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5200000046

第46章 容易用错的字词(5)

度dù:①事物所能达到的境界,也指限额:程度、高度、力度、强度、限度。②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及其工具:度量衡、尺度、弧度、角度、刻度、浓度、湿度、纬度、温度计、一度电。③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度轨、度矩、法度、制度。④词缀。加在“年、季、月”后,表时间段落:季度、年度、月度。⑤劝人出家,也指宗教说法中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度说、度脱、剃度。⑥人能容受的量:度量、气度、器度、风度。⑦考虑:度内、置之度外。⑧过,挨:度过、度荒、度假、度蜜月、度命、度日、度岁、度嘴、欢度新春、苦度年关、虚度年华。⑨量词,次:一度、再度。⑩姓。

渡dù:①横着过水面:渡船、渡河、渡客、渡桥、摆渡、强渡、远渡重洋。②由此至彼:渡过难关。③转手,移交:引渡。④过河的地方:渡口、渡头。

【解析】

“度”“渡”二字音同形似,部分字义相通,都有“过、度过”的意思,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而掌握其区别是很重要的。

“渡”指的“横过,跨越”都是指空间,如远渡重洋,横渡长江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渡船、渡口等;而“度”则指时间,如虚度光阴,度日如年等。由此可见,我们常见到的“欢渡春节”“渡假村”中的“渡”都写了错别字,应该用“度”才对。当然,有一个词比较例外,就是另“渡过困难”习惯用“渡”。另外,“度”是自然而然的,非度不可的,比如你不想度周末也得度周末;而“渡”则须通过主观努力,如“没有船就不能渡河”。

“过度”与“过渡”。二者所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过度”指超过一定强度,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等,而“过渡”则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表示正在或将要变化的某种暂时状态,如“过渡政府”“过渡时期”等。

“共度难关”和“渡过难关”这两个词的意思也不相同,“共度难关”指共同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含有共同承担责任,协力克服困难的意思。而“渡过难关”则含有比喻色彩,把难关比作艰险的水域,所以用“渡过难关”。如:广州保健品市场今年遇到了一些困难,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里的“共渡难关”就应该改为“共度难关”或“渡过难关”。

“强度”与“强渡”两个词,一字只差,意义不同。“强度”是物理学名词,指作用力的大小以及声、光、电、磁的强弱,指物体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而“强渡”则是一个军事术语,表强行渡过敌人防守封锁的水面。

【例句】

在这场比赛中,他们团结协作,共度难关,终于完成了超强度的任务,赢得了比赛。

【趣味故事】大帅手黑,寸土不让

有一次,张作霖参加一个酒会,席间,一日本名流拿出墨请张作霖赏幅字画。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不料张作霖胸有成竹,挥笔写了个大大的“虎”字,然后落款“张手黑”,掷笔而起,众人一阵喝彩。这时张作霖的秘书凑近告诉他,小声提醒说:“大帅,你的‘墨’字少个‘土’成‘手黑’了。”张作霖眼珠一瞪说:“我还不知‘墨’字下面有土。这是给日本人的,不能带土,这叫做‘寸土不让’。”此语一出,在座之人皆为叹服。

E

e

恶·噩è

恶è:①不好,恶劣:恶报、恶宾、恶德、恶妇、恶感、恶果、恶化、恶迹、恶水、恶劣、恶梦、恶名、恶逆、恶癖、恶气、恶人、恶事传千里、恶俗、恶习、丑恶。②凶狠:恶叉白赖、恶霸、恶斗、恶毒、恶鬼、恶棍、恶疾、恶口、恶辣、恶赖富丽、恶浪、恶骂、恶魔、恶恶实实、恶相、凶恶、险恶、凶神恶煞、。③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恶棍、恶狠。④过度,严重:恶补、恶臭、恶性。

