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陈永泰
缺少贵人相助,难成气候
善借才能善得。借什么?自然是借势发挥,成全己事。借势发挥为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如果一个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一下各个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
对于善借者,总能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这是本事。对于这些人来讲,做任何事情,都巧借他人之力,解燃眉之急。这是成功的关键。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在于缺少贵人相助。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
也许你离乡背井,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不知何处才是落脚之地,就在你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心人替你指点迷津,解决了你的难题。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已久或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老板创业的,竟然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自己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人,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除了真正是基于爱才、惜才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出手,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在于培养班底,巩固势力。但也有一旦接班人羽翼丰盈之后,立刻另筑它巢,导致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故事自古至今屡见不鲜。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寻找“贵人”以下是必须谨记的:
第一,选一个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绝不要因为别人的权势,而琵琶犹抱,另搭顺风车。
第二,摸清贵人提拔你的动机。有些人专门喜欢找弟子为他做牛做马,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万一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捞不着好处,还可能成为替罪羔羊。
第三,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遮掩过去的踪迹,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我自己”,一脚踢开照顾过他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指着鼻子大骂“忘恩负义”,可千万别做这种傻事。
找到为我所用的人
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方法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够为之利用,能够诱导别人为自己做事,与合作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誉,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则。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自己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请他参与相关团体。三国中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一种巨大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多一样才华,等于锦上添花,而且通过这种渠道结识的人,也将成为你的伙伴、同业、同事、专业顾问,甚至变成朋友。能集合众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壮成长,迈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支点。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要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了。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子孙们前往上帝许诺给他们的领地时,他的岳父杰塞罗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过度,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人们很快就会吃苦头了。于是杰塞罗想法帮助摩西解决了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个大组。每组一千人,然后再将每个大组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一百人,再将一百人分成两组,每组各五十人。最后,再将五十人分成五组,每组各十人。然后杰塞罗又教导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位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那些负责一千人的首领,分别找到知己胜任的伙伴。
用心去倾听每个人对你的构想计划的看法,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表现,他们的意见,你不见得都赞同,但有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过、考虑过的。广纳意见,将有助于你迈向成功之路。
如果你万一碰上向你浇冷水的人,就算你不打算与他们再有牵扯,还是不妨想想他们不赞同你的原因是否很有道理?他们是否看见了你看不见的盲点?他们的理由和观点是否与你相左?他们是不是以偏见审视你的构想?问他们深入一点的问题,请他们解释反对你的原因,请他们给你一点建议,并中肯地接受。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对谁的梦想都会大肆批评,认为天下所有人的智商都不及他们。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你想做什么,只是一味认为你的构想一文不值,注定失败,连试都不用试。这种人为了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惜把别人打入地狱。
要是碰上这种人,别再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苦苦向他们解释你的理想一定办得到。他们不值你一顾,还是去寻找能够与你一同分享梦想的人吧。
借人成事,成功不难
任何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尊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他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成功者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借人经验。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曾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并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职务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他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但是,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经营大事业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识人才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尽管他们本身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却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
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明白,一个所谓的干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都干得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便认为是一个干才,认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实,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在分配资源、制订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专门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
世上成千上万的经商失败者,都坏在他们把许多不适宜的工作加在雇员的肩上去,再也不去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少出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而不善于管理的人却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方面,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当然要失败。
很多精明能干的总经理、大主管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们公司的经营丝毫未受不利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像时钟的发条机制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他们有什么管理秘诀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要超过你,那么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这不是什么特别希罕的事情,有许多雇员的办事能力往往要在雇主之上,这些人只要机会一到,就可以立即自创事业。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业的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机会,以致一生默默无闻。不少青年人刚开始工作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做事的能力,但后来因为有了家庭、拖儿带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去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搏击一番,打出一片新的天空——虽然他们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独立奋斗,成就绝不会在自己的老板之下。
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因为他们受了重大的压迫。比如,当美国的政治发生重大变故、国内大乱、人民居无定所的时候,像林肯、格兰特、法拉格特、谢尔曼、李将军等人便铤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担起了国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