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朝诡事录
1480500000032

第32章 怪谈(3)

唐穆宗长庆初年,洛阳利俗坊市民赶车出长夏门,见一人神色疲惫地站在路边拦车,请求把背的布囊寄存在车上。市民就答应了。那人于是返回利俗坊,走前叮嘱市民不可将布囊打开。那人刚进入利俗坊,其中一户人家就传来哭声,似有人新死。与此同时,洛阳市民好奇地打开布囊,见里面有一物,状如牛膀胱,还有一条长数尺的黑绳,不仅样子古怪,而且寒气逼人。市民大惊,迅速地把布囊又系上。

这时候,求寄布囊的人回来了,说:“我脚走得疼了,也想搭乘一会儿车,可以吗?”

市民不敢不应。那人登车后,看到布囊后不快地说:“为什么言而无信呢?”

市民急忙道歉。

那人说:“我非人,幽冥给我任务,取五百人性命,我已走遍陕、虢、晋、绛等几州,刚到洛阳。今年人多虫,到现在,我只得到了二十五人,随后还得赶往徐、泗二州。我所说的虫,就是赤疮。因此而死的人,我们是不愿意要的。”

市民惊恐中望着那人,后者笑道:“君有寿,不必害怕。”说罢,负囊下车,消失在暮色中。

在这里,索命鬼就是徒步的,几个州府转悠下来,最后走累了,不得不搭坐那市民的马车。

异维空间

唐人独孤叔牙,庭院中有井,打水时,感觉桶非常重,经多人助力,才拖上来,定睛一看,桶里坐着个人,戴着帽子,攀栏大笑,随后又坠入井中。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会发生。进士宋洵在金州石泉县东数里山居,听外面巨石中有人说话:“宋三郎来了?”驻步听之。巨石上,忽开一门,几个女人从里面出来,笑道:“请三郎进来。”宋洵欲跑,但为她们擒住,拖入石中,门遂闭。仆人穿石求之,终不能得。宋洵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在石头里。

岩石中住人的例子还有一个。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长安慈恩寺僧人广升(后面的故事还会写到他)和友人日本来唐僧人金刚三昧到峨眉山旅行。金刚三昧,大名鼎鼎:“国初僧玄奘,住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屩及匙筋,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辄膜拜焉。”在中唐时,他也曾到天竺取经,并发现玄奘被顶礼膜拜于当地寺院。可以说这是一则很有价值的史料。

这一天,游峨眉的除广升、金刚三昧外,还有几位当地陪同的朋友。他们雇了一名采药的山民做向导。上到峨眉南顶时,小径越发狭窄,走着走着,出现意外:背着采药箱的山民坠入一条石缝。情急之下,广升伸手去拉,但还是没拽住。大家凑上前,观望那石缝,发现特别细,“若随笈而开也”。也就是说,像随着山民的坠入而裂开。金刚三昧建议大家把衣服解下来,系在一起,又连接了藤蔓,扔进缝隙,这才把山民拉上来。但他刚出来,缝隙就闭合上了。广升和大伙问怎么回事,山民笑道:“我常年在这里砍柴采药,有道士住在这隙内,经常托我研磨草药。刚才又招唤我,故而入内。”

《酉阳杂俎》记载“戴察故事”同样蹊跷:“临川郡南城县令戴察,初买宅于馆娃坊。暇日,与弟闲坐厅中,忽听妇人聚笑声,或近或远,察颇异之。笑声渐近,忽见妇人数十,散在厅前,倏忽不见,如是累日,察不知所为。厅阶前枯梨树,大合抱,意其不祥,因伐之,根下有石露如块,掘之围阔,势如鏊形,乃火上沃醯,凿深五六尺不透,忽见妇人绕坑抵掌大笑。有顷,共牵察入坑,投于石上,一家惊惧之际,妇人复还,大笑,察亦随出。察才出,又失其弟,家人恸哭,察独不哭,曰:‘他亦甚快活,何用哭也。’察至死不肯言其情状。”

戴察,史上确有其人,《全唐诗》中收入其诗一首《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曦聚更难。”此故事,是他于江西做县令时发生的。

当时,戴察在南城县一个叫馆娃坊的地方买了处宅子。闲暇日,跟弟弟在厅中闲坐,忽听到有女人的笑声,或近或远,戴察颇为奇怪。不一会儿,笑声渐近,有艳丽女子数十个,散落在庭院的石阶上,顾盼流波,戴家兄弟大惊,来到庭院,女子却又不见。

弟弟说:“我看定是妖魅。”

戴察兄弟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最后把目光集中在厅阶前枯去的梨树上。看此树,有合抱粗细。

弟弟说:“此树不祥。”

戴察叫人将树连根去除,众人挖了一会儿,突然挖不动了,下面露出一块石头。

戴察叫人移石而不成。弟弟出了个主意:“可将其击碎,用火烧醋浇。这是盗墓者常用的办法!”

