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大讲堂2
14395300000002

第2章 李克强 “十一五”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李克强,1955年7月出生,安徽定远人,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河南省省长、省委书记。1977年在凤阳农村插队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他考入北京大学。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校学生会负责人。1982年2月—1983年9月,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1983年9月—1985年11月,全国学联秘书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85年11月—1993年3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1993年3月—1998年6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1998年6月—2002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省长。2002年12月—2004年1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4年12月至今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内容提示】

●蓄势待发,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辽宁省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也是在负重前行”。

●重振雄风,未来五年辽宁经济会迈出怎样的步伐?

“辽宁的振兴必须放在全国的大格局当中审视”。

●《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主讲嘉宾——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为您描绘辽宁“十一五”发展蓝图。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走进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特别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今天我们关注的是辽宁。提起辽宁,人们习惯把它和老工业基地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的第一架歼击机、第一艘万吨轮、第一个工业机器人都诞生在这里。同时,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第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也出现在这里。可以说,在几十年发展中,辽宁有过辉煌也有过阵痛。近两年,这个老工业基地发生了不少新变化。“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了11.1%,那么在未来的五年中,辽宁省在建设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又会迈出怎样的步伐呢?下面就有请本期《中国经济大讲堂》主讲嘉宾——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为我们打开这个问号。

李克强:同志们,很高兴应邀来介绍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情况。2006年是我们辽宁省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可以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年份。我们期待着全省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来投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期望国内外、海内外更多的朋友关心、支持、帮助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三个问题。

第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形势。

第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基本目标。

第三,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面临的形势。

大家都知道,辽宁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当时钢产量的60%左右是来自辽宁,辽宁还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材料,而且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机电设备。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当中,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压力。比如说,我们辽宁省城镇化率在各个省份当中是最高的,达到56%。但是,我们城市的低保人口有150万人,我们的下岗并轨人员有178万人。历史上曾经比较早地为国家作过贡献的职工,现在进入离退休状态了,我们省现在离退休的职工是356万。这些数字的总量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当中是数第一的,但是我们的人口只有4200万,并不居全国的前列。应该说,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当中,辽宁省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是在负重前行。20世纪90年代,经过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我们逐步走上振兴之路。尤其是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开局可以说是良好的,连续两年GDP增长超过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超过20%,这也是多年来少有的。应该说自己和自己比,我们辽宁不仅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充满着振兴的希望。但是,如果放在全国大格局当中去审视,尤其是和我们曾经创造过的历史辉煌去比较,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确发展得还不够快,还不够好。

比如说,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辽宁的工业生产总值是现在居全国经济总量首位的广东省的两倍,而现在广东省的经济总量是我们辽宁省的两倍半。本世纪的头五年,我们的GDP年均增长达到11.1%,应该说是相当大的快速增长。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甚至和全国平均的发展水平比较,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我们是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0%,但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个百分点。我们是一个沿海省份,外贸出口总额“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7%,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大概差了8个百分点。我们本来是一个向国家提供大量利润的工业省份,我们的财政收入“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7%,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2个百分点,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差距就更大一些。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激发自己,奋起直追。

辽宁老工业基地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是比较突出的。地方国有企业中60%以上目前还是国有独资,也就是说没有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我们的海岸线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沿海还存在着大量的盐田、荒滩。可以说,至少有近2000平方公里还等待开发,这也说明开放度不够。我们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辽宁作为工业大省,但是工业增加值中原材料所占比重过高,占到了整个工业增加值的近50%。我们的区域性矛盾也比较突出。以2005年为例,全省GDP可以达到8000亿元,其中沈阳占了2200多亿元,大连2200多亿元,鞍山1200亿元,三个市的GDP加起来接近5700亿元,其余11个市GDP的总和才2300亿元,没有一个市超过500亿元,有的市甚至只有100多亿元,相当于沿海发达地区一个中等县的水平。这些矛盾可以说都是我们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当中必须逐步解决的。现在,我们虽然有暂时的困难,但是辽宁人民一直充满信心,特别是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把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辽宁地处东北地区的关键地带,经济总量占整个东北地区的一半。在振兴东北战略的带动下,国内外、海内外大量的资金开始向辽宁投入。200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较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投资成倍增长。这表明,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采取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见效。

