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能记住某个物、某件事、某一情形或某个人,直接原因就是它的特点鲜明。与各国相比,美国也算是羊群中站出个骆驼,傻大黑粗、固执憨笨但又宽厚平和、容易相处。它没有亚洲那样的精巧,也没有它们中的一些的狡猾;它没有欧洲那样的文明,也没有它们中的一些的排外。
亚洲人看美国,一方面感到它真是地大物博、宽阔无比。我们和朋友们从西岸的旧金山或洛杉矶飞到东岸的纽约或华盛顿时,经常有人感慨道,“把中国的一半儿人移过来,美国也不嫌挤”。美国本土东西岸间长46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地势平坦,水资源充足,特别是中间的密西西比河两边儿;另一方面又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美没怎么进化好,不仅什么都吃,生的、凉的,像动物一样,而且儿子不喊爹,直呼其名。特别是看到那些胖姑娘胖小子撅着屁股挺个大肚子时,朋友们总是脱口而出:“这是怎整的,吃什么能吃成这样呢?”这些在我们亚洲人的心里似乎接受不了。有位曾在德国住过十几年的华人女士对我们说,“如果说欧洲是女人,那美国就是男人”。
欧洲人不这样看。他们有点儿瞧不起美国。在西雅图居住时,楼里住着英、法、德和美国当地的学生。时间一长,我们就成了朋友。每当谈起欧洲之事时,大家都能心平气和。而说到美国之事,尤其是说到美国好的地方时,欧洲朋友就会略有微词。法国人会说:“美国有什么呀,有文学,有艺术?”德国人会说:“他们有哲学、思想和真正的制造业吗?”英国人也会说:“是呀,真有点样儿的文化,还不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来的!”通常,美国人一笑了之,似乎认可了。但有一次过节我们请他们吃饺子,美国朋友赞不绝口:“好吃,中国人真会做。”“那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是有文化的民族。”英国人看着我们说。“我们如果没有法兰西文化,哪有法国大餐呢?”法国人接着英国人的话说。德国人接着法国人的话茬儿:“美国人也就知道麦当劳汉堡包和肯德基,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呀?”“我们什么都没有,那你们还来我们这儿干什么?”美国朋友说话的声音不高,但我们几个外国人好一会儿没出声。是啊,我们几个的祖国都是有历史的国家,我们几个的祖先都是有文化的民族,为什么我们都会来一个原本上什么都没有并且不属于我们的国度呢?
的确,美国没有悠久的文化,没有辉煌的宫殿,没有高贵的礼仪,没有正宗的族群。他们既没有自豪的来源,没有骄傲的祖宗;也没有炫耀的历史,没有摆谱的习俗。这诸多的没有,确实让美国社会没有心理上的依靠,没有文化上的支撑。在亚洲的道德伦理文化面前,美国显得不懂规矩;在欧洲的文学艺术哲学面前,美国显得粗鲁土气。然而,也许就是这诸多的没有,美国人才没有亚洲和欧洲人那么多心理上的束缚,观念上的框子,行为上的谨慎,交往中的规矩,才敢为天下先,才能创造出诸多的人类之新,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度。
美国的与众不同可以有五个大方面。
(一)什么是美国的生态环境
美国不仅有广大的地盘,而且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活生态环境。
当年美国人同英国人闹独立时,只有13个州,地盘不及现在的1/10。但他们不断扩展,便有了今天的50个州、9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美国没有俄罗斯、加拿大大,比中国也少30多万平方公里,但它的位置及其上下、左右、前后和里外的诸多条件却是他国无法比拟的。美国本土位于气候宜人的北美洲中部,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另外,还有加拿大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这样的天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完整的人类自然循环生态。
