻的少年任继愈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再会当上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的。

任继愈对图书馆有不少回忆。

他在《我的书斋》一文中说: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我在北大西斋住了几年,“九一八”以后,宿舍被日本兵占去,书籍也全部损失。抗日战争期间,随学校迁到昆明,并留校教书,在昆明翠湖边的一条小巷子里,我有了一间书斋,自号书室为“潜斋”;有“潜斋笔记”多卷……1946年,北大迁回北平,我在沙滩红楼有一间住房兼书房;1952年,我住在中关园,自己又有了一间书斋,取名“中关虚舍”。“文革”十年,书房取消了,我只能睡在书箱叠成的“床”上,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勉强从事写作。1977年,我又有了一个书斋,开始了新的研究生活,因为右眼失明,因之姑且命为“眼科病房”。

2002年,任继愈又以《松公府旧馆杂忆》为题,如数家珍地回忆起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日子:1934年我考入北大,图书馆设在沙滩松公府的一个四合院内,是一所旧府第庭院。一年之中有半年不好使用,我对这个旧图书馆的印象好坏各半。大学二三年级期间,旧北大的新图书馆落成,地点仍在沙滩松公府,靠近北大西大门。新建的图书馆,采用钢门窗结构,宽敞明亮,一扫旧馆沉闷幽暗的气氛,这个建筑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以中文阅览室为例,常用书、工具书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二十四史、《册府元龟》、《说郛》、《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玉海》……等书,沿墙排列了一周,随手查阅,十分方便。同学带来的书,从书库借来的书,都可以摊在阅览桌上。中午出去吃饭,摊开的书可以不收拾,回来接着看。当时北大校门任人出入,教室任人听课,图书馆阅览室也任人阅读。旧北大图书馆还规定,学生凭借书证可以进书库看书,国外各大学多有这样的规定。我在学校读书时,也深受其益。因为到书库里面,亲手翻一翻,看一看,与查阅书目卡片得来的印象不大相同。根据卡片找书,有按图索骥的方便,有目的性,节约时间。但是,从事研究的人有时无意中翻书,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得到新的启发,这种启发是查目录卡片无法替代的。

学校的读书生涯奠定了任继愈对图书馆的最初好感和直观的期待,以至于到了晚年,他在《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一文中追忆,认为《居里夫人》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知识分子要把知识奉献给人民。又说,《呐喊》时代起作用,今天还在起作用,更加使我们认识到除旧布新的紧迫性。值得一读。

国家图书馆要建筑经典文化建设工程

1987年任继愈担纲北京图书馆(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之后,更是倾其余生,关注图书馆事业,弘扬图书馆文化,发展现代图书馆;并利用图书馆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联,致力于古籍、资料和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由他领衔主编的相关巨著就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中华传世文选》、《中国藏书楼》、《文津演讲录》等,还考证和撰写了《论白鹿洞书院学规》等专论。在任继愈的主持下,国家图书馆的四件镇馆之宝(敦煌遗书、《四库全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相继得到了恢复性的整理。《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首发式暨馆藏碑帖展览在国家图书馆隆重揭幕,号称新世纪最大出版工程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得到影印出版,任继愈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并亲自撰文为《四库全书》正名。任继愈力主把图书馆办成为开放型的文化宣传机构,他说:“书是让人阅读的,和钟鼎这样的文物不同,现在有些书躺在图书馆里,不整理就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如何与实用结合,这方面要多做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古籍的社会效益。”

在2001年2月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经典文化建设推广理论研讨会”上,任继愈以主人的身份致开幕词:“经典文化建设工程是国家图书馆依托宏富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古今中外经典为教材,推出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文化建设活动,……国家图书馆收藏典籍资料比较完备,我愿以图书馆的力量来推进这一工作。”

任继愈还是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在他八十七岁的时候,已经很少会客、题词,但却欣然命笔题词,并撰文《“希望图书室”前景无限》。作为德高望重的大师,三年后又出任“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公益系列广告”的形象代言人,并亲自审定文案。

国家图书馆将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学贯古今可能对任继愈是个并不为过的贴切评价,他是一位研治中国哲学的专门家,也是一位全方位的研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于哲学、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兼通,并且每一领域,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然而,任继愈的思想并不停滞,相当活泼、奔放。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图书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图书馆举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下属的中图读者俱乐部拥有任继愈等多位大师作为顾问;他接受邀请,成为近距离感受科学家思想的闪光和流溢的“科学与公众论坛”特邀顾问……

从“知识宝库”到“知识喷泉”,形象地揭示了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国家图书馆凭借丰富的文献资源,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服务,同时,任继愈还热切关注和主持开展有关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他在由文化部主办的“数字图书馆——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开幕仪式上致辞:大家都知道,图书馆收藏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是继承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中心,也是人们受益无穷的终身学校。几十年来,中国图书馆人呵护着文明圣火,默默奉献,照亮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为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近年看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国家图书馆事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将现代高新技术与图书馆信息组织服务方式紧密结合,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中文信息共建共享的畅通网络,为每一个渴望知识的人提供最好最全面的学习环境。

不仅如此,任继愈还为《人民日报》撰文详细阐述了这一工程的深远意义和实施步骤:他说,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国家进入信息时代的“快速通道”,因为它将改变文化信息的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形式,借助网络环境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它的建设核心是中文信息资源群,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带动以大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对于我国国民素质教育将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他还宣告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国家图书馆开通了千兆位馆域网,并与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STNET(中国科技网)、CNCNET(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等四大骨干网络以及有线电视网实现互联、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家图书馆先后与有关单位合作完成了“基于特征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开发项目”、“SGML的图书馆应用”,开发完成了“数字图书馆试验环境及演示系统”。正在进行着国家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国家863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等,“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年生产规模已达到5000万~6000万页全文影像数据,已初步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已建成一个文献数字化加工中心,以加快馆藏数字化工作;加强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与有关单位合作完成了“基于特征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SGML的图书馆应用”等科研项目,并承担着“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知识网络一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等若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是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宏伟工程。列为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十五规划项目。任继愈担任编纂指导。

可以预期,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一切文明成果将跨越时空,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国家图书馆将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刘党生)

余思1.你能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20世纪一百年中国图书馆各个时期演变的特征吗?

2.数字图书馆将是未来图书馆固定模式。试用500字(或不足500的文字),对它作具体的描述。

3.任继愈有哪些佛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