第二个有利因素,辽宁既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省份,又是一个沿海省份。全省范围内距渤海湾100公里以内的国土面积占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继珠三角、长三角快速发展后,环渤海湾地区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辽宁恰恰地处环渤海湾发展的关键地带。因此,我们有着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

第三个有利因素,辽宁依然有着巨大的工业发展基础和潜力。我们现在的一些工业产品在全国仍然是名列前茅的。比如说,作为工业的母机的机床,2005年的产量是10万台,占到全国国产机床产量的30%,数控机床是15000台,占国产数控机床的18%。我们内燃机的保有量占到全国总量的54%,炼油能力有5000万吨,占到全国炼油能力的近20%。辽宁还有很多工业方面的基础和潜力,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些潜力会变成现实的发展优势。

【内容提示】

●他为什么强调“要跳出辽宁看辽宁”?

“就是要把辽宁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

●他给“十一五”列出的三项硬指标又是什么?

“五年之内我们GDP的能耗要降低20%”。

李克强:讲第二个问题,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基本目标。

我们要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按照中央的要求,就是要把辽宁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辽宁的振兴必须放在全国的大格局当中审视。要成为我们国家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辽宁就不能自己和自己比,要放在全国的大格局当中去比较,就是要再创辽宁的辉煌。

第二层含义,就是我们要建设新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这个“新”就要求我们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来实现振兴,那就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是应当使这个发展,或者说使这个振兴能够实现速度、效益、结构的统一,最终使振兴的成果能够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为此,我们现在也在制定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考虑到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们必须能够达到一些基本目标。我们提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标志有三条:第一,就是我们在未来的五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的增幅要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因为,我们要实现辽宁振兴,必须和东部发达地区作比较,要在和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当中发展,缩小它的差距。所以,我们又提出了两组重要的数字,把它作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标志。

另一个就是要力争使我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同志们可能会说,辽宁这样一个沿海的省份,怎么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事实确实如此。历史上,可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辽宁的工资水平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现在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每年城镇居民可用来支配的收入,这是标志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基本的指标。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8008元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全国第16位,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少了1414元钱。那么,作为辽宁这样一个城市人口居多数的省份要实现振兴,必须比较明显地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到“十一五”末能够达到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在看是有希望的。2005年,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8%,2004年增长了10.6%,这在当年都是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这是一个方面的指标。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力争使占全省44%的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改善。我们辽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04年,我们是3300元钱,全国是2900元钱。但是,辽宁毕竟是一个东部地区的省份,我们把沿海省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平均计算,大概平均超过我们辽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钱。所以,我们现在要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来发展农村经济,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以期待能够比较明显地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力争能够达到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

这三项指标应该说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考虑的,考虑到了速度、效益和结构的统一,考虑到了发展最终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我们提出到2010年辽宁省的人均GDP比2000年要翻一番半。对此,我们也作过计算。如果达到翻一番半这个目标,未来五年年均增长10.08%就可以达到。也就是说,我们未来五年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十五”期间年均增长是11.1%,再往前也接近两位数。所以对辽宁来说,要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来达到人均GDP翻一番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因素,五年之内我们GDP的能耗要降低20%。我们现在万元GDP的能耗或者说消耗标准煤是1.85吨,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了20%,这是因为我们辽宁是一个以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省份,我们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相对来说还比较粗放。

【内容提示】

●老国企如何焕发新活力?

“我们辽宁的振兴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爆发力”。

●“辽老大”崛起怎样借力“环渤海”?

“我们要着力打造辽宁的沿海经济带”。

●延伸产业,整合调整,辽宁经济结构如何变脸?

