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默尔静静地躺着,认真地听着人们的抱怨。突然,他脑袋开窍不,产生了一种想法:如果能想办法搞到水,并卖给这些渴得要命的人们,岂不是可以更快地赚到钱吗?于是,他毅然放弃找矿,将手中的铁锨由掘金矿变成挖水渠。他把河水从远方引进水池,经过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装在桶里,再一壶一壶地卖给淘金人。
当时,有人嘲笑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赶到加州来,不去挖金子发大财,却去做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这种生意在哪里不能干,何必老远跑到这里来?”对这些嘲笑,亚默尔毫不介意,继续卖他的饮用水。最终,许多人深入矿山空手而回,有些人甚至忍饥挨饿,流落他乡。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赚到了6000美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人了。
挖掘金矿是一次显在的机遇,追逐显在机遇的人多,但能抓住机遇的人却不多,就像能找到金矿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们在“渴望”中埋怨,使亚默尔从显在的机遇中发现了潜在的机遇:卖水比淘金更能赚钱。从亚默尔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者善于发现机遇,这是成功者能力的体现,是一种致富之道。
阿曼德·哈默在1898年5月2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先是俄国犹太人,曾经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而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生意。哈默是三个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16岁时,哈默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蓬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对哈默来说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即使这样,他仍然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星期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而且自己还剩下了这辆车。
1921年8月,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阿曼德·哈默风尘仆仆抵达了莫斯科。这时的哈默发现,在苏联这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人们却经常饿着肚子,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列宁的答复。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之间的贸易也由此开始。在后来,哈默通过他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而沟通着30多家美国公司同苏联做生意。
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哈默又萌生办铅笔厂的念头。一天,他想买支铅笔,走进一家文具店,但是商店里只有每支铅笔售价高达26美分的德国货,而且存货有限。哈默清楚地知道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需3美分。于是,他拿着铅笔去见苏联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您的政府已经制订了好的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会读书和写字,而没有铅笔怎么办呢?我想获得生产铅笔的执照。”克拉辛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他用高薪从德国聘请来技术人员,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在莫斯科办起了铅笔厂。1926年,他生产的铅笔,物美价廉,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而且又出口到了土耳其、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从中获得的利润达到百万美元以上。
直到30年代,哈默从苏联返回美,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所有的企业家都在为保存自己而努力,而哈默却在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当时,罗斯福正在竞选总统,他听说只要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为缓解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渴望,禁酒令就将被废除。如果这样,随着产酒高潮的到来,酒桶的需求量将会空前增加,而这时的市场却没有酒桶。于是,他不失时机地从苏联订购了几船桶板木,并在新泽西州建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当禁酒令废除之日,他的酒桶正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继而就被各酒厂高价抢购一空。在此后,他又进入酿酒行业,做上了酿酒生意,他生产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以其物美价廉而享誉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优质牛肉在市场上很难见到。这时的哈默又迅速筹资,在自己的庄园“幻影岛”上办起了一个养牛场,并用1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埃里克王子”像棵摇钱树,为哈默赚了近几百万美元,而哈默也从此由门外汉变为牧场行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在之后的25年里,哈默从事过很多行业,如:酿酒业、饲养业和新闻广播事业,并跻身于金融和慈善事业。在他所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从此被誉为是万能商人。1956年,已经58岁高龄的哈默,正打算从商界退隐,颐养晚年,这时,他又得到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投身于石油这项全新的领域,从而把自己的事业推向顶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已成为一个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业务遍及世界各大洲,而哈默本人也成为饮誉全球的企业巨子。
机遇,就是好的境遇,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特定环境。机遇,从表面上看,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偶然性,但实质上它并没有脱离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是必然性的外在表现和反映。所以说,机遇是事物联系与发展过程中本质规律的外在表现。
机遇,对个人的事业的发展,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机会不是永远存在或永远不变的,没有机敏的眼光发现不了机遇,就像“睫在眼前常不见”一样。善于发现机遇,善于把握机遇,你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有所准备,等待时机。
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机遇,而机遇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有“时势造英雄”的说法。
对每个人来说,机遇都是公平的,机遇就在你身边。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错过了;有的人发现了,有的人不知晓;有的人在不断的创造机会,而有的人却在苦苦的等待机会。所以,有时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又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它只偏爱那些做出充分准备的人,只垂青那些懂得如何追求它的人。因此,聪明的人常常勤奋努力,不断开拓,持之以恒的去创造机会,而不是坐在家里等机会光临。
当机遇来时,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做出选择,切不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由此可见,有准备头脑的人更善于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只有准备得越充分,成功的希望才越大。如果你没有下足准备的工夫,那么,你的成功机会也就不大了。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即使具有超强的能力,具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不会获得成功。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头脑的人,看准时代的特征,掌握大势、趋势,找准机会,才会获得成功。机会之所以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是因为有准备头脑的人,他不会放弃拼搏,不放弃任何一次捕捉财富的机会。
唐朝末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派令狐潮率领大军包围了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守将张巡是个善于捕捉机会的人,当他发现敌人的布局,有机可乘,就安排1000人守城,自己则带领1000精兵,打开城门,分数队冲出。张巡身先士卒,冲进敌阵猛砍猛杀,士兵个个奋勇无比。叛军措手不及,接连后退,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张巡竟敢冲城迎战。
