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说:“商陵勿向,指兵勿逆。佯北勿从,锐率勿攻,饵兵勿食,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敌人从高地冲下来,不可以正面迎击,以避击锋锐;敌人伪装退却,不要去跟踪追赶,以免中了埋伏;当敌人士气正旺的时候不要进攻;当敌人用小部队引诱的时候,不要去理睬;对正在挥师回国的军队,不要去阻挡,包围敌军时要留下缺口,以免敌人全力死战;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迫近,以免其拼死反扑,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把握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如果能够顺势操作则会事半功倍,逆势操作则会自取灭亡。赚钱的时候,只吃八分就行,不要太追求圆满,留点好处给别人呢,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最大的风险。
邓艾灭蜀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主持魏国朝政,准备大举讨伐蜀。当时,蜀国国势日渐衰微,朝廷小人弄权,内政昏暗。蜀后主刘禅懦弱无能,宦官黄皓专擅朝政,唯一能抵御外敌的大将姜维恐怕被他所害,也不敢住在成都,长期驻兵沓中。蜀国的外围兵力不足五万,蜀国就依仗这微薄的兵力防守各险要关隘;守卫成都及其它各地的兵力也只有四万左右。
蜀国所凭倚守卫的是剑阁天险,姜维在此地驻守。司马昭原想突破剑阁,直取成都。但姜维英武过人,深知用兵之道,正面强攻恐难奏效。司马昭便打算派兵拖住姜维,同时截断其归路,使他无法回救成都。计策既定,司马昭派三路大军伐蜀;一路由邓艾率三万余人从狄道进攻甘松、沓中,钳制姜维部队;一路由诸葛绪领三万人从祁山出发进至武街桥头,断姜维的退路;一路由钟会统率十万人,分别从斜谷、子午谷等地进攻汉中。农历8月,魏军从洛阳誓师出发。
由邓艾率军牵制姜维,姜维知道钟会进军汉中一定回师救援,诸葛绪则在半路截攻姜维,邓艾此时也追击姜维。姜维部队腹背受敌,就算不大败溃散,也会狼狈不堪。钟会则取汉中,进军剑阁,直逼成都。只要邓艾诸葛绪合力牵制住姜维,钟会军队就能势如破竹,大举入侵,成都垂手可得。这是司马昭的理想战略。
但后来的事实是:邓艾到达沓中,姜维惊闻汉中已失,果然回师救汉中,退向阴平,但又遭到魏军大将诸葛绪的截击,诸葛绪截不住蜀国智谋双全的名将姜维,被蒙骗过关。
交战以后,姜维看到魏军来势凶猛,有夺取成都的企图,便与成都赶来支援的张翼、廖化并为一军,固守剑阁。钟会指挥军队猛攻剑阁,姜维据守险要,钟会兵团不能前进,粮食缺乏,运输线又太长,钟会与姜维竟一时相持不下。
邓艾说:“敌军已经遭受挫折,应该趁势进军。如果从阴平小道经汉中德阳亭到涪城,出剑阁西一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击腹心,出其不意,攻其不守,防守剑阁的部队必然回来援救涪城,这样钟会就可以率战车并列前进;如果剑阁的部队不去增援涪城,则救援的兵力就很少了。”
于是,邓艾悄悄率一队精兵,从阴平出发,跨越蜀道天险,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绵竹进军。蜀军对此毫不知情,魏军则日夜兼程。这天,邓艾率军遇到一处悬崖,大家看着峭壁,不知所措。邓艾用毡毯裹着身子从山上滚了下去。将士们都抓着树枝藤条,沿着悬崖峭壁,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整顿队伍,直趋江油。江油城的守将措手不及,只得投降,邓艾很快进攻涪城。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诸葛瞻应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进行防守,不要让敌人到达平原地区,诸葛瞻犹豫不从;黄崇再三劝说,甚至痛哭流涕,诸葛瞻坚持不听。邓艾长驱直入,击败蜀军前卫,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写信劝诱诸葛瞻,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邓艾率军与蜀军大战,斩杀了诸葛瞻和黄崇。
绵竹一失,成都已无险可守。蜀军料想不到魏军突然到达,陷于混乱不听指挥;老百姓听说邓艾大军已进入平原地区,惊惶失措,纷纷向山泽逃去,一片混乱。蜀汉群臣纷纷议论,刘禅最后采纳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并派人传令坚守在剑阁的姜维等一并投降。姜维得知诸葛瞻战死,急撤军援救,后来又接到刘禅的降书,只好投降钟会。蜀国宣告灭亡。
【智囊】
魏军能够三个月灭蜀,邓艾这支奇兵功不可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姜维那么会用兵,但没有料到魏军正面拖住他,后面用奇兵踏上蜀道。蜀军主力重兵驻守剑阁,以为守住剑阁天险即万事大吉。没有料到邓艾偏不顾险阻,“攻其不守”,奇袭姜维身后,本来腐朽不堪的蜀国对于邓艾这支如从天而降的奇兵,也就无能为力了。