一是能为自然生物链的持续造就完整的条件。美国的地理构成是平原多,山地少;绿地多,沙漠少。光森林面积达44亿亩,草木覆盖率达33%。当你在高速路上向两边的绿阴望去时,经常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树木。树木的种类就像美国的人种一样,不仅众多繁杂,而且来自世界各地。在国会大厦南边儿,常会看到大树干上有个小牌儿写着原产地是中国。日本来的樱花树在首都华盛顿有许多,让当地居民已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盛大的樱花节。有了植物的茂盛,动物的生长也不错。同我们的相比,老美的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人。在游人颇多的国家广场的草地上,小松鼠、鸭子和大鹅等根本不认为人们有什么坏心眼儿,你一逗它就会过来。有一只母鸭看上了白宫附近的环境,就在人行道上抱起窝来,弄得警察只能把道儿用警戒带拦上加以特殊保护。美国有超过17000种本土的植物和树种,多样化位于世界之首。同时,数千种外来物种也会影响到本土的动植物。美国本土有超过400种哺乳类、700种鸟类、500种爬虫类和两栖类,以及9万种已经被发现的昆虫。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1872年联邦政府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作为自然生态中最高级的生物,人也能够尽情地享受这种大自然的和谐。美国人不仅很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也经常搞一些回归大自然的裸露举动,如野营露宿、裸体海滩等。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生物到植物、从动物到人的不断运动在美国这个环境中都有足够的自然条件。
二是能为各种族、各类人的生活提供多种保证。虽然美国的种族最多,美国人也好各行其是,有时来点奇特的,甚至干点儿变态的,但这在美国的地盘儿上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地理上看,美国不仅有东西海岸,而且两条海岸内连着东西部海滨平带,往里托起两大山脉,即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山脉下落构成中央低地大平原,平原中间夹着众河之父的密西西比河;河的南端是墨西哥湾,北面则是大湖区。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系,被地理学家们称为“北美的地中海”。有山有水,有海岸有内地,有高地有平原,有沙漠有草地,有森林峡谷,也有牧地耕地,什么种族都能生活。从气候上看,美国的大部分地盘儿,都属于温热大陆性气候。如果想要温热一点的热带性气候,它有夏威夷和佛罗里达;如果需要偏冷一点的严寒气候,它有阿拉斯加和东北的新英格兰地区。美国的地域基本上包括了适合各类人生活的气候条件。从分布来看,南方地大开阔,温热湿润,适宜种植棉花、蔬菜和水果等;北方土质肥厚,偏冷稍干,适合种植玉米、大豆和土豆等。东西海岸会带来各种海产品,内陆湖泊会提供丰富的淡水鱼类。低地大平原可以种植出各种农作物,中西部山区能养殖出各类牲畜。纽约州有咆哮奔腾的大瀑布,怀俄明州有引人入胜的黄石公园,北加州有高耸茂密的原始森林,亚利桑那和科罗拉多有古肠串肚的大峡谷。如果想看北极熊和冰川莽雪,就到阿拉斯加;如果想看海滩棕榈和火山云雾,请到夏威夷。美国的自然条件分布比较合理和配套。从储藏上看,美国拥有着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矿产资源。铁矿几乎在美国各州都可以找到。其他的铜、铅、锌、镁、磷酸盐等储藏都居世界前列。金、银、汞、铀、钛等也有相当的储藏。煤炭储藏主要集中在宾夕法尼亚、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石油储藏主要集中在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等地。美国的储藏不仅丰富,而且开采的不多。从位置上看,美国地处西半球,三面环海。通过大西洋可以与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交往;通过太平洋可以与亚洲交往;通过墨西哥湾可以与中南美洲交往。四通八达且多种渠道。