第二天,令狐潮军队架起云梯,指挥士兵攻城。张巡又率领士兵把用油浸过的草捆点燃后,抛下城来,登城的士兵被烧得焦头烂额,非死即伤,狼狈而退。
在此后60多天里,只要一有机会,张巡就突然出兵攻击,还多次在夜里从城上缒下一队勇士杀入敌营,巧妙夺取了叛军的大批粮食和食盐,敌军日夜惊慌,无可奈何。
粮盐虽然充足,但城中的箭矢经过消耗,所剩无几。张巡又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兵士扎了许多草人,给它们穿上黑衣。当夜,月色朦胧,张巡命令兵士用绳子把草人陆陆续续地缒下城去。城外叛军发现这么多人缒下城,纷纷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射了半天,叛军发觉不对,因为他们始终没听到一声喊叫,而且又发现这一批刚拉上城去,那一批又缒下来,才知中计。这一夜时间,张巡竟得箭10万支。
第二天深夜,张巡把外罩黑衣、内穿甲胄的士兵从城上放下去。叛军见了,认为又是草人,毫不在意。以后数夜,张巡都是如此。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张巡决定发起反攻。这一日,张巡又把500名勇士趁夜色放下城去,勇士们奋勇突进敌营。因为叛军没有一点准备,顿时一片大乱。接着,叛军的营房四处起火,混乱中,张巡率军直追杀出10多里,大胜而回。
机遇,总会在人生的某段时间内出现,机遇就在你面前,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抓住,就可能错过良机;如果把握不住时机,则可能会遗憾终生。因此,抓住时机,海阔天空;抓不住时机,寸步难行。
一个人一生中的机遇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事实证明: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行动迟缓、怨天尤人,是不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与日俱增。如果知识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不新,办法不多,随时都可能丧失来到眼前的机遇。而一旦错过机遇则功败垂成,甚至还会遭到无情的淘汰。
机遇,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的境界,让商人散尽的千金“还复来”,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说它神奇,是因为难以把握,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智者能及时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不公。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只有准备充分的人才能辨识和把握好眼前难得的机遇。
在我们的生活中,善于辨识和把握机遇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例如,英国科学家弗莱明,他花费了几年时间,专心研究对付葡萄菌的办法,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有一次,因为偶然看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弗莱明通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从而发现了青霉素。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研究做灯丝的材料时,试验了上千种材料都遭到失败,最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用钨丝做试验,获得成功。
科学家这些重大发现和发明成功的原因,有一部分人把它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种说法是一个谬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菌没有经过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再试想一下,爱迪生如果不是通过无数次试验,排除了上千种不能做灯丝材料,并一直倾心于此项研究,又怎么能发现适合做灯丝的钨呢?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姜子牙磐溪垂钓几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消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殷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而换来“三顾茅庐”的典故,进而辅佐刘备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试想一下,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之计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不,绝对不是。因为,他们在机遇到来之前,胸中早已有韬略万千,他们早已做好了把握机遇的准备。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人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其实,机遇就像满天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发现,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机遇了。
这时,我们不禁想起了一个“水壶的故事”:
有一支部队,进行冬季演习,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后,团长感觉非常口渴,就问身边的士兵,有谁带了水。可士兵们找了半天,拿出的都是一个个早已冰冻的水壶,里面一滴水也倒不出来。这时,一名新排长从自己的破棉帽里拿出了一个带有体温的水壶,并且倒出淙淙甜水。团长“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便仔细地打量着这个新排长,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几天后演习结束了,这位新排长得到了重用。这位新排长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大凡那些成功者,在他争取成功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蕴涵着一定的机遇,但机遇从来都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能否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提前准备,在于人们的踏实勤奋的努力。面对机遇,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你的头脑,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充分准备,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发展自己,获取成功。
眼光独到,善抓善用。
卡耐基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机会固然重要,但对机会的把握和充分利用更值得我们关注。有些人对近在身边的机遇,却常常缺乏敏锐的眼光,有时就让它轻易地从身边溜走。对于近在身边的机会,只要稍加留意,就要比刻意去寻找、搜集更直接,更有成效,这样一来,可以省下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在洛克菲勒年轻时,他进入石油公司工作,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因此,他被分派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石油公司里最简单的工作岗位,连一个小孩子都能胜任。
每一天,洛克菲勒的工作就是眼盯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石油罐盖转一圈,看自动输送带把石油罐移走。这个工作简单又枯燥,没干几天,洛克菲勒就感觉有些厌倦了。但是其他的工作也不好找,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菲勒决定安下心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所以,他更加认真地观察、检查石油罐的焊接质量。当时,公司正在推行节约计划,洛克菲勒在思考,我这项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节约一些成本呢?
他经过认真观察,发现每焊好一个石油罐,焊滴剂要落三十九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这个方法显然不实用。
洛克菲勒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深人地进行研究论证。经过多次测试,他终于成功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焊接机,每次可以节约一滴焊接剂。尽管节约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是一年下来,“三十八滴型”焊接机能为公司节省五百万美元的额外开销。
在现实的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只要用心做下去,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名叫阿基勃特小职员。他外出住旅馆时,总是习惯地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标准石油每桶四美元”的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总之,只要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所以,他被同事们称做“每桶四元”。
公司董事长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公司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声誉,我要亲自见见他。不久,阿基勃特成了董事长的特别助理。后来董事长卸任,阿基勃特成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