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459900000064

第64章 能言善辩的智囊(1)

子贡宏论扭乾坤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以善于辩论著名。一次他为了鲁国的利益,游说齐国、吴国、越过、晋国,利用分化、联合的手段,凭口舌之力改变了这五个国家的命运。起因是齐国的大将田常调集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到消息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的家乡,你们为什么不出面制止呢?”于是子贡请求前往,孔子同意了。子贡先到了齐国,向田常游说。

子贡对田常说:“你攻打鲁国,实在是个大错误,因为它的城墙低薄,土地贫瘠,国君愚蠢,大臣无能,军队和老百姓又都讨厌战争,所以你很难打败鲁国。你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坚厚,土地肥沃,武器坚利,兵精将广,大臣贤明,所以你能打败吴国。”

田常一听,气得脸都变绿了,说:“你认为困难的,正是人们认为容易的;而你认为容易的,却恰是人们认为困难的。你为什么要胡说八道呢?”

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内则攻击强敌;忧患在外则攻击弱者。现在你想攻击鲁国,虽然容易取胜,但每战必胜,必然导致贵国国君骄横傲慢,到处攻城略地,臣子必然妄自尊大。你打败了鲁国,却使国君骄横而为所欲为,群臣放肆而争权夺利。这样一来,你反倒上与国君有隔阂,下与群臣有利害之争,你会在齐国无立足之地。所以说,你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能获胜,则大臣战死在国外,朝廷空虚,就没人与你争权夺利,辅助国君的就只有你了。”

田常说:“这样做好是好,但军队已派往鲁国,现在突然离开鲁国而攻打吴国,国内的大臣们必然会对我产生怀疑,怎么办呢?”

子贡说:“您可按兵不动,我去吴国请求吴王救助鲁国攻打齐军,你再派兵去迎战吴国就顺理成章了。”田常同意了。

于是,子贡见到吴王,劝他说:“想建立霸业就要战胜强大的对手。如今吴国和齐国势均力敌,此时齐国正在派兵攻打鲁国,进而与吴国争夺霸业。这样会打破双方力量平衡,我私下里为大王您担忧啊!如果您现在能出兵援救鲁国攻打齐国,既可扬名天下,又有利可图;既可以扶持诸侯,诛除齐国,还能使强大的晋国屈服。名义上为保全鲁国,实际上是困住了称霸的齐国,威慑了强大的晋国。”

吴王认为子贡说得有理,表示赞同。但因吴王刚打败了越军,担心越国趁机报复,所以表示要等消灭了越国再去救鲁攻齐。子贡见此,接着说:“越国的力量不如鲁国,鲁国打不过齐国。大王放弃齐国而进攻越国,那么齐国就会趁机把鲁国吞并了。大王为了讨伐小小的越国而畏惧强大的齐国并失去盟友鲁国,是不仁不义啊!如今您应该保存越国以表示您的仁慈,解救鲁国以表示您的义气,抗击齐国以表示您的勇敢,压制晋国以表示您的威严,那么,各国诸侯必然会竞相归顺大王,您的霸业也就成功了。如果您实在担心越国的话,我请求东去,面见越王,令他出兵,跟随大王一起讨伐齐国。”吴王十分高兴,就派子贡前往越国。

子贡到了越国,告诉越王说:“我劝说吴王救鲁攻齐,吴王虽然有想去的意思,但又害怕越国趁机攻打他们,声称等他讨伐越国后才行,如果这样,吴国必然来攻取越国。”

越王勾践说:“我与吴王打仗,被困于会稽,对吴国恨之入骨,日夜卧薪尝胆,只想与吴王决一死战,这正是我想要的啊。”

子贡接着说:“我听说,没有报复别人之心,而让人产生怀疑,这是笨拙的人;有报复别人之心,而被人知道,这是最危险的;事情还没办,就走漏了消息,这就可能毁于一旦。这三种情况都是成就事业的大患呀。”

