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43

第43章 摆脱虚幻的自我,修炼当下的力量(2)

为什么说是“当下”而不说是“时间”最宝贵呢?其一,因为当下是唯一的。它是存在的全部。生命,从本质上说,就是当下。过去从来没有一个不是当下的时间,未来也不会有。其二,当下是唯一一个能带你完成超越旅程的实点。

也许还有人心存疑问:“当下之外果真一无所有吗?不见得吧!难不成过去和未来不像现在一样真实,甚至比现在还真实吗?毕竟过去决定了现在的我们,也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感知和行为。而且对未来的期许,也决定了我们现在要采取的行动。”试问,你可曾在当下之外,经验过、从事过、思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情吗?你认为你以后会吗?任何事情有可能发生或存在当下之外吗?答案不言自明。无论何时,我们都要铭记——

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情只是发生在当下。

未来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事情只会发生在当下。

一旦领悟了上述话语精髓的人,就会很容易终止时间的幻相。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时间”到“当下”的漂移。如此,其生命中的一切,将会朝着生机活现的状态发展,个体也将会散发出源源不断的能量之光。

想想日常生活中的自己,是否经常满面忧愁?头脑中是否有太多“万一”的想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把自己投射在一个虚幻的未来情境里了。你根本没办法应付这样一个情境,因为它是个并不存在的心理幽灵,是个幻相。而单纯地承认当下这一刻,就可以阻止这种坏想法——这种想法将会像毒蛇一样侵蚀你的健康与生命。

现在,静心觉察空气随着你的一呼一吸在身体内进进出出,然后,问自己当下里你有什么“问题”,而不是两小时之后,也不是明天、下周有什么“问题”。记住,你随时能够应付当下,然而你永远也不能应付未来——也无此必要。未来的图景、状态,或资源,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应时而生,不在之前,也不在之后。

时间无法复制,请专注于此时此刻

据说伟大的临济禅师为了把门徒从时间带离出来,经常竖起一根手指头,然后发问:“当下,缺什么?”意在告诉门徒们深入当下。禅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话头是:“如非当下,何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在懊悔着过去,担忧着未来,却唯独忽视了当下。他们永远没办法对此时此刻投入全部的注意力!这样的状况如此循环往复,将进入一个无休止的怪圈。下面这个凯西·陈自述的真实事例便是诠释这一说法的最佳典范。

有一年春天,有一个出版社,非常诚挚地向我约稿,稿费标准很高。与此同时,有另一个出版社,也诚挚地向我约稿,选题我非常喜欢。就在这时,一个书商非常抱歉地告诉我,对刚出版的书,他不能准时地付给稿酬。

就这样,我的心里同时挂记着三件事情,而无法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我懊恼前一次为什么不把稿子交给那家信誉好的出版社合作,并开始担心起来:万一另一家出版社又像这家一样,出尔反尔不按时付稿酬给我该怎么办呢?我还要给他写吗?还有,稿酬标准高的这个稿约,工程浩大,我能顺利完成吗?

结果不用说,担心着尚未发生的事令我心神不宁,而不能专注在眼前的事情。结果,我在整整一个礼拜里,心浮气躁,什么好东西都没有写出来。

在察觉到这种情形之后,我及时做出了调整:先做好一家出版社的约稿,如果完成后时间还充裕的话,再完成第二家的。我把浩大的工程打散成每天容易完成的小计划,每天充实地做好眼前的计划,不要去想别的,至于别人能不能按时给我稿酬,那就由它去吧!

后来,两部稿子我都完成并出版了。

可能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艰巨的项目摆在面前的时候,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然而,当你把这个大项目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地去做时,你会觉得它瞬间变得容易极了。同样地,日子一年年、一月月地过,往往会觉得不好过,实在是太漫长了。你不妨尝试着将其掰成一分一秒地过,并尽力把这每分每秒过好,如此一来,你会发觉日子变得轻松很多。

专注于此时此刻,是在修炼当下的力量。

专注于此时此刻,你就没有时间懊悔过去,没有时间担忧未来。

专注于此时此刻,是战胜忧愁、焦虑以及恐慌的最佳方案。

专注于此时此刻,你的身上就不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也不会倍感巨大的压力。

在浩瀚的宇宙中,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法复制的,更是无法重复的。你想要收获一个愉悦的人生,就得需要活在当下,好好地过每—刻。智者总是以当下作为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焦点,从不认为当下的时刻没什么价值,想方设法“打发”它!相反,他们总是会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因为他们明白任何计划和朝一个特定目标的努力,都是在当下完成的。

如果你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奋斗目标,并且朝着它努力,你就是在利用钟表时间。你明了自己人生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尊重并对当前的步骤给予全部的注意力。

如果你过度地专注于拟定好的奋斗目标,或许是因为你要借由这个目标,追求一种幸福和满足感,或是一份成就感,那么,当下就不再受到你的尊重了。这时,当下会被贬低成一个本身不具价值,而只是通往未来的踏脚石。你的人生不再是一场冒险之旅,而是一连串需要去实现、去获得、去“完成”的执迷不悟。这样一来,你就会对展现在你眼前的生命之美和奇迹而视若无睹。

我们只有专注并把握好每一个此时此刻,才能充分欣赏到人生与生命的美景。

积极跟当下的苦痛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无论是谁,要想摆脱虚幻的自我,培养出一个完整而真正的自己,必须积极跟自己以及他人的苦痛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苦痛(或者说是“痛苦”)这个词,仅仅是听到就令人心生厌恶,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它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避免苦痛,其实是健康的基础,将痛苦降至最低是智慧的象征。

其实,人世间没有谁能够完全免于生命的苦痛和悲伤。人生而脆弱,难以避免生病、犯错、失败、失去所爱、对生活际遇产生失望。那么,问题难道不是在于如何与它们并存而不是试图躲避吗?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学会跟苦难和平共处,并与之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苦痛,与之建立起健康的关系呢?

