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办出市民银行特色
北京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月8日,三年多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历经平稳过渡、理顺关系、整顿发展三个阶段,以加强干部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同时努力拓展外部市场及业务领域,开始步入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
致力市区两级经济发展
随着全行资金实力的增强,我们根据首都城市功能及经济发展要求,努力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金融服务。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努力加大首都经济发展中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投放力度。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服务市区两级经济和重点企业,以点带面,使得信贷投入不断增加,贷款余额从建行时的4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亿元。
推进与各城区经济金融合作,寻求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模式。为促进各城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自1998年7月与崇文区政府签订经济金融合作协议开始,我们先后与城八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向各区提供60多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有力地支持了区属经济发展。
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适宜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我行主要扶持的对象,我行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全行7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累计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80亿元。为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行与财政局、市经委合作设立了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还与西城、东城、崇文、朝阳、海淀等区政府联合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资金,为区属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为各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单位合作设立的新技术企业担保基金,目前运作情况良好,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首都城市功能。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我们先后贷款支持了平安大街、朝外大街改造、陕北天然气进京、双榆树及高碑店热电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今年8月,我行与丰台区政府签订经济金融合作协议后,立即对丽泽路的建设发放贷款1亿元,有助于改善丰台区及丰台高科技园的投资环境。
支持危房改造和住宅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危房改造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实现康居工程的重要步骤。我行对建功东里、官园地区的危房改造、宣武南城危房改造及望京小区建设等积极予以资金支持,对改善这些地区的市民居住条件、拉动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
努力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支撑点与重要增长点,对首都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在60%以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信贷投向重点,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40多亿元。海淀区内的各家支行均与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信贷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四通公司、长城计算机公司、希望集团、用友集团、恒升电脑公司等许多著名公司都曾得到我行的资金支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开办再就业贷款,促进再就业工作。首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就业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行自1998年初开办再就业贷款,已累计发放贷款1亿元,帮助千名职工实现再就业。我们将继续对安置下岗职工多、经济效益较好的劳服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为转换机制、实施再就业工程而兴办的劳服企业优先发放再就业贷款。
发展与改革方向
人类即将送走上一个千年,迎来新的世纪。世纪之交的经营与发展将成为决定全行长远发展的关键,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初步规划,我们的发展思路和市场定位是:为首都经济服务,办好地方银行;为城市居民服务,办成市民银行;加快科技应用,办成现代银行。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和人才两个关键环节,继续提高全员素质和金融服务水平,致力于金融创新,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全行总体实力与综合素质再上新台阶,为首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年多的工作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深知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前进的征程依然任重道远。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我们将以办一流的银行、干一流的事业、创一流的效益为发展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努力完善自身,进一步增强全行凝聚力和发展活力,使全行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有新的更大的变化,真正把首都这家自己的银行办好,办出特色,办成首都的知名企业。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把全行党建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一步,以党建工作的开展促进全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将坚持依法稳健经营、防范经营风险,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继续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使经营管理效率进一步得到明显提高。要对现有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加以补充完善,通过激励机制调动起全员积极性;通过考试、考核发挥竞争机制作用,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在动态中实现人员优化,提高整体素质;加大对支行的考核力度,根据经营状况实现机构的优化与重组,对经营不善的支行坚决撤并,人员下岗分流。
在进行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探索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地制定化解已有风险的具体措施,分类指导、分别处理,落实风险责任制,使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切实得到提高。我们将与税务等部门积极沟通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以便使我行进行必要的主动核销,达到改善资产质量的目的。
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信心在中国人民银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全行素质,实现各项业务的稳步发展。
我们要继续发扬以人为本的主人翁精神,居安思危的竞争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努力完善自身,进一步增强全行凝聚力和发展活力,使全行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有新的更大的变化,真正把首都这家自己的银行办好,办出特色,办成首都的知名企业,以出色的工作和优良的业绩来回报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带向21世纪,为首都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原载于《北京日报》1999年9月21日)
实现第二个千亿的总体构想
实现经营的第一个千亿,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从现在起,就将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千亿征程。
实现到2005年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从总量上讲,存款余额要突破2000亿元,真正进入国际中型银行之列,在经营规模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全行综合素质要有新的提高。除了量的标准,我想,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可以作如下描述:
形成三大特色——地方特色、服务特色、业务特色
形成地方特色,就是根据首都经济特点,在服务首都经济过程中实现新发展。总结七年来的成功经验,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坚持立足地方、服务首都经济的市场定位,在服务首都经济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在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我们仍要坚持并强化地方特色,把握时代特征和首都经济特点,把我们的目光盯在首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发展区域上,把我们的资金投向首都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只有找准位置,才能赢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才能在首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形成服务特色,就是要根据金融发展趋势和社会金融需求,形成具有一定认知度、良好声誉的品牌服务。我们已经提出了创建服务领先型商业银行的目标,这一目标有助于强化我们的经营特色。但说时容易做时难,金融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真正实现服务领先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明确目标,量化标准,早规划、早部署,为此不遗余力,切实打造成服务领先型银行,让服务成为我们的品牌,成为我们的优势。