噩è:①惊人的,不祥的:噩耗、噩梦、噩音、噩运、噩兆。

【解析】

这两个字的意思有相近之处,比较来说“噩”事儿少,“恶”事儿多,出现的频率不一样。“噩”侧重指“惊和凶”,比如“噩梦”,就是让人十分惊恐的梦。“噩耗”就是“凶信”,让人惊愕的消息,多指人死而言。当然,它另外还有“糊涂,愚蠢”的意思,比如“浑浑噩噩”。

“恶”义项比较多,它是“善”的反义词,也是“美”的反义词,还是“好”的反义词。但没有侧重强调“凶和惊”,指泛指不好的、凶狠的、丑陋的。

【例句】

正是这名将领大肆不懂打仗,浑浑噩噩,才使得那么的多优秀的士兵,倒在恶人的脚下。

遏制è zhì·遏止è zhǐ

遏制:阻止,控制,禁绝。

遏止:阻止。

【解析】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想办法阻止的意思,一般用于情绪的发展、势力的升降以及事物的蔓延等。

但“遏制”则是强调用力控制住。多用于对感情或势力发展的控制。“遏制”强调的是动作,指尽量控制事件发生,但结果可能事件并没有制止住,还是发生了,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或减轻;而“遏止”强调用力阻挡住,使停止。多是对事态的发展或事物的蔓延进行控制。“遏止”则强调“结果”,结果要么事件被阻止,要么仍然继续发生。

【例句】

1瘟疫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2当务之急是遏止住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

【中华句源】

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扩充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学业。

这部作品既是诸葛亮用来指导儿子学习的,也是他自己成才的经验总结。

诸葛亮所处的襄阳隆中之地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样是一处政治经济人文荟萃之咽喉要地,天下风云,百姓生存的各种信息和风景尽收眼底,使他能够充分了解那时的社会,并且立下了宏伟的志向。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能够将诸子百家的观点、各派学说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吸取诸家之长集于一身而成其高于当时的儒生俗士,还有他勇于广交庞统、徐庶、孟建、石涛、庞山民等一大批杰出的精英人物,取百家之长,汇千江之勇而成一海之雄,一面潜心学习、一面留心时事,时机成熟时挺身而出,成为收拾金瓯一片的英雄。

er

而后ér hòu·尔后ěr hòu

而后:以后,后来。

尔后:然后。

【解析】

这是一组虚词。“而后”,表示紧接着上面的动作去做。“尔后”,从此以后。

【例句】

伯牙听说钟子期去世了,他谈完《高山》,而后把心爱的瑶琴摔碎,尔后再也不弹琴。

F

发现fā xiàn·看见kàn jiàn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看见:用眼看到,通过看而了解。

【辨析】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通过视觉而开始知道”的意思,对象都可以是某一具体事物。

“发现”应用范围比“看见”要广。“发现”指看到了、察觉到了、找到了。可以是通过视觉而开始知道的,也可以指通过研究、探索等找到了前人没有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如“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栽培品种”;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发现他有心事。

而“看见”则仅泛指一般的看到。只限于通过视觉而开始知道,对象都是具体的能看得见的东西。比如,人、动物、物品和人的行动、事物的变化等。

另外,“发现”还可作名词用,指通过探索找到的前人未知的自然现象或规律。如“这是一项科学新发现”;“看见”则没有这项功能。

【例句】

牛牛发现他的朋友好像有什么心事,因为他看见他的朋友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时而抬头看天,时而低头自语。

法制·法治fǎ zhì

法制:法令制度。

法治:①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②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解析】

“法制”是名词,指统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的法律制度。“法治”是动词,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例句】

1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我国已经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

fɑn

反映·反应fǎn yìnɡ

反映:①反照,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导致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解析】

“反映”有两层意思:一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如,“反映情况”。可见,“反映”多是主动的,可以带宾语。

“反应”主要四种意思:一是指由某一事物,或某事件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英雄的事迹在同学中引起强烈的反应”。二是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他一点反应都没有”。三是指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这种新药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四是指化学、物理方面的某些变化。如,“化学反应”。如此可见,“反应”多是被动的,且通常不带宾语。

