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清水点白石
14751300000031

第31章 读姜夔答沈器之两首诗

答沈器之(二首其一)

江汉乘流客,乾坤不系舟。

玉琴虚素月,金剑落清秋。

野鹿知随草,饥鹰故上韝。

风流《大堤曲》,一唱使人愁。

沈器之:姜夔的友人之一,事迹无考。

江汉:二水名。一般指长江、汉水。姜夔此诗中指的较广泛,意为五湖四海。

乘:有坐、欺负意。

流客:飘零之客。

乾坤:指天地之间。

系舟:指系住小船。舟在这里可理解诗人自己,也可认为是南宋流亡政府。

玉琴:指琴。可理解为心声。

金剑:金光闪闪的宝剑,指宝剑。可理解为武器,武备。

清秋:清凉冷静的秋天。可理解为人间。

野鹿:野生之鹿,无人管养的鹿。这里可理解南宋的百姓。

韝:(勾音)一种革制臂。猎人出猎时戴于手臂,给猎鹰站立。

大堤曲:大堤是地点,在襄阳。是一种曲名。出自《襄阳乐》中的乐府西曲。唐代李贺写过大堤曲词。

姜夔此诗以作答友人之貌出现,是构思上的需要。全诗写的是虚景实情,借景述情,情景交融,直让人被景吸引,被情感动。看似写自己身世,实说国势民生。

这首诗一般学者都读出了是诗人写身世之凄凉感。没有发现姜夔此诗是借写自己身世寄喻南宋国运大势。一、二句在说飘零客在五湖四海受着欺凌,乾坤虽大不系舟。一舟在湖海中飘荡,点出诗人自己在世间显得渺小,也能让读者联系到大宋政权的南渡,失去中原大好河山。三、四句在说好琴无人弹出好曲邀月,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凄凉,也勾划出了大宋江山无人歌唱。宝剑多年未动,积满秋霜。指出诗人才思无处用,渐入老处,也扣紧南宋朝庭无武备,文无歌,把一个无生气的,走下坡路的,积重难返的南宋局势交待得清楚。五、六句在说在积重难返的环境中,人们无法生存,用野鹿知随草好而迁移,猎鹰饥饿听指挥来进一步揭示社会状态不景气和管理不好。七、八句在说古代欢快,轻松的大堤曲,在这个年代唱变了韵味,使人愁肠百生,莫名愁绪剧增。

姜夔此诗的用字十分到位,以客起,愁收。这就是一篇展示南宋

当时历史现象的佳作。“江汉乘流客,乾坤不系舟”两句是姜夔一生的经历写照,也是南宋历史的真实体现。

全诗韵味十足,情景交融,气势给人以震撼。

答沈器之(二首其二)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试吟青玉案,不似白铜鞮。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青玉案:词牌名。这里是借《青玉案》说吟衰伤惆怅之意。

白铜鞮:也是词牌名。襄阳有铜鞮坊地方。襄阳在金第一次入侵时失陷,岳飞在1134年举兵收复。

槎头:一种鳊鱼,叫双菇搓头缩项鱼扁,是襄阳特色类。

太湖:在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姜夔此诗与第一首答沈器之的诗相呼应。第一首以客愁为诗旨,这首以客苦为诗旨。

对姜夔此两诗的理解上,有学者从诗句中频繁出现与襄阳有关的辞,如大堤曲、白铜鞮、搓头,就认为姜夔的友人沈器之是湖北襄阳人,或说楚人。这种推测也许是对的,就是这种推测掩灭了姜夔此诗的意境。姜夔再三提到襄阳事,是提醒着他人别忘了大宋被金侵占过,而且金仍占领着大宋这片土地。又有人认为此二首诗是姜夔居杭州写,不知何据。若从字面意理解,太湖西指吴兴最恰当。我认为姜夔写太湖西是指京都临安,与襄阳相对,一南一北,大宋南北之境。诗人是在以自己的身世寄喻南宋大势。

姜夔的诗是写得委婉,读此诗若能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应该是不难理解。这首诗看似写姜夔自己的身世,真旨乃是写南宋国势。姜夔用心血写诗,其友人沈器之读后会泪流满面,不管是读懂否,当看到“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这两句,也会伤心悲痛。说你沈兄客在他村,故乡美味品偿不到,难道你不认为是人生一苦亊吗?若能沉下心来读,是能看到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是在提醒沈氏:“南宋北方有“秋虫怨”和“北马嘶”,大宋遗民受欺凌,金人忘我之心未死。”

姜夔此两首诗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大爱之心,谨记大宋遗民的宽阔胸怀!

下一集讲:与八相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