形成业务特色,就是要在发展中整合资源,不断推出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业务品种。一家商业银行能否赢得企业与公众的认可,重要的在于两点,一是服务,二是业务,只有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市场需要的特色业务,银行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虽然我们在发展中始终致力于创新,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公司业务,还是个人业务,特色产品与特色业务还不多,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的最薄弱之处。
建立四大体系——风险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干部评价体系
最新一期《银行家》杂志以《国有商业银行究竟缺什么》为题,深刻指出了国有银行并不缺资源,缺的是如何加以充分利用,得出的结论是:不缺观念缺共识;不缺制度缺落实;不缺营销缺整合;不缺市场缺细分;不缺客户缺挖掘;不缺人才缺机制;不缺奖励缺激励。国有银行尚且缺少这么多的东西,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要解决存在的众多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四大防护体系。
第一,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逐渐形成了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历史遗留的风险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是我们全行干部员工通过艰苦的付出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倍加珍惜。我们要着眼于打造基业常青的百年银行,注重以多种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起严密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使我们在稳健经营的轨道上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建立严谨的财务管理体系。随着金融发展环境与政策的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我们要通过建立严谨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全行上下树立起开源节流意识。建立严谨的财务管理体系,就是要每一项资产都要讲收益,每一项负债都要讲成本,每一项投入都要讲回报,通过实行全成本管理,通过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全行整体的互动发展,需要激发、调动起所有经营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按照管理者、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项考核要涵盖所有经营单位、所有部门、所有人,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起全行力量为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创造,真正在全行范围内形成“以业绩论英雄”的良好氛围。
第四,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的发展关键在于人,需要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层干部。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评价是很难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走向新发展征程过程中,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而建立起相配套的完善的薪酬体系。我们将加快建立干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严格考核等工作来实行岗位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各类人才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实现五大突破——经营规模的突破、经营效益的突破、资产质量的突破、股权改造的突破、经营地域的突破
第一,以规模扩张为重点,实现经营规模的突破。规模是基础,没有规模也就谈不上效益。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我们要继续加快经营规模的扩张,2000亿元是2005年必须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力争有更大的发展。要实现2000亿元以至更远大的目标,需要整合我们的营销网络、营销渠道和营销力量,需要实施有效的、有力度的保障措施,激励全行干部员工为发展的目标不断进取。
第二,以改进效益为中心,实现经营效益的突破。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是改善干部员工福利待遇的基础,是确保股东利益的前提。要实现经营效益的新突破,一是要切实以客户为中心,大力度开拓市场,以最低的经营成本实现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二是以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实现资产的最佳组合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两点是我们发展的必然抉择,也是应对变化的金融形势的需要。
第三,以提高质量为主题,实现资产质量的突破。几年来,我们双管齐下改善资产质量,一方面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另一方面积极清收老的不良贷款。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坚持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以严密的防范体系、严厉的清收措施确保资产质量逐年提高,实现资产质量的根本性突破。
第四,以公司治理为目标,实现股权改造的突破。公司治理直接影响到经营管理效率,应置于做大做强的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我们要以董事会的建立与完善为核心,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改善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的领导作用和监事会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吸收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入股,加快引入外资参股步伐,实现股权结构的根本改造,在充实资本实力的同时使股本结构进一步合理调整。
第五,以走出区域为契机,实现经营地域的突破。走出城市区域,是我们迅速壮大实力的必由之路,与我行同时期出现的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无不是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在我们致力于第二步战略发展之时,必须尽快突破经营的地域限制。远郊区新设网点开业的积极意义不亚于经营规模突破1000亿元,昭示着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走向更广泛的地域。
(摘自2003年工作会议报告)
八年征程回望:真情铸就发展基业
时光留不住,岁月不饶人。
年轻的北京市商业银行已走过了发展中的第八个年头。回望八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就像经历了人生的婴幼儿时期,在全行干部员工的精心哺育之下,它从呱呱坠地到初长成人,步入了国内中型商业银行之列,可以说已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八年来,我们凭借初生牛犊的锐气与朝气,伴随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战胜了前进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壮阔洪流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截至2003年末,全行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10亿元、1568亿元、942亿元,分别比成立之初增长了6.9倍、7.6倍和18.2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亚洲200家银行中位居第61位,在《金融时报》评选出的中国最大50家银行中居第13位。各项经营指标在全国同业中居于前列,资金实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综合素质等方面显著提升。
抚今追昔,甚感峥嵘岁月稠。作为新生事物,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所走过的道路都要靠自己去披荆斩棘。在还很弱小的时候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前进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历经各种风雨,承载了太多重压,我们没有辜负市委市政府、广大股东、全行干部员工对我们的信任与期待,我们依靠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排除发展中一切艰难险阻的果敢魄力,最终凝聚起全行的智慧与勇气,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商业银行所需的发展平台。
一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我们用不长的时间完成了艰难的体制转轨,把分散的个体融为坚强的团队,实现了体制转轨的平稳过渡,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统一法人观念的转变,这是我们发展的体制保障。为充分发挥一级法人的体制优势,我们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运转良好、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断修订《公司章程》等各项公司治理制度,明确各组织架构的职责权限,规范其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为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同时,伴随业务的迅猛发展,为壮大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我们多次开展增资扩股工作,吸引优秀企业入股,使实收股本从10亿元扩大到28亿元,增强了全行抗风险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
二是以现代管理知识为指导搭建规范运作平台。八年来,我们努力追踪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和最新的管理理论,不断深化改革,实施管理再造,为全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成立之初,在首都银行界率先实行等级行制度,几经完善,形成了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了鼓励先进,激发后进,使全行上下勃发出无限的发展生机;适时改革管理架构,按照经营、管理、服务、保障四大系统组建内设机构,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形成了管理职能清晰、运作方式高效、监督制约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提高支行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将扁平式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管辖行管理体制;率先成立核算中心,有步骤地实行客户经理制、综合柜员制、大堂经理制等现代银行制度,激发了活力,带来了高效益。
