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不知翻过了多少个山头,秦安终于又看到了那棵枫树,深秋时节,方圆百里目之所及就这一棵枫树,在漫山遍野的黄色绿色之间,宛如一团燃烧着的火焰,一切恰如梦中的样子。
落魄的书生求官无门,壮志难酬,流落京城之外。深秋时节,病倒在一个破庙里,饥寒交迫,宿疾缠身,瘦的皮包骨头,宛如逃难的难民。幸好遇见一位采药的郎中,把他救回了自己的茅舍,并亲字给他医治。
郎中有一个妹子,闺名唤作半夏,他们兄妹两个相依为命,书生来了以后,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的任务,就落到半夏头上。在半夏的精心照料下,书生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原本丰神俊朗的天资也逐渐显露出来。
半夏姑娘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与书生暗生情愫,朝夕相处中,私定了终身。第二年春天,书生要走了,儿女情长里。他没有忘记自己还有梦想,还有使命,临走前,半夏送他到村头的老枫树下,并约定,等到枫叶再红的时候,他就回来提亲。
书生上路了,他赶到了京城,果然不负寒窗苦,一举夺得头名。太师收他为弟子,并把孙女许配给他。皇上封他做翰林,一时间,贺喜的,奉承的,府里人来人往,好不风光。
在飞黄腾达的路上,他渐渐找不到自己,身外之物让他迷失,他的官越做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直至有一天,触犯天颜,被贬到底。流放的路上,路过那棵大枫树,叶红似火,却再也没有半夏姑娘的影子。他问起树下下棋的老者,老者摇摇头,摸着雪白的胡子说“半夏,半夏,不合时宜。”
秦安数不清自己多少次从这个梦中醒来,他总觉得,梦中的那个一枕黄粱的书生,就是自己。而梦中的半夏,总是让他心里揪着的疼。
走到大枫树下,一个老者对着一盘残局,笑吟吟地说:“小伙子,要不要试试?”秦安坐了下来,一边陪老人下棋,一边问起了村子的历史。老人指着树旁的一个高高的土堆,讲起了半夏的故事。
枫叶红了,落了,绿了,又红,半夏坐在村头的大树下,熬白了头。那一年的秋天,枫叶比火还红,她得到了京城传来的消息,那个人骑大马,带红花,做了大官了,就带着一个五岁的男孩子,守在了这里,烹茶煮饭,路过的客商,邻里八乡,无一没得到过她的帮助。后人为了纪念半夏,在这大枫树旁修了善姑庙,来纪念半夏。
“爷爷,你又在给客人讲故事啊?”贝壳风铃般清脆的声音传来,从树后闪出一张熟悉的脸,秦安吃了一惊,这不就是梦中的半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