越王沉思了片刻,觉得子贡说得有理,点头称是,并接着问子贡有何良策。

子贡说:“吴王为人勇猛残暴,众大臣都不堪忍受;国家战争而国库空虚、土地荒芜,官兵们无法忍耐,百姓也都怨恨吴王。如今大王若能卧薪尝胆,藏怒于心,反而发兵帮助他讨伐齐国,那么,他一定会去讨伐齐国,而不再以越国为敌。如果他讨伐齐国没有取胜,则大伤元气;如果他战胜了齐国,那么吴、晋矛盾势必激发。到时我再去求见晋国国君,让他与诸侯一起讨伐吴国,吴国必然被削弱。这是大王趁机进攻吴国,一定会灭掉吴国的。”

越王听了子贡的妙计,非常高兴,同意按照子贡的计策行事。于是,子贡又返回吴国,对吴王说:“我恭敬地将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听了十分恐惧,说他十分不幸,小时候便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得罪了吴国,以致军败受辱,栖身于会稽。全靠大王您的恩赐,才没有失去宗庙社稷。您的恩德,他到死也不敢忘记,哪里还敢图谋不轨呢?五天以后,他便亲自率兵跟随大王讨伐齐国。”

吴王听后非常得意,以为大事已成,于是便发动九郡的兵力去讨伐齐国。

子贡见吴王已派兵攻打齐军,连忙又来到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预先考虑事情,就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不预先分析军事形势,就不可能战胜敌人。现在吴国要去讨伐齐国,如果吴国打败了齐国,必然攻打晋国。

晋国国君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子贡有什么办法。

子贡接着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修造武器,准备粮草,加紧练兵,联络诸侯,做好与吴国打仗的准备。”晋国国君于是下令加强了战备。

吴军与齐军交战,打败了齐军,果然兵临晋国,与晋军对阵。因晋军早有准备,所以很容易就打败了吴军。越王勾践趁机袭击了吴国,吴王只得带兵离开了晋国,返回吴国,与越军交战。由于吴军远道奔袭,士兵疲惫,而越军复仇心切,勇往直前,两军交战,吴军大败。越军随即包围了王宫,杀死吴王,灭掉了吴国。

子贡的游说,保全了鲁国,削弱了齐国,使晋国强盛,吴国灭亡,越王称霸,改变了五个诸侯国的命运,真可谓宏论定天下啊!

智囊

子贡的能言善辩,建立在正确地分析当时诸国形势的基础上。他能够洞悉各国诸侯与大将们的性格特点和内部矛盾,以及他们实行某些策略的目的。充分利用各方的矛盾为自己利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这一切,建立在对信息的收集,对人、对事、对事态发展的调查研究与周密分析的基础之上。

可见,能言善辩必须有深厚的社会知识的积累以及独到的真知灼见,而仅有空洞的说教、油滑的腔调是不行的。在现实中还要增加知识的积累和对事情,对现象的分析,用时才能游刃有余。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兵围攻赵都邯郸,诸侯都不愿意带头出兵救赵。魏王派客将辛垣衍由小道入邯郸城,想与赵王相约一起尊秦王为帝,借以解邯郸之围。

战国齐人鲁仲连,好策划,为人正直,操守高。当时他正好在赵国,听说魏国想游说赵王尊秦王为帝,就去见战国赵武灵王儿子平原君。平原君介绍鲁仲连与辛垣衍见面。

鲁仲连见了辛垣衍,竟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本以为凡是住在邯郸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而来,但我仔细观察先生的举动,并非有求于平原君,真不知道先生为什么待在这围城内久住不走?”

鲁仲连说:“秦国是个背弃礼义、只知崇尚杀人的战功、用权术操纵士大夫、把百姓当奴隶般使唤的国家。秦王果真称帝,那我宁可投东海而死,我可不愿意作秦王的顺民。今天我来见将军,目的就是想对赵国有所帮助。”

辛垣衍说:“请问先生要怎样帮赵国呢?”

鲁仲连说:“我准备再说服魏、燕两国援赵,而齐、楚两国已经答应了。”

辛垣衍说:“燕国的动向我不清楚,至于魏,我就是魏国人,不知先生怎么可能使魏援赵呢?”

鲁仲连说:“这是因为魏国还没有看见秦国称帝的害处,假使能明了其中的害处,魏王一定会发兵救赵。”

辛垣衍说:“那你说秦王称帝的害处在哪里呢?”