三是以现代经营理念为主线构筑业务发展体系。正确的市场定位、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对全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以立足地方、服务百姓为市场定位,储蓄业务从无到有,中间业务由少到多,国际业务从零开始,京卡已经深入人心,业务品种不断丰富,服务渠道更加方便快捷;我们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特色,不断创新业务品种,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出“小巨人”计划,开辟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等,开创了银行界服务中小企业的多个第一。我们成功地开办了代理医疗保险业务,赢得了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代理银行的资格。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日趋完善的业务发展体系强化了我们的办行特色,现代经营理念促使我们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使全行逐步走上腾飞之路。
四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兴行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持续加大对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业务和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进行信息化的改造与升级,使我行在科技实力很薄弱的基础上,仅仅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达到或赶上了国内同行科技管理的水准。我们已经独立开通了第三代综合业务系统,科技保障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办公自动化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等陆续投入使用,管理效率大为提高;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相继开通,紧追同业先进水平。现代科技在全行充分运用,我行社会形象彻底改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以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强化队伍建设。人才是赢得未来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八年来,我们注意吸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不断深化改革,致力于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我们坚持能上能下的干部聘任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极大地调动了中层干部积极性。采用员工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通过定岗、定编、定责和竞岗制度,实现了员工与岗位、能力与需要的最佳结合。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注重近处着手,长远着眼,探索培养、挖掘、引进相结合的路子,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有重点有选择地录用了数百名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数量相当的各专业人才,同时每年培训员工上万人次,外汇、管理、科技、营销等专业人员后备力量已形成梯队,全行人员素质大大提高。
六是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凝聚全行人心。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广泛凝聚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力量,形成推动全行发展的合力。八年来,我们一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在全行范围内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以拼搏、创新、奉献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讲服务、比贡献、抓达标等多种活动,使全行规范服务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统一标识,实行靓丽工程,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通过充分发挥行务公开主渠道作用,稳步推进职代会建设,赢得了“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激发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了企业团队精神,努力在全行创造一种鼓励奋发向上的氛围,并从中锻造出了一支敬业、拼搏、奉献、能征善战的干部员工队伍。
经过八年的建设,我们凭借自己辛勤劳动和汗水,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开端与基础,使北京市商业银行面貌日新月异,以一个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崭新形象屹立在首都金融界中。同志们,回顾满载艰辛与欢乐的八年历程,我们有理由骄傲;展望充盈希望与挑战的未来征程,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共同把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事业推向前进!
(摘自2004年工作会议报告)
十年创业:以艰辛谱写激扬篇章
光阴流转,白驹过隙。翻过2005年,我们就走过了成长的第一个十年,在这风起云涌的十年里,北京银行凝聚了太多的故事和回忆、曲折和磨难、焦虑与希冀,走过了一条充满憧憬与希望、坎坷与艰辛、欢乐与辉煌的长路,这是北京银行发展史上的一段难忘征程,从此北京银行的发展就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站在历史的临界点上,我们挽不住时光匆匆的脚步,却有足够的理由真情回顾我们走过的光辉而又艰辛的岁月,一路拾起那无数个属于我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追寻成长带给我们的启迪和感悟,并冷静思索我们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回顾十年创业征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概括我们取得的发展成就。
战略构想纷纷成真,实现发展激情跨越。进入发展的第十年,我行不仅成功地更名为“北京银行”,为长远发展创造了品牌优势,为走出区域准备了先决条件,而且还顺利完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工作,使经营管理接轨国际,使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年轻的北京银行已经在资本化、国际化的征程上扬帆起航。应当说,更名、引资是我行精心谋划多年的战略构想,是我行成长进步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所有的北京银行人都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不懈的努力。今天,我们终于梦想成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我行成长十年最为自豪的发展成就,是我行辉煌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为我行在下一个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铺就了成功之路。
经营业绩大幅攀升,创造发展历史奇迹。成立十年来,我行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高、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各项经营指标连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05年末,我行的资产总额从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增长到2330亿元,存款余额从183亿元增长到2172亿元,贷款余额从49亿元增长到1200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11倍、12倍和24倍,十年累计实现综合效益123亿元。应当说,北京银行十年十大步,创造了成长的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随着我行规模和效益的双双大幅跃升,在英国《银行家》杂志的最新排名中,我行以资产总额排名第284位,已经以扎实的业绩成功跻身国际大中型商业银行之列,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各项业务齐头并进,奠定发展坚实基础。十年来,我行的各项业务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司业务不断追踪首都经济发展亮点,抢占首都经济发展先机,深入推动市场营销、提升拓展能力,已经成为支持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个人业务形成多元化的营销网络、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持续创新中践行市民银行的宗旨,赢得京城百姓的赞许;国际业务、同业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积极与国际接轨,敢于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行新的盈利中心。今天的北京银行,已经成长为业务门类齐全、品牌特色鲜明的新型国际化商业银行。
资产质量同步提升,迎来发展全新局面。北京银行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风险作斗争的血泪史。十年来,我行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前行,走过许多艰难的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生存的困境,北京银行人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确保首都金融一方平安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发展求生存,以发展保稳定,充分依靠自身的力量,成功地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中关村信用社严重违法案件得到最终解决,实现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稳健发展之路,迎来了发展的全新局面。