“我们提出来要在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克强:第三个问题,就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围绕着这样一些基本的目标,我们将会实施六大重要举措。

第一,叫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我们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的,不可能再走过去靠投资拉动、粗放生产的老路。而且从辽宁的实际看,我们还必须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使我们的体制、机制能够焕发出活力,才能够持续地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那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省份来说,我们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我们辽宁的国有企业,就工业企业来说,它的总资产占到我们工业总资产的51%(一半以上)。这个数量的确是比较大。但是,它创造的工业企业的利润只占到我们整个利润的9%。大家算算看,中间差了四十个百分点以上。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我们的国有企业是有着巨大潜力的。如果,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能够和它们拥有的资产相匹配,那我们辽宁的振兴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爆发力。那么,怎么样使这个爆发力爆发出来呢?我们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它的体制创新来进行。我们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在最近两年,要对我们地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我们的国有企业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有比较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开放。实际上我们辽宁是一个沿海省份,我省大陆岸线有2200公里,如果把岛屿的沿海线都加上的话,共有2900公里,是占到全国前五名的。但是我们沿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可以说相当多的地方还在沉睡。所以我们要着力打造辽宁的沿海经济带。2005年,我们已经确定了“三点一线”开发环渤海湾。一个是大连的长兴岛。大连的长兴岛面积有250平方公里,其中有57.8平方公里是荒地,它的深水港的条件非常好,离岸100米以外就是负28米的等深线。可以说,有着优越的发展临港经济的条件,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营口。营口有80平方公里的荒弃盐田,现在在盐田开发方面已经没有更大的价值,但如果在这里建设营口的临海或者是临港工业园区,可以说很难有它这样的优势和条件。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开发的成本是多少呢,一平方米40元钱,一亩地,也就是二三万就能开发出来。这不要说是在沿海,就是在内地也找不到这样便宜的价格。还有一个就是锦州。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锦州湾是可以建设深水良港的,但是我们现在就有一个大连港是过亿吨的。如果把环锦州湾港口建设起来,把港区的经济发展起来,潜力巨大。所以我们提出来叫做锦州湾、营口临海工业基地、长兴岛,“三点一线”来带动环渤海湾的开发。同时,我们在沈阳西建设了沈西工业园区,或者叫沈西工业走廊。这里有将近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镉污染地,也就是说不可能再进行农业生产了。我前面讲的那“三点一线”的土地,也都不是农用地,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如果把沈西工业走廊发展起来,离营口港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公里。我们可以建设一个上百平方公里的近港工业园区。我们不仅要开发环渤海湾,还要开发沿黄海海岸,所以现在又扩大了,把丹东和庄河的临港工业园区建设起来,形成“五点一线”来支撑我们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如果辽宁的沿海经济带能够建设起来,这里现在有2000平方公里的非农用地是滩涂盐田,充分开发起来的话,那将形成一个对辽宁经济的巨大支撑,也会形成我们国家北方一个繁荣的沿海经济带。

第二,叫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我们辽宁之所以整个经济发展的效益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还不够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但是我们也有一些优势,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是可以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的。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在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但在相当多的地方是依靠国外的进口设备,加上我们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的。就工业母机机床而言,我们国家在全世界机床的消费量方面占到1/5,但是我们60%的金属切削机床是靠进口的,进口机床中89%为数控机床。辽宁是全国机床生产量最大的省份,我们有责任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发展成套设备、运输装备这些方面我们也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可能在支撑中国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在我们在工业增加值当中,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只占到25%,我们计划在未来的五年要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大力发展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钢、油这是我们辽宁的基础产业,但是产业链条短。我们下一步要拉长这些链条,发展精品钢,发展化纤、乙烯、橡胶等一些后加工的产业,这样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比如我们2006年将要在抚顺建设百万吨乙烯项目,这个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以后,它可以带动15万人就业。当然,我们在提升产业结构的过程当中还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不能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辽宁的农业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我们辽宁的粮食产量,最近几年应该说还是有比较好的成绩的,2004年、2005年我们粮食产量连续两年都达到350亿斤左右,对辽宁来讲,人吃马喂加上工业用粮300亿斤就够了,所以我们要稳定粮食产量,大力发展特色、优质的农产品的生产,比如像蔬菜、瓜果、畜牧业,这都是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的产业。

【内容提示】

●“十一五”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们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辽宁城市群怎样重新布局?

