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人碰巧得到了一本从亚历山大帝国图书馆中流失出的书。打开一看,在这本书里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物成金的秘密。讲的是有一块小圆石头能把任何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记载着:这块奇石在黑海岸边可以找到,它与千千万万的石头在外观上没有两样,找到它的唯一方法是靠触觉普通石头摸起来是凉的,它却是温的。于是这个穷人变卖了所有的家当,怀着发财的梦想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黑海岸边,开始摸石头,为了避免重复摸石头,他每捡一块石头就丢到海里去,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他仍然坚持着。突然有一天,他捡到一块石头是温的,他竟然习惯地扔到了大海里。因为这个动作太根深蒂固了,早已成了习惯,而由于习惯,下意识地把它扔掉了,从而使多年的等待与梦想成为泡影。
实际上你的习惯影响了你做事的成功与失败。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选定目标、全力以赴;另外一种人则习惯随波逐流,凡事碰运气。不论你是哪种人,一旦养成习惯,要想改变就不容易了。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惯性”,是宇宙共通的法则。
大自然利用惯性定律,维持宇宙万物彼此之间关系,小至原子的排列组合,大至星球的运行;一年四季、疾病与健康、生和死,形成井然有序的系统。
习惯束缚着我们每一个人。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取代原来不良的习惯。
每一种生物的习惯都是由所谓的“直觉”所形成,只有人类例外。造物者赐予人类完整的、无可匹敌的权力掌握思考的力量;运用这种力量,我们可以达成所有期望的目标。
这是一项奥秘的真理。我们可以用来开启智慧之门,让工作有条不紊。只要能够掌握自己的意志力,一心一意朝向既定的明确方向,报酬是非常可观的。如果不好好把握,则会受到很大的惩罚。
习惯的作用不足为奇,也不会无中生有,更不是一成不变。但是它的确会帮助,甚至强迫一个人追求目标,将思想付诸行动。
养成能让你成功的好习惯。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你想要追求的目标,等到时机成熟时,这些新的思考习惯将为你带来预期的名声与财富。
当然,除了好习惯之外,坏习惯难免也会存在的,坏习惯常常是失败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习惯在不经意间作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坏习惯往往会成为大事的绊脚石尤其对于意志不坚强的人,坏习惯往往会成为一个不良的主宰,统治及强迫人们违背他们的意志。
好性格造就好习惯。
性格在这些事情中起了主导作用。回到“性格与命运”关系的话题,我们至少可以说,性格纵然不能百分之百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它至少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回答性格与习惯的关系的时候,我们还是来看下面一些事例:
有一位女士,心地不坏,人也豪爽,但个性却相当激烈,凡事均不妥协。同事之间,难免大磕小碰,纠纷不停。大部分人能忍则忍,遇事留下余地,再不就是找同事、亲友诉苦了事。独独此女士一遇“不对”,就雷霆大发,眼睛里掺不入一粒沙子,更不用说委屈了。每每遇事,她就会大吵大闹,认真较劲,小事闹大,让别人无法下台,自己总得讨回公道。于是,同事们均不喜欢她,有些人还暗中挤对她。她受不了,后来,这个女孩就只好辞了职。但她来到别的单位,也是脾性不改,三天两头与人吵架,结果可想而知,她只有找了一个闲职清冷度日。
要是她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是不是会不致如此地步呢?
有一位先生,心地也极为善良,但做事无恒心,凡事犹犹豫豫,总不能决断,因而错过不少机会。当初商潮涌起,下海盛行,许多与他在一起的同行利用职业造成的优势率先下海,迅速发财致富。这位先生却由于不敢决断,留在原单位苦撑,丧失了大好时机,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挣钱。后来,他终于也赶潮了,做不了多久,挣了一点钱,但他当年的同事们早已在开大公司、策划大项目了。他也想做一把。有一回,他看到有一处电视台有“商品交易”这一类节目,他也想到这样或许能挣钱,但后来就动摇了,找了各种借口,说资金不够啦,人手不够啦,就没有去做。再后来,就有一些人在他面前做起了这个行当,很快,一些比他更晚下海的人都富了起来,就留下他在这儿三心二意地“游泳”。
试问这位先生,如果当初有一些决断心,是不是已经列在富翁们的名单上呢?