管理体制持续优化,提供发展制度保障。北京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将发展目标明确定位于打造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十年来,我行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为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经营管理体制日益优化,使我行的市场反应更加灵活,内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环境不断强化,使我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05年,我行按照“大总行、小支行”的经营管理思路,完成了总行组织机构改革,致力于将总行逐步打造成科学决策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和严格管理中心,有力地推动了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服务品质稳步提高,铸就发展优质品牌。服务公众、繁荣经济、奉献社会,是商业银行始终肩负的神圣使命。十年来,我行坚持“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北京市民”的鲜明市场定位,倡导“真诚,所以信赖”的服务理念,倾力打造北京人心中的银行。为此,我行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不断丰富服务品种,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率,逐渐形成了北京银行优质的服务品牌。特别是在2005年成功更名引资之后,我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增强了全社会的关注度和认知度,真正使市民银行的形象深入人心。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形成发展有效支撑。早在成立之初,我们就敏锐地认识到科技对现代银行发展的巨大支撑作用。为此,我们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提出科技兴行战略,果断决定加大对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投入,打造北京银行的科技领先优势。十年来,正是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完美应用,提高了我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了我行的经营效率,使我行在首都银行业创下了多个第一。2005年,我行管理信息八大系统的立项、开发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必将有力地促进各项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我行管理水平,成为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员工队伍不断优化,注入发展持久活力。人才队伍一直是我行发展中的第一资本和战略性资源。发展十年,我行就先后有重点地录用了大学生上千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百余名。同时,我行还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引进多名海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成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已经聘用以荷兰ING集团委派的高管为核心的外籍专家团队。这种大规模广纳贤才的机制,使得北京银行在短短十年之内,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激励和使用,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支撑北京银行发展的中坚力量。
发展十年,我们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业绩、辉煌的发展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十年发展在我们心中积淀了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这种认识是对过去十年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启迪,是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和指导原则。具体来讲,十年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找到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十年前,基础薄弱的北京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夹缝中诞生,面对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我们提出,在发展中顽强拼搏解决历史问题,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壮大竞争实力,在发展中优化服务树立良好形象,在发展中坚定信念凝聚发展合力,让发展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使发展成为我们事业的主旋律。同时,我们依据自身特点,将市场定位于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北京市民,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抓住了首都经济腾飞的大好机遇,依靠自身特色鲜明的服务,实现了今非昔比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推动中国金融业发展和首都经济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小商业银行成功的发展道路。
二是树立了一个理性合规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经营理念是优秀商业银行的基因和核心。十年来,我们凭着一颗追求长远发展的朴素的责任心投入到北京银行这份神圣的事业中来,始终将经营安全作为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为确保首都金融安全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极大地增强了自身抗风险的能力。经过十年血与火的磨炼和洗礼,我们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在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资金争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保持了发展规模和经营效益的连年大幅度增长。今天,审慎、稳健、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内盲目扩张的科学业绩观,严格控制风险、坚持合规经营的理性风险观已经成为扎根在北京银行人心中的首要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
三是形成了一套规范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十年来,我行紧随国际金融最新发展潮流,积极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率先导入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和规则,初步构建起有序制衡、高效运转、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作用得到有效保障,使经营班子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我行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从管理架构、业务流程、制度建设等多方面不断进行银行再造,探索建立起扁平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架构,形成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科学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起一整套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制度体系,为持续发展搭建起规范的发展平台。同时,我行还坚持有步骤地改革支行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调整网点布局,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稳步推进各种现代银行制度,带来了经营的高效益。
四是锻造了一支团结协作勤奋务实的管理团队。光辉的事业凝聚着发展的力量。十年来,北京银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多渠道、大规模引进知识结构好、工作热情高的高素质年轻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使用上,形成了以“赛马”为核心、以“育马”为基础的开放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人才激励上,坚持在业务发展、效益提高的同时,不断提高全员福利待遇,探索形成以利益维系人、以情感温暖人的激励机制。正是这一套完备有效的人才建设机制,为我行培养和造就出一支懂经营、善管理、专业技能强、政治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成为实现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应当说,正是在十年艰辛成长中造就出的一支同心同德、团结奋战的卓越团队,成为我们成就事业的基础和根本,这是我行发展十年最可宝贵的经验总结。
五是营造了一种和谐奋进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历经十年,北京银行在激烈竞争的风雨中搏击,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磨砺,在创造和见证历史的同时,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塑造、渗透和凝聚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发展氛围。到今天,“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的价值理念,已经在全行营造了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团结协作,弘扬“战舰理论”的良好行风,已经被每一位干部员工接受和认同,并凝聚形成发展合力,成为推动北京银行持续发展的文化核心。企业文化的初步构建,折射出北京银行在发展中对人的心灵的塑造历程,是企业发展精髓和人的精神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
回首十年,心中百感交集。我想起在十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席话:“北京银行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可谓颇多艰辛、颇受关爱、颇逢时势、颇多收获。没有市委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北京银监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爱护,没有首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没有我们这个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和广大可敬可爱的员工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没有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的充满活力、别具特色的体制和机制,就不可能迎来今天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十年来,我们为首都的繁荣尽心尽责,也让自己变得充实而快乐。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回头看这一段永不褪色的岁月,在重新涌起一种感动的同时,也许会觉得它是那样平凡,因为到那时,我们已经创造出更加灿烂的辉煌,我们将超越现在的自我。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我们十年发展打下的非常好的业务基础、管理基础,有我们全员共同认同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有我们这样一支团结能战斗的好的团队,在未来我们会走得更好。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北京银行稳步走向成熟的十年,那么下一个十年,应当是北京银行持续优秀、走向卓越的十年。十年的优秀值得我们自豪,百年的卓越更值得我们去追求,让我们继续从今天的优秀出发,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摘自2006年工作会议报告)
发行上市前夕的战略思考
2007年是我行“上市决战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名、引资、走出区域都属于我行上市计划的一部分,是在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公众持股银行准备条件。今天,当各项筹备工作逐步就绪,我们需要从全局的高度,理性审视我行的发行上市工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三个问题,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我行在“决战之年”打一场漂亮的战役。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上市?