然而,美国能使自己的自然条件真正形成了一个与别国不同的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它适合自然要求,依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循环。农业是基础,几乎每个州都有农业。农业是美国最大行业,带来两成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或间接雇用2200万人。美国什么行业都不保护,除了农业。保护农业就是保护自然条件。从经济循环来看,在农业的基础上,美国还形成了五个大经济区。从波士顿到纽约再到华盛顿,这是一条经济大走廊。由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兰和匹兹堡等构成的大湖工业区是美国的重工业区。由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等形成的以世贸、高科技和文化为特点的综合经济区。以得克萨斯州为中心形成的西南经济区是靠石油、航天工业的带动发展起来的。由亚特兰大、新奥尔良和迈阿密等形成的以轻工、食品和旅游为特点的经济区,则是赖于它们独特的条件,诸如气候、海岸等。美国不仅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从农业到工业、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文化科教到高新技术的整套循环体系,而且把能源消耗大、材料消费多和环境污染重的行业移向国外。美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在于它形成了完整的经济体系,五大经济区就能提供人们需要的全部产品;另一方面在于它尽最大限度地维持和保护自然生态,形成了最佳的社会与自然互换方式。美国所以诱人,生活环境与生态方式是个良好基础。
(二)什么是美国人
美国不仅有各样的人种,而且融成了一个率真敢闯的开放性综合民族。
在法律的用语上,现在美国人一般不说“白人”或“黑人”等,而是讲“欧洲美国人”或“非洲美国人”等。这样做当然有怕惹种族歧视之嫌。但这也说明了“白人”或“黑人”都不是这儿的主儿,而是后来的。真正的主儿是印第安人,所以大家都称他们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据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印第安人还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地理学家依据大陆板块说,推测印第安人是追寻猎物从蒙古北上,通过白令海峡来到这北美大陆的。考古学家则依据头盖骨的研究,认为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的一支。不管咋说,谁都担当不起正宗的名声。就像当年纽约市长站在世贸废墟上面对市民说的那样,“谁是美国人?美国人就是站在这儿的你、我、他,就是你们中间的各个种族的人”。联合国现有190多个成员国,纽约号称有200多个国家的人居住。美国人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谁都不可以自称老大。每年移民局发放移民配额和举行移民抽签活动,都必须照顾到世界各国和各种族的比例数,目的就是要保持各人种和各民族的平衡发展。
美国人口总计已达到3亿多人,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的第三大国。但是,美国是一个种族差异巨大的多民族国家,全国有31个种族超过了100万人,100万人以下的种族还有更多。除了原住民印第安人外,从来源上看,通常分为欧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拉美裔美国人等。大多数的美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代,这些移民当时在首批殖民地安居,许多是在内战后的南部重建运动中来到美国的。主要的欧洲原籍是德国、爱尔兰、英格兰、意大利、匈牙利、瑞典,很多也来自斯拉夫国家等。欧裔美国人占总人口的70%。非裔美国人主要来自非洲,遍布全美,不过南方的黑人区为最大,多集中在大都会地区,占总人口的12%。亚裔美国人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和夏威夷,亚裔中的族群来自菲律宾、中国、印度、越南、韩国和日本,占总人口的4%。拉美裔美国人现已是美国第二大的种族族群,占总人口的14%,其中自墨西哥移民而来的占了66%,并且预计在将来仍会高速增长。原住民印第安人有300万人左右,其中约有35%居住在政府规划的原住民保留区,占总人口的1%。
