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意人必知的1000个商业经验
1432200000035

第35章 成本控制:开源节流,防止浪费(1)

一.成本控制的基础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276.制定消耗定额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

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

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

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77.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1.计量标准化

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2.价格标准

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3.质量标准

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4.数据标准化

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278.做好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

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

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279.进行成本估算

在企业决策过程中,为了使时间、费用和工作范围内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人们开发出了不少成本估算方法,以尽量得到较好的估算。

1.经验估算法

使用此方法的人应有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利用类似项目的成本对现在的项目所需的费用进行的一种近似的猜测,它对要求很快拿出一个大概数字的项目是可以的,但对要求详细的估算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机会研究,可以作为提出项目任务考虑投资的参考。

2.因素估算法

它以过去为根据,利用数学知识来预测未来。它的基本方法是利用规模和成本图。项目规模知道以后,就可以利用曲线找出成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近似数字。

3.自上而下估算法

这种方法需要先收集一些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关于以往类似活动的历史数据。管理人员估计对项目整体的成本和构成项目的子项目的成本,这些估计结果给予低层的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组成项目和子项目的任务和子任务的成本进行估计。然后继续向下一层传递他们的估计,直到最底的基层。

4.自下而上的预算

使用此种方法的人对任务的时间和预算进行仔细考察,以尽可能精确地加以确定。最初,估算是对资源进行,例如人工时和原材料,然后被转换为所需要的经费。其中可以来用标准的分析工具以改进估算,如学习曲线等。意见上的差异通过上层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协商解决。如果必要,项目经理可以参与到讨论中来以保证估算的精度。得到的任务的预算被综合起来形成项目整体成本的直接估计。项目经理在此基础之上加上适当的间接成本,例如一般管理费用、应急难备以及最终项目预算中要达到的利润目标。

二.控制各项成本支出

280.控制材料采购成本

对材料成本控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二是材料价格的控制,而以对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为主。

要控制材料消耗量,首先,应按标准消耗量为依据,严格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各部门只能在规定的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需要超过限额领用材料时,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采用超额领料单进行补偿;其次,要实行材料总量控制,即对原来的各种定额实行重新测定,降低各种定额的消耗量,从而达到控制总支出的目的。

对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材料的买价,虽然买价的变动主要是由外界因素所引起的,但从内部控制方面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签订供应合同时,在保证规格、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最低的价格;

(2)财务部门应要求供应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采购材料,而不应以高价购入生产急需的稀缺材料或其他材料;

(3)对于供应单位任意抬高价格,财会部门应拒绝支付货款的抬高部分。

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材料,实行单项控制,即确定主要材料,实行跟踪考核,并确定每月狠抓一种主要材料降耗作为突破口,彻底消灭浪费现象。提高材料自制加工能力,充分利用车间现有的生产自制能力,进一步提高材料自制加工的能力,做到能自己加工的一律不外出加工,自己能生产的,一律不外购。

281.控制工资支出成本

对工资的控制,主要是从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监督工资基金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

在日常生产中,应根据工时或产量标准分配生产任务,及时正确反映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以及工时差异和差异的形成原因,按照责任归属,把这些差异反馈到责任者或责任部门,以便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出新的措施,迅速防止不利差异的扩大,巩固和发展有利差异。

企业必须按照工资政策、定员人数和月工资标准,并根据经常性资金、各种津贴和非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编制工资基金计划。为了控制工资基金计划,还应对部门下达工资基金指标,控制工资基金的支出,并定期考核。这就要求财务部门配合劳工部门,监督各部门严格遵守编制定员,按有关规定来支付奖金和工资,不得滥发奖金、任意扩大津贴享受范围、增加项目和提高标准;严格执行有关工资待遇规定,防止多发的现象;对于加班加点要严格控制,必须事先经过领导批准,才能发放加班加点工资。

282.控制制造费用支出

对制造费用的控制,应从有效利用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消耗水平等方面入手。

制造费用的日常控制,必须按月编制费用指标,控制费用开支。

每月开始前,企业财务部门要会同各有关费用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季度费用预算并结合各月具体情况,对公司确定和下达各项费用的控制指标。各部门要在确定的指标范围内控制费用开支,其中固定费用应按项目控制开支绝对数额;属于变动费用的,还应结合工时、工人人数、设备数量和产量的多少控制费用开支。财务部门和归口单位要根据下达指标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和检查,促使费用指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