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水流千里总有源,树高千丈总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凭空而来,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艰辛探索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
(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选择了社会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把中国从封建社会拖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的一百多年,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帝国主义的掠夺瓜分,使中国社会真正陷入了血雨腥风、水深火热。国家的前途在哪里?国家的希望在哪里?国家的道路在哪里?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大国是否永远沉沦下去,乃至国家灭亡?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开始了艰难而又曲折的救国救民道路的寻找。这一找,就先后找了七次,最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才解决了这些难题。这一找,用去了百年时间,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第一条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终于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但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第二条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目标彻底宣告失败。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洋务运动仅得西洋富国强兵之皮毛,而未能辅以富国强兵之根本,皇帝依然是皇帝,臣民依然是臣民,天下仍然是家天下,虽可挽国运于一时,终不可改国运衰颓的大势。
第三条路:戊戌变法。1895年4月22日,康有为1.8万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写成,18省1200多名举人连署响应。5月2日,康有为、梁启超带领18省举人与数千市民云集“都察院”请求代为上书皇帝,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晚清变法图存的大幕。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但由于变法触及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宫廷政变,囚光绪帝于瀛台,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仅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第四条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历史的车轮到了1900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又残酷镇压了维新人士,列强更是进一步加紧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底层民众根本看不到国家的出路和民族的希望。为了自保,草根民众以拳术相连接,见贪官杀贪官,见洋奴杀洋奴,见洋人杀洋人。拳术首领为扩大声势,以刀枪不入之神术蛊惑难明真相的百姓。神术越传越神,最终直达天听。有大臣向慈禧太后进言,“民可用,团应抚”。朝廷遂引导拳民走上了灭洋的道路。谁知刀枪不入是骗术,非真实存在,与洋人对垒,枪炮一响,拳民毫无抵抗之力,纷纷倒下。在列强的威逼下,清政府又只好调转枪口,与洋人合伙将拳民镇压下去了。
第五条路:宪政运动。前面四条路都走不通,中国人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进行大的改革,再这么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1905年,清政府派镇国公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杨度、梁启超代笔写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实行宪政程序》《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1908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南洋大臣张之洞联合保荐“精通宪法,才堪大用”的杨度进京开展宪政运动,正当清政府以为宪政能保政权于永远的时候,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了,宪政运动无果而终。清政府丧失了实施宪政的最佳时机,到了1900年后,人民已经对清政府彻底丧失了信心,此时民心所盼的是必须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第六条路:辛亥革命。清廷顽固,列强猖狂,民不聊生,国家不国。在这样的大氛围下,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宣布称帝,辛亥革命的成果没有保全住,之后的中国陷入战乱之中。
第七条路:共产主义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这一天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无产阶级政党,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虽千难万难,亦不改初心,一往无前,最终取得了成功。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才重新站起来了,近代史上备受屈辱、备受欺凌的中国才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砥砺前行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历史逻辑与中国现实逻辑的统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数代人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得来的。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的建构层面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随之而来的革命运动掀起了世界性的高潮,中国、越南、老挝、古巴等一大批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抑制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抑制了人民群众创造的热情,抑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最终走到了尽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的严重变形和扭曲。苏联学者布坚科认为,“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普京说,斯大林主义实践的结果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在总结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时揭示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弊端:“苏共执政搞的是政治垄断、经济垄断和思想垄断。”
早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之前,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刻认识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不可能带来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因而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审视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抛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对经济社会体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探索,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社会主义陷入巨大危机,社会主义发展陷入重重迷雾。在危机风险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挑起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让中国更深入地走向世界,让中国共产党更深入地走向世界,把时代进步发展的先进元素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创造出广泛前景,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联结着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宗旨、创党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恪守的信念、奋斗精神;联结着中国共产党曾经走过的路、作出的奉献和牺牲、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联结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让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能够保持初心,如何能够永远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考验。一个人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容易,一个组织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容易,一个政党保持自己的初心更不容易,特别是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不断发展、持续前进、步步登高。由于社会条件、面临的矛盾问题、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等的变化,必然形成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面临的时代重大考题很多,比如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塔西佗陷阱”,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西方分化”的陷阱,如何筑牢精神家园,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等。