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10000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等,歼敌8900多人。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这年夏天,霍去病率领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在祁连山麓大败左贤王。这次战役,霍去病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歼灭匈奴兵30200人。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在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派人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之后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大败左贤王,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等83人,歼敌7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名人名言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祖逖:闻鸡起舞北伐名将
祖逖(公元前266—32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晋朝著名将领。
祖逖的父亲祖武,曾经担任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太守。祖逖还很小的时候,祖武就去世了。祖逖弟兄六人,哥哥祖该、祖纳等,都性情豪爽开朗,很有学行才干。祖逖本人,性格更加豁达,从小不修仪容,不拘小节。年至十四五岁时,还不知书识字,也不讲究仪礼。为此,他的几位哥哥,都非常担心和忧虑,唯恐他长大不成大器。但是,祖逖自己却毫不在意。他慷慨豪爽,轻财重义,乐善好施,常常游侠乡里,出入民家。每当来到乡间农户,他往往打着哥哥们的名义,分发谷帛财物,赈济穷困贫乏。因此,宗族乡里、黎民百姓都对他非常敬重,认为他是一个积德行善的侠义少年。
从15岁以后,祖逖才开始读书学字。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就博览群书,涉猎古今,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知识。所以,后来他几次前往京城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时,每次与人交谈,都表现出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才智、恢宏的气度和豪放的侠义风貌,从而受到许多人的夸赞。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祖逖24岁。当时,他已迁居阳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本地官府两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不久,他与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北)人刘琨被司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辟为主簿。二人性情相近,都志向远大,因而彼此感到情投意合,分外亲密。每天晚上,他们睡在一起,合盖一条被子,常常海阔天空地交谈到深夜。一天夜里,祖逖听见外面鸡叫,突然坐了起来,用脚踹醒刘琨,对他说道:“此非恶声也。”于是,二人穿衣起床,在夜色中习武操练。从此,祖逖只要听到鸡叫,他们就开始舞动刀枪,刻苦训练,准备报效国家。久而久之,便留下了“闻鸡起舞”这个典故,用以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向上的精神。
从东汉以来,长期居住在我国北部与西北部的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如匈奴、鲜卑、乌桓、氐、羌、羯等,都开始大规模地向着中原内地一带迁徙,逐步进据了今山西、甘肃、陕西等广大地区。在这股民族迁徙狂潮的长期剧烈冲击下,西晋封建王朝被彻底推翻。从此,北中国进入了十六国时代。
随着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内迁,原来一直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广大汉族居民,为了躲避连绵不断的战乱,摆脱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以及民族仇杀,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难。他们有的南下江南,有的西迁河西(泛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地区,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也有的北上辽东,掀起了一个流民大量迁徙的热潮。
在西晋末年的流民迁徙热潮中,祖逖也和宗族亲党数百家一道南迁,避地淮泅(指淮水与泅水下游一带,即今淮河与废黄河流域)。一路上,祖逖把自己乘坐的车马,让给同行的老弱病残,自己徒步行走;把自己携带的衣物、食粮、药草等,分给大家共同使用。由于他侠义善施,乐于助人,并且出谋划策,多有筹略,因而受到大家的倾心拥戴,被一致推举为“行主”,指挥、率领众人的迁徙行动。
当他们行抵泗口(古泅水流入淮水的入口处,又名清口,在今江苏清江北)时,先期南渡镇守建邺(今江苏南京市)的西晋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北)王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徐州(今江苏徐州市)刺史。不久,又征召他为军咨祭酒,祖逖遂率众迁居江南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祖逖虽然避难流亡他乡,侨居江南异士,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北方家乡沦陷的痛苦,时刻以收复中原失地为己任。因此,他不断招聚流亡人士,逐渐积蓄军事力量,立志北伐。
然而在当时,晋王司马睿刚刚来到江南,脚跟尚未站稳,与当地土著的豪强大族也还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所以,他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力量进行北伐。看到这种情况,祖逖自告奋勇,要求亲自率军北伐。他向司马睿自荐道:“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司马睿遂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今河南淮阳县)刺史,拨给他1000人的粮廪给养和,让他自行招募士卒,筹办武器,进行北伐。
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祖逖从南下流徙的部卒中,挑选了100多名,亲自统领,渡江北上。当渡船航行到江心激流之中时,祖逖屹立船头,感慨万千,不禁用木楫击打着船舷,盟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字字句句,铮铮作响,吐出了他志复中原、收取失地的决心和气概。就这样,东晋历史上的第一次北伐,正式揭开了序幕。
