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优等生:优等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超值金版)
1460600000055

第55章 心态决定你的分数(1)

人的资质差别并不大:学习好坏是心态的较量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学习也是如此,养成调整心态的习惯,才能让学习如虎添翼。好心态会让你变得对学习有信心,让你在遇到学习的困难时自我激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加入优等生的行列。

有一位特别贴近学生的老师,总是为学生出谋划策,让学生的难题不再难。有一次他被问到:“王老师,您说学习成绩优秀的关键是什么啊?”

“两个字——心态。”

王老师讲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

曾经有一个女孩,高考前参加了一次模拟考试。这一考,把她的心考乱了。当时是考前报志愿,每年到了5月份,所有志愿都定下来,录入电脑了。这个学生因为平时学习成绩很好,所以她报的第一个志愿是清华大学。

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高考现场氛围,女孩所在的学校找了几套模拟题发给学生做。150分的数学试卷,女孩平常基本上都在140分左右,可是那次一做数学卷子,她得的分数才100分。女孩就慌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高考了,可数学出这么多问题,她开始怀疑自己考不上清华,觉得志愿报错了,于是就跟家长说:“不行,我不能考清华了,与其考清华落榜,还不如降低一下,给自己选一个低一档的学校。”她的父母想修改填报的志愿,结果并没有成功。

正在那个女孩一家焦急沮丧的时候,碰见了王老师。弄清楚情况后,王老师决定跟女孩谈谈。

王老师说:“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在数学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你承认不?”

女孩说:“对。”

王老师继续说:“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数学的问题相对是个常数,这一点你承认吧?”

女孩又点点头。

王老师说:“在你不会的问题已成常数的前提下,你是希望在考前让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还是让你不会的问题都隐藏起来好呢?”

女孩说:“当然希望问题在考前暴露得越多越好了。”

王老师说:“考试之前发现不会的问题,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把不会的题目搞清楚,考场上遇到的困难就会少一些。如果考前做的每一道题你都会,这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没有达到考前查漏补缺的目的。这个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高兴才对,只要把这些不会的题目攻克了,你就又增加了获胜的筹码。怎么能遇到不会的就怀疑自己不行呢?”

听完王老师的话,女生说:“我明白了。”她高高兴兴地走了。最后,她以超出录取线30分的好成绩,如愿考入清华大学数学应用专业。

人与人之间的资质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之所以到最后有的同学能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而有些同学被拒之门外,原因就在于心态。一个有实力又有好心态的人,必定能在学业竞争中获胜。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心态的主人。

一阵暴风雨过后,天气逐渐转晴。一只被风雨击落的蜘蛛艰难地向墙角已经支离破碎的蜘蛛网爬去。然而,被雨水浇湿的墙壁变得异常光滑,蜘蛛在潮湿的墙壁上艰难地爬行,当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突然掉落下来,但蜘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它还是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来……

这时,有一个人从墙边慢悠悠地走过,看到这种情形,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一生。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一次次地失败,还这样固执地从头再来,只是这般忙忙碌碌而无所得,又有什么作用呢?”于是,他日渐消沉,对生活彻底丧失了信心。

第二个人看到了这个场景,很遗憾地说:“这只蜘蛛真是愚蠢啊,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不仅省时间,还省力气。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一定要学会走捷径,这样才能活得潇洒啊!”后来,他变得更加聪明起来,懂得从侧面来思考问题。

第三个人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尽管是一只小小的蜘蛛,却具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他这样想。于是,他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在学习上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悲观的学生,轻易便被失败打倒,因为他们看不到学习生活中的积极面,每次考试不顺利,意志就会消沉,;拥有良好心态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懂得思考,学习上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善于吸收失败的经验,自然会走上成功的道路。培养良好的心态,在求学生涯上,将使你不断向前迈进。

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同学因为考试的失败而抑郁,因为成绩不如别人而自卑,那么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消极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学习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多参加一些自己擅长的活动,以此增加自信心。比如在文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使自己从心理低谷走出,找回自信。

(2)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心态平稳了,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通过分析自己在考试之前、之中的表现,可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评价的本身就能减轻失败受挫的心理,以前高估自己而导致失败,现在正确地评价了自己,受挫心理就会渐渐消失。另一方面,找到了问题所在,也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3)在调整消极受挫心理的时候,还可以学会发泄内心不快乐的感受,如找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和自己的好朋友谈一谈,参加一些体力活动等,会使人感到轻松。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会发泄显得更为重要,内心失败受挫的感受会在发泄中得到缓解和消除。

赶超班里的第30名:自信心需要一步步培养

两个好朋友在书房中谈话,一个说:“距离中考还有6个月,我连续3次大型考试都名次靠后,明天又要进行月考了。我感到很紧张。怕考不好。”

“嗯!这种心情我能够理解。这次你不要给自己压力太大,我知道你以前考得不是太好,但是这次你只要超过你前边的那一名就可以了。有这个信心吗?”