这些种族能生活到今天,肯定都有自己的道道儿和优点,比如印第安人的诚实安定;拉美裔人的愿劳任干;亚裔人的精明仔细;非裔人的直憨无虑;欧裔人的谋略宽容等。但每个种族又都有其弱点。正因为优点与缺点的共存,这些种族才有了相互共融的可能,才需要相互取长补短。美国这片土地就像一张白纸提供了他们书画的实现。美国就是这些民族共同努力相互融合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他们谁勇敢些,来的人多些,谁的痕迹、风格和习性就重些,就会多些。所以,作为一个整体民族,美利坚民族是以欧裔人为基础,融进其他世界各族的融合民族。
与其他民族的最大不同,美国人从不崇拜一个人的血缘、地缘、业缘、文缘等,而是注重他个人的人缘,就是一个人的现实表现。首先,美国人不在乎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和来自哪里,而在乎他能干什么。克林顿当年上台,很多华人都认为是侥幸。因为他的出身不仅贫寒,而且由后爹带大。这次奥巴马当选,许多华人也在心理上犯嘀咕,“这么多人,怎就挑个黑兄弟呢?就算是黑的,也得找个他爹是美国人吧”。克林顿的上台说明了美国人不注重什么出身,奥巴马成为总统更证明了美国人不看重什么种族。克林顿和奥巴马所以能被选上,就是凭他们自身的“人缘”。至少两人嘴皮子都很厉害,讲话讲演不仅滔滔不绝,而且非常雄辩。如果没这两把刷子,嘴一开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照稿子念,肯定没戏。其次,美国人不在乎一个人的角色头衔以及他是谁,而在乎他干了什么,干得如何。有位议员,刚从情人那儿出来,可能还在兴奋中,就闯了红灯。本来闯红灯,吃张罚单就完事了,可警察上来一看是条“大鱼”,对不起,给他开的是亲自到法庭的单子。结果在法庭上法官也不客气,竟刨根问底把情人以及和情人生了孩子的事儿,都给抖搂出来了。在美国,尤其在公共场合,千万别逞能,一定要守规矩。要装就装点儿傻,不仅没人敢欺负你,而且有时还能得到点儿照顾。一次在樱花节的前一天,我们和国内的朋友去国会领参观票。我们规规矩矩地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等轮到时,接待人员说票都被预约没了,因为节日外地人多。我说我的朋友们从中国来,在华盛顿只待一天,能否给点儿照顾。他说让我们等等,但不一定成。我们又等了半个多小时,他特意从柜台里走出来,把票给我时还说,“对不起,这是一小时之后的,你们可以先去看看最高法院”。朋友感动地说:“这不要钱的事儿,人家还挺热心!”再次,美国人不在乎一个人的名声能耐,而在乎他给别人做出了什么。在美国不管你的名声有多大,不论你多有钱,如果你只想着你自己,不帮助穷人,不捐赠社会,你就不会得到尊重。特别是在国家有难、人们有求的情况下,有名的公司、有头有脸的人物肯定都会出来有所表示的。反之,如果他们漏缴的税被曝光的话,不管是谁都得立刻老实。美国六大建国之父之一的富兰克林就告诉未来的移民说:
人们对陌生人不问他是干什么的,而是问他能干什么。如果他有任何有用的手艺,他受到欢迎;如果他运用手艺,而且表现出色,他会受到所有认识他的人尊敬。
从这些“在乎”与“不在乎”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注重的“人缘”就是一个人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如何做以及做给了谁。这些要求既高又不高。说它高,就是要求你得靠自己努力,凭自己能耐,行自己道义,不能靠祖宗,不依赖别人,不坑蒙拐骗;说它低,就是告诉你好好做事,就会有所事成,你的命运如何全在你自己。这样的民族,心理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首先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意识,不仅会让每个种族都能够与他族相容,放弃冲突,而且会叫每一个人愿意自身努力,不靠别人。就此来说,作为一个民族,美国人的心理特征可以归为五点:率真、自立、敢闯、务实和乐助。
