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3300000009

第9章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1)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所在,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人,要教育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不随便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捡到东西要还失主等等,要把孩子培养成诚实的人。

孩子是否诚实,和他受到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有直接关系,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

与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纯真的,家长要利用这个良好的条件,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常常言而无信。例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用许诺来哄孩子:“别哭了,回头妈妈给你买支冲锋枪。”尽管这样说了,家长并没想到兑现。但孩子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结果一次次许诺都不过是一张张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仅逐渐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说谎。因此,家长和孩子形成真诚和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培养幼儿诚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国古代有个“曾参杀猪”的故事。一天曾参的妻子去赶集,他的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纠缠得无奈,便对孩子说:“你要听话,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参妻子从集上回来时,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上前阻止说:“不过是哄孩子玩的,怎么真的要杀猪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就是教孩子说假话。”于是,曾参杀掉了本来还要养着的猪,兑现了妻子随口许下的诺言。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告诉家长。

要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如一时无法满足,必须向孩子说明理由。如果对他们的愿望与要求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不予理睬或一味拒绝,就容易使他们说谎或背着家长干坏事。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多次要求妈妈给买彩笔,可是他妈妈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一直没给买。为了得到这盼望已久的彩笔,孩子开始骗妈妈:“我们老师说,明天每人要带一盒彩笔去幼儿园画画。”妈妈不敢违背老师的要求,赶紧去买了盒彩笔,孩子终于以说谎的办法达到了目的。

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孩子或因自制力弱,或因年幼无知,或其他偶然的原因,常会出现差错。对此,家长要冷静对待。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改正错误。这样,孩子会信赖你,亲近你,敢于向你说真话。如果用训斥、讥讽或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就可能使他们为了逃避“灾难”而说谎。例如,有个孩子自己喝水时不小心打破了茶杯,她主动告诉妈妈,没想到挨了妈妈一巴掌外加一顿骂。事隔不久,孩子失手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破了,她想起了上回挨打打骂的教训,于是在妈妈面前编谎话:“隔壁王奶奶的小花猫碰翻了花瓶。”妈妈信以为真,事情就这样搪塞过去了,孩子也由此学会了用谎话来逃避责任。可见,本来诚实的孩子也会因家长不得法的教育变得不诚实。

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诚实行为。

孩子的不诚实行为主要指说谎和私拿他人或集体的东西。对这些行为要及时纠正。

孩子说谎,家长往往非常生气:“小小年纪,怎么学会了说谎?长大成人后岂不成了骗子!”家长为孩子的不诚实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仅此还不够,应该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改正。如果不及时改正,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很可能做出害人又害己的事来,后果不堪设想。正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

教会孩子实话实说。

曾经有一个家长诉苦说:“我儿子7岁,上一年级了,前两天发生的事情让我很失望:他居然改了成绩册上的分数来蒙骗我们,真不敢相信这是我儿子做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请家长们先别生那么大的气,先想想孩子为什么改成绩单,你是否给了他太大的压力?有时,这也会促使孩子撒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一旦犯了错,必将受到惩罚。所以,他们为逃避挨打或是其他的惩罚,就会想些“解脱”的对策。但事实上,纸是包不住火的,他们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来逃脱惩罚。

父母的观点要统一,态度要明确。找机会和孩子好好交谈一次,指出他的欺骗行为,并告诉他,欺骗的行为是父母不允许的。

遇到孩子有欺骗行为时,父母没有不着急的,但是态度太急的话,反而会引起他的逆反行为,所以既要严厉又要不失友好,有时幽默一些的方式也可尝试。“如果你的成绩真的像成绩册上一样就好了。但是你做的手脚,妈妈还是觉得不够高明,想知道为什么吗?你看这里还有没擦干净的分数呢!如果你觉得我们给你的压力太大,告诉我们。用这样的手段,既欺骗不了我们,也欺骗不了老师。”

你的孩子有过下列举动吗?

