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46

第46章 人际关系的法则:吸引资源形成强大的人际磁场(1)

你对人际吸引力法则的了解有多少

在周遭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总能获得众人的关注和尊重,有人却被忽视和冷落;有人总能一呼百应,有人却落落寡合、形单影只。这是为什么呢?在很多人看来,卓越人士的成功似乎是奇迹。但仔细探究,就会发现所谓的“奇迹”之所以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际吸引力。正是人际吸引力法则这个社交利器帮助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往不利。

所谓“人际吸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关系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毫无吸引别人之处,就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两人之间不能彼此吸引,也建立不起亲密的感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也称人际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现象。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人际吸引现象会不会出现,通常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接近并彼此接纳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活动空间内彼此接近,因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是一种最自然的现象。同学、邻居、同车同路等,都是使人接近的机会。当然,空间上彼此接近,未必一定彼此吸引,只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能说近水楼台“必”得月。那么多的芸芸众生,彼此吸引的往往只是少数。在接近的条件下要想进一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彼此接纳,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接纳,是指接纳对方的态度与意见,接纳对方的观念与思想;对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不但感兴趣,而且表示适度的赞许。只有在接近的条件上彼此接纳,才会继续来往沟通;有沟通,才会彼此相知;彼此相知,才会成为心意相契的金兰之交。

2.相似或互补

套用两句成语:“惺惺相惜”与“刚柔相济”,前者指才智相似的人会彼此爱怜,后者指两个性情极端不同的人,却能和谐相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相似有助于相交,一方面,具有相似兴趣与态度者,多趋于参加同类活动,增加了相识相交的机会;另一方面,年龄、学历、兴趣、信仰等各方面相似者相交往时,彼此间的意见容易沟通,引起共鸣。至于互补性也构成人际吸引,除两性之间的自然互补之外,在个人兴趣、专业、特殊才能等方面,一般人大都有希望自己所缺者由别人补足的心理倾向。

3.性格与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性格与能力是引人注意与令人欣赏的重要条件。很多人可能都曾经历过,而且也会同意,一个人如果具有诚恳、坦率、幽默等性格,在人群中比较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也容易获得大家的赞赏。至于说到能力,一般认为能力越高,成就越大,他获得的评价自然也就越好。不过,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最被人欣赏的,并不是全能的人,而是精明中带有缺点的人。

4.仪表

一个人的容貌、穿戴、风度等仪表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彼此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初次见面时,容貌因素有重要作用。在人群中,容貌好坏与是否受人喜欢也确有相当的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容貌所产生的人际吸引力是比较有限的——人际交往的时间越长,容貌因素的作用越小,人际吸引力将从外貌转向内在品质。

那么,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不容易对他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热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离合,甚至把别人当作自己使唤的工具。

(2)有“自我中心主义”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只能与他人建立肤浅的关系,而不可能患难与共,达成深交,成为知己。

(3)对人不真诚,以获得为前提和别人交往。人们不喜欢夸夸其谈、表面真诚实则势利的人,更提防损人利己之辈。

(4)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他的属下的人。

(5)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因为暂时困难而不得不求助于人,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寄人篱下、不思进取,就会被人耻笑。如果事事依赖别人,自己不能自立,则充分暴露了你一无所长、窝窝囊囊。

(6)反抗性和妒忌心强的人。动不动就和人吵闹、冲突,只会把已有的朋友赶跑,更不用说吸引力了。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不容人,心存妒忌,猜疑不定,在感情上使人反感。

(7)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敌对情绪的人,往往容易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为什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因为身为宰相,志存高远,统揽全局,心胸开阔,机智灵活。他如果性格怪僻,屡屡树敌,怎么能当得了宰相?当然,宰相不是人人能当的,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很朴实的。

(8)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或过分自夸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般交往也好,做事也好,应不卑不亢,从容镇静。

(9)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人。

(10)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意接受别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的人,报复性强的人。