“攻其不守”的策略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中,都运用十分广泛。在与人辩论中,也可以运用这一策略,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手,获得胜利。
李靖破江陵
萧铣占据着江陵,唐高祖下诏书让李靖同河间王李孝恭乘船到夔州阅兵,准备攻打萧铣。当时正是秋天,潦水集中,江水猛涨,水势险恶,萧铣认为李靖等不可能沿江而下,因此没有作防备。李靖手下的从位将领也请求等江流平静后才进发。李靖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的军队刚刚集中起来,萧铣还来不及得知消息,如果我们乘着水势汹险时进军,这样就能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萧铣在仓促之间召集起来的军队,是没有力量来抵御我们的,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抓住他。”李孝恭同意了他的意见,他们带领了。当时萧铣的涣散的士兵们正回家务农去了,只留下几千名宿卫部队,他们听说唐朝军队到了,十分害怕,勿匆忙忙征兵,然而士兵们都在江岭之外,道路险阻又远,不能马上集合起来,只好把现有的士兵全部调动起来,进行抵抗。孝恭打算攻打他们,李靖阻止他说:“那是一支临时凑成的挽救败亡的军队,他们所采用的对策也并非早就确立了的,势必不能持久。我们不如暂且驻守在南岸,放松他们一天,他们必定会分兵,有的留下来抵御我们,有的退回去自守,他们的兵力分散后势力就会减弱,我们可以乘他们懈怠之机向他们进攻,就必定会取得胜利。现在如果惹急了他们,他们就会齐心协力拼死战斗,楚地军队慓悍勇猛,不容易对付。”李孝恭不听李靖的意见,他留下李靖守营,亲自统帅精锐部队出战,果真大败逃回,直奔南岸。萧铣的士兵们放弃了所乘坐的船,来掠取唐军中的财物,每人都背着很重的战利品。李靖见到萧铣的士兵如此混乱,就放手让自己的士兵去痛击敌人,大败敌军,乘胜直达江陵,进入江陵城的外城郭,还缴获了敌人的许多舰船。李靖让孝恭把这些舰船都散放在江中。将领们都说:“这是打败了敌人后缴获的,应当发挥它们的作用,为什么都扔了去资助敌人呢?”李靖说:“萧铣所统治的地区,南边超出了岭表,东边到达洞庭,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敌人的城池没有攻下来,而敌人的援军从四方汇集起来的话,我们势必里外受敌,进退不成,即便有船,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扔下这些船舰,让它们堵在长江中,沿江而下,前来援助萧铣的军队见了这些船舰,一定会认为江陵已经被攻破,于是便不敢冒然进军,而是会派人来回探听情况,这一来,他们就会停留十天半月才发兵,我们就必定能攻占江陵了。”萧铣的援军见到了船舰,果然犹疑起来,不敢前进。
[智囊]
李靖是唐太宗时杰出的出将入相的军事家,历来讲究出奇制胜,是一位具有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丰富的名将,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就是他三十余年戎马生涯的宝贵经典。此次“李靖巧计破江陵”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指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事实证明,李靖的决策是很英明的。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待机而战,兵不厌诈,这就是李靖攻破江陵的全部秘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学习“兵贵神速”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善于抓住机会,主动争取,才能赢得成功。
朱携智胜黄巾贼
韩忠率领黄巾军十万人占据着宛城。皇帝下诏书让朱携带领八千人去讨伐韩忠。朱携建立了防御工事,堆起了土山,从山上察看城内的情况,然后击鼓攻打城的西南方向。韩忠的全部兵力赶往城西南,朱携亲自带领五千名精兵,乘其不备袭击了城的东北,登上城墙进入外城。韩忠只好退守内城,并惊惶恐惧地要求投降。当时司马张超等人商量,想同意让韩忠投降。朱携说:“不行!现在天下统一,只有黄巾谋反,接受了其中的投降者只会助长反叛的事发生,这不是久长之计。”他们又进攻得很急,但不能战胜韩忠。朱携就登上土山,远望内城,回头对张超说:“我知道原因了,我们在城外修筑的外围工事周密而坚固,敌人求降不成,欲出不得,所以就拚命死守。我们不如把外围工事撤除,军队全部进入外城,韩忠军队见外围工事撤除之后,势必自己从内城中跑出来,想夺路而逃。一旦他们出了内城,斗志就会涣散。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打败敌人的方法。”朱携军队撤除了外围之后,韩忠的军队果然从内城中出来了,朱携乘机出击,大败韩忠军队。
【智囊】
朱携先急攻宛城的黄巾贼韩忠,但不克。后来分析韩忠守军的周边情况,后果不出他所料。朱携此招无疑是《孙子兵法》“围师必阙”的最好诠释,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为什么胜利唾手可得了,还要给敌人留下逃生之路呢?按常规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如果仔细想一想,便不难理解孙子这一主张的奥妙之所在。