要完成好这些时代重大课题,必须有坚强的战略定力,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续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继续保持自己的初心,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担当在身,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行伟大斗争,包括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同固化利益作斗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同分裂势力作斗争,同霸权主义作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把中国共产党继续铸造成有理想有信仰纪律严明的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担负起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刻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资本当家作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资本主义的资本垄断了经济政治文化的走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僵化教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最大特色就是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政体上实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有制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最大特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体制就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尊重各国的制度选择和意识形态,全面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性合作;经济上通过参加世贸组织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军事上宣布永远不称霸,不当超级大国,极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腾飞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一百年前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国家,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强国。一百年前的民族精英没敢预见今天的中国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如今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用30年时间过渡到一个消费型社会,美国用了60年,欧洲用了150年,换句话说,中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美国用60年走过的路,欧洲用150年走过的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震撼了世界。改革开放近40年的中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转变,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天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中华民族意义上来说,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社会主义角度来讲,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从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是一个着几千年历史,创造过无数辉煌的文明之国;是一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宏大之国;是一个国力坐二望一,正处在快速发展、由大到强、爬坡过坎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最有希望的少年之国。我国这样一个国家,要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继续前行,没有一支好的、强有力的领航团队是难以想象的。纵观中国历史,政府强则国家安定,人民安乐;政府弱则国家分裂,人民遭殃。现代我们正处在将强未强,将崛起未崛起的关键时期,内有不同群体利益追求需要调和,外有强权国家设计使绊需要防范。我们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人民同心,更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航团队。毛泽东早就说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坚定的信仰、最能凝聚人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救人民于水火,致国家于富强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人民,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评价工作成败得失的权利交给人民,人民拥护的、赞成的、高兴的、答应的就是好,人民不拥护的、不赞成的、不高兴的、不答应的就是不好。这样的党,人民怎么会不拥护,怎么会不支持?正因为有了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有8900多万人的大党。人才是事业兴盛的基础,人心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天下无往而不胜。
中国共产党曾经历经磨难,有着坚毅品质。革命时期,历经舍生忘死的磨难;建设时期,历经从无到有的磨难;开放时期,历经做多做足的磨难,现在正遭遇做大做强的磨难;到井冈山、延安,我们可以看到打江山创基业的艰难;到大寨、大庆,我们可以看到改写一穷二白的艰难;到深圳、珠海,我们可以看到拥抱世界的艰难;到上海、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积量变为质变的艰难。将来,我们党还会碰到如何引领世界潮流的难题。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所以才有了如此辉煌的业绩:面对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建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使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强国。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好中国。磨难之所以难不倒中国共产党,因为我们党志存高远,心中装有人民。人民的期盼,就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方向。人民有期盼,中国共产党就有前进的力量。人民的期盼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中国共产党已经久掌航舵,最知前路方向。从1949年到现在,时间过去了69年,中国共产党也执政了69年。这69年,中国由弱变强、由穷变富,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69年,于历史长河而言,或许是一瞬;于中国现实而言,则是天翻地覆。为什么1840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是那么羸弱,而其后几十年,又是那么令全世界敬重侧目,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最明白中国前行的路线,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径带领中国人民前行。中国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信仰马列。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世纪之交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新世纪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理论作指导,反过来,伟大的理论,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使实践中少走弯路,使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辉煌成绩的取得,无不是伟大理论指引的结果。现在,我们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这条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确实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倍加维护。[1]
(三)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生死攸关
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主心骨,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失去动力,更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不归之路。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当初之所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为了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共产党以其崇高的理想和情怀,集聚了中国众多的精英和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理论主张和社会实践,让人民对中国前景充满了希望,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方力量。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民主党派的良好建议能够有效吸收进来,这样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各种社会力量的内耗,有利于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合力。中国共产党把民主集中制创造性地运用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既发挥了民主集聚“民智”的优点,又克服了民主“分散”的缺点;既避免了绝对民主带来的民粹主义,又避免了绝对集中带来的寡头政治;既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又有利于形成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稳定了国民经济,又发挥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灵活的作用,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辟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当今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发展中保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等,才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如果搞两党制多党制,两党或多党就会沦落为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国家就会分裂,民族就会内乱,民族之间还可能会发生战争,中国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更谈不上进步发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获得无尽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党前行的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一)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政治保障是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是有效的路径选择。方向错了,路径选择错了,就是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在。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把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制度文明因素有机融合,探索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它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探索,来自对古今中外政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借鉴,它扎根于中国国情,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既借鉴人类社会现代制度文明,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既兼顾扩大民主权利和集中行使权力,又兼顾制度化和改革的活力,展现出独特优势和魅力。