率真就是指他们能诚实自然地面对现实的一切。同欧洲人比,美国人直率;同亚洲人比,美国人真诚。在同美国人相处中,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心轻身松。美国人的坦诚不仅表现在他们对于别人的优点什么都敢承认,像中国第一个造了钱,中国第一个用了心理测试,连最高法院还展示儒学为六大法理来源之一,而且他们对于自己的弱点也敢于承认,从承认经济萧条到承认战争失败,从揭露总统舞弊到公开虐俘内幕。他们的自然则是能够本色地与人交往,很少拐弯抹角,不善于隐瞒观点。经常看到几个美国人在一起侃侃而谈,其实,他们很多是刚刚才认识的。当你走在路上,对陌生人无意中多看了一眼,对方会微笑地点头致意。由于美国人不屑于受羁绊,因此他们的率真也没有受到肤色、家庭出身及宗教信仰的束缚。
自立就是指他们能自主独立地承担生活的责任。同欧洲人比,美国人自强;同亚洲人比,美国人自主。美国人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他们。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十几岁的孩子挨家挨户送报纸,有些孩子会站在路的两边儿举个牌子写着“帮你洗车”。他们的父母认为让子女从小自强自立,对他们将来到社会上去生活大有益处。美国人大都珍视自己的独立性,从男女间的“AA”制到夫妻间的各有账户,从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到老年人的自娱自乐。但美国人最大的独立自主性是在他们的思想上。他们不人云亦云,说己所说。电视报道和专题评论中都会邀请两种以上的观点的人来,他们不仅能而且一定会说出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敢闯就是指他们能果断勇敢地开拓自己的生活。同欧洲人比,美国人胆大;同亚洲人比,美国人凶猛。当年闹独立时,他们多弱,就敢同堂堂的大英帝国对着干。打败英国后,他们小小的十三州竟敢西进,从法国人手里买下比它大几倍的路易斯安那地区。后又一直扩展到西边的太平洋海岸,甚至从俄国人处买来当时还毫无人烟的、远离大陆本土的阿拉斯加的大片土地。苏联的卫星上了天,美国人肯定要登月。这不仅是政治家们的野心,而且也是美国老百姓的敢为天下第一的心理使然。
务实就是指他们能实事求是地注重做事的效用。同欧洲人比,美国人实效;同亚洲人比,美国人实际。他们不喜欢漫无边际地幻想、要面子、讲派头,而是喜欢一切都自己动手。多数美国人都懂得怎样操作机器,修理电器设备,油漆房子家具。他们做这些生活中的粗活绝无损面之想法。相反,那些书呆子、装模作样、夸夸其谈的人会被人笑话。不同于英国的绅士风度,也不同于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不同于中国人的关系情面,也不同于日本人的武士礼仪,美国人具有实际气质。这一特点从美国人的穿着打扮上就可以看得更明显。美国人穿得很随便,认为舒适是最重要的,没有必要去搞那些华而不实的名堂,也不拘小节,不怎么注重修边幅。但是,他们工作起来却非常认真,绝不马虎,注重实效。
乐助就是指他们能平和积极地对待人生的难题。同欧洲人比,美国人宽容;同亚洲人比,美国人开阔。开朗大方,易于接近,喜爱交谈,是许多人对老美一接触就留下的印象。再深一点的就是当你在街上迷了路,会有人热心地为你指点;汽车坏在路边,也会有人过来帮忙修理。美国人所以会这样,与他们早期来到这儿受到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帮助而产生的心理有关。但更深的是与他们如何看待人生有关。一方面他们认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总会得到解决,总会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不管他人干了什么事,总有其原因,总会得到纠正。所以,他们总是先从高处着眼,能够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不仅人眼看人高,而且“人眼也看狗高”。与“狗眼看人低”不同的是这种心理能让人们总是生活在阳光里。有了阳光,就有了温暖;有了温暖,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你也会想为别人做点什么。
但是,与这五点连在一起的,是美国人的固执、自闭、霸道、功利和瞎造。
固执就是指他们一根筋、一条道跑到黑。一次,我们去商店,买了20多元钱的东西,给了那个收款员100元的票子。那个收款员找零钱时,我们看好像有好几张20的。出来后一数真是多了10元。我们回去还给她,她说,“计算机上就是这么显示的”。在机场、医院等一些公共场合,你经常会碰到他们那种固执劲儿。一张机票给你检半个多小时,一点小小的皮肉擦伤给你折腾两个多小时。朋友们常说,“老美的按程序办事的认真劲儿,值得学习。但是,哪能一点儿灵活性都没有呢”?
