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400000023

第23章 穷人的财富折腾术(1)

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我们如何能够在三五年时间内奋斗成功呢?

面对困难,许多人都在逃避,他们一边抱怨“时运不济”,一边眼睁睁看着别人的财富滚滚而来。常言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不求财财不上门”,财富岂能是等出来的?做任何事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更何况是走发财致富这条道呢。求得财富的出路,说白了只是两个字:折腾!

折腾是一种主动的创富行为,是创业成功者身上特有的一种素质。在保守的观点看来,“折腾”是一个贬义词,似乎只是没有正当职业的、游手好闲的人,才会整天“瞎忙活”和“瞎折腾”。殊不知,落实到创富观念和创富行动中,“折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理念。价值连城的商机隐藏在我们身边,缺乏行动力的人是无法觉察的,只有折腾起来、边想边干,我们才有机会成为财富的主人。“发现可能的创富机会,就要积极行动、折腾起来”———这是“财富折腾”的行为核心,更是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变的赢家法则。

财富青睐爱折腾的人

人活着就得折腾折腾,想发财就不能保守,有了想法就要敢于行动。光说不练的只是“假把式”,任何可观的财富都不会空想得来,我们不能在犹豫和迟疑中错失大好机会,要“先开枪后瞄准”,把握一切机会,从中攫取财富!归根到底,财富总是青睐那些爱折腾的人。

折腾者先富起来

现实中,我们常听有的人发出这样的抱怨:“你说隔壁的老王凭什么就比我发达了呢?论长相,他没有我帅;论个头,他没有我高;论学历,他也没有我强,可是他就是过得比我好——喝茅台、开宝马、住别墅。我好容易才能下一趟馆子,人家却吃腻了鲍鱼海鲜,真应了那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呀!”

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呀?翻翻过去,看看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折腾”,敢于“折腾”。他们总能通过一两次折腾发达起来,尽管有时候也会赔钱,但是赚钱的次数更多。曾宪梓“折腾”国外领带,无意中打造出“男人的世界”金利来;李嘉诚“折腾”塑料花,引出后来“长江实业”的辉煌。而不敢像他们一样去“折腾”的人,就只能呆在原地,事业止步不前。本书正是要反复地提醒大家:只有折腾起来,财富才会青睐于你。

我们这里提倡的“折腾”,是通过有限度的尝试和试错,实现对财富的追求,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我们不赞同那种毫无头脑地盲目投机和冒险,那样不仅不能“自力更生”,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创富的经验,是靠正确的思路一步步折腾出来的,“吃一堑”是否“长一智”,是你能否折腾出财富的关键。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敢于折腾的人,将会更接近成功。

张恒的老家在河南新野,在民风淳朴的家乡人看来,张恒折腾的每一件事都称得上是“惊世骇俗”。比如,刚考上大学后不久,他就从西安第二炮兵学院退学。对于一个农家孩子,能考上大学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可张恒居然放弃了到手的香饽饽!面对家人和亲戚朋友的质疑,张恒冷静地解释说,退学是源于自己发现有很多梦想要实现,比如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当几年老师,然后周游世界……

“这孩子脑袋出问题了!”家人对于张恒的行为众口一词地反对。但是,张恒不管这些,退学后忙着务农种菜。太阳最毒辣的晌午,他光着膀子挑水锄地,只为不晒伤幼苗。但由于没有经验,前后不到4个月,张恒辛苦换来的只是菜苗全部死光。

第一次折腾失败,使张恒明白了自己不是种地的料,他毅然出门南下打工,顺便推销自己的手抄本《经营管理手册》。在福建泉州街头,张恒看中一家气派的大酒店,进去找到酒店经理,一本正经地推荐说:“经理,如果你使用我的管理办法,生意一定会做得更好。”经理压根没有搭理他,只是轻蔑地瞥了他一眼,让他马上离开。

一个月下来,书没有推销出去,身上的钱却花得差不多了。张恒意识到这样混下去不行,应该回去念大学多学点东西,然后再出来折腾。回家后,他准备高三复读,用4个月时间捡起功课,在1991年的夏天考上了北京大学。从北大毕业后,张恒与同学一起主攻多媒体软件。“两个哥们就是看中了我能折腾,”张恒笑着回忆说,“我当时对IT业一知半解,心里只是想自己办个企业,于是回到老家游说乡亲们出钱入股我们的软件公司。我当时是北大的高材生,说话能没有号召力吗?乡亲们也确实信任我,一口气往我身上砸下20多万人民币。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折腾。”