说实话,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故意视若无睹,从头到尾强颜欢笑:“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又不会塌下来。”有人引以为豪:“我的麻烦事比你多得多。”有人喜欢炫耀痛苦,对其进行详尽地叙述:“我的那段悲伤史说起来可有年头了,且听我从头给你一一道来。”有人则怨天尤人,深信自己是遭到天谴或诅咒:“这种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命运怎么可以如此待我呢!”有人抱怨个没完,即使痛苦已经消除,依然杞人忧天地揣想可能到来的痛苦,唯恐痛苦到来时自己会措手不及。有人始终表现得如临大敌,不管值不值得如此大费周折。也有人垂头丧气,没有丝毫斗志,甚至放弃生命:“我投降。”

上述种种应对痛苦的方式效果都不理想。它们或许能带来些许虚幻的安慰,可是痛苦并不会因为虚幻的安慰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痛苦会延续更长时间甚至愈演愈烈。

我们应该懂得,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内心不自在才聚集而成。所以,我们应该从这方面着手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可以借用其他的外部力量来控制操纵,并彻底改变其根本属性。仅仅想凭借外部世界的某种手段,去强行消除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不快,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痛苦主要是由心聚集而成,所以应该依靠内心来使自己得到安详和平静,应该依靠产生痛苦的心识本身来消除痛苦。

打个比方,痛苦之身就像活着的每一个实体一样想要存活。只有当你无意识地认同它时,它才能“维持生命”。接下来,它就要骑到你的头上,掌控你,“变成你”,透过你“展现生命力”。它需要透过你取得“食物”。它以任何与它同类能量相呼应的经验,以任何各种形式:愤怒、毁灭、怨恨、悲伤、情感的戏码、暴力、甚至于疾病所创造出来的痛苦为食。所以,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便会在你的生命中,创造一个可以和它能量场共振的情境,好让它取食存活。痛苦只能以痛苦为食,不能以喜乐为食,因为痛苦是无法吞咽下喜悦与快乐的。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痛苦由心而生,那么,应对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依靠坦诚和勇敢之心,直接面对它。想从痛苦的另一头出来,就得敢于正视痛苦,进入痛苦的一头。这种情形就好比是你想从隧道的另一头探出,就得先进入隧道。倘若一味逃避痛苦,躲进一个自身营造出来的虚幻世界里,实在是自欺欺人之举。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人类的苦痛中,其实有绝大部分都是不必要的。它其实是你那个没有受到观察的心智主宰你的生命时,所自编自导出来的。

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取决于你与心智认同的强度。心智总是想方设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换言之,你越认同你的心智,你所遭受的苦痛就越多。这就意味着,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痛苦和受苦的程度就越大。痛苦,也许是你眼中一只危险的怪兽,让你没有勇气观望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其实是一个纸老虎,在你尊重当下、接受当下的态度下,是不堪一击的。

把别人当作你的镜子,摆脱虚幻的自我

摆脱虚幻的自我,需要我们把别人不当成人,那当什么?

首先,要把别人当作佛,当作自然力的安排,一定不要把别人视为魔。实际生活中,如果你能够把最难容忍之人当成是好人对待,那么,你的佛性就显露出来了。佛就是把魔当成佛修炼而成的。

再有,正所谓“众生皆我相”。平日里,要把别人当作你的镜子。如果你发现别人有什么缺点的话,最好拿来反观自己,检省一下自己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缺点,以免游离在浑然不自知的状态。

有个年轻人,他见别人不守信用,许诺他的事情没下文,他反省自己,瞬间醒悟:“原来我也总是这样轻易许诺呀。”于是,自此改过。

还有一位叫何莉的学员,她不喜欢她的母亲,因为她觉得母亲吝啬得跟葛朗台似的。何莉每次回家都要给家里的所有人准备昂贵的礼物,还经常请朋友们出去K歌、吃饭、看电影。她为自己的这种慷慨大方而自豪。由于对待金钱的理念不同,母女两人关系非常不好。

一位老师告诉何莉,她必须承认自己也有吝啬的一面,只有这样她才能跟母亲重归于好,但是她并不相信老师的话。老师跟何莉进行过好几次这样的谈话,每次她都觉得自己待人非常大方,根本没有吝啬的一面。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何莉在一家超市里给老师打了个电话。她说,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刚刚花了近2小时的时间,对比各种商品的价格和分量。她花500美元买一件运动衫都不会眨一下眼睛,但却会为了节约几分钱而纠结良久。突然之间,她意识到,她其实也有吝啬的一面,只不过表达的方式跟她母亲不同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抽泣,压抑了这么多年的情感突然爆发出来,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一段时间,何莉终于意识到,吝啬的特质同样能给她带来收获。她学会了买东西时精打细算,并且开始为将来退休后的生活积累存款。在此之前,她花钱总是大手大脚,从来都存不下钱。随着何莉的改变,她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

可见,一个人只有承认和接纳了自己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才能拥有真实的自我。如果你总是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慵懒,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容易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

事实上,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自己的积极特质去影响别人。许多富有才干和创造力的人,都会对周围的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你希望变得像这些人一样,就说明你也具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特质,只不过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