有一对夫妻,当初相识时,男才女貌,人称佳偶天成。婚后一段,两人恩恩爱爱,互敬互重。后来,男的升任为部门经理,因而业务增多,日夜忙于工作,而且他本就十分热爱这份工作,英雄有用武之地,兢兢业业,俨然忘了还有一个家。女的呢,开始看着丈夫升职了,事情增多,钱也挣多了,非常满意。但过了一段,她就觉得不对劲了。本来她就疑心较重,婚后一段,小醋一下,只会更添温馨与甜蜜,这时候一发作,事情可没那么简单了。她总疑心丈夫本没这么忙,只是借工作之便与人幽会偷情,因而忘了还有自己。她开始风言风语地对丈夫进行中伤,并且竭力想监视他的行动。男的有些莫名其妙,忍让一阵之后开始对妻子进行回击,两个人就乱了起来,吵吵闹闹,不再成其为家。两个人矛盾愈演愈烈,互相伤害,直至最后走到法庭领回离婚判决书。直至这时候,他们才相互明白,其实双方都是在热烈地爱着对方,只是这一场莫名其妙的伤害太深重了,伤口永无法再痊愈,他们只有痛苦地带着对对方的深爱退回各自的孤独角落。
为什么深爱着的人们会如此折磨对方呢?如果这个男的不是如此敬业,如果这个女的不是如此疑心,如果他们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相信对方,认真地讨论,他们还会这样吗?
以上所列事例,有大有小,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总会看到的。这些事例之中的主人公的失败,往往仅是性格的悲剧,由一点性格而导向整个人生的命运,这是不是太深重了一些。我们大概只能称之为性格的魔力吧。
假设我们自己是上面三例之中的主人公,或者你化身成为那位以闲职度日的女士,日日对着大摞大摞的档案卷宗,你会想起些什么呢?你会后悔于你当初的激烈吗?
或者你是那位总赶不上人家的先生,你会自怨自艾,还是诅咒别人?
或者你是那个离异的丈夫或妻子,在痛苦相伴,心思煎熬的时刻,你会反省你当初对妻子或对丈夫的态度吗?
三个故事中主人公共同的基点在于,如果他们能明白自己的性格所在,并了解了在多大程度上自己的性格塑造了自己的命运,那么,结果就可能会是另样。
我们能企望在明白自己之后做些什么呢?大概,我们只能有些苦涩或欢欣地去承认性格:就是命运。
这样的表达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想让自主的个体更充分、更深切地承认性格对自我的魅力,而不仅仅是不屑一顾的轻蔑。人贵乎自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性格的明了,实际也是为着掌握自己的习惯,造就着自己的命运。
“最佳自己”是培养出来的。
没有谁是天生的聪明人和成功者,“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举不胜举;也没有谁被注定一生无所成就,“光溜溜地来,光溜溜地走”,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以自己后天的汗水和努力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
科学研究表明,各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分析一个人成绩的大小,不能只看起点,也要看终点,更要看过程。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在《伤仲永》里描述过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四岁时即能吟诵诗词,被认为是天才,他的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父兄认为有利可图,从此便不再让他学习,而是带他出入富人之家,表演此技以获取薄利,结果怎么样呢?十几年后王安石再见到他时,已“泯然众人矣”,与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四岁即能吟诵诗词,确有比众人聪明之处,但后天不努力,也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缺点很多,起点不高,但经过他后天的奋发图强,一心进取,还是会名留青史,得到许多人赞扬的。
《世说新语》里就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晋朝时有个叫周处的年轻人,臂力过人,好驰骋打猎,却脾气暴躁,恣意妄为,乡下父老都为之头疼,把他和“南山猛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周处渐渐也长大懂事了,“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于是上山除虎,下海杀蛟,三日三夜未还,乡人皆以为死,互相庆贺不已。周处返乡后看到这一情形,知道乡下父老都已对他以前的劣迹恨之入骨,就拜访了当时的著名学者问改过之道。学者告诉他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时改也不算晚,你虽然年纪大了,但前途还没有确定,你只要能立志奋发,何愁不留名于史书呢?”周处于是痛改前非,好学不已,“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暮年,果然被朝廷封官。
由一个不务正道、强暴好施的人转变成一个忠孝克己、好学上进的君子,关键是周处思想受到了极大震动,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根本改变,故性格也随之变化,把他性格中不好的成分去除,而刚毅好强的优点却发挥到了刀刃上,所以他最终塑造成了“最佳自己”,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