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1457000000018

第18章 孙子兵法军形第四(3)

大智若愚,不仅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实现自己目标的智慧。俗语说“虎行似病”,装成病恹恹的样子正是老虎吃人的前兆,所以聪明不露,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就是所谓“藏巧于拙,用晦如明”。现实中,人们不管本身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弄巧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威胁,会使人放松戒备和设防。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但又要懂得藏巧,不为人识破,也就是“聪明而愚”。

大智若愚并非让人人都去假装愚笨,它强调的只不过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即要谨言慎行,谦虚待人,不要太盛气凌人。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倘若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兵家使用范例)。

狡兔有三窟,军师有三策。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是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军事格言。“先胜”连着“求战”,可缩略成“先胜求战”;“先战”连着“求胜”,可缩略成“先战求胜”。孙子为什么不说“先胜求胜”、“先战求战”呢?其中可看出孙子对谨慎的重视,察出孙子对败兵失败原因的深刻揭示。首先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了,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首先使自己具备了取胜条件了,在这种有利的态势下,孙子不说“必胜”,也不说“求胜”,却告诫人们“求战”,一是说明孙子对“战”的迫不得已,二是说明孙子对取胜因素认识的深刻全面,三是说明孙子的谨慎和进取精神。孙子认为,这样的军队才是“胜兵”。自己还没有把握不被敌人战胜,自己还没有立于不败之地,自己还没有完全具备胜利的条件,在这种不利的态势下就侥幸地“先战”了,然后企图“求胜”,这里孙子不用“求战”等词句而恰恰用“求胜”一词,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败兵”的“败形败态”,孙子认为,这样的军队就是“败兵”。

常言道:“狡兔有三窟,军师有三策。”军事谋略上,许多将领的智囊,也就是军师运筹帷幄,列阵交战,常常考虑到多种可能,准备好几套方案,通常称为上、中、下三策。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争取代价小,战果大,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上策;上策行不通,就采取经过努力争取能够获得成功的中策;倘若情况骤变,实行中策已无希望,尚有下策即退军应筹。这“三策”,包含着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表现了军师在战争指导上的系统思想观念。

三国时,庞统在鲁肃、诸葛亮的推荐下,做了刘备的副军师。刘璋为了巩固他在四川的统治,请刘备去助一臂之力。待刘备处川后,前线传来曹操率兵南下,孙权打算进犯荆州的消息,刘备坐卧不安,向刘璋讨救兵,前去解荆州之急。但刘璋只是打发4000老弱兵卒,米一万斛助刘备。刘备十分生气,一时没了主意。庞统说:“现在我有三条计策,请你自己选择定夺。

刘备仿佛在黑暗中见到一丝光亮,忙问庞统是哪三条。

14—刘备。

庞统说:“一条是来个一不做二不休,现在就选精兵,昼夜兼程直袭成都,此是上策;二条是主公假装领兵回荆州,路过涪城,西川守将扬怀、高沛必来相送,相机将二人擒杀,夺下关隘,然后再兵进城都,此是中策;三条是即刻偃旗,息鼓,退还白帝城,然后回荆州,再作打算,这是下策。倘若三条都不听,只是死守在此,一旦事变,不可救也。

庞统在这里,为刘备提出了三个行动方案:一是直取成都,二是取涪城,三是回荆州。但是真要回荆州实际是无计可施,算不上计谋。结合《三国演义》来看,刘备入川,就是为了夺取蜀川之地,杀死刘璋。此时,庞统出的计谋,在“逆取顺守”策略指导下,本来是以刘璋初时来涪城,迎接时袭杀为上计的,而劝刘备从葭萌关取成都为中计,自葭萌关取涪城只是下计。

且说刘备听了军师这番话后,沉思良久,说:“军师上策过于仓促,下策又太慢,中生不迟不疾,就按中策行事吧!”其实,这里刘备取的中计,还只是庞统的下计。但是,看起来刘备取了下计,实际又是上策。

刘备依庞统之计行事,杀掉了杨、高二将,夺得涪水关,以作为进川之前哨,不久就向成都进发,彻底夺得刘璋的地盘,做了蜀中王。

(商战使用范例)。

克隆堡牌啤酒顺利打入美国市场。

在商战中,一个要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一直想保持现有的市场,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要适时出击,保证进一步提市场占有率。如果在没有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盲目出击,就有可能造成没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法国克隆堡牌啤酒进军美国市场就是一很好的正面例子。克隆堡牌啤酒在法国占有稳定而广泛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他们准备进军美国市场。克隆堡牌啤酒公司首先通过一个标新立意广告作为开路先锋,他们经过充分的“调查分析”,针对美国人喜爱幽默的特点,录制了以下这段广告:当法国人开始把克隆堡牌啤酒装上卡车准备运往美国时,许多法国人饱含深情的啤酒立刻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种啤酒一定与众不同,美国人热烈期盼,热切地希望着这种新产品在美国赶快上市。克隆堡牌啤酒公司见时机成熟,立即在美国隆重地推出了他的产品,果然这种啤酒一上市就成为市场争相购买的对象。就这样,克隆堡牌啤酒顺利打入美国市场。

