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建国 我叫国庆》—谱写共和国历史的平民笔记
6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像一条河。它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百折千转,时而一泻千里。60年,共和国一路走来,其中,有风光无限,也有荆棘、坎坷与蹒跚!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回望历史,我们注意到两个词语—“建国”、“国庆”。它们代表着共和国的荣耀,浓缩着时代的印记,也成为无数国人的名字。本书便是将目光锁定在名叫“建国”或“国庆”的人身上,通过他们的经历、感受和记忆,折射共和国60年的发展变化。
共和国60年的历史,沧海桑田,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我们选取的切入点是“建国与国庆”,也是共和国60年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以及那些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小事。在我们看来,虽然中国文化具有超凡的理论思辨,但也有注重日常生活的传统,正如500年前泰州学派的先驱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用生活细节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切口虽小,但小事件中有大历史。
我们选择的人物并非大名鼎鼎、声名显赫,但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历史中的命运更能令人体会出在流逝的岁月中真切的光阴……如果说“大人物”的高瞻远瞩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代表的话,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浮沉则是一个社会的非典型标记,以这些典型与非典型的人与事彼此映照,如能勾画出一幅较为鲜活的共和国60年记忆,也就算是基本完成了本书的使命。
从选题创意上,我们遵循了四个原则:
◎平民视角:选取的“建国”和“国庆”虽是普通人,但他们身上却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用他们做镜子,折射一个特定历史时刻国家的发展变化。不拘泥于一般意义上的“先进人物”、“精英人物”,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变迁。
◎经济视角:对本书选取的人物的经历、身份不做特别限定,但切入点一定是“经济视角”,从经济的角度去看建国60年变化。
◎地方特色: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小人物、不同的故事,讲述60年平民的生活变迁。
◎尊重历史:不回避共和国发展中出现的波折。这种“波折”是历史的一部分,也能反映和衬托出共和国成长的艰辛与成就。
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今天21世纪的曙光晨曦里,每一个年代的人们都留下了他们真实的鲜活印迹,都谱下了他们当年真心感动的旋律。50年代的欢欣与喜悦,60年代的艰辛与奋发,70年代的曲折与坚强,以至新时代的狂飙突起,新世纪的高歌猛进……一年又一年共和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一代又一代人真诚的心声,点滴涓流,都清澈明亮、激荡澎湃地汇聚在了这一部海洋般深广的大书里。单个看,它们每一篇都是宝贵的生活经验,汇集一体,便成了共和国60年气势磅礴的历史记忆。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做的,就是试图将人们从高空看到平面的视角带入画卷之中,一起越过祖国的大河与山川,走近去看那些立体的人、听那些鲜活的故事,亲身去感受、抚摸就在身边跳动着的时代脉搏……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中国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