祖逖渡过长江后,暂驻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同时又招募到2000多士兵。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农历11月,晋愍帝被汉国俘虏,西晋灭亡。司马睿被迫移檄四方,约期北征,祖逖欣然应命。当时北伐的形势十分严峻。祖逖面临的对手不仅是割据冀、豫一带,拥兵10多万的羯族首领石勒,河南地区还盘踞着为数众多的汉族地主豪强武装,即所谓“坞主”。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祖逖攻占谯城,在豫州站住了脚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
正当祖逖以谯城为根据地,逐步扩大战果时,发生了蓬陂坞主陈川叛归石勒的事件。派兵攻打陈川,石勒派养子石虎率领5万大军救授陈川,与祖逖军战于浚仪。祖逖战败,退守淮南(今安徽寿县)。石虎在豫州进行了一番洗劫之后,也带着陈川回师襄国,只留下将领桃豹戍守蓬陂坞。农历10月,祖逖派督护陈超攻打桃豹没有成功。农历11月,石勒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农历6月,祖逖经过一番谋划,重创石虎,后赵很多城镇纷纷叛赵归晋。农历7月,石勒不甘心失败,派遣10000多精锐骑兵反扑,但又被严阵以待的北伐军所败。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争夺,祖逖取得北伐战争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祖逖在北伐中不仅善于分化瓦解敌军,而且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豪强武装集团和坞壁主,这是他能够以弱小兵力多次打败敌军的重要原因。黄河以南,原有一些坞堡主,迫于石勒强大的势力,不得不臣服于石勒,送其子弟到襄国为人质。祖逖允许他们表面上仍归附石勒,任凭他们两边交往,并常派些小部队假装攻打他们,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晋朝,从而消解石勒的疑心,减轻坞堡的压力。各坞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经常帮助北伐军刺探情报,因而祖逖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屡战屡胜,威名远播。
祖逖礼贤下士,善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礼遇。祖逖在统治区内劝督农桑,恢复农业生产;在军队中一直实行且战且耕,以耕养战,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祖逖自身生活俭朴,自奉节俭,不畜私产,其子弟与战士一样参加耕耘、背柴负薪。因此,北伐军得到河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由于祖逖策略得当,民众归心,所以不出几年,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刘琨在写给亲戚的信中,大力称扬祖逖的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祖逖领导下的北伐军正是依靠群众的支援,同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苦战四年多,终于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北伐军也由小到大,越战越强,成为一支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的劲旅。
正当祖逖准备渡河北进,完成统一大业之时,晋元帝听说祖逖在河南深得民心,屡建战功,怕将来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便于晋太兴四年(321年)农历7月,任命戴渊为都督兖豫雍冀并司六州军事、征西将军,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这时又传来王敦跋扈,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的消息,祖逖心力交瘁,忧愤成疾。农历9月,祖逖病死在雍丘(今河南杞县),终年56岁。祖逖死讯传出,豫州人民痛哭流涕,谯梁百姓还自发为祖逖修建祠堂,纪念这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爱国名将。
名人名言
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关羽:千古武圣美髯公
关羽(160-220年),字云长,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代著名将领。在其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关羽19岁时,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当晚,他住在县城旅馆里,听到隔壁有人哭,一问才知这个哭的人叫韩守义,他的女儿被城里恶霸吕熊强占蹂躏。关羽听罢,怒火中烧,提着宝剑闯进吕家,杀了吕熊和他一家,解救了姓韩的姑娘和其他良家妇女。之后,他连夜逃往他乡。
关羽逃出乡关后,奔走琢郡(今河北琢县)时,正值刘备在乡里聚集人马,他和张飞便投奔到刘备手下,三人“桃国结义”,生死同心,力图匡扶汉室。后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刘备收江南诸郡后,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领兵驻扎江北。
公元211年,刘备西进益州,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荆州的得失事关重大,关羽对此完全明白。他对东吴和曹魏的防守非常严密,一直没有疏忽过。东吴和曹魏都知道关羽威武不好对付,也不敢加以侵扰。
28关羽
公元219年,刘备在与曹操争夺汉中取胜之后,于当年的秋七月,在沔阳自称汉中王。同年八月,关羽乘孙权进攻合肥、曹操带兵在关中之机,发动了北攻襄樊战役。当时驻守襄樊的曹军由曹仁统率。曹仁命将军于禁、庞德等守屯樊城以北一带。关羽利用下大雨汉水猛涨洪水爆发的有利天时展开进攻,活捉于禁斩庞德,攻占襄阳围樊城,取得了水淹七军的大胜利,使樊城成为被关羽重重包围、孤立无援的一座危城。
当关羽进攻襄樊时,关羽有所畏忌的东吴将领吕蒙向孙权上书,让他以治病为名回吴都建业,使关羽放松对后方的防守,把驻防的部队调到作战前线去,乘他防守空虚之机袭取南郡。于是孙权表面上公开召吕蒙回去治病,暗中加紧策划袭取荆州的办法。吕蒙推荐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很有心计的年轻书生陆逊接替他职务。陆逊上任到陆口,马上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表明自己才疏学浅,担当此任实在是勉为其难,进一步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不再存有疑心,撤一部分防守兵力去围攻樊城。
正在这时,关羽由于得到于禁军队数万人后粮草不足而擅自收取孙权湘关的粮米,这件事成了孙权决定出兵袭击南郡的导火线。
为了取得曹操的支持,孙权在出兵袭击关羽之前秘密写信给曹操,请求曹操允许他讨伐关羽,并请求不要把消息泄漏出去,使关羽有所防范。曹操跟部下商量结果,决定一方面答应给孙权保密,一方面把他泄漏出去,于是将孙权书信射入樊城和关羽驻军之中。当时曹操派出的援军还没有到达樊城周围,城中将士得知此信,士气倍增,同心固守。关羽获知这个消息后,对是否放弃包围回救荆州,一时犹豫不决,他认为自己的后方防守坚固,樊城已指日可破,不肯丢掉这个机会。
孙权方面,以吕蒙为最高统帅,率兵向荆州进发。到接近荆州之地,把精兵埋伏于船中,招募一些百姓摇橹,令将士化装成商人,昼夜兼程前进,把关羽设在江边守望的官兵一个个抓了起来,在一点风没有透露的情况下到了南郡。守卫公安的将军傅士仁、守卫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在兵临城下之时,先后投降了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