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对每一朵花微笑
1458400000045

第45章 不要轻易寄出你的第三封信

文/朱成玉

家乡的报纸上刊登了我的一篇专访,对我的前半生做了个总结。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到《读者》的签约作家,从一个小工人到一个检察官,这些总算是一种能够安慰自己的小小成就吧。整整一个版面里,写满了文学创作和人生路上的曲折、艰辛。通过专访,我为年轻的读者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人生之路,要踏踏实实地走,没有登山捷径,没有旁门左道,只有一颗不停地向上攀登的心。

专访刊出后,在家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编辑打电话来,让我有空回家乡转转。“你都成了咱们这儿年轻人的偶像啦!”编辑夸张地说。他说一些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打电话到编辑部,把这篇专访当成了他们人生路上的教科书,还有一些人向编辑要了我的联系方式。当天下午,我就收到了那样一封读者来信。

信写得很工整,也很谦卑。他说他和我是老乡,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写了很多文章,却没有发表(字里行间,有点怀才不遇的无奈),他在信上和我谈了很多关于文学的话题,谈海子、谈顾城,还时不时地引用一两段他们的诗。他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我的报道,看到了我的成功经历,很想以我为典范。他以一种试探的口气,问我是否可以交他这个朋友。

因为工作比较忙碌,我没有立刻给他写回信。没想到,第三天的时候,我收到了他的第二封信。这一封比第一封写得多,大多是写他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比如因为家庭贫困,和相爱多年的女友分手了;比如父亲早逝,就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而现在母亲又生病了,卧床不起;比如他去工地打工,却领不到工资……看到这些,我有些唏嘘不已。这个不幸的人,简直被上帝丢弃到了最暗的角落里,无人理睬。我想一定要好好写个回信给他,劝他鼓足勇气去生活。

可是没等我写好回信,他的第三封信便如同火烧了屁股般心急火燎地闯进了我的邮箱。在第三封信里,他有些埋怨的口气,嫌我不回信给他,但更多的内容却是哀求。他在重复了一遍自己的种种不幸之后,哀求我,希望我能替他找份工作(活要轻一点,最好是坐办公室,薪水还要高一点),他说他希望有份好工作,然后好好孝敬母亲。在信的末尾,他还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他说他能感觉到我是个善良的人,也认为我一定可以帮他。

善良的人,他给我戴的还真是一顶温暖的帽子。只是,不知为什么,他的哀求丝毫没有引起我的同情,相反,却有了一种厌恶的感觉。我想,如果他仅仅写了前两封信,我或许还可以考虑是否帮助他。而现在,因为有了第三封信,前两封信也变得不再那么真诚,因为它总是给我一种感觉,那就是他想用文学来和我沾上边,并以此来博得同情。他有利用文学和我的善良的嫌疑。

我和编辑在电话里谈起了这封读者来信,提起那个人的名字时,没想到,他竟然认识。他说,在这个小县城里,他算是出了名的混混,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喜欢到处蹭饭蹭酒,谁家办喜事,他肯定在场,也不随礼份子,就是混吃混喝,快40了也没个对象……

听着听着,那种厌恶的感觉又冒了出来。果然被我猜中了,他只是想利用我的善良。

不管如何不喜欢,我觉得都有必要写封回信给他。连同他的三封信,一并回寄给了他。

我的信很短,内容是这样的:

你好。

很抱歉不能帮助你,尽管我是个善良的人,但我并不愚蠢。

收到你第一封信的时候,你我的灵魂是平等的。第二封信,你低下你的头颅,甚至弯下了腰,你的灵魂开始缺钙。而第三封信,你则是在下跪乞求,从而变成了一个“精神乞丐”,你丢失了你自己。

别人的施舍终归是施舍,不是你自己的。所以,我不会给你那样的施舍,这样对你也算是最大的帮助了,因为你需要找回你自己,你要自己给自己“补钙”。

并且请你记住,在尊严的邮筒里,不要轻易寄出你的第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