我们都知道上市可以融资,可以极大地提升内在价值,还可以借此平台进行资本运作,我们也都知道目前银行股在市场上受到热烈追捧,不断创造“资本神话”。但是,具体到我们北京银行为什么要上市,可能很多人认识还很模糊。借此机会,我想对我行上市的意义进行深入阐述。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引入外资、发行次级债,我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我行在新时期取得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成绩,也是我行获准走出区域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随着我行走向全国的步伐越来越快,综合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经营规模越来越壮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开辟新的、稳定的资本补充渠道。目前,资本市场的发育日趋成熟,金融法律法规日益健全,金融工具非常丰富,融资手续简便快捷,无疑是我行持续提升资本充足水平、拓宽融资渠道的必然选择。
二是扩大品牌影响。我行发行上市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展示形象、扩大影响,赢得广大投资者认同的过程。要抓住奥运会即将举办的有利时机,借助路演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我们要用优良的经营业绩、精彩的成长故事,打动投资者的心,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我们自己更应当充分地利用这次机会,做好精心准备,掀起新一轮的宣传热潮,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和提升我行的品牌形象,而且对我行进一步向其他经济区域进军,也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成功上市后的北京银行,将至少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约束:首先是产权约束,股票发行上市后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可以构成对经营者更强有力的约束和制衡;其次是外部约束,上市银行高度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我们必须接受来自监管当局、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媒体、广大公众等机构的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最后是自我约束,上市要求我们必须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保证市值稳定增长。上述三种约束,对进一步完善我行的公司治理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提升内在管理。在发行上市的过程中,我们要与投资银行一起对我行的优劣势进行梳理,重新审视我行的各项管理,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也必须查找我们的差距,可以说,整个上市筹备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堵塞漏洞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整改,能够帮助我们尽快与国际接轨,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内部管理的提升。
综上所述,上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由之路,不是模仿他人,而是提升自己,是一种约束、一种责任、一种动力。对此,我们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我们怎样成功上市?
确定了上市的目标,更要实施上市的行动。目前,我们正在迎来非常难得的上市时机,一方面,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此时以“北京”命名的银行推向世界,必将成为瞩目的焦点;另一方面,2006年各国有控股银行相继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使中国银行业赢得了全世界投资者的青睐,我行在此时顺势而上,正是抓住了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
但是,在推进上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深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亮点和卖点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将凭借什么赢得海内外投资者的认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在上市前夕,理性审视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我想,我行的核心竞争优势至少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优质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凝结着全行干部员工的心血汗水,代表着广大客户的信赖支持,标志着我行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前景。我行的优质品牌是我们在十一年的发展进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在成立之初的平稳转轨中整合,在化解巨额金融风险的斗争中锤炼,在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中闪光,在更名、引资、走出区域的推动下得到显著提升。相信随着我行成功上市,我行的品牌形象将迎来一次新的飞跃。
二是我们的管理团队。在十一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已经造就了一支诚信敬业、勤奋务实、专业精湛的管理团队,这支团队经受了血与火的磨砺,经历了引入外资、走出区域的锤炼,培育了对北京银行深厚的感情,积淀了丰富的经营经验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已经成为推动北京银行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必将成为广大投资者可以信赖的核心力量。
三是我们的经营业绩。在过去的十一年里,我们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成功化解了巨额历史遗留问题,强化了全员风险意识,为提升业绩准备了前提条件;积极拓展新型业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为提升业绩奠定了业务和客户基础;探索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为提升业绩奠定了管理基础;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业绩论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等等。这一切都是我行创造良好经营业绩的有利条件,也增强了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动力。
抓住发行上市的难得机遇,明确实现上市的核心优势,我们要确保上市工程如期实现并取得圆满成功,全面完成行党委、董事会的战略部署,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不辜负监管当局的关心指导,不辜负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信赖支持。
第三,我们今天要怎么做?