【例句】

虽然乡民向上级反映了污水的事情,但上级政府没有任何反应。

fɑnɡ

防fánɡ·妨fánɡ

防fánɡ:①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防备、防潮、防尘、防磁、防弹、防盗、防冻、防毒、防范、防辅、防患未然、防侍、防微杜渐、防雨、防止、预防。②守卫:防塞、防守、防戍、防卫、防营、防御、边防、海防。③堤坝:防堤。④抵得,相当:百夫之防。

妨fánɡ:①阻碍,伤害:妨碍、妨害、不妨、何妨、无妨。②迷信的人指某人或某物对人不利:妨家、妨主。

【解析】

“妨”为女旁,本义是伤害、损害,表示男女之私不加节制容易伤身。后引申有阻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进行。“防”为阜旁,《说文》的有解释说:“防,堤也。”本义指堤坝,后因堤坝有挡水功能,故引申为防备、戒备义。

所以,“妨碍”和“防碍”是有区别的,在“妨碍”一词中,“妨”就是“碍”,“碍”就是“妨”。指的是主动阻碍他人;而“防碍”中的“防”指提防他人的伤害,属被动。

【例句】

这小股敌军严重妨害了我们的前进,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主动寻找突破口,一举歼灭之。

fei

沸腾fèi ténɡ·热闹rè nào

沸腾: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也指发展好。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解析】

“沸腾”是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热闹”则是指(景象)繁盛活跃。

【例句】

今年的元宵灯会很是热闹,特别是看到有耍龙灯的时候,大家都热血沸腾,真想亲自去凑个热闹。

【知识讲堂】

五金:金、银、铜、铁、锡。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行:金、木、水、火、土。

fen

分fēn/ fèn·份fèn

分fēn/ fèn:fēn①区别,划开:分解、分界、分开、分门别类、分明、分野、划分、条分缕析。②从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的一部分:分岔、分地、分发、分生、分心劳神、分忧。③由机构内独立出来的一部分:分部、分队、分行、分会、分社。④散,离:分崩离析、分别、分兵把守、分担、分道扬镳、分合、分离、分裂、分灶。⑤辨别:分辨、分析、区分。⑥区划所成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地。⑦一半:春分、秋分、人生百年,昼夜各分。/ fèn①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内、分所当然、分外、安分守己、本分、恰如其分、身分。②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名分、情分、天分。③料想:“自分已死久矣”。④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份fèn:①整体里的一部:份额、份饭、份子、等份、股份、全份、人人有份。②量词:指成组、成件的:一份儿报纸。③用在“省、县、年、月”后面,表示划分的单位:年份、省份、月份。④限度,程度:份量、过份。⑤情分,情面:看在你的份上,我收了。⑥本分,名分:份内、份外、非份。

【解析】

“分”是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八”下加“刀”,表示以刀剖物使之离析各半。由以刀剖物引申出“半”义。

“分”与“合”相对立,因而“分”又有了离散、离别、散布、部分等义项。由“部分”又引申出表示分数、表示比率(如,百分比)。由“分别”又引申出辨别、辩白、隔离、限度、界限(如,分界)、职责或权力的限度(如,分内,安分)。

整体是部分组成的,物质是最小部分(如,微粒)称作“成分”;由此又引申出情谊(如,情分)、人与人遇合的机会(缘分)等义项。

“份”是后造字,从人从分,表示一个人文与质配合相宜。但它比较常用的是其假借义,表整体的一部分,如“份额”“股份”。后引申为“分摊的部分”,如“凑份子”。用作量词表示搭配成组的东西,如“份饭”;表示个人与团体的归属关系,如“这个集体里有我的份儿”;表示报刊、文件的单位,如“一份《青年报》”,“文件一式两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省份”“年份”“月份”。