“有,我一定能。”

在好朋友的安慰下,担忧消失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帆风顺的时候并不多,常常是困境比顺境多,失败比成功多,学习上也是如此,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但是,有些学生多次受到打击后,自信心很难培养起来,这时候不能着急,自信心要一步步地培养,最终才能赢得胜利,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有一个孩子成绩下降后,一直提高不了。母亲很担忧,就去咨询一个教育专家,她这样跟专家说:“我孩子高一、高二曾经是班里第一。高考前一模的时候,还是班级的第五名,二模时却落到班里30名以外,后来名次一再下滑。我们使尽了所有办法,也没法让他树立起自信,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这该怎么办啊?”

听这位母亲说完,教育专家很受触动,说道:“现在的孩子不是不要强,不是不想学好,而是由于压力太大,越到关键时候,越经不起挫折,再稍微加重一点儿压力,这个学生可能就垮下来了。我想亲自见见这个孩子。”

第二天,母亲把孩子带过来,教育专家询问他的情况。

他说:“我高三之前成绩一直很好,可到了高三考一次下滑一次,所以感到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教育专家说:“人生都有低谷和高潮,你现在是31名,你能不能接受这个低谷。”

他说:“能。”

“接受了这个现实之后,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办呢?”

“不知道。”

“你就应该赶超你们班的第30名,只要能超过他,你就能超过29名,这样一次有一个进步。好了,超过他,这一退一进,你就成功了,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你就能站起来,就这么简单。”

这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超过他应该没问题。”

后来,这个同学在一步步超越别人的同时,也超越了自己,逐渐建立起了对学习的信心。结果,高考以全校前10名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因此,在学习上失去信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只有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找出方法,一步步提高,这样才能找回自信,取得优异的成绩。

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失去信心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学会一步步把信心找回来,才能让学习进步。具体该怎么做,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当你在考试中遇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自己考试得分最高的一门,这样你就会看到希望,激励自己找回自信。

(2)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想办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科的成绩。比如理科要学习定理、概念,文科侧重的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你不会总是考第一: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

一天,小伟对自己的好朋友抱怨:“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我只考了第五名,妈妈就不高兴了。老师说我学习不用功。”

“你考清华大学附中初一(8)班第五,真的不错啊。”

说这话的时候,小伟的妈妈过来了。

“恭喜阿姨,小伟真是太棒了,考了班级第五名。”

“丢死人了,还祝贺我。他在小学的时候,每次都是考第一的,这成绩已经下滑得太厉害了。”

“阿姨,其实不是这样的。能进清华附中已经很优秀了,小伟进了清华附中,面临的竞争对手全是成绩好的学生。你不能老是看小学的排名。”

说到这儿,小伟妈妈抢过去说:“你不懂。这跟上什么学校没有关系,我看他是不努力。”

实际上,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学生也总是拿分数和排名作为自己是否进步的尺度。成绩排名稍微落后,就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用一个达不到的目标鼓励自己,就难免要遭遇挫折,最后连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

用一个不正确的尺度,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再用这个错误的结论来证明自己不行,这对于我们取得好成绩是非常不利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让它们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应该是阻碍和压力。

有这样一位爸爸,他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爸爸从来不强迫孩子考班级前几名,但是人人都有上进心,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一天儿子对爸爸说:“我下次要考班级前10名,你相信吗?”

尽管爸爸知道儿子没有这样的实力,但是还是想保护孩子上进的想法。于是他说:“我觉得你能成功。”

但是很遗憾,每次考试的结果儿子都未能如愿。可喜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每次都有进步。于是每次考试后,儿子还会说出要争取考前10名的话。爸爸依然表示出相信。

就这样在爸爸的呵护中,孩子认识到了考试的名次和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都有进步,只要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就好。

如果你一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与名次来评定你是否优秀,仅仅为了可怜的几分而把自己列入“失败者”的行列,与其说是一种失败,倒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战败。我们应该让排名和分数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其实,学习中经常有些学生因为没能考第一名而悲伤,因为没有在年级排名中进步而难过,实际上这些同学都没有正确认识到排名和分数的真正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分数和排名呢?

(1)要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排名前进了是好事,万一在排名中落后,也不要因此丢掉学习的信心。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只是想让我们学习更好些,只要跟老师和家长坦诚交流,一切结果都能接受。

(2)考试的失败,在学习记录上虽然不是那么光彩,可能会让自己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是出现的最坏情况,也要让自己先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下来,投入学习。

(3)平静地接受那种最坏的情况,这样考试的时候就能减轻压力。好分数和好排名,有时候会让我们在轻松和愉悦的情况下获得。

自满让你的学习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