上市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上市也必将成为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全新起点。对各位中层干部和支行长来说,上市意味着我们的经营管理将全面接轨国际,意味着我们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承受更大的压力。结合对上市的思考,我想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是转变观念,振奋精神。观念的转变是发展的先导。我行当前发展已经进入全新阶段,但个别支行长仍然固守传统观念,推动发展的手段陈旧单一,对科学发展观和战略转型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功臣思想”和不作为的思想,跟不上全行发展的步伐。希望大家切实转变观念,振奋精神,维护团结,为我行成功上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创新思路,提升业绩。一旦成功上市,我行将与其他国际国内的银行股一道,接受广大投资者的检阅,能否创造业界领先的经营业绩,将直接影响我行股价的变动,影响我行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我行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全行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尽心尽力,持续变革体制和机制,全力提升执行能力,全面完成发展任务,为广大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和满意的价值回报。
三是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经营是基础,安全是关键。加强风险内控管理始终是董事会的工作重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在风险管理方面,我行要加快建立整体、全程、量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对信贷资产的12级分类,继续强化对非信贷风险的处置,持续提升资产质量。在内控建设方面,要继续完善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体系和对管理层负责的内控合规体系,加快健全内控评价体系和技术体系,继续开展对操作风险的专项治理,推动全行进入一个新的更为稳定的经营发展期。
四是齐心协力,共创辉煌。在全力推进上市工作的进程中,我行要加快实施新的品牌战略,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和打造国际一流品牌的要求,全面建设北京银行的形象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客户品牌和文化品牌,形成立体化的品牌体系,全力打造价值卓越、客户信赖、国际一流的品牌新形象,实现成为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和管理先进性银行的战略构想。作为推动北京银行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每一名中层干部和支行长都要带领广大员工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共同呵护我们的品牌、维护我们的声誉、守护我们的未来,共创属于我们北京银行的灿烂辉煌。
总之,在我行全力向上市发起冲锋的关键时刻,各位中层干部和支行长要带头强化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业绩意识、管理意识和团结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提升我们的智商、情商、德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带领广大员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成功发行上市的战略构想。
(摘自2007年工作会议报告)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铸造精品上市银行
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标志着年轻的北京银行正式成为一家公众持股银行,积极承担起更为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家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神圣使命,并一直为此不懈努力,致力于构建服务领先的国际化优秀商业银行。
一、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肩负的神圣职责
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提高企业效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商业银行拥有多重身份:作为经济范畴的企业,要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作为道德范畴的企业,要求提高企业的道德素养,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商业银行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其经济行为的自我约束,也是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作为法律范畴的企业,必须增强“企业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05年10月修订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实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法可依。
承担社会责任反映了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关注民生,服务社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其次,有利于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提高公信度,降低潜在风险和经营成本,获得“社会稳定溢价”;最后,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者形象和价值,为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特性。作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肩负着服务客户及维护金融安全的社会使命,对国家承担促进经济发展和共同创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对政府承担创造税收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责任;对股东和投资人承担保值增值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责任;对客户承担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实现共同成长的责任;对员工承担关注成长和成就未来的责任;对环境承担减少资源消耗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的责任;对社区承担促进社区繁荣与和谐,提供宜居生活环境的责任;对债权人承担确保存款本息清偿力的责任;对债务人承担贷款使用社会效用最大化的责任。此外,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广义支持。
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能够给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谐和美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者权益和商业伦理,更多地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趋势。
二、北京银行勇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持续发展的实践
作为一家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大潮中孕育而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成立12年来,一直积极承担各种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社会责任、企业价值、股东权益、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公民”。
正视历史,维护首都金融安全。北京银行的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事业刚刚起步就遭遇巨额风险、严峻困难。1998年,原城市信用社时期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暴露,仅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一家就造成高达67亿元的不良资产,将当时存款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甚至对首都金融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北京银行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等待观望,而是果断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提出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此,北京银行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全部核销不良资产,并加大清收力度,严控新增风险,成功化解了巨额历史风险,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银行在维护首都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履行了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加快发展中使企业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成为一家资产优质、管理先进、内控严密、品牌卓越的“好银行”,这是北京银行承担的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
准确定位,助推首都经济繁荣。北京银行植根于首都经济沃土,其发展首先与首都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12年发展中,北京银行累计向首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投入资金达8000多亿元,用于支持首都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城市,将信贷资金和优质服务投向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同时,北京银行还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难题,在国内率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启动实施“小巨人”计划,培育一大批优质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银行、精品银行,有力地推动了首都经济繁荣。
优化服务,贴近京城百姓生活。服务是立行之本,是北京银行的重要社会责任,“真诚,所以信赖”,是北京银行始终倡导的服务理念。经过12年发展,北京银行逐步建立起遍布京城的营业网点,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渠道,并将触角延伸到天津、上海,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北京银行作为首都唯一的医保基金结算存储银行,为全市529万医保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精心打造的社区银行品牌,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百姓生活;全国首家设立“女子银行”,独立开发“心喜”理财产品,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相继推出助学贷款和再就业贷款等项目,圆了莘莘学子的“学业梦”和下岗职工的“创业梦”。北京银行优质的服务品牌形象融入百姓生活,推动了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构建。
