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459900000021

第21章 料人如神的智囊(3)

因此,我们说,人的心智都是通过日常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如何做到料人如神,入木三分,关键在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脸色就是心灵的大门。脸色、眼神、表情都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聪明人善于察言观色,由表及里探求人的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话并不能代表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你要学会从他的眼神、说话的口气、脸色、动作等分析话的真假,不要只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用你的眼睛、用你的心、用你的脑去看问题、看人。

士鞅断言栾氏先亡

晋国士鞅投奔秦国,秦伯问士鞅说:“你看晋国的大夫中谁先灭亡?”

士鞅说:“大概是栾氏吧。”

秦伯说:“因为他奢侈吗?”

士鞅说:“是的。栾黡已经奢侈得太过分了,但一时还不会灭亡,灭亡应该会在他儿子栾盈手上吧!”

秦伯问:“为什么?”

士鞅说:“武子生前对人民有恩泽,这就像当年召公有恩于人民,人民连他生前所种的甘棠树都爱护有加,何况是他的亲生儿子?所以尽管栾黡不成材,人民还不忍心背弃。等到栾黡一死,他的儿子栾盈不能施恩给人民,武子遗留下的恩泽又差不多消磨殆尽了,加上对栾黡的怨恨记忆犹新,所以我认为栾氏将在栾盈手中灭亡。”

秦伯认为他的言论很有远见。

智囊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种祸,后人遭殃。”种福得福。种祸得祸。如种果获实,终不离本种,随其所种而获其报,其身虽灭而殃祸不朽。如影随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士鞅的分析揭示了腐败必然灭亡的周期规律。

年少聪明的楚蒍贾

楚王以子玉为大将打败了齐后,想接着攻打宋国。于是命令子文在睽地练兵,练了一上午,子文没有惩罚一个士兵。原来子文已推荐子玉代替他的职位,有意显示子玉的才能。子玉在地练兵,练了整整一天,并鞭打了三个士兵,射穿了三个士兵的耳朵。这时楚王大喜,认为得了严以治军的将才,国中老臣也都祝贺子文荐举的人。

楚蒍贾当时还年幼,他最后到场,也不向子文祝贺。子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知道要祝贺什么。你传政权给子玉,说是为了国家安定,如果内部安定而对外作战失败了,那么能得到什么好处?子玉的失败是荐举的结果,荐举了子玉而使国家遭到失败,有什么可祝贺的?子玉刚愎而无礼,不能治理百姓。让他指挥三百辆以上的战车,他都回不了国。如果他们能返国,那时再祝贺吧!”以后晋楚城濮之战时,晋文公对楚退避三舍,这时楚军应适可而止,然而子玉不眼,仍带兵迫击,结果战败自杀。

智囊

发现和识别人才,是一个“剖石为玉、淘沙为金”的过程。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干部,在实践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不要只看一时的得失,只看表面,人云亦云,而是要观其言,行其果,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全方面、多角度识别和评价人。人才观念正在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人们更多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胜之易而稳之难

明朝时彭泽率兵西讨流贼鄢本恕等人之前,他向杨廷和问计。杨廷和说:“以君主之命讨贼,还怕不能成功吗?唯一要留心的是:不要急着班师回朝。”

彭泽杀了鄢本恕等人后,奏报朝廷要班师回京。不料贼寇余党又纷纷作乱,无法控制。彭泽出发以后又留下来,于是叹息道:“杨公的先见之明,是我不如的。”

张英国三次平定交州,终于没能保住交州,就是因为张英国离开了。假使叫张英国一生作交州太守,那么即使到今天也能留下交州这个郡县。所以说平定叛乱取得胜利容易,稳定局势难,最忌过早班师回朝。必须在战后进行一番安抚和整治、镇压的善后工作。这绝非是依仗兵力的威胁就能达到的。

