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1439400000022

第22章 品格至上,把男孩塑造成小男子汉(3)

正如老威特所做的那样,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避免随意表扬男孩。我们表扬男孩本身没有错,但是,一味地表扬只能让男孩产生骄傲心理。此外,我们表扬男孩时要注重表扬他的具体行为,而不是笼统地表扬男孩。比如,男孩钢琴弹得好,不应该对他说:“你真聪明,你真优秀。”我们这样表扬男孩,男孩就会认为他各方面都做很优秀,他就会骄傲。其实,我们应该这样对他说:“你钢琴弹得不错,如果你能继续努力,你就会弹得更加出色。”这样,男孩才不会轻易自满,他才会懂得谦虚。

l及时引导“翘尾巴”的男孩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当男孩产生虚荣心和骄傲自大的心理时,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使他尽快地摆脱骄傲自满的情绪。

当男孩取得好成绩,有很大进步时,往往会喜形于色,这时,我们就要观察孩子是否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流露出来。如果有,我们就要对男孩诉说骄傲自满的危害,提醒他懂得谦虚的重要性。这样,每当男孩“翘尾巴”时,我们就给他以引导,他就会记住我们的谆谆告诫,懂得谦虚,不再骄傲。

67. 是非分明--头脑清新,价值观明确

谈到培养男孩的是非观、价值观,有的妈妈总是认为男孩还小,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对他进行价值观教育,有的妈妈甚至认为这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这些妈妈只注重男孩的学习,而不注重对男孩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结果男孩为人处事方面就会缺少智慧。

有这样一则新闻:

从2011年6月起,两个青年流窜贵州、四川、重庆等3省市的多个地区连续作案,先后抢劫了16家宾馆,抢得现金20多万元。2011年12月11日,警方终于将他们抓获。

警方办案人员经过调查得知,这两个青年不仅家境殷实而且都上过大学,办案人员非常惊讶,他们不清楚这两个青年为什么这样做。当他们问两个青年作案的理由时,青年的回答竟然是:“因为觉得无聊,想要寻求一点儿刺激。”

“想要寻求一点儿刺激”,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不得不感叹,禁不住要问,他们是否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吗?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其实,他们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才是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男孩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他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使自己迷失方向,走向歧途。为了避免男孩误入歧途,妈妈务必要让男孩尽早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让他头脑清新,是非分明。

l善于借助传统经典的力量

古代的一些经典书籍,如《礼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荀子》、《尚书》、《弟子规》、《朱子家训》、《了凡四训》等经典书籍中都讲述了一些做人的规范和礼仪,我们可以拿来教育男孩,让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让男孩有一个是非好坏的标准。例如,《荀子·修身》中系统论述的修身标准和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

另外,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更是给了我们标准的答案,它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纲,教给人们待人接物、立身处世、求学做事的一些规范和道理。我们可以和男孩一起诵读《弟子规》,让你男孩在生活中以《弟子规》的要求为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做事就不会冲动,就会讲原则,有智慧。

我们给男孩讲述或者和男孩一起阅读儒家经典中的做人规范,让他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他也就会建立理智的人生观,就不会偏离人生的正轨,误入歧途了。

l启发男孩认识并改正错误行为

男孩走出家庭后,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所面对的环境也变得复杂起来,可能会染上一些坏习气,如占小便宜、骂人、欺负弱小、小偷小摸、吸烟、喝酒等。男孩正处于成长期,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经历,当他看到那些负面的行为,往往会觉得好奇、刺激而去模仿,当男孩模仿那些坏的行为时,我们不应该谴责他,不要对他进行说教:“不准欺负小朋友。”“不准骂人。”因为男孩听完我们的说教后,可能并不知道“不准”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我们应该启发思考自己的行为。比如,他欺负弱小时,我们可以说:“如果比你大的孩子欺负你,你会怎么想?妈妈不是跟你说过要与人和睦相处了吗?你自己想想,你欺负别人,对不对呢?”在我们的启发、引导下,男孩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就会判断是非,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他的正确认知多了,自然就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了。

l教给男孩一些基本的交友原则

人是群居性的,行为总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男孩也是如此,尤其是会受朋友的影响。如果男孩结交的朋友都是一些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他难免不会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应该教给男孩一些基本的交友原则,让他学会正确结交朋友,以免他受到坏朋友的影响。

