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袭击了周伦的营寨,杀死周伦,擒拿了他的统制陈贵等人。恰逢朝廷召张浚回朝商议秋季防务的事,岳飞从袖中取出军事地图展示给张浚,张浚想等来年再商议。岳飞说:“王四厢用王师攻打水寇很难,而我用水寇攻打水寇则容易。水战,是我们的短处,敌人的长处,以我之短攻敌之长,所以难于取胜。如果利用敌人的将领,指挥敌人的兵卒,削去敌人的手足,离间敌人的心腹,使他孤立无援,然后用王师乘机出击,八天之内,肯定会将敌人首领全部俘获。”张浚同意了他的计划。
于是,岳飞到了鼎州。黄佐已经说服杨钦弃暗透明,他们一起来见岳飞。岳飞大喜,说:“杨钦骁勇强悍,他既然来投降,贼寇的核心就崩溃了。”岳飞上表,朝廷授给杨钦武义大夫之名,礼遇十分优厚。岳飞又派杨钦回洞庭猢,两天之后,杨钦又说服全琮、刘锐等人来投降。岳飞假装生气,骂他们道:“寇贼没有全部来投降,你们来做什么?”说罢令人用杖痛打他们一顿,又令他们返回湖中。当天夜里岳飞突然袭击杨么的营盘,降服杨么的士卒达数万人。杨么恃强不服,他乘坐的大船,靠轮子激水,航行如飞。船旁设有撞竿,官军的船一碰就被撞得粉碎。岳飞派人从君山上砍下大树,做成巨大的木筏,堵塞住港汊,又用朽木乱草从上游漂流而下。选择水浅的地方,派遣那些善于叫骂的人去骂阵,边走边骂。杨么的士兵怒不可遏,乘船来追,朽木乱草一下就把船堵塞住了,船只动弹不得。岳飞马上派兵进攻,敌人仓皇逃奔港中,又被巨筏挡住去路。官军乘着木筏,张着牛皮盾牌挡住弓箭弹丸,举起大木头撞击杨么的船只,船全被撞坏。杨么跳进水中,被牛皋擒拿斩首。岳飞突然闯入杨么的营垒,营中其余的头领大惊,说:“这是什么神啊!”马上全部投降。岳飞亲自到各个营寨抚慰杨么的士卒,放老弱病残回原籍,招年轻力壮的当兵。果然八天就荡平了杨么。张浚感叹道:“岳侯,真是神机妙算啊!”
杨么占据洞庭,在陆上耕种,水中作战,楼船长达十余丈,官军只有仰视,无法靠近。岳飞也想造大船,湖南运判薛弼对岳飞说:“如果那样做,没有相当长的时间无法取胜。况且彼之所长,只可避开而不可以硬斗。今年大旱,河水低落,如果出重金买杨么的头颅,不与他交战,然后截断江路,枯干河流,使他的长处无法发挥。然后再派精锐骑兵直捣他的营垒。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岳飞采纳了此计,于是扫平了杨么。人们只知岳侯神机妙算,于八天之间,扫平杨么,而不知道此计出自薛弼。从来的名将名相没有不借助别人而成功的。
岳飞善于以少胜多,曾经以八百人击败群盗王善等五十万人于南熏门,又曾在桂岭以八千人击败曹成十万余人。他与金兀术在颖昌交战,只用了亲兵八百,在朱仙镇,只用了亲兵五百,都是打败敌人十余万。凡是有所举动,他都召集所有的统制共同商议,定下计谋后再战,所以有战无败,每战必肚。如果突然遭遇敌人,他的部队能巍然不动,敌人对此评论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统帅军队,既严厉也宽仁。士兵中有拿了老百姓一缕麻来捆马草的,立即斩首示众。士卒夜宿,老百姓自愿打开门,让他们进屋住,也没有敢入民室的。军中的号令是:“冻死不折屋,饿死不掳掠。”如果士兵生了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众将远征,就派妻子慰劳他们的家属。凡是有将士战死,岳飞都为之痛哭,并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皇上颁赏,总是分给军中众官员,不私吞秋毫。每有功劳,必然归之于将士。啊!这就是他制胜的根本。现在的将官事事与岳飞相反,还想建功立业,可能吗?