智囊

俗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只要条件成熟,时机到位,要想获得成功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想永远地守护胜利的果实就比较难了。同样,“创业易,守成难。”靠智慧而取得是容易的,但要保持就很难了。一般性的的保持也还可以做到,要进一步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用礼法去约束、指挥,那就更难了。因为这已经不是消极被动地守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树,是以攻为守了。

在市场经济中,不少人抓住了时机,又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优势,一“下海”就适逢其时,春风得意地“捞”了一把。但是由于不能“仁以守之”,贪心不足,该刹车的时候没有及时刹车,结果一夜之间又成为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这其实就是一个“得”与“守”的关系。

曹操料事如神

东汉末年何进与袁绍计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只好召董卓带兵进京,想利用董卓的兵力胁迫太后。曹操听了,笑着说:“太监古今各朝各代都有,只是国君不应过于宠幸,赋予太多权力,使他们跋扈到这种地步。如果要治他们的罪,只要诛杀元凶就行了,如此,一名狱吏也就足够了,何必请外地的军将来呢?若想把太监赶尽杀绝,事情一定提前泄露出去,这样反而不会成功。我可以预见他们会失败。”果然,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杀了。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以后,袁熙、袁尚两兄弟投奔辽东,手下尚有数千名骑兵。

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地盘远离京师,不听朝廷辖治。等曹操攻下乌丸,有人劝曹操征讨,顺便可以擒住袁尚兄弟。曹操说:“我正准备让公孙康自己杀了袁尚兄弟,拿他们二人脑袋来献呢,不必劳动兵力。”

九月,曹操带兵从柳城回来,果然,公孙康就斩杀袁尚兄弟,将首级送来。诸将问曹操是何缘故,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怕袁尚等人,我逼急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抵抗,我放松,他们就会互相争斗,这是情势决定、必然的。”

曹操东征时,众人担心军队出尽之后,袁绍会从后面袭击,如此一来,前进了也无法放手一战,想后退又失去根据地。曹操说:“袁绍的性情迟钝而又多疑,不会迅速来袭击我们。刘备是新起来的,人心还未完全归附他,我们抓紧快攻打他,他必败。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可丢失时机。”于是向东攻击刘备。

田丰果然劝袁绍说:“老虎正在捕鹿,熊去占有虎穴而吃掉虎子,老虎向前得不到鹿,退后又失去虎子。现在曹操亲自去攻击刘备,军队尽出,将军您有雄厚的兵力,如果直接攻进许都,捣毁他的巢穴,百万雄师从天而下,就像点一把大火来烧野草,倒大海的水来冲熄火炭,哪有不瞬间消灭的道理。只是用兵的时机稍纵即逝,形势的变动比鼓声还传得快,曹操知道了,一定放弃攻击刘备,回守许都。然而,那时候如果我们已经占领他的巢穴,刘备又在外面在外夹攻,曹操的头颅,很快的就高悬于将军您的旗杆上了。可是如果失去这个机会,等曹操回国的话,他就可以休养生息,储粮养士。如今汉室日渐衰微,万一等到曹操篡逆的阴谋成了气候,即使再用各种方法攻击,也没有办法挽回了。”

袁绍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推辞。

田丰气得拿手杖敲地说:“得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却为了一个婴儿而放弃,真是可惜啊!”

曹操明白要得到天下,一定得消灭刘备。但是汉中之役,却因急着占有陇地,而让刘备有机会占有蜀地,不用司马懿、刘晔的计策,是什么原因呢?或者是天意吧?

曹操打败张鲁后,司马懿说:“刘备以诈擒得刘璋,蜀人尚未依附;如今攻破汉中,整个益州都震动。如果乘势进军一定可彻底击溃刘备。”

刘晔也这样说。

曹操却不肯。

过了七天,听到投降过来的蜀人说,蜀中一天数十起变故,守将虽不惜杀人镇压,都控制不下来。曹操问刘晔说:“现在出击还来得及吗?”刘晔说:“现在蜀地已经差不多安定了,没办法打了。”

曹操于是撤退大军,刘备占领了整个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