关于交友的原则,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朋友是益友,而善于谄媚,花言巧语,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朋友是损友。如果我们让男孩懂得这样的交友基本原则,他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远离损友,亲近益友,从而形成一个益友圈。在这个圈子里,男孩就会更进一步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68. 知耻--让男孩明白“知耻近乎勇”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卡莱尔如是说。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也说:“廉耻,士君子之大节。”由此可见,知羞耻,明荣辱是一个人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最基本的品德之一。

其实,一个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多少不足,只要他羞耻心尚存,知道惭愧,就可能幡然醒悟。有羞耻心的人有自己的人格操守,他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会内心羞愧,进而反思并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他做事就不会太出格,即使无意做错了事也会羞愧、忏悔,改正自己的行为,不至于使自己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个人只有“知耻”,他才能常念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明白孔子说的“知耻近乎勇”的道理,才能在义与利、荣与辱面前,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作为妈妈,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男孩的知耻心,让男孩有羞耻感,让男孩成为一个有“大节”的人。

很多妈妈为男孩不断犯错感到烦恼,她们常说:“我的孩子总是没记性,做错了事总是不知道认错。”“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害臊呢?你不害臊,我还害臊呢!”这些妈妈总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无论她们怎么苦口婆心地规劝男孩,但是男孩依然我行我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妈妈没有保护男孩的羞耻心,更没有教给男孩做人做事的准则。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的羞耻心理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的,前者来自性意识,后者则与道德有关。”因此,我们要从男孩小时候开始保护他先天的羞耻感,当他大小便基本能够自理的时候,就不要再给他穿开裆裤,让他知道保护隐私部位。否则,男孩习以为常,就会丧失先天的羞耻感,而这对于培养他后天的羞耻感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当男孩做错事的时候,我们要对他的行为作出“消极”的评价,如伤心失望的表情、叹息的语气,或者对他说:“你这样做是应该害羞的。”“你这样做,妈妈很伤心。”这样,我们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帮男孩尽早树立羞耻之心。如果我们一味迁就男孩的错误,对他的言行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他又怎么可能有羞耻心呢?

此外,我们在对男孩的错误行为进行“消极”评价时,还要懂得保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的人格,千万不要怒不可遏地对他说“你脸皮真厚”、“你真是不知羞耻”、“没想到你会这么做,真是丢死人了”等讽刺、挖苦的话。否则,很容易引起男孩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他可能就会处处和我们对着干。这样,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羞耻心。

我们懂得保护男孩的羞耻心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就是很好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可以跟男孩一起熟读《弟子规》,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当他做错事的时候,他才会有羞耻之心。

我们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向男孩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男孩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弟子规》中说:“奸巧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因此,当男孩以粗俗、污秽的言语骂别人时,我们就要教育他,让他知道骂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那么,当他再骂人时,就会感到羞耻,产生自责心理,从而改掉骂人的坏毛病。

我们还可以给男孩买《中华德育故事》、《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等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或光盘,让他去读、去看,或者我们跟他一起读、一起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适当给他讲解其中的道理,或者让他自己去体悟,从而让他知道做人、做事的准则。这样,男孩的知耻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被称为“善事第一奇书”的《安士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的确如此,我们只有让男孩尽量远离那些不知礼义廉耻的恶人,他才能远离祸患;我们只有多带男孩接触那些品行高尚的人,他才能明荣辱,知廉耻,成为守大节的人。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他将来走上社会,他都会被人们敬重,也更容易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害羞是一种美德,知耻才会产生向上的动力。因此,妈妈在穷养男孩时,一定要注意培养他的知耻心,让他永远保有知耻心,让知耻心不断推动他取得进步。