张恒之前的社会阅历不少,但是他和另外两个伙伴都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大干一场的愿望很快落空,公司只是替别人组装电脑勉强维持了一年,最后关门倒闭。之后,张恒当着债主们的面承诺道:“大家入股的20万元决不会打水漂!这些钱全部算在我一个人头上,由我自己一个人还债!”即使是现在,20万元债务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也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是在1997年初。在债务的压力之下,张恒没有选择老实地找份工作慢慢赚钱还债,而是继续出去折腾,看能否找到回本的好机会。四川、西藏、青海、陕西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路上,张恒不断地琢磨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好项目。当来到拉萨的布达拉宫,看到遍地都是背包的游客,张恒一下子想到了“户外用品”这个词。

在大学读书时,张恒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驴友”(旅游发烧友),每个寒暑假他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的。在与国外背包客的接触中,张恒接触到“自助旅行”这个概念。自助旅行在西方有着数十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却是一个新鲜词。这一次在西藏,张恒特别留意了老外身上的旅行装备,发现个个装备精良,而张恒的旅行用品都是东拼西凑,胡乱找来的。宿营的时候,老外们的帐篷都很漂亮,张恒的破帐篷却不好意思拿出手。

户外用品在欧洲市场非常成熟,但在当时的中国刚处于起步阶段,张恒心想,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个行业不出一两年就能快速成长起来。他决定投石问路,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拿出自己的破帐篷吆喝叫卖,没想到真有人花300元买下来。张恒喜出望外,索性把身上不用的户外用品全摆出来,结果一天时间便全部卖光。看到市场有潜力,张恒马上回到北京,印了几百份户外运动的调查问卷,在北京大学、中关村一带分发。见问卷反馈的信息不错,张恒决定再折腾一把,他咬咬牙又回家凑了3万元,在北大东门租了个门脸,找些旧家具当办公桌,用旧报纸把屋子四壁贴成怀旧风格。1997年底,“三夫户外用品店”开张了。

生意开始还是不顺,店面在小胡同里,没有什么知名度,有时候两三天一分钱也赚不到。好不容易上门一笔“大生意”,几天后人家便把帐篷全都退回来,原因是质量不好,漏雨。张恒虽然身为老板,但连进货的钱都得三五百地找别人借。为了打开销路,张恒每逢周末就蹬着一辆三轮车,把店里的户外用品拉到北京各大高校摆地摊。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张恒基本上每个周末的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了。

当有的客户抱怨说买来的户外用品没有机会使用时,张恒脑筋一转:我不能坐等客户上门,要主动领着他们去消费。说干就干,张恒组织老客户去长城野营,一下子来了20多人。出去玩当然要买东西,这一趟野营之旅使张恒获利了不少,他趁热打铁,成立了北京三夫户外运动俱乐部,专门组织节假日户外活动,从消费习惯和情感上,逐渐培养起固定的客户群,生意随之越做越大:2000年底,张恒召集朋友入股,在北京马甸开了一间140多平方米的店;2002年,三夫在北京国贸开了分店;2004年,三夫推出加盟连锁,投入350万元到上海开分店;之后,张恒相继在京沪两地开了5家直销专卖店,在全国八个城市设有加盟连锁店。

如今,张恒已是中国户外用品零售业的领军人物,他一手创建的三夫户外用品店堪称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回首自己的财富折腾之路,张恒觉得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的:“即使屡屡受挫最惨痛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退路。我的成功就是在不断折腾中积累,一次次摔得四脚朝天,然后爬起来继续上路。只要你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成功便是迟早的事。”

经验、能力和资本,都是在不断“折腾”中产生的,你根本无需绞尽脑汁、事无巨细地提前构思好。事实上,许多原本可以快速致富的人,正是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必要的空想中,导致身边的好项目一次次地错过。想成功,就要敢于折腾,有想法,能坚持,才会有收获。

行动起来,就有出路

曾几何时,当大多数人为了一个“铁饭碗”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一些人已经放弃不错的公职下海经商,独立创业。曾担任温州通用机械厂领导职务的郑秀康,1980年毅然辞去公职,卖掉家里的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物品,开始学做皮鞋。这一疯狂的举动,在当时遭到许多人的嘲笑,不过现在郑秀康的康奈皮鞋早已响誉国内市场!