关注民生,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支持经济发展、完善服务品质的同时,北京银行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1996年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将开业典礼节约下来的费用,用于资助两所希望小学。1998年,北京银行参加北京电视台“爱心与祖国同在”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206万元。2001年,北京银行捐资200万元设立王忠诚医学优秀人才奖励基金。2002年,北京银行捐资100万元设立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发展教育基金。2003年,在“非典”的非常时期,北京银行不仅开辟资金拨款绿色通道,保证专款及时到位、物资及时供应,而且坚持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提供上门服务,并为广大医护人员捐款500万元,用于改善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条件,赢得社会高度评价;同时,北京银行还向天使基金捐款10万元,向全国公安英烈基金捐款100万元。2004年,北京银行在与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银校合作签字暨校庆捐款仪式上捐资助学50万元,支持教育人才培养。2005年,北京银行向北京市海淀区慈善协会捐赠20万元,向社会献上一片爱心、一份真情;向北京大学奖教基金捐赠1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北京大学教师培养工程。2006年,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北京银行不忘回报社会,向房山区佛子庄乡捐资60万元设立两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首都新农村建设,改善京郊农民生活;出资15万元捐助北京市教育基金会,支持首都教育事业发展。2007年,北京银行通过北京电视台捐款20万元,支持首都青年人才培养;向清华大学捐款2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圆莘莘学子的“学业梦”;从2007年6月开始,北京银行连续5年每年向首都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资50万元,用于奖励、帮困见义勇为的英雄及其家属,被授予“京华见义勇为特别贡献奖”。2008年2月3日,北京银行向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的灾区人民捐款100万元。2008年5月14日,北京银行向四川地震灾区紧急捐款580余万元,全行干部员工积极参加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等活动,开通救灾款项汇划绿色通道,全部营业网点免收救灾捐赠款项的手续费用,与遭受巨大损失的灾区民众共渡难关。成立12年来,北京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捐款数千万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人是企业的主体,吸收和培育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社会使命。12年来,北京银行连年吸收了1000多名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并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素质优秀管理人才和金融专才,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才兴行战略,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仅仅在过去5年就组织各类青年骨干培训超过1000人,赴境外培训人员超过500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北京银行注意把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使全行上下都享受到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形成了人与事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北京银行将以成功上市为契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成为一家公众持股银行,是北京银行加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走向未来的新起点。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产品服务,提升竞争实力,更加积极地承担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塑造精品上市银行。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树立优质社会形象。北京银行将严格贯彻上市银行的监管标准,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自我约束,严格规范信息披露,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投资人、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能够及时了解全行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切实保障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北京银行将以实际行动,塑造精品银行优质品牌,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形象。
贯彻落实宏观调控,助推经济持续发展。北京银行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果断地退出产能过剩和高污染、高能耗的建设项目,积极介入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节能、环保、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项目,构建绿色信贷机制,提高信贷资金营运效益,以富有成效的经营举措贯彻落实金融调控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日前,北京银行与境外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IFC)签订能效融资协议,将积极拓展能效融资项目,有效缓解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能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顺应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品牌化提升的发展趋势,北京银行将加快推进经营转型,促进经营管理理念、发展思路、增长方式、业务结构、盈利渠道等方面的战略转型,积极开拓保险业务、基金业务、金融租赁等新型业务及新型市场,聚焦目标客户,挖掘潜在市场,发展特色经营,拓展成长空间,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以良好的盈利能力和优异的经营业绩,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
着力构建和谐银行,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银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北京银行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科学发展,通过变革体制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管理国际化,奠定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通过人才队伍的打造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形成推动创新的人才和技术支撑;通过大力培育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促进创新、加快发展的理念环境和文化环境,最终奠定北京银行持续发展的基础。
站在新的起点上,北京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凝聚更多的力量,营造和谐的氛围,以实际行动向公众展示北京银行卓越的品牌形象,倾力打造服务领先、国内优秀的公众持股银行。
2007年
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规划和思考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行提出打造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宏伟目标。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共同描绘一流现代银行的美好蓝图,阐释构建一流现代银行的基本要素。
一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首先要具备一流的竞争能力,主要发展指标具备行业领先优势,主要竞争领域具有差异化比较优势,并具有市值管理和全面价值创造的品牌优势。
卓越的市场拓展能力。要求我行能够抢占市场先机,把握发展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复杂的局面下稳定增长。在经营地域上,不仅要在北京市场做强、做大,通过建设社区银行、占领郊区市场等措施,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而且要加快占领异地市场,迅速复制成功模式,赢得异地客户的支持和认同,将北京银行的优质品牌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经营领域上,不仅要保持传统业务的竞争优势,而且要在新型业务方面有所作为,主动进入新的竞争领域,始终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领先的经营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是参与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金融转型的必由之路。要着力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特别是要提升新产品研发的速度和市场适应能力,重点培育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迎头赶上,而且要全面超越,着力塑造真正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金融品牌,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创新型银行。
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真正的发展关键是看是否在优质市场上占据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并最终体现在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上,为广大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和满意的价值回报,也是我行上市之后的必然要求。为此,我行要加快实现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稳步推进业务的综合化和收益的多元化,努力把北京银行打造为一流的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银行,形成利差收入和非利差收入相对均衡的盈利格局,确保在经济周期波动和“金融脱媒”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盈利的稳步增长。
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成为一家上市银行,标志着我行以全新的社会形象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必须具备被公众所信任和信赖的内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公信力决定影响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为此,我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真诚信赖;强化市值管理、品牌管理、声誉管理,维护我行的品牌形象。我们要以务实、开放、负责的心态,以责任造就公信力,以行动铸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广大投资者和广大客户的精品上市银行,赢得公众的认可、信任和赞美。