“成分”和“成份”,在表示个人早先的主要经历或职业时,可以通用,但以“成分”为首选。表示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只能用“成分”,用“成份”是错误的。

“身分”和“身份”,都表示自身所处的地位,或受人尊重的地位,但以“身份”为首选。

“分子”和“份子”也有区别,“分子”有两个读音,读fēn zǐ时,是数学和物理上的两个名词,如,分子、分母、分子和原子。读fèn zǐ时,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等。而“份子”读轻声fèn zi,多指集体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如:凑份子。

“一分”和“一份”中,“一分”一般是说整体的“十份”中所占“一份”,占“一份儿”,就是“一分”。如,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多一分关爱,少一分猜疑。而“一份”或者指整体分成的一个部分,或者指经过成组成套的东西。例如:给他送一份早餐、送上一份温暖。

【例句】

孔融:哥哥们吃大的梨,那个最小的梨分给我吧,我年龄最小。

父亲:你有这份心让我很高兴。

孔融:这个做弟弟应该做的本分,不值得夸奖。

忿fèn·愤fèn·奋fèn

忿fèn:①生气,恨:忿忿不平、忿恨、忿詈(lì)、忿怒、不忿、气不忿。

愤fèn:①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同“忿”:愤不顾身、愤悱、愤愤不平、愤恨、愤恚(huì)、愤慨、愤懑、愤怒、愤然、愤世嫉俗、悲愤、公愤、激愤、气愤、义愤填膺、忧愤成疾。②奋、发:愤起、愤迅、愤勇、发愤图强、发愤忘食。

奋fèn:①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奋翅、奋飞、奋翔、奋翼。②振作,打起精神:奋不顾身、奋发、奋斗、奋力、奋烈、奋起、奋气、奋武扬威、奋信、奋勇、奋战、勤奋、兴奋、振奋。③震动:奋髯、奋首、奋蹄。④提起,举起:奋笔疾书、奋臂、奋袂。

【解析】

“忿”和“愤”在指因不满而产生的愤怒情绪上,是可以通用的。如,“忿恨”可以写作“愤恨”“忿怒”可以写作“愤怒”“忿忿不平”可以写作“愤愤不平”,但两字也稍有区别:“愤”所表达的情绪侧重指爆发式的、强烈的情绪。如,“悲愤”“愤慨”;“忿”常侧重指内心的不平和急躁。如,“不胜其忿”。

“奋”其繁体字是“奮”属形声字,形旁是“隹”,和鸟有关。所以,“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如,“奋飞”。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如“奋斗”“兴奋”“勤奋”“奋不顾身”等。

“愤”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心,和人的心情有关,故其指因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如,“气愤”“愤怒”等。

“发奋”和“发愤”读音相同,意思也相近,但它们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在意义上,“发奋”指振作起来,强调精神振作,如,“奋发努力”“发奋”等。“发愤”则侧重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

除此之外,“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

“发奋图强”和“发愤图强”,两个都有“谋求自强”之义。但前者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后一个则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一个侧重于“振作精神”,一个侧重于“下定决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句】

当北洋军阀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的消息传到中国,热血青年愤怒了,爱国人士忿懑了,每个中国有志之士都下定决心,愤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奇思妙想】无法站立

小江可以金鸡独立地站两个小时以上,为什么双脚却无法在一张报纸上站一分钟?

答:因为报纸折得很小。

错!因为报纸贴在墙上。

fu

抚养fǔ yǎnɡ ·扶养fú yǎnɡ

抚养:爱护并养育。

扶养:养活,扶助供养。

【解析】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扶养”指用于法律关系,可用于平辈。

【例句】

他是个孤儿从小被人抚养长大,长大后,他主动去扶养村头的孤寡老人张大伯,把养父的爱心传承下去。

肤浅fū qiǎn ·浮浅fú qiǎn

肤浅:浅薄,不深。

浮浅:不深,肤浅。

【解析】

“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常用于文章、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侧重强调不够深入、浮于表面现象、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