趁你不备,棋盘上的棋子被儿子挪动……

儿子坚持说,花瓶不是他打碎的,而你心里已经确定这是他编的谎话……在女儿的口袋里发现了你丢失的10元钱……

在客厅的墙上发现了儿子胡乱涂鸦的笔迹,而他却坚决否认……

儿子书包里的玩具正是那天带他去朋友家时朋友的女儿新买的,而他却撒谎说这是小朋友借给他玩的……

作为父母,当你面对孩子的这些明显“谎话”时,你会作何感想?是马上戳穿他,教训他一顿,还是和他讲道理?一起来看看儿童教育专家的建议和对策吧!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说谎”,便会被戴上“品德不端”的帽子,并使父母深恶痛绝。可是,父母常常未察觉,孩子说谎的最初原因多在父母身上,可能无意中模仿父母的不实之词,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父母的过高期望、满足某种虚荣心。如果父母改变一下思路,善待孩子的缺点和现状,并以身作则,对孩子实话实说,孩子的“说谎病”便会不治而愈。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说谎时,都会感到十分失望,开始担心孩子的未来。而儿童专家的分析却表明:说谎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是一段必经之路。当你发现6岁的孩子说谎时,这并不意味着他将来会是个罪犯,这只是个信号!它告诉你,是了解孩子说谎原因的时候了,并教会他实话实说,帮他改掉说谎的毛病。

2~3岁:尽管孩子已经朦胧地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分辨的能力却很差,难免会编些谎话来逃避责任。

4~5岁:虽然他们已经很清楚事实与谎言的差别,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长大成人”,他们会把一些臆想说成事实。有时,他们甚至不觉得骗人是不对的。

6~7岁: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会开动小脑筋,为自己“圆场”,目的是为了逃避惩罚。于是,说谎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逃避方式。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用打骂、惩罚、斥责等消极方式对待孩子,可避免孩子以谎话来应付成人,以保护自己;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应奖赏孩子的真话,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做人之道,并引导他不断地完善自己,承认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诚实也是父母的本分。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父母也要把住“谎从口出”的关。

为培养孩子诚实做人,家长要为孩子作出好榜样。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长就不能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说假话,家长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是难以形成诚实品质的。

有位叫佳佳的孩子,本来非常诚实可爱,但到8岁左右就变成了一个好说谎话的孩子。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受她母亲的影响。

佳佳母亲道德修养差,还爱占小便宜。一次,她带佳佳去买水果,趁卖主未看见,拿了几个梨放在自己提兜里。这情景佳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家,佳佳妈妈总让婆婆做这做那,自己则借口出去办事,其实是领着佳佳去朋友家串门或上街闲逛。每当买回好吃的东西,佳佳母亲总是藏在自己房间里,同孩子一起吃,不让婆婆吃。她还叮咛佳佳:“奶奶问时,你就说什么也没买。”妈妈的所作所为,对佳佳的影响极大。不久,佳佳也成了爱说谎话的孩子。

当遇到孩子犯错时,不要首先想到的只有惩罚,分清原因后再做处罚也不迟。如果是因父母的原因造成孩子说谎,父母应检讨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并对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孩子认识和适应社会,在当今多元化的环境中,要学会适应多样化的人际关系,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语言技巧与策略,但决非谎言。所以,所谓“谎言”的标准,也会随时代而变化,但待人处世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做人准则。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压力有时是动力,但对孩子而言,往往成了谎言的催化剂。

当你已经抓到了孩子说谎的把柄时,必须马上表明态度,不能让孩子有错误的理解,认为你觉得说谎无所谓。

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说谎情况,采取正确的对策,避免谎言的继续。

教孩子学会宽容。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从而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当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时,父母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不要过分冷落,也不要过分热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让孩子平等地与人交往。

有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对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应该这样,”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这位聪明的母亲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诚然,“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宽容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即使别人错了,无礼了,你若能容忍他人,宽容他人,同样能获得信任和支持,同样能得到别人的友善相待。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尊重,也就是要尊重所有人基本的尊严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尽管我们不认同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习俗或信仰,但宽容这种美德让我们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或不公正地限制他人的自由。

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也就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人种、宗教、国家和文化的人们的许多正面品质和贡献。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引导孩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接受这种差异,认识到他人的优点,努力在他人身上寻找美好的特点。

作为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宽容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待人准则,而且是一种保护心理健康的习惯。现代科学揭示,宽容有利于一个人的健康长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人们想要报复他人时,血压会明显上升;而在宽容他人时,血压则显著下降。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延伸阅读:

在全国20多个城市做过讲座、担任全国9所大学客座教授的岳晓东博士,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重点讲了21世纪孩子的10个“学会”。

岳晓东说,现代社会,父母给孩子最大最好的礼物莫过于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就要教会孩子10个“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