克隆堡牌啤酒首先使自己在法国“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借一则别出心裁的广告,成功地进入美国市场。其实克隆堡牌啤酒在这一市场举措中运用的正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策略。

(处世使用范例)。

行百里者半九十。

孙子“胜兵先胜后求战,败兵先战后求胜”的思想,也是人生指导的重要原则。学业、事业、功业,恋爱、婚姻、家庭,待人、接物、处世,凡事皆需“先胜求战”,谨慎对待。这当然不是反对冒险创新,而是因为“先胜求战”乃立身之本。

世上的事情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因此,有一分谨慎就有一分收获,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丢失。十分谨慎就完全成功,完全疏忽就会彻底失败。

许多人在做事时,开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到了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在容易事前疏忽而导致的吗?因此,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

战国时,秦国国富民强,气势最盛。秦武王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便以骄色示人。一谋士见势不妙,便进言提醒武王道:“诗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把持到最后关头的困难。今天的霸业是否能成,还得看各方诸侯是否出力,然而王现在就沾沾自喜,以骄色见人,而忽视图霸的准备,若让他国知道了,受诸侯攻击的恐怕非楚而秦了。”

秦武王虽精于政治,其霸业也只维系了短短的4年。可见他没有听进谋士的忠言,在成功以后就松懈了下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办事谨慎的人。太宗常对左右说:“治国之心犹如治病。病人希望尽快痊愈,求医心切。如果病人能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病就痊愈得快,反之,恐怕就要使病情恶化,甚至丧命。治国也是同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谨慎,若在关键时候有所疏忽,必招亡国之祸。现在天下的安危全置于我一人肩上,因此,我要慎重地警惕自己,我还需检点自己的言行,加紧努力。但是,只靠我一人是难有作为的,希望你们能做我的耳目,发现我有所过失,请直言无妨,君臣之间如有疑惑而不说,对治国是极其有害的。”唐太宗如此开明,才引出善于进谏的魏征;以这种态度施政,才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要想万事顺利,就要顺风满帆不掉以轻心,以“安全驾驶”的姿势去把握最后关头。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家使用范例)。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带兵打仗离不开法规制度,没有法制,士兵就如一盘散沙,不受约束,难以形成合力。制定了法度,就有一个行动的准则,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士兵自然服从指挥。

曹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治军一向严格,早在青年时期就初露锋芒,年仅20岁时,官拜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首都,分东西南北四部,每部设尉一人,主管治安工作。由于交通四通八达,来往人员复杂,加上达官贵人恣意妄为,治理难度很大。曹操到任后,在衙署门外悬挂五色大棒十余根,宣布今后凡违犯朝廷法令者,不论是谁,一律严惩。情节恶劣的,要用棒打死,决不宽贷。他说到做到,一次,灵帝宠幸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将其捉住,打死于棒下。从此,那些目无法纪的权贵们再也不敢放肆,社会秩序因此有极大改观。

曹操做大将军时,曾任命满宠治理许都。曹操有位弟弟曹洪,他的宾客犯法当死,曹洪向满宠求情,满宠不允。曹洪又去求曹操,曹操本打算过问,但满宠得知后,提前把那宾客处死了。事后曹操非但没有怪罪,反而称赞满宠这种依法办事的作风。

在执行军法方面,曹操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在讨伐南阳张绣时,行军路上,两边尽是绿油油的麦田,曹操下令士兵,不准践踏麦田,违者斩首。不巧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践踏了一大片。曹操立即要主簿议罪。主薄说:“《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你是军中主帅,不能治罪。”曹操说:“制定法令的人,自己违反,如果不治罪,怎能统率部下!我是主帅,不能自杀,但也要加刑。”于是,他拔出佩剑,将头发割下一绺,掷在地上,表示“以发代首”。全军将士闻此,个个悚然。

(商战使用范例)。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信条。

将孙子的“修道保法”引入今天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信条。领导部属的人,必须对管理原则持有坚定的信念、制定一套明确的方法,并本着确定的经营方针;否则,就无法推行其业务。

所谓信念,比较抽象,其意就是指要有工作信条。有的公司在信条里列有“尊重他人”、“多花点心力”等项目,这些条文务必要具体可行,使部属容易了解才是。譬如:

要做有原则性的工作。要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为自己创造既明朗又富吸引力的工作环境。保持心胸开阔。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坚守贯彻始终的工作态度。

像上面的信条,有些比较平稳可行,有些则趋向极端。从信条中,亦可以看出主管的个性。除此而外,这些信条与主管所属的企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信条的制订,一定要出自主管之手。若随随便便将古今中外贤人君子、英雄豪杰的座右铭搬过来,然后说:“这是我所订下的信条”,如此,则毫无价值可言。

拟订信条时,要考虑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本身个性和工作性质,然后再订出信条,方能收到具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