但是,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静止不变的,经济的发展变化为政治发展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政治发生相应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表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如何在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坚定正确的方向,如何探索民主政治的有效形式,如何推动民主政治的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面临的时代命题。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抑或政治改革方向错误都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决不能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把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确保了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力量,确保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
(二)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障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思想作指导。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强调用先进思想作指导,先进思想也就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有了好的思想,没有强而有力的组织力量来推进,再好的思想也只会停留在观念层面抑或认识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认识的结晶,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更能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知行合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人民为使命的责任担当,不惧一切艰难困苦的意志,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落地生根。
(三)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任何伟大事业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13亿多中国人的幸福,关系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注定不会平坦,需要强而有力的组织才能有效推进。中国共产党有理想、有信仰、纪律严明,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一直强调组织建党,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不仅强调上层组织的建设,也强调基层组织的建设,强调班子建设,强调党组织建设,强调支部建设。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督促落实中央的决策战略部署,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采用选贤用能的有效机制,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强化了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调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从组织上有效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效推进。
(四)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风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地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与党员干部的作风紧密联系起来,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发挥全体党员的作用,尤其是注重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把立足点和出发点定位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使得我们党具有强大的力量,使得我们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垮台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阶层作风腐败,严重脱离群众,沦落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从而丧失了继续执政的基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搞不好,势必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会危及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作风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围绕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了作风建设的系列组合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得到强化,党内存在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大力整治,党的优良作风的回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党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纪律保障
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发展和壮大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一直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严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章程,在铁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党内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的纪律之上的特殊党员。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指出:“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标准的党”。“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更谈不上纯洁性和先进性。加强纪律建设、遵守党纪条规,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的建设一条基本经验。
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旗帜鲜明地高举严明党的纪律的大旗,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取得了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革命战争时期,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加强纪律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纪律性,在改革发展新时期对党的纪律建设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让严肃的法律和铁的纪律成为“高压线”和“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把党的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使党的纪律建设进入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特点:强调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党的十九大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调整、充实、完善党的纪律内涵和执纪原则,细化了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为做好纪律检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围绕纪律建设,出台了很多党内法规,强调了纪律的“高压线”,并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形成了监督监察的全覆盖,追究违纪者的责任,带来了政治生态新转变,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纪律保障。
注释
[1]刘白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代中国发展的需要》,宣讲家网,2016年8月16日。
创新案例
山东潍坊: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校教育全覆盖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潍坊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探索改革党校办学模式。
规范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在机构设置上,各市属开发区、市委直属党(工)委设立党校,择优加挂“潍坊市委党校分校”的牌子;各县(市、区)立足各自实际和特点,在镇(街道)、重要系统部门科学规划和设置基层党校,择优加挂“县(市、区)委党校分校”的牌子。在人员配备上,基层党校设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3职领导干部,校长一般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副校长由党(工)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教务长由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在干部任免上,市属开发区党校和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的校长、副校长由市委组织部任命,教务长由所在党(工)委任命;县市区镇(街道)党校和有关直属部门党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参照市一级做法任命公布。
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主业主课教育。基层党校在同级党(工)委的领导和上一级党校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立校、从严治校,突出主业主课,重点加强对所辖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
坚持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围绕协调、联动、统筹发展,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督促基层党校抓实、抓细党员培训。一是加强业务指导。二是实行师资共享。三是开展全员培训。
健全管校机制,提升办学办校质量。坚持建章立制,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校治校体制机制,为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提供制度保障。一是领导保障机制。二是办学保障机制。三是学风建设机制。四是责任考核机制。
该模式创新延伸了党校组织架构,促进了各级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落实。创新了党校办学模式,开创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局面。强化了主业主课教育,为培养和锻造“四铁”干部队伍贡献了党校力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