自闭就是指他们不愿意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事,不愿意求人,尤其是内心深一点的东西更封闭得很。美国十六七岁的初、高中生有相当多的人处于抑郁状态。成年人可以同你结成非常守信用的朋友,但总是让你觉得隔层皮。
霸道就是指他们认准的事,就得干;他们干的事,就是对的。对内这种霸性表现在老百姓不接受对立面的观点。如果自己选的候选人没被选上,他们就威胁,甚至退出美国国籍。对外这种霸性表现在美国政府不尊重别国政府。“国际警察”不是别人起的外号,而是美国总统自己打出的旗号。
功利就是指他们“没有三分利,不起早五更”。美国人要是出钱、出力、出兵,同你和好,一定得有点儿好处,否则他们不会白白浪费的。美国人的功利主要表现在老百姓的商业活动和政府的外交上。
瞎造就是指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特别是在生活消费上。在吃喝上,美国人咋造还不算瞎造。他们在外出旅游上的花销决不含糊。有个朋友对我们说,“金融危机影响了他,他们全家只能去一次欧洲了。不然的话,他们会去玩几次的”。自己的钱,咋花也不过分。问题是许多美国人都“花冒”了。明明手里有10元钱,他就按20元来花;明明只有10元钱的能力,他就敢借贷20元。你别看好多美国人开着宝马奔驰,细一问全是贷款买的。100万的房子,他不仅敢贷99万,而且连利息都给贷出来了。要不然,咋有人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也是瞎造的结果。
天下的事儿就是这么矛盾地带有两面性。美国人不易被把握的地方也是他们的两面性。刚接触美国人时,你会觉得他们挺好的。但接触了一段时间,就会感到他们又是一群矛盾的人,既率真又固执,既自立又封闭,既敢闯又霸道,既务实又功利,既乐助又瞎造。但再深入了,你就会慢慢地感到他们并不是矛盾的,这种多面性正是美国人的真实存在。也正是在这种真实存在中,他们才活得比别人自然。
美国人具有各种不同的心理个性,常常采取各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拥有广泛的个人自由,但他们同时也表现出高度的相互包容。从客观方面看,其关键在于他们生活在一种宽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中。尽管没有一个公民会同意美国政府的所有决策,但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可以通过说服其他公民同胞,在下次选举中投票支持改变而扭转政策。然而,从主观方面看,则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基于出身、种族、肤色、宗教及其文化背景等,而是基于人性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对个人自由的信仰。
(三)什么是美国经济
美国的经济不仅是市场经济,自由公平的法制经济,而且是一种战略经济,说到底是劳动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以市场为基准来决定投入、产出、流通和消费的经济模式。它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最快的流通、最多的消费、最佳的利润。既不同于无计划的自然经济带来的短缺,也不同于有计划的政府经济造成的浪费,市场经济能高效率地生产,能高利润地增长。但是,它也经常生产过剩,导致生产、流通与消费发生断裂,甚至使增长处于萧条中。美国解决这种危机,一方面是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来调节,投资者、企业商家们需要重新改组筹划,开发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另一方面又得需要政府的干预,总统和议员们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保护投入和就业,保障福利和消费,以便尽快地恢复循环,走出危机。
在市场与干预的相互作用中,企业商家要的是增长和利润,平民百姓要的是福利和消费,总统议员要的是就业和稳定。要想同时调动三者的积极性,遏制任意性,就必须有一整套保护投入研发自由、市场平等竞争、公平合理消费的司法系统。如果不保护投入研发的自由及权益,生产就没有积极性和进步性,有的只是互偷和模仿,生产不会有自主的活力;不维护市场的平等,就没有真正的竞争,有的只是大鱼吃小鱼,市场不会真正繁荣;而不保障合理的消费,就控制不住断裂与分化,有的只是社会动乱,生活不会有良好的消费。这就是市场经济与法制竞争模式相统一的关节点。
许多从事经济法方面研究的朋友,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部门工作的朋友经常问,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和“反垄断法”是什么关系。从这个统一关节点来看,这两者都是从根本上对劳动在经济中自由公平性的保护:前者是从资本投入与产出方面对劳动创造的自由性的保护;后者是从产品流通与消费方面对劳动所得的平等性的维护。自由创造与平等竞争是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两面,就像手心与手背那样,缺一不可,而这只手就是劳动。美国早在1789年的《宪法》中就对发明权进行了明确的保护和规定,后来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法规;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制定和实施了反垄断法;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新政”等,其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这只大手。