培养主动意识,积极打造人际吸引力

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是打造人际吸引力的关键。简单地说,就是要主动营造一个适于吸引别人的、适于成功的人际气场。我们与同事、上级以及员工的关系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和技能,也得不到充分施展的空间。一个不懂得主动培养人际吸引力的人,任凭他旷日持久地守株待兔也不会有人际关系主动来撞上门。

甲对乙说:“我申请了两份工作,其中,我比较喜欢那份竞争激烈的工作,但很多人也都在争取那份工作。我现在只好选择等待,如果那家公司不录用我,我就到另一家公司去报到了。”乙听完后,满脸惊诧地问:“既然你很喜欢第一份工作,为什么你这么被动,只知道等待而不去主动争取呢?你要明白,被动就等于是弃权,不作决定也是一种决定。”

李开复曾这样指出,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应该是因你的决定而发展、变化的,而不应该是因为你无所作为才变成现实的。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人际关系中的情况也是如此。要想做一块真正吸引人的“磁石”,你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如果你还是躲在角落里不被人注意的丑小鸭,那就使用这种方法来让自己变成一只引人注目的闪亮大天鹅吧!

京城“火花”首富吕春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原是北京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一天他在杂志上看到有人利用收集到的火柴商标引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的报道,他决定收集火花。于是,他展开了广泛的交际活动。首先油印了200多封言词中肯、情真意切的短信发到各地火柴厂家,不久就收到六七十个火柴厂的回信,并有了几百枚各式各样的精美的火花。

此后,他主动走出去以“花”为媒,以“花”会友。1980年,他结识了在新华社工作的一位“花友”。这位热心的花友一次就送给他20多套火花,还给他提供信息,建议他向江苏常州一花友索购一本花友们自编的《火花爱好者通讯录》,由此他欣喜地结识了国内100多位未曾谋面的花友。他与各地花友交换藏品,互通有无;他利用寒暑假,遍访各地藏花已久的花友,还通过各种途径与海外的集花爱好者建立起联系。就这样,在广泛交往中他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享受,为他成名创造了机会。

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火花知识的文章,还成为北京晚报“谐趣园”的撰稿人。他的火花藏品得到了国际火花收藏界的承认,并跻身于国际性的火花收藏组织的行列。

1991年他的几百枚火花精品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他以14年的收藏历史和20万枚的火花藏品,被誉为“火花大王”而名震京城、独领风骚。

不难看出,吕春穆的成功得益于交际。他以“花”为媒,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结识到一些朋友,然后又通过朋友再认识新的朋友,一直把关系建立到全球。也正因为如此,机遇一次次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使他走向了成功。事实一再证明,人们的机遇的多少与其人际吸引力和交际活动范围的大小几乎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应培养“主动”意识,把开展人脉活动与捕捉机遇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网,发现和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而拥抱成功!

赞美别人是处世交际最关键的课程

人际吸引律中有一种“对等性吸引律”,说的是人们在交往中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被喜欢者对喜欢者的评价与喜欢者对被喜欢者的评价是对等的。或者说是喜爱引起喜爱,人际交往中我们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赞美自己的人。

美国《幸福》杂志下属的名人研究会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人际关系的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而赞美别人是处世交际最关键的课程,因此如果你懂得如何去赞美别人,再加上你聪明的脑袋,还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就等于事业成功了一半。从很大意义上讲,学会赞美他人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一个花匠去一位著名的法官家做园艺活儿。当他在干活的时候,那位法官跑出屋子来提了不少好建议。花匠说:“法官先生,您的业余爱好可真不少哇!我特别喜欢您那只漂亮的狗,我知道您在家犬大奖赛中赢了不少蓝彩带。”这小小的赞美之辞竟然带来了惊人的效果。法官马上兴奋地说道:“是啊,是啊,养狗的乐趣真是无穷!你愿意参观一下我家的狗窝吗?”