在郑秀康这类折腾者的头脑里,“行动”的观念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从来不等不靠,有没有条件都敢上马去干,甚至宁可“借鸡下蛋,卖蛋还钱”。每一个机会都是财富,如果没有强烈的行动意识,没有主动出击的胆量,再好的机会在眼前你也把握不住。有足够的胆量吃第一只螃蟹,加上踏实勤恳地努力,财富自然会滚滚而来。不仅如此,那些看起来不利的因素还可能转化为有利的条件。

网易的创始人丁磊,原来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旱涝保收,待遇不错,但他在1995年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从电信局辞职决心出去闯一闯。丁磊是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行为的:“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就是人生的分水岭。”想到了,努力了,未能做成结果不会令人后悔;但是想到了而不去尝试,便会终生遗憾。温州商人之所以能够遍地赚钱,是因为他们行动得早,能够“先知先觉”去折腾出钱来。这一方面由于他们的观念总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在于他们有那种敢于叫板的胆量。同样有10万元创业资金,一般人会留下3万元作为退路,而温州人一旦看准好项目就会再借贷10万元投入创业。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上海磁悬浮首列列车的冠名权被温州一家叫“新湖房地产集团”的民营企业以2090万元的高价竞得,而最大的竞价对手上海大众交通的老总,牌子举到2080万元就放弃了。论资产实力,大众集团20多亿元的净资产远比新湖集团的16亿元雄厚得多,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温州人的胆量大,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新湖房地产这2090万元没有白花。

一个成功创业者的勇气,既包括敢于折腾的行动力,更隐含着心理上对于投资项目的审慎决策,以及力排众议、破釜沉舟的决断力。一旦决定下来,就要积极行动起来。困难?肯定会有,但是每个困难都是一次宝贵的磨炼和挑战,更是一次发达的机遇,如果在困难面前缺乏行动,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经验有多丰富,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无法成功。吉利汽车的老总李书福,有个“汽车疯子”的绰号,因为敢于以个人名义从汽车业里分一杯羹,并要创立一个自主品牌,不是疯子的举动还会是什么?但是,“胆大包天”的李书福真的做成了!从最开始偷偷摸摸搞摩托,到“未婚先孕”琢磨轿车,李书福的生存空间正是靠自己有胆有识、拳打脚踢地折腾出来的,正是因为他比别人敢于行动,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所以最终搞出了品牌、折腾出传奇。

有种流行的说法叫:行动比想法更重要。在中国的第一代富翁中,许多人就是靠敢于行动而致富。回想起来,我们会感慨那个时候遍地是黄金,只是自己没有勇气把它们捡回家。那些折腾者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正确的形势下选择了正确的行动。拿破仑说过:“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勇气与见识无疑是平衡发展的,并且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正应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老话,如果你的胆量大于见识,会因为轻举妄动而失败;如果你的胆量小于见识,会因为保守而贻误机会。想赚钱,不单要有发现商机的慧眼,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当然,这不是瞎猫去碰死耗子,而是以经验判断为前提,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

当初,郑永刚在1989年接手宁波甬港服装厂时,该厂还是员工不到300人、亏损超过1000万元的小企业。今天,郑永刚领导的“杉杉”旗下已拥有21个服装品牌,两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近50亿元。如此巨大的变化,全在于郑永刚的审时度势和行动力。当年的甬港服装厂尽管拥有先进的设备,但还是以替国外企业加工服装为主。郑永刚一来,带头搞起了自主经营的大变革,工厂先是注册“杉杉”的品牌,然后借钱在全国各地做广告,提出了无形资产的经营理念,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销售体系,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成为中国服装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之后,为寻求更大的发展,郑永刚将杉杉总部从宁波迁到了上海,并大规模裁减营销人员,撤掉遍布全国的分公司,代之以特许加盟的销售体系……这一系列大胆的举动还没结束,更大胆的举措还在后面:郑永刚宣布杉杉从服装生产加工领域退出,将销售和生产全部外包,只负责品牌的核心运作、推广及服装设计。这种经营模式在国内服装界无疑是超前而大胆的举动,但是郑永刚有这种敢于变化、积极行动的胆识。他认为:“生产可以购买,销售可以控制,只有提升品牌这一利润最丰厚的关键环节,你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到世界级水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杉杉已不再是单一的品牌概念,而是一个多元化的品牌团队,下设服装、高科技和投资三大板块,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拓展。郑永刚的决策尽管大胆而激进,但他绝不是在盲目“冒险”,因为在多元化道路上越走越顺的他,丝毫没有放弃作为根本的服装产业,这也是我们普通人在创业和折腾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不仅要积极行动、有胆有识,还要不忘根本。

从理论上讲,一旦找到可赚钱的盈利模式,资本就完全可能以几何级数的规模增长。许多财富英雄,比如从“巨人”折腾到“脑白金”的史玉柱,最初的原始资本也跟你我手里的本钱差不多。敢于折腾下去,说不定下一个史玉柱就会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