【智囊】
岳飞攻破杨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善待降将黄佐、杨钦等。这种招降纳叛、以敌克敌的计策,无疑是符合孙子“上兵伐谋”,即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胜利的原则。
《孙子兵法·谋攻篇》在谈到决策时指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都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都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就是说,要论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上策是发谋略制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不之的。
现代商战,已不仅仅是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智力和智慧的竞争。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关键是一个字:“谋”。“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现代商战,同样如此。
李愬雪夜下蔡州
元和九年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接替了军务,并四处发兵,大肆掠夺鲁山和襄阳,甚至扩展到关东地区,整个关东地区都震惊了。在如何对待反叛的吴元济问题上,当时大多数朝臣是主和派,主张赦免吴元济之罪,并加委他做准西节度使。而裴度等主战派则认为,淮西是“不得不除”的“心腹之患”。由于宪宗支持主战派的意见,十月,开始了讨伐淮西的行动。
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元和十二年七月,讨伐淮西的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前方战争屡屡失利,兵饷运输又发生了严重困难。后来朝廷派李愬担任唐州等三州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的老巢蔡州。
唐州的将士打了几年仗,都不愿再打,听到李愬一来,有点担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员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打吴元济,不干我的事。”
这个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吴元济打了几次胜仗,本来就有点骄傲,听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备放在心上了。
这期间李愬打下了淮西的两个据点收服了两个降将,一个叫李佑,一个叫李忠义。李愬知道这两人都是有勇有谋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跟两人秘密讨论攻蔡州的计划,有时讨论到深更半夜。
李佑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和四面边境上,守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州,活捉吴元济是没问题的。”
李愬命令李佑、李忠义带领精兵三千充当先锋,自己亲率中军、后卫陆续出发。除了李忠义、李佑几个人,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有人偷偷问李愬,李愬说:“只管朝东前进!”
赶了六十里地,到了张柴村。李愬占领了张柴村,命令将士休息一会,再留下一批兵士守住张柴村,截断通往洄曲的路。一切安排妥当,就下令连夜继续进发。
将领们又向李愬请示往哪里去,李愬这才宣布:“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
这个时候,天色黑洞洞的,北风越刮越紧,鹅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密。从张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军从来没走过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但是,李愬平日治军很严,谁也不敢违抗军令。
半夜里,兵士们踏着厚厚的积雪,赶了七十里,才到了蔡州城边。李佑、李忠义吩咐兵士在城墙上挖了一个个坎儿,他们带头踏着坎儿爬上城,兵士们也跟着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觉,唐军把他们杀了,接着,打开城门,让李愬大军进城。
大军到了内城,也照这个办法顺利地打进了城,内城里的淮西军一点也没有发觉。
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吴元济的外院,吴元济还在里屋睡大觉呢。有个淮西兵士发现了唐军,急忙闯进里屋报告吴元济说:“不好了,官军到了。”
吴元济懒洋洋躺在床上不想起来,笑着说:“这一定是犯人们在闹事,等天亮了看我来收拾他们。”
刚说完,又有兵士气急败坏地冲进来说:“城门已经被官军打开了。”
吴元济奇怪起来,说:“大概是洄曲那边派人来找我们讨寒衣的吧!”
吴元济起了床,只听见院子里一阵阵吆喝传令声,接着,又是成千上万的兵士的应声。吴元济这才害怕起来,带了几个亲信兵士爬上院墙抵抗。
李愬对将士说:“吴元济敢于顽抗,是因为他在洄曲还有一万精兵,等待那边来援救。”
驻洄曲的淮西将领董重质,家在蔡州。李愬派人慰抚董重质的家属,派董重质的儿子到洄曲劝降。董重质一看大势已去,就亲自赶到蔡州向李愬投降了。
李愬命令将士继续攻打院墙,砸烂了外门。吴元济还想凭着院墙顽抗。李愬又放火烧了院墙的南门。蔡州的百姓们受够吴元济的苦,都扛着柴草来帮助唐军,唐军兵士射到内院里的箭,密集得像刺猬毛一样。
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内院终于被攻破,吴元济没有办法,只好哀求投降。
李愬讨伐谁西的胜利,大大震慑了河北、山东的割据者,他们纷纷表示服从朝廷。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智囊