法官花了将近一个小时领花匠看他养的狗,并介绍那些狗赢得的各种奖品。然后,法官问花匠:“你有孩子吗?”花匠回答:“有。”法官又问:“他想要小狗吗?”花匠急切地说:“怎么不想,如果有了,他会非常开心的!”“好吧,我送你一只。”法官说道。接着,法官又对花匠讲了如何给小狗喂食,讲完后又热切地说:“光给你讲你就会忘了,我把它写出来吧。”于是,法官写下了喂狗的方法。

最后,法官在花匠身上花去了85分钟的时间,送给他一只值100美元的狗。这一切都是因为花匠真诚地羡慕他的嗜好以及他取得的成就。

这个故事便反映出“人际吸引律”之中的“对等性吸引律”。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是另一个人是否喜欢他。大家都希望“被人喜欢”,因此,“喜欢他”和“被他喜欢”互为因果。“喜欢”除了表现在评价态度上外,还表现在自我暴露的对等和尊重相容的对等上。

我们可以想象最后花匠的欣喜和雀跃。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花匠表达喜欢之情的态度吸引了法官一步步满足了自己的内心需求。由此可见,掌握人际吸引律会带来多么大的益处。如果你能在现实中掌握赞美的技巧,并能运用得得心应手,你定会吸引来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事实上,学会真诚的赞美既是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衡量现代人素质的一个标准,更是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的标准。学会真诚的赞美还是性情修养的需要,有助于使你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同时,赞美别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压力而产生动力。因为你赞美别人就意味着你肯定了他人的优点与成绩,相对应的是,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人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成就更上一层楼。

同理心是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的良方

无论是怎样的人际关系,同理心都是让它更上层楼的最佳良方。所谓“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

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象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行为和事件的发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出一辙。

同理心是人世间最欠缺的人格特质之一,更是解决问题、偏见、矛盾与冲突的最佳策略。尤其是对于积怨已久或冲突白热化的局面来说,同理心尤其重要。你是否亲眼看见过这样的争吵: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愿意、也没有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真是太痛苦了!假如人人都有同理心,那么,各种争吵、矛盾、冲突,甚至是混战将会销声匿迹。

就算是自己的看法与人不同时,也不能判定对方的一定是错;尝试反复地思考,认真从其他角度去看,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人,便会发现自己原本的定夺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主观)跟发生在“你”/“他”/“她”/“它”身上(客观),分别非常大。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总有他的缘由。有时候可能衡量过对人/事的影响,尽量接受/谅解别人的处事方式、作风和行动之后,调节一下自我的反应,便是“同理”的表现。就算因此而改变原本的做法或者打消初衷,并不代表被同化,而是体谅和尊重。

同理心不但有助于解决问题,它也能纾解心情。研究显示,富有同理心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他们健康、有创意,也不固执。虽然同理心有诸多益处,但它面临的阻力也不少。一些人认为,为体恤别人而认同他人,这是弱者的行为。然而,对任何人而言,这都是最好的出路。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当他体会到我们认同他的论点、要求或是其他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改变态度。如此一来,潜在的诸多纷争就可以避免。

前段时间,我一边听着悠扬的CD,一边开着车,为了躲让一个冷不防冲出来的小女孩过马路,我急忙踩下剎车。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紧随我的那部帕萨特车子追尾了。我们都下了车,越走越近。我看到帕萨特车主一副怒发冲冠的神情。尽管他一句话还没说,但我感觉得到,他浑身进入了一级警戒状态。

然而,各自瞥过车子之后都没有发现严重的损伤,所以我先开口。我其实原本可以说:“不是我的错啊。”这是事实,但我转念一想,这句话就算不造成伤害,也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我改口说道:“先生,真是不好意思。我开得很快,又毫无先兆地来了个紧急刹车,您一定没料到。非常抱歉。您没受到什么惊吓吧?”

那人闻听我的这一番话后,态度立刻变了。他脸部的线条舒缓了,虽然细微到几乎察觉不到。电光石火之间,他卸下了怨愤的情绪。我在他眼中看到了惊诧。大概是我对他的关心胜过对车子的关心吧。接着,我看到他松了一口气:没必要大动干戈,是的,没必要。最后,他和我握握手就驱车而去了。我承认,要是我的汽车有损伤,我的同理心可能会减少几分。总而言之,一场原本可能剑拔弩张的争端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随风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