69. 与人分享--教男孩不自私,不独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为了争抢玩具而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有些孩子抱着一大堆零食,独自享用,别人吃一点儿,他就大哭大闹,大发脾气……

这些情形都是孩子不懂得与人分享,喜欢独占的表现,而独占心理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一个人只有懂得分享,他才能较好地与社会融合,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在社会中立足。

妈妈很溺爱浩浩,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他,而浩浩也认为最好的东西就是属于他的,因此,妈妈每次把好吃的东西让给他吃时,他都会心安理得吃完,从来没有想过与别人分享。

有一次,妈妈带着一个小号的奶油蛋糕回家,进门后便把蛋糕放到了餐桌上,接着就去厨房做饭去了。

妈妈做完饭,却发现蛋糕不见了,她很诧异,便来到浩浩的房间,却发现浩浩正在一个人吃蛋糕,而且已经快吃完了。妈妈本来是想全家人一起吃的,没想到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她不明白浩浩为什么这么爱吃“独食”。

浩浩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其实与妈妈对他的宠爱有重要的关系。

受到溺爱的男孩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的存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会不关心父母,不关心他人,也不会关心社会,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懂得与人分享呢?

分享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品质,学会分享是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需要我们对他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教育。

l在男孩心中埋下“分享”的种子

男孩没有分享意识,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应该反思。

很多妈妈买了东西,回到家就对男孩说:“我给你买好吃的了。”“这个玩具是特意给你买的。”这样做虽然能使我们和男孩的关系更融洽,但也会带来一些弊端。男孩产生“这些东西就是我的,谁也不许碰”的自私意识。这样,他哪里还会与人分享呢?时间久了,他就会养成“独占”的坏习惯。

为了避免男孩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要从他小时候开始,就在他的心里种下“分享”的种子。买食品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为每个家庭成员都买一份,并且把食品交给男孩,让他去分给每个家庭成员,这样,他才不会认为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才会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东西。此外,我们还要告诉男孩,分吃的东西时,要把最好的、最大的先拿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等长辈,把不好的留给他自己。只有让男孩从小知道好东西并不能他一个人独享,他才不会形成独占心理,而是喜欢与人分享。

l多给男孩买一些适合分享的物品

我们在为男孩购买物品时,要尽量购买那些适合分享的物品。比如,玩具娃娃、积木、蜡笔、拼图、连环画等物品一般适合多个人一起玩,因此,我们可以购买这些物品给孩子玩。

我们可以与男孩一起玩积木,还可以和男孩一起翻阅连环画,和男孩轮流用蜡笔画画,和男孩一起玩玩具娃娃……男孩经常和我们玩这些玩具,长此以往,他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享意识。那么,当别人想要玩他的玩具时,他就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另外,男孩在与人玩耍时,我们要多鼓励他分享他的东西,当他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玩时,我们要给予他言语上的鼓励与赞扬,让他知道“分享”是值得称赞的,他就会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分享。

l支持并尊重男孩的分享行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男孩把家里最大最红的苹果拿给客人说:“叔叔,吃苹果。”客人谢绝了小男孩的好意,可是小男孩仍然让他吃,客人就接过了苹果。

没想到,客人刚咬了一口,孩子就冲了上来,夺走了苹果,还嘟囔道:“不要脸。”顿时,客人、孩子的父母都陷入尴尬之中。

原来,以前孩子给父母、客人苹果的时候,他们都不吃,会把苹果还给孩子,而且客人还表扬他有礼貌。而这次客人真吃了,这是小男孩没有想到的,所以,他也就难以接受了。

由此可见,小男孩并没有养成真正的分享意识。因此,当男孩萌发与人分享的意识,给我们分享他的好东西时,这我们一定不要拒绝他,而应该诚恳地接受他的好意,并向他表达谢意,让他体验到与人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他才会真心实意地主动与别人分享他的东西。

所以,当男孩把自己的新玩具拿给别人玩时,我们不要对他说“你怎么这么傻啊,他给你玩坏了怎么办”等类似的话。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支持他的分享行为,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才会乐意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