戴察按弟弟说的去做,又一阵凿钻,虽深达五六尺,但仍没把该石穿透。

这时候,一艳丽女子现身,绕坑鼓掌大笑。随后,拉着戴察跳入深坑,将戴投掷于石头上。众人大惊之际,女子又出现在坑边,依旧大笑不止。随后,戴察亦出现在坑边。众人松了一口气。但是,戴察的弟弟又不见了。

而且是永远不见了。

家人恸哭,只有戴察不哭,说:“他快活着呢,你们为什么哭?”后来,戴察至死也不肯说出他在坑下经历了什么。

在众人看来,戴察被那女子拉入坑中又上来,没多长时间,但考虑到这种奇遇往往“一夕即百年”,所以戴察在坑下经历了那个时空中的数十年光阴也未尝可知。

关于地下世界的传说还有完。

唐文宗开成末年,长安永兴坊百姓王乙,在家中后园掘井,深度超过普通水井一丈多,但依旧没有水。王乙和井匠很好奇。此时,忽听井下人声鼎沸。王乙大惊,叫井匠停下来。随后,将此事告诉坊吏,后者又上报,经现场查验,地下果有人声。因事过于怪异,遂叫人将井填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一件事是没有原因的:“乌山下无水,魏末,有人掘井五丈,得一石函,函中得一龟,大如马蹄,积炭五枝于函旁,复掘三丈,遇盘石,下有水流汹汹然,遂凿石穿水,北流甚驶。俄有一船触石而上,匠人窥船上得一杉木板,板刻字曰:吴赤乌二年八月十日,武昌王子义之船。”

北魏时从井中驶来三国之船,这里成了时光隧道的入口。

而这所有的一切就真的很荒诞吗?轻易肯定的答案一定不是最佳的。

永贞新闻

公元805年,大唐帝国先后有三个皇帝晃动着身影。

这一年正月,德宗驾崩(从德宗开始,中晚唐的皇帝似乎都喜欢在正月驾崩),刚刚中风的顺宗随之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革新朝政,史上称为“永贞革新”。但实际上,这时候顺宗用的,仍是德宗的贞元年号(贞元二十一年),所谓“永贞”这个年号跟他没什么关系。

顺宗在位只有几个月,到八月,就在宦官与重臣的逼迫下,将皇位传给太子即后来的宪宗,二王柳刘等尽被贬出长安。宪宗一改新帝即位后转年正月改元的惯例,将贞元二十一年改为永贞元年。就是说,永贞是宪宗的年号。所以,更确切的说法是“贞元二十一年革新”而非“永贞革新”。到转年正月,又改年号元和。

永贞这个年号,最多用了半年时间。

但就在这几个月里,帝国的境内又发生了一些离奇的事:

四川戎州水涨,浮木塞江,刺史赵士宗叫人打捞,约获百余段,“公署卑小,地窄不复用,因并修开元寺。后月余日,有夷人逢一人如猴,着故青衣,亦不辩何制,云:‘关将军差来采木,今被此州接去,不知为计,要须明年却来取。’夷人说于州人。至二年七月,天欲曙,忽暴水至。州城临江枕山,每大水犹去州五十余丈。其时水高百丈,水头漂二千余人。州基地有陷深十丈处,大石如三间屋者,堆积于州基。水黑而腥,至晚方落,知州官虞藏玘及官吏才及船投岸。旬月后,旧州寺方干,除大石外,更无一物。惟开元寺玄宗真容阁去本处十余步,卓立沙上,其他铁石像,无一存者。”

在这里,刺史赵士宗叫人打捞起江中漂着的木材,修缮了开元寺。但没想到这些木材是有来头的。但它们的主人,那位关将军到底是谁,冥界?妖界,抑或神界?我们不得而知,因为那如猴子的神秘来客所穿的青衣古异,不能辨出朝代和地域。

在福建泉州晋江县,县尉张纵正陷入长长的回忆:

一天午后,张纵刚办理完一个案件,正趴在桌子上打盹,恍惚中看到一个穿黄衫的人,晃晃悠悠冲他而来,说大王要追查他。

张纵很快就见到大王,大王问那黄衫人,本当追张从,为何把张纵弄来?黄衫人似乎很惭愧。就在张纵窃喜时,大王旁边站出一人,说:“张纵平时爱吃鱼,致使很多水族葬身其腹,当罚其为鱼。”

大王点点头。

张纵很恐惧,进行争辩。

大王让他保持安静,解释道,“惩罚你做鱼只是警告,有一定时间限制,时辰到了还能还复真身。”

就这样,张纵被带到河边。落水后,就真的化成一条小鱼。

变成鱼后,张纵突然觉得没什么不好,因为感到无忧无虑的欢愉,不像做县尉时整日为县里的治安以及生活中的琐事劳神。他长得很快,七日后已有二尺多长。

一天,正在水里漫游,忽有渔民下网,张纵非常害怕,正欲逃跑,不料一头撞进网中,被打捞上来塞进船舱的草堆下。不一会儿,张纵听到县里叫王丞的派人来要鱼,渔民最初将一些小鱼给了那人,那人回去后被打了一顿,又被王丞派人来索取大鱼。终于,在船舱的草下发现张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