鲁仲连说:“以前齐威王推行仁政,率天下诸侯朝拜周天子,当时的周既穷又弱,天下诸侯都不肯朝贡,只有齐国肯称臣进贡。但过了一年多,周威烈王驾崩,诸侯都前去吊丧,可是齐国却最后到达,周王大怒,派使臣警告齐王说:‘天子驾崩,新即位的天子服丧,而东藩之臣齐国的田婴竟迟来奔丧,依法当斩!’齐威王一听,生气的说:“呸!周王只不过是一个贱婢所生的奴才罢了!’整个事件成了个大笑话。齐国在周天子生前去朝拜他,死后却如此辱骂他,实在是因为做不到周天子所要求的诸侯义务。对真正的天子尚且如此,你以为把秦奉为天子不会发生类似的笑话吗?”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有见过仆人吗,十个人服侍一个人,并不是真的因为力气和智慧不如主人,而是出于畏惧。”

鲁仲连说:“那么魏国和秦国的关系,就如同主、仆吗?”

辛垣衍说:“是的。”

鲁仲连说:“好。那我有办法叫秦王杀魏王,把魏王剁成肉酱。”

辛垣衍很不高兴,说:“先生也未免太夸大了,你又怎能叫秦王杀魏王呢?”

鲁仲连说:“我当然做得到,请将军听我解释。当年鬼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王的三公。鬼侯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于是献给纣王,可是纣王却不喜欢她,结果纣王就把鬼侯杀了,剁成肉酱;鄂侯为这件事向纣王谏言,辩论,结果纣王又把鄂侯杀死,晒成肉干;文王听说这两件惨事以后,忍不住长叹一声,结果竟被纣王囚禁在羑里的仓库里有一百天,想困死他。这不就正是有拥护人为帝王,结果反倒被杀死,晒成肉干,剁成肉酱的往事吗?

“齐闵王要去鲁国时,夷维子负责驾车,他对鲁国人说:‘你们准备接待我的国君?’鲁人说:‘我们用十头牛款待你们国君。’夷维子说:‘我们国君是天子,天子到各地巡行狩猎时,诸侯都要搬出王宫住在外面,交出国库的钥匙,并且撩起衣裳,端着桌几亲自在殿堂下侍候天子进餐,天子吃完,诸侯才能退下。’鲁人一听,就不让齐闵王入境,以致齐王只有改从邹国前往薛国。

“正巧碰到邹君逝世,齐闵王要去吊丧,夷维子对邹君手下说:‘天子来吊丧,丧家必须把灵柩摆放为坐北朝南,然后请天子立于南方之位祭吊。’邹国的臣子说:“如果一定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宁可伏剑而死。’因此齐闵王君臣也不敢进入邹国。

“邹、鲁两国的臣子,虽迫于齐国的淫威当君主在世时不得奉养,君主死了不得含殓,但是要以他们行朝拜天子的大礼,他们仍不肯让齐闵王进入自己的国家。

“今天秦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魏也是万辆大国,两国互相称帝称王。但是见秦国打了一场胜仗,就想尊秦王为帝,这是三晋的一干文武大臣,还远不如邹、鲁这两个小国的臣民气节高尚。

“再说秦王称帝之后,必定更换诸侯大臣,罢黜他所谓的不肖臣子,把官位赐给他心目中的贤臣子,削夺他所憎恨的人的官职,任命他所喜欢的人为官,同时也一定会要他的女儿作诸侯的妃子住在魏宫,魏王又怎能耳根清静,而将军又怎能常享荣宠呢?”

辛垣衍听完鲁仲连这番话,立刻起身拜谢说:“我一直以为鲁先生只是个平凡人,现在我才明白先生是天下奇人,我现在就回魏国,再也不谈论尊秦王为帝的事。”

秦国将军听说这事后,下令秦军后退五十里。

苏轼说,鲁仲连的辩才超过张仪、苏秦,气势驾凌于淳于髡、公孙衍,排除国境解救危难,达成使命却不居功邀赏,在战国谋士中才智操守无人可比。

穆文熙说,鲁仲连把不能尊秦为帝的理由说得淋漓尽致,使得秦将退军五十里,这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庙战”了。

智囊

鲁仲连是平原君的食客,就是后来官僚的门生,以帮人排除困难为己任。在此次论辩中他大量引用历史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以事实为依据、按照正常的推理,预测将来的后果,加上清晰的逻辑,说的人心服口服。

俗语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辩论中适当引用事实,会起到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虞卿驳侍秦诡辩

公元前260年,赵国在长平战败投降的40万军队被秦军活埋,都城邯郸被围。秦退兵并索要六座城池为议和条件。赵王派赵郝去议和,被虞卿闻讯制止。

虞卿说:“大王您看秦主动退兵是因为疲倦了,还是可怜大王呢?”