“如果我们把辽西沿海城市群发展起来,就可以带动整个辽西经济对外开放”。

李克强:第三,叫做以城乡区域结构调整为重点。我们辽宁和全国一样,城乡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我们的城市人口比例比较高,但是,我们一共有44个县,这44个县的城镇化率只有28%。这是什么概念呢?全国的城镇化率是43%,也就是说我们这44个县的城镇化率还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我们要调整区域结构。大家都比较关心我们的辽西地区,辽西地区占了辽宁省国土面积的40%,人口的30%,经济总量的20%,财政收入的10%,对外进出口的5%。可见,它虽然占有比较大的国土面积和相当多的人口,但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是比较大的。我们要通过发展辽西沿海城市群来带动整个辽西经济的发展。辽西的有些同志总有一种概念,好像辽西地区就是个内陆地区,是个边远地区,其实辽西有比较长的环渤海的海岸线。锦州、葫芦岛、盘锦这三个中等城市之间的距离总共不超过100公里。如果我们把辽西沿海城市群发展起来,就可以带动整个辽西经济对外开放。同时,我们还要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2005年,我们已经建立了中部城市群的联席会议制度,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将来要逐步地推动同城化进程的发展。我们还要环沈阳再建一条高速公路,把环沈阳的中部城市群的各个城市用环形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带。大连是可以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以此为契机,来带动整个辽东半岛大开放。

【内容提示】

●打通瓶颈,辽宁怎样构建发展硬环境?

“建成以后,沈阳到大连的时间是1小时”。

●加快建设速度,堵住能源缺口?

“我们现在发电的能力和我们的需求相比较还有比较大的缺口”。

李克强:第四,叫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我们辽宁要发展,还必须有一个发展的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创造发展硬环境方面不可替代,尤其像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我们辽宁曾经是全国第一个建设了高速公路的省份。虽然现在我们高速公路的总里程自己和自己比有了长足的发展,是1700多公里,但已经退居全国第7位了。我们计划到2008年高速公路要超过3500公里,在2010年要达到4000公里,要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的乡村都要通柏油路,使交通能够充分地发挥先行作用。我们辽宁过去是铁路密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设施老化,现在我们从沈阳到大连乘火车要4个小时,到北京要6个多小时。那么在“十一五”期间要建成沈大客运专线,建成以后,沈阳到大连的时间是1小时。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运输能力,节约我们经济活动的时间。我们还要改造沈阳机场,要再建10万平方米的候机楼,使它达到上千万人的运输能力。同时要发展像锦州、丹东等支线机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集疏运体系。还要大力推进港口建设,现在我们的吞吐能力是2.9亿吨,我们“十一五”期间至少要超过5亿吨,这是交通方面。在水利方面,我们辽宁实际上是一个缺水的省份,我们人均占有的水量是820立方米,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辽东、辽西建设蓄水工程,在中部建设输水工程,来解决辽东半岛的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辽宁虽然洪涝灾害不频繁,但是10年一遇,而且是洪水一来就比较大的这样一个省份,我们要普遍地提高主要河流的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在能源方面,我们现在发电的能力和我们的需求相比较还有比较大的缺口,至少是差150万千瓦时到200万千瓦时。“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建设核电。虽然过去我们是个产煤大省,但现在的煤是不够用了,有很多地方资源枯竭了,我们现在每年产煤只有将近6000万吨,还有4000万到5000万吨的缺口。所以,“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大连建设核电,发展核电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的能源瓶颈制约,而且本身是对投资的巨大带动。当然,我们要继续上一些火电项目,通过水利、能源、交通设施的建设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我们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内容提示】

●什么是辽宁发展的新动力?