正是这种对劳动的双重性保护,才使得美国经济有了双重性的活力:一方面它是以劳动技术为先导,倡导创造发明,保护人力活劳动;另一方面它又以劳动所得消费为后盾,鼓励自食其力,控制福利消费。所以,从外观上看,美国现在的经济是以高新军工科技为核心、以充分消费为循环的经济体;从内部来看,美国经济则是以劳动创造为核心、以劳动消费为后盾的经济体;而从社会整体来看,美国经济是注重劳动生产与自然环境、活劳动与死劳动、按劳分配与社会分配、整体系统与国际循环等统一关系的战略经济。
由此可见,如果把经济作为人生活的一个世界来看的话,美国经济在理念上是一种战略经济,战略的根本是劳动经济。对老百姓过日子来说,只要你能劳动,会劳动,愿劳动,你就能生活得不错。
(四)什么是美国政治
作为一个国家,美国的全称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译成中文为“美利坚合众国”。这种翻译容易使我们把美国当成一个由上而下、一统到底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误解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看待新奥尔良水灾救助不力该谁负责的态度上。第一责任人究竟是总统还是州长市长,美国也有不同看法。但美国的不同是来源于党派的不同。总统是共和党人,而州长市长是民主党人。两党相互推诿是政治的需要。在与人民的关系中,总统肯定是第一责任人;而在同州长市长的比较下,总统并不是,第一责任人是州长市长。总统的权力不仅受到联邦法的限制,而且受到州法的限制。州长市长不是总统任命的,也不会让你指手画脚。然而,我们一下子就接受了联邦总统为第一责任人的观点。不仅国内的朋友,即使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朋友也是如此。原因就是我们以为美国是个由上而下的政治体系。
“美利坚合众国”这种译法在字面上体现不出原文中的主旨。按原文直译,应是“美利坚州联国”。在这个国名中,州是突出的,是基础和主体。严格地讲,州不是在联邦之下,而是在联邦之中;因为州的权力不是联邦给予的,相反,联邦的权力却是各州同意让与的。联邦宪法不仅保护着州的这种主权,而且明确规定了即使发生了骚乱,没有州长的允许,联邦军队也不可随便进入。所以,美国政治体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联邦性,即联邦权力有限性与州的自主独立性。从历史上看,没有州就不会有美国;从现实中看,没有州就不会有美国今天的良好日常运行。州在现实中究竟起着多大作用,可概括为一句话,凡是没有让与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州。有的朋友问,“同性恋在美国合法不”?这就要看你住在哪个州。因为目前有的州合法,有的不行。说白了,就是各州或者大多数的州还不同意,还没有把这权力让与国家。这个特点就是它的联邦制的核心。所谓联邦就是州之间的联系和帮助,美国国家这级政府就是个房盖,州则是它的主体和支柱。
美国民主制度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共和性。“共和性”就是指公共事务需要共同商议。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共的,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共和的基本精神就是共治、共有、共享,即社会各成员、各集团、各阶级都有权参政、平衡彼此利益和享受政府服务。美国为了保证这种共和性,一方面实行了民主选举、分权制衡,以防权背于民,走向独裁;另一方面又实行了司法独立、代表议制,以防纯粹民主,践踏公益。
了解这两个特点非常必要。正是它们把美国的民主制度同其他国家的民主制度区分开来。
当我们介绍美国国会时,经常会听到朋友们说,“美国的参议院、众议院就是英国的上院、下院”,或是说“美国这两院相当于我们的人大、政协”等。这是不准确的。在当年美国立宪时,争论最激烈的就是除了基于人头数来设立国会以外,还要不要以州为单位确立国会的机构,以考虑人数少的小州利益?参议院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中,为了照顾小州而产生的。如果说众议院是人民的代表,众议员是以人头为基数的,那么参议院就是州的代表,参议员名额是以州为单位的。这种机制本是对公民双重性的保护,但时常被我们误解。印象较深一点的是在当年布什与戈尔竞选时,戈尔虽然得人头票多于布什,但选举人票却没布什多,只能看着布什当选。原因是按照美国的选举法,计票的方法是以州为单位、按州的选举人数,不是按公民的实际参选人数来计票。州的多数选民票给了谁,就把所有州的选举人票给谁。州的选举人数是已规定好的,即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名额总数。许多华人朋友都认为这不合理。有位藏族朋友特意问,“美国这么民主的国家,怎么一下子就剥夺了少数人的权利呢”?初看起来是这样,在美国选你的公民人数多,你不一定就能当选总统。但是,这样做更加保护了小州、少数人、少数族裔的利益。在美国的政体中,一个公民,特别是小州的少数公民不仅受着联邦的保护,而且受着州主体的保护。这种双重的保护,才能做到真正的共治、共有、共享。
(五)什么是美国文化
美国不仅有多种文化,而且融合了一种务实宽容的多元社会精神。