赵王回答:“秦竭力攻打,必是士兵疲倦才撤的。”

虞卿说:“如此大王奉上秦抢夺未遂的东西不是助敌吗?若明年秦再攻,大王怎么办?”

赵王将话转述赵郝。赵郝说:“虞卿确定秦退兵的原因吗?六座小城都吝惜,明年秦再攻赵时大王能不割地求和吗?”

赵王忙说:“那么割让算了。但能保证秦明年不攻赵吗?”

赵郝回答:“属下不敢。韩、赵、魏一向与秦友好,秦单攻赵,定是您侍奉秦国不如韩、魏。现臣替您向秦求和以保持像韩、魏一样的关系。明年秦再攻,定是大王侍奉秦国仍落后于韩、魏,臣这就不敢担保了。”

赵王将这话转述给虞卿。虞卿便说:“现在割地求和不能保证秦明年不攻赵。若秦得城而明年再攻,大王又割让秦抢夺未遂的土地来求和,是自取灭亡啊!秦兵善战也不能一次夺取六城;赵国不能坚守也未必六城尽失。现秦军疲惫得不堪一击,若拿六座城给他国来联合攻秦,失去的六城可从秦国得到补偿。为何要割地损己利人呢?赵郝的割地奉秦的意见,是要大王年年割地不战而亡。若明年秦再要地,赵不给则前功尽弃遭攻打;若给,哪里有那么多地?俗话说:‘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大王割地是损己利秦啊。秦以强欺弱借口很多。再说以有限的国土应付秦无餍的胃口,是要亡国的。”

赵王犹豫不决,便征询刚从秦国来的楼缓:“给秦土地好是不好?”

楼缓客气地答:“这不是臣所能知道的。”

赵王说:“姑且谈谈你的意见吧!”

楼缓说:“大王听说过吗?鲁国官员公甫文伯病死,妻妾自杀,他母亲却不哭。仆人就说:‘怎么儿子死了母亲不哭呢?’公甫文伯的母亲说:‘贤人孔子被鲁国驱逐,公甫文伯不去跟随,现在他妻妾却为他而死。他这是对长者薄,对妻妾厚啊!’母亲这样说,人们说是贤母;若妻妾这样说,人们会说是妒妇。所以身份不同而话相同,人们的看法就不一样。我刚从秦国来,若说不给,下人们会说主意不好;若说给又怕大王以为我帮秦国。所以不好回答。我个人意见是不如给秦国。”

赵王听后说:“好,就照你的意见办。”

虞卿闻讯赶来说:“大王千万不能听谗言啊!”

楼缓也来求见:“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相争,天下诸侯都高兴地想:‘我将依强欺弱,坐收渔人之利。’现在诸侯都在祝贺秦攻赵。因此尽快割地求和既能混淆诸侯的耳目,又能安抚秦王。不然诸侯会趁秦王愤怒、赵国衰弱瓜分赵国。请大王快按臣的意见去办以免误国。”

虞卿连忙跪说:“可怕啊!楼缓的意见是在帮秦国,只会增加诸侯的疑惑,并昭示赵衰弱的内情。割地牵涉复杂的因素。臣主张拿六座城给秦的大敌齐国。得到城池的齐国定会同赵国齐心协力攻秦。大王结交齐国吃的亏会从秦国得到补偿,这样齐、赵既能报仇,又向天下表现大王的才能。不等诸侯到边境窥探,秦的使者已带厚礼反向大王求和了!韩、魏闻讯也会来赵。一举加强与三国的友好关系,也改善了赵、秦对峙的情势。”

赵王连连称是,派虞卿出使齐国谋求联合攻秦。果然虞卿没回国,秦和谈的使者就到了。楼缓闻讯出逃。赵王感激虞卿,把一座城邑封给了他。

【智囊】

虞卿采用归谬法来批驳赵郝的割地奉秦的诡辩,用亡国的后果说服了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