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明
14731900000065

第65章 鞑子来袭

有了王一林的大力支持,吴争和三百多部下迅速在梁湖卫所安顿下来。

麾下士兵进入了整训。

王一林没有说谎,在得到吴争的承诺之后。

足额的军粮、军械配给,按时送来。

不过,说是足额,在吴争看来,依旧是被克扣的。

当然这不是兴国公的原因,也不是王一林的原因。

而是制度如此。

士兵一天二斤粮食,菜肴就乱了,一人一天就两文钱。

两文钱能买啥?

大概半斤鸡蛋、一斤素几、两斤青菜,三块豆腐。

这不是加起来,而是四中选一。

两文钱中还包括做菜要用的油盐酱醋。

士兵们并不觉得委屈,可吴争却明白,这样的伙食练不出强兵。

作战意志是一回事,体能又是另一回事。

这世上已经有了红衣大炮,但作战依旧是冷兵器为主。

好的体能决定了作战的强度和持续性。

吴争打算改变,要练出一支强军,必须从伙食做起。

首先,把海边捕捞的海鲜运往军营,卖谁不是卖,肥水不流外人田。

其次,保证每人每顿有半斤肉。

最后,鸡蛋。

由此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涨到了二十文(一两银折四百文)。

这对于一般中等以上人家,未必是件难事。

但对于供养三百多号士兵,却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

三百多号人,一天的菜肴开销就是二十两。

加上吴争承诺的给每人每月二两饷钱。

单就这两样合起来,一个月就要一千三百两。

关键是海边捕捞的百姓,还需要补贴。吴庄种地的百姓还需要养活,因为九月只能种植杂粮,收成也要在两三个月以后。

只有始宁街的铺子,立竿见影,已经能自给自足了。

陈秉申家讹来的五千五百石粮和从黄得功处敲榨来的二千四百石粮被吴争封存,另作它用。

当日在荣禄楼,黄得功应承的万石粮,肯定是无法兑现了。

因为黄得功在吴争回始宁镇之前,就已经逃了。

好在已经落入吴争手中的玉佛尚在。

吴争将玉佛交给了沈致远,让他卖给他爹沈半城。

吴争是给了沈致远压力的,他威胁沈致远,如果不卖到一千两,那么之前答应的总旗官就不作数。

沈致远大叹交友不慎,自己胳膊肘往外拐,之前已经替吴争讹了爹爹五千两,不过好在这玉佛确实价值不菲,他还是抱着玉佛回家去了,因为沈致远也清楚吴争现在的难处。

花钱如流水,这五个字准确地说出了吴争的现状。

养兵是最烧钱的,那就是个无底洞。

不过这事却带来另一个变数。

人心向背的变数。

王一林这人吧,带兵还算可以。

虽然贪了点,吃了三百多人的空饷。

但对卫所已经在的士兵,倒没有克扣。

所以,在卫所中,王一林的声望还是不错的。

可吴争一来,他麾下三百多人的伙食迅速改善。

这就引得原卫所士兵的眼红。

都说货比货该丢,人比人得死。

每天就餐时,那浓浓的肉香,弥漫在卫所的上空。

许久不识肉味的士兵们,哪个不猛吞口水?

不少脸皮厚的士兵,偷偷前往吴争麾下军营,去蹭点吃食。

实时,吴争就当作没看见。

可后来,来蹭的人越来越多,这下吴争没法子了,哪能再养三百多人?

于是,吴争令人在军营外竖起了一道篱笆,生生将双方隔离了开来。

这下,王一林的耳根子没法清净了。

天天有许多将士前往陈情。

王一林无奈之下,找上了吴争。

“吴兄弟,你这不是拉仇恨吗?就算家中再有钱,那也不能这般挥霍不是?这兵啊,得穷养,给他们三分颜色,就得上房揭瓦。听哥的,别再整那没用的,喂饱就行。”

吴争拒绝了王一林。

王一林也没动气,只是叹道:“得,哥哥在此也待不了多久,梁湖卫所迟早都是你的,你爱咋整就咋整。”

王一林的放手,确实让吴争在卫所里积蓄很多仇恨。

没错,就是仇恨。

人啊,往往眼红别人手中的东西。

自己得不到,最好别人也得不到。

这样自己心里就平衡了。

……。

三个月的时间,一眨眼过去。

已经近年关了。

海边的小村落已经初具规模,百姓自给自足,以捕捞的海货卖给卫所换取银钱,日子倒过得不错。

吴庄的百姓收获了一茬粗粮,在吴争的补贴下,倒也能吃饱。

反倒是始宁街的十几间铺子,不到百人的规模,产生了不错收益。

看来周思敏小小年纪,还真有了治家能手的雏形。

沈致远用玉佛向他爹换了一千两银子,解决了吴争的燃眉之急。

吴庄、海边、卫所,构成了一个距离百多里的三角。

这三处,洋溢着一种幸福,知足常乐!

在吴争看来,这年,应该是能平稳过去了。

可很多时候,事实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股规模并不大的鞑子骑兵,由富阳以西绕过钱塘江南下。

沿路诸暨、嵊县两县不发一矢,开城门而降。

诸暨降也就罢了,它的管辖权在方国安手中,可嵊县三界千户所,那是朱以海麾下三大卫所之一,七八百号人,说降就降了。

二千鞑子骑兵直入绍兴府腹地,在嵊县分兵两路,一路北上攻上虞,一路向南攻新昌。

整个绍兴府小朝廷震动。

官员们忐忑不安、思尤极恐。

朱以海又在打算跑路了。

若非张国维、钱肃乐、张煌言极力劝阻,以辞官相胁,朱以海怕是连多待一天都不想。

朱媺娖在此时表现出了她身为帝女的不同之处。

她现身于朝堂之上,只说了一句话,“诸公想走,本宫不强留,但本宫誓与绍兴府共存亡。”

话很平常,特别是对这些久经宦海的老油条们来说,这无非是句空话。

哪个君王、主帅,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但这从一个碧玉年华的女子口中说出,确实让所有须眉汗颜。

朱以海由此生出一股豪气,决定打这一仗。

可朝廷的大军都在钱塘江东岸和定海一线。

远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