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国中之国”的现象。在西岸的洛杉矶等地有完全像墨西哥城市的地方,上百万墨西哥人说的是墨西哥话,穿的是墨西哥服饰,按墨西哥的方式生活着。同样,在东岸的纽约等地也有巴西人、波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的聚居区,等等。最明显的是遍布美国各地的“唐人街”、“中国城”。唐人街始终保留着浓厚的中华文化风格,并没有因为种族的融合,使其华夏文化特征消失。在中国城你仿佛忘记了置身于美国,看到的是中国文字,听到的是中国话,吃到的是中国的各种风味佳肴,街上卖的是中国的特产。唐人街不仅是当地华人的中心,而且还是有名的游览地,以其特有的东方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
各国的移民及其后裔大多都与自己的祖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都使用着自己的语言。在语言使用上,我们有个误解,以为英语是美国规定的官方语言。其实,美国没有法定官方语言,英语只是事实上的国家语言。虽然大家都认为英语是最通用的交流语言,掌握英语也是移民归化的要求之一,一些美国人也呼吁把英语提升为官方语言,有些州还通过地方法律确保了英语的官方地位。但是,不仅有些州承认其他语言与英语有平行地位,而且国家从不禁止其他语言的使用。除英语外,使用人口超过100万人的语言包括西班牙语、汉语、法语、塔加洛语、越南语、德语。除了这些主要语言外,还有其他336种语言在美国被使用,其中有176种是当地土产的语言。由于这些语言的相互作用,使得美国的英语也具有独创性。美国英语不仅在发音、拼写、单词和语法等各方面和英国英语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词意丰富又具有幽默感。
在宗教上,美国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一种宗教。虽然基督新教势力在美国政治选举中有相当的影响力,许多美国总统都自称是基督新教信徒,但美国开国之父和思想启蒙领袖大多是自然神论者,少数是无神论者。他们通过揭露基督教和反基督教专制活动,以及立法为美国实现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美国的国家格言“In God We Trust”,即我们信仰上帝,和任何宗教均无关系,正如托马斯·潘恩所言:我相信上帝,但“我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基督教和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自己的教会”。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普通人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基于种族、宗教和民族背景,而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及其自由信仰。虽然早期在这里建立殖民地的那些人都是英国人,但他们都是新教徒,他们遵循的文化是新教道德传统。新教的新,就在于它反对正统天主教的专制和不平等性,主张人的自主和平等性,尤其是强调个人的天生自由的平等性。根据新教宗旨,繁荣富有是上帝对勤奋和行善的恩赐,贫穷饥饿是他对懒惰和罪孽的惩罚。新教徒积极开拓,努力工作,多行善事,就是希望通过现实的成就表明上帝对自己的认可和恩典。这就造成了美国人一方面注重现实胜于虚谈,着重实用高于理论,看重行动甚于理想,这种思想后来生长出美国自己的哲学实用主义;另一方面又包容各种不同的政治信念,接纳各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坚持拥有广泛的个人自由。美国人在确立国家《宪法》的同时,就要求并且通过《权利法案》作为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修正案,旨在对这种务实宽容的多元信仰的保护。正是在这种共识下,美国才真正熔炼出了新人、新文化。1908年,赞格威尔创作的《熔炉》一剧所以会流传开来,就是剧中一位人物揭示了大熔炉的作用:
听说美国是上帝的坩埚,是正在熔化和改造欧洲各种族的大熔炉!你们的世仇和宿怨算得了什么!德国人和法国人、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犹太人和俄罗斯人与你们统统都进入大熔炉!上帝在制造美国人。
这里的“上帝”,不是宗教的代表,而是来到美国的各族人相互融入的文化起点:人人生而平等,他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赋予的。这就是1776年美国人揭竿而起打英国人的《独立宣言》的开头话。
在与别国的不同中,“美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这五方面含义是连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生态、人口种族是基础,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是核心,文化交融则是关键。这五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美国独特的存在和发展。所以,“美国有什么与众不同”可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就是一帮不分先后、种族、大小、文化的人,通过“人人有份”的联邦共和方式,融合了各个族群长处的多元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