李愬之所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他战前准备充分,麻痹了敌人,战争中出奇制胜,利用奇兵擒贼先擒王,深入虎穴一举成功。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利用奇兵,而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的结果,是一种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表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缺乏没有精心的准备和对对手的充分了解,也许你的“奇兵”就成为送入虎口中的“羊羔”。只有奇正相生才能够达到你心中的目标。
王德用不战而胜
宋代名将王德用任定州路总管时,日夜训练士卒,不久,士卒们都成为可用之才。正好有个契丹间谍来偷偷侦察,有人说将他抓起来杀掉。王德用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暂且让他去吧,我正想让他将我们的实情带回去报告呢。”第二天,王德用故意举行盛大阅兵,战士们都生龙活虎,精神振奋。王德用故意公开下令:“准备好干粮,听我的旗鼓行动。”间谍回去报告,说汉兵将大举进攻,契丹于是赶忙前来议和。
[智囊]
《孙子·谋攻篇》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王德用不愧为良将,深知兵法上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藉用间谍的口,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先打破敌人的侵略意图,还没等两军接触,交兵接刀,便使敌人产生畏惧之心,前来议和。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心理学上的威慑,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作为基础的。我们要避免无谓的战斗,但如果战斗不可避免,那就要积极迎战。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使 其不敢再进犯,那这样就能起到威慑作用,对周围其他蠢蠢欲动势力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让对手紧张、望而生畏,从而不攻自破,其实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具体表现,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商业竞争。管理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
程昱拒增兵
三国时,魏国的都督兖州事程昱在鄄城据守,手下的兵只有七百人。曹操听说袁绍在黎阳,将要南渡,便想再给程昱补充两千名士兵。程昱不肯接受,说:“袁绍拥有十万大军,自认为所向无敌,现在他看我的兵这么少,必然不会来攻我。如果给我补充兵员,袁绍必然会来攻我,那么我就必败无疑了。”袁绍果然因为程昱兵少,不肯来攻。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胜过古代勇士孟贲夏育。”
七百与三千,都不是十万的对手,而增兵之名,足以招致敌寇。程昱的见解远远胜过曹公啊!
智囊
凡行兵之道,应当谋而后动,以智取胜,不可意气用事。同样,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浮在表面上;前思后想,瞻前顾后,不能只图一时得意,不思严重后果。
人们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需要瞻前顾后,该想的要想到,该做的也要做到,这样的决策才具有坚强的后盾和长远的发展。放眼望去,有的领导很忙,但是他是什么忙?他是这种“忙”是很忙;很盲目的“盲”;很茫然的“茫”“忙、盲、茫”。他不知道为什么忙,他不知道忙些什么,严格说来,这是一种因小失大的表现。领导者的大智体现在哪里?表现在抓大事,抓全局,抓方向,抓战略,抓重点,抓执行,抓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不是忙些没有价值的事情。
陆逊智退兵
嘉禾五年,孙权北征,派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谨攻襄阳。陆逊派亲戚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在沔中遇到敌人,敌人抓获了韩扁。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大驾已还,敌人得到韩扁,将我们的虚实全部打听清楚了。而且河水快干了,最好是赶快离去。”陆逊未作答复,仍催促人种葑豆,与众将领下棋射箭游戏,一如平常。
诸葛瑾说:“伯言为人聪明多智谋,他一定有办法解决困境,我这就去见他。”
陆逊说:“贼人已知吴王班师,不会担心吴王来攻,现在只需专心对付我们。加上他们据守险要,我军士兵军心已见动摇,现在只有力持镇静,才能稳定军心,再计划突围;如果现在骤然下令退兵,贼人就会知道我们害怕而加紧进攻,那么我军一定溃败。”于是与诸葛瑾密商大计,诸葛瑾率军走水路,陆逊率军走陆路,同时朝襄阳方向推进。
敌人一向敬重陆逊的威名,见陆逊军朝襄阳方向来,立即严守襄阳,诸葛瑾率船队由水路出发,陆逊慢慢率军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向船队靠近,一一登船,敌人不敢进逼,于是全军安然而返。
[智囊]
《孙子·行军篇》里说:“辞诡而强进驱者,退也。”这是以进为退的指导方针。
不过,晋王的“利于速战”也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况且也是孙子所言。只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将帅,在看到它的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害。利和害是相依相生,也是相制相克的,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变害为利,变敌之长为其短,变我之短为其长,然后乘机战胜之。
高仁厚恩威镇逃兵
高仁厚攻打东川杨师立。夜晚二更时分,敌将郑君雄等出动精兵突击,城北副使杨茂言见敌势太盛无法抵御,于是弃城逃逸,其他营寨见副使逃走,也纷纷丢下武器逃命。贼人直攻中军。高仁厚命人大开寨门,并且点燃火炬,亲自领军埋伏两侧,贼人见寨门大开,反而不敢入寨,正准备离去时,高仁厚立即命埋伏的士兵围攻,贼人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