“辽宁的振兴要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还会有新的爆发力”。

李克强:第五,叫做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辽宁的振兴要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辽宁原本是拥有科技成果,乃至于科技转化成果比较多的一个省份,就我们省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如说,每万人当中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28人,这在全国是属于前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在全国也是居于前列,尤其可贵的是,我们辽宁高级技工有36万人。应该说如果把我们的产业结构进行提升,是可以依靠这些科技力量的。就院士的人数来说已经达到53人,在全国也是前列。还有一些高尖端的人才都可以充分地去发挥作用,然而这方面还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我们的民用船舶的生产量是200万吨,占到了全国的23%,是个造船大省,现在订单不断,在世界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但是船现在在等机,就是在等发动机,机在等什么呢,机在等轴,就是发动机里面有一个轴,这个大曲轴我们生产不了,靠进口,所以有很多订单不能接。国外的企业,他们在造船工业方面跟我们竞争起来,不具备低成本的优势,在提供轴的制造方面就采取一些封闭的措施。大家知道我们有一个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当时为了解决鞍钢的一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国家专门把这个金属研究所设到沈阳,让它来支撑我们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升级,他们现在就在研究这个大曲轴的生产。现在已经做到规格叫60,当然还不是太大。我去看了,我问他们:“你们研究所为什么不和生产机轴的企业进行合作?”他们说没有沟通。说明我们的科技体制和我们的企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如果我们把这个环节打通,特别是能够充分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那么就可以为我们企业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提供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研究要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我们省里面将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研发中心,要让科技人员在企业当中有和他们的贡献相一致的报酬,要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给他们提供激励的机制。如果我们把这方面的力量动员和发动起来,那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还会有新的爆发力。

【内容提示】

●辽宁何时告别棚户区?

“我们还要继续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把上千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棚户区进行彻底的改造”。

●以人为本,“十一五”和谐辽宁都有哪些硬指标?

“辽宁的振兴最终还是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来”。

李克强:第六,叫做要以构建和谐辽宁为重要保障。我们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当中还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构建和谐辽宁是重要的保障,也是我们振兴的内容,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振兴的成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这在和谐辽宁的构建过程当中,就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为此,我们特别要注意解决人民群众突出的生产生活问题。辽宁就业的压力比较大,而就业又是民生之本。据我们统计,现在我们“零就业家庭”,也就是说三口之家或者三口以上之家没有一个就业的达到14万户,有24万人之多。2005年我们采取措施,要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现在从全省的面上应该说基本已实现,但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就业的,这个家庭就没有生气,也没有希望。所以我们现在向社会作出承诺,一旦出现“零就业家庭”,要及时登记、及时统计,我们要在20天之内确保向“零就业家庭”提供至少一个合适的就业岗位。我们还有上百万的人住在近千万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棚,甚至还有是日伪时期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我们下决心要对棚户区进行全面的改造。2005年我们拆迁了76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现在已经建成334万平方米,到2005年年底有10万户迁入了新居。我们还要继续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把上千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棚户区进行彻底的改造,让这些矿工,或者说过去的矿工以及矿工的子女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居住条件。对贫困群众的子女上学和治大病等问题,我们省里面已经拨出专款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特殊的救助。2006年,我们还要把所有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进行免除,让这些农村家庭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我们还要在农村全面推进新型合作医疗,逐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当然,我们推进和谐辽宁建设,还要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发展过程当中,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要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的五年,使城市空气的质量达到2级标准的天数从70%增加到80%。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是下降,而是有明显的上升,这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我们还要使我省的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区的达标率从现在的57%提高到70%。真正建成一个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

总之,构建和谐辽宁不仅有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的方面,也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面,还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等其他社会事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方面。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省人民万众一心,不懈奋斗,就一定可以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主持人:李书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辽宁省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在这样一份蓝图当中我注意到有三个指标非常的关键,首先是发展速度方面,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半。第二个就是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三个确保,确保“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增幅持续达到或者是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确保“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个,就是确保“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通过李书记的描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立足东北、放眼全国的崭新的辽宁正在向我们走来。再次感谢李书记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