通常,无论在野战阵地还是在城寨防守作战中,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很可能出现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大多数则是第三种:观望,听命于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实际上,“围师必阙”既是一种战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处理事情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对方或矛盾产生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耿弇声东击西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张步的弟弟张蓝率领精兵两万人,驻守西安,张步手下的各郡太守集合了一万人驻守临淄,两地相距四十里。
东汉大将耿弇把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这两城之间。他看到西安城郭虽小然而坚固,临淄城郭虽大,实际上却容易攻下。耿弇就下令五天之后攻打西安。张蓝听说后,日夜防备。很快到了约定的日期。那天半夜里,耿弇下令将领们:让士兵们不起床就在寝席之间进食,等到天刚亮,军队直奔临淄,半天之内就攻下了临淄城。张蓝大惊,扔下了西安城逃跑了。将领们问耿弇:“您下令攻打西安,却又先攻临淄,还竟然把西安也一齐攻下了,这是为什么呢?”耿弇说:“西安的敌军听说我们要攻打他们,必定严密防守,因此不好攻打;而对于没有战斗准备的临淄守敌来说,我们的进攻是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必定会惊惧慌乱起来,因此我们攻打临淄,就必定能很快攻下此城。攻下了临淄,西安就孤立了,这样做是所谓‘击一而得二’。如果我们先攻打西安,由于敌人的城防很坚固,必定会使我军困顿,我方将势必定会有很大伤亡。即便是占领了西安。张蓝必定会退守临淄,加强了临淄的防卫力量。我方是深入到敌人所在之地来作战的,后边缺少粮草武器等供应,这样,过了十天半月,还不是把自己置于困境吗?”将领们都服了。
智囊
“声东击西”之计,也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计谋和策略。通常用灵活机动的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示之攻,欲攻而示不攻,形似必然而不然,形似不然而必然,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对方顺情推理,我恰同势而用计,以达到出敌不意地夺取胜利的目的。
棋战中的佯攻、牵制、顿挫战术,在实战中应用较广,其实就是“声东击西”之计的应用。当制定一个具体的组合战术攻击对方薄弱环节时,往往采用迂回战术,从乙处发起佯攻,牵制住对方一部分子力,然后再全力猛攻甲处,使对方措手不及,已处于力无法救援,最终陷于混乱而失利。
在职场上,“声东击西”的策略需要我们机动灵活地运用。比如在处理同事和上司之间的关系时,尤其是当你拒绝他们的请求时,态度要委婉,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比残酷的事实要好的多。
韦睿力克北魏军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梁武帝的军队北伐,梁武帝命令豫州刺史韦睿监督军队攻打小岘城堡。不久城堡里忽然出来了几百人,在城堡外布阵。韦睿说:“这城中有两千多敌军,他们关起门来坚守的话,完全能保卫自己,现在却无缘无故地派军队到城外来挑衅,这些人必定是敌军中的英勇善战的劲旅。我们要是能先打败这些劲敌,这座城一下子就攻下来了。”将领们还迟疑不决,不肯前去,韦睿指着皇帝授予他的符节说:“朝廷授予我这符节,不是让我当装饰品用的,军法可不能冒犯。”军队就冲上前去,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北魏军队大败,梁军急忙攻打敌人的小岘城,城堡终于被攻下了。
韦睿进攻合肥,首先察看了当地的山川地形,他说:“我听说当年有人说过:汾水可以淹没韩国的国都平阳,绛水可以淹没魏国的国都安邑,用水攻可以打败敌人。”于是在肥水上修筑了一道拦河坝,坝修成了,北魏的大批援军到了。将领们害怕自己无力对付这么众多的敌人,要求韦睿向朝廷上表请求派增援部队,韦睿说:“敌军已经到了跟前,才去请求增援,这怎么来得及救急!马鞭再长,又怎能扫及马腹?”战斗开始时,梁军出战不利,将领们商量想退守巢湖,又商量想离开这里去保卫三叉,韦睿生气了,说:“军法规定率领军队的人临阵退却就要处死刑,你们只有前进不能后退,轻举妄动者处斩!”他派人取来了伞、扇、指挥作战的将旗和仪仗用的旗帜,将旗帜竖立在堤坝下,表示自己没有后退之意,并且在堤坝上另外修筑了壁垒来加固自己的所在之处。时间久了后,拦河坝中的水满了,开始向合肥城里灌,北魏的援军也无法发挥作用,合肥城终于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