一流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要求以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创造性地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实现管理创造价值,全面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一流现代银行的公司治理,要求建立起各治理主体之间清晰的职责边界、明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等。当前,我行工作的重点是要以成功上市为起点,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作用,真正对投资者负责、对银行发展负责,同时要持续完善体制机制,真正建立起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体系和对管理层负责的内控合规体系,建立高管层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与股东权益挂钩的薪酬机制、权责分明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保障科学高效决策和依法合规经营,形成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
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审视风险管理现状,制定风险战略,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涵盖各分支机构、各类风险、各项业务和各种产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全部风险,包含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表内外业务、本外币业务、自营和代理业务、境内外业务等全部业务,贯穿于风险识别、监测、计量、控制、处置、补偿等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真正建立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全行进入一个更为稳定的经营发展期。
夯实内部各项基础管理。一是继续按照集约化、专业化、垂直化和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持续推进组织管理架构的矩阵式、事业部制改革,加快磨合和优化,高效提升组织管理能力,探索形成具有京行特色的管理模式;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对所有可能与客户接触的界面和接触点进行全面优化;三是在全行实施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推行分产品、分部门的多维度业绩评价,形成以价值创造力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
一流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流的现代银行,必须依靠和拥有一流的人才团队,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站在国际金融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慧源泉和人才支持。
以开放的视野汇聚人才。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行战略,实施人才开发规划,面向市场、面向全球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紧缺人才,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中青年领军人才;真正发现好、培养好、使用好年轻优秀人才,为年轻人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真正构建一支以高管、中层、骨干为核心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才。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持续完善各类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以科学绩效考核为基础、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的薪酬体系,探索长期高效的激励模式,实现员工价值与银行价值的共同增长;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培训体系,着力培养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在财富管理、资金交易、投行业务、金融分析、风险管理等关键业务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各类专业精英人才。
以先进的文化凝聚合力。要继续保持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形成昂扬向上、把握机遇、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要继续倡导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品格、提升能力;要继续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争先创优的良好行风,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推动北京银行战舰破浪前行。
建设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对我行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新的考验。尽管我行已经成为一家上市银行,但与一流现代银行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去赢取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摘自2008年工作会议报告)
十五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
光阴如流水,弹指一挥间。伴随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崛起,北京银行走过了15年不平凡的发展征程。在这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15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平稳过渡、整顿开拓、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共同经受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化解风险的艰巨、市场开拓的艰辛,共同收获了引资上市的成功、走出区域的跨越、迈向国际的喜悦。这15年,是北京银行从小到大、茁壮成长的15年,是北京银行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15年,是北京银行艰苦创业、变革创新的15年,是北京银行从幼小走向成熟、从地方走向全国、从单一走向多元的15年。这15年,为北京银行构建百年老店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根基,将永远铭刻在北京银行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历史丰碑上。这15年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
事业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15年来,我们用艰苦卓绝的努力,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了生死存亡的险境,创造了中国银行业的奇迹;用清晰鲜明的定位,打开了发展局面,赢得了首都各界的高度赞誉;两次成功更名,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显著提升;牵手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用五年战略合作的丰硕成果,开创了中外资本融合的成功典范;率先迈出跨区域经营的坚实脚步,用稳健的经营、创新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将北京银行的旗帜插遍大江南北;成功驶入资本市场,用优异的业绩、精彩的表现,打造了优秀的公众持股银行;参股廊坊银行,发起村镇银行,独资设立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资成立中荷人寿保险公司,书写了中小银行资本化发展的精彩篇章;进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登陆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启了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成功探索。15年创新发展,我们共同的事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北京银行已经不再是成立之初那家基础薄弱、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的地方性小银行,一跃成为一家事业欣欣向荣、前景无限广阔、经营遍及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现代银行。
业绩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从成立之初总资产217亿元、存款183亿元、贷款49亿元,到今天资产突破7300亿元、存款5500亿元、贷款3300亿元,分别增长33倍、29倍和66倍;从成立之初盈利基础薄弱、生存发展艰难,到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86亿元,年度人均创利连续超过100万元,ROA、ROE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标准,15年累计创利450多亿元,累计上缴财政税收150多亿元,成为人均创利最高、效益最优的中小银行;从成立之初资本实力十分薄弱、增资扩股异常艰难,到今天在资本市场受到热烈追捧,资本化发展加快推进,资本充足率位居上市银行首位;从成立之初经营管理混乱、濒临破产边缘,不良贷款率一度超过40%,到今天经营稳健、内控严密,不良贷款率降至0.69%,拨备覆盖率307%,资产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组组闪光的数字、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折射出一家金融企业15年浴火重生的艰辛历程,见证了一家中小银行15年激情跨越的辉煌征程。
业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15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面对错综变幻的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北京银行在夹缝中奋起直追,在变革中率先突围,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差异化市场定位,塑造了中小企业服务和市民银行的特色品牌,实现了公司银行业务由弱变强,零售银行业务从小到大,金融市场业务从无到有,各项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银行抢抓发展机遇,在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服务民生保障工程、塑造中小企业特色、助力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助推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六大业务特色和亮点,铸就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的优质品牌。各项业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北京银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铺就了北京银行15年的快速成长之路。
管理经历刻骨铭心的变革。伴随战略的突破、业务的拓展、业绩的提升,北京银行的各项管理也走过了刻骨铭心的历程。公司治理迎来了从多级法人体制到一级法人治理、从中资商业银行到中外资本融合、从传统金融企业到公众持股银行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权责明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科学决策、有效监督、高效执行,奠定了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制度根基。风险管理实现了从系统化到体系化,再到全流程管理等三次提升,逐步建立起全面覆盖、独立有效、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架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提升识别、量化、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使风险管理成为北京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运转高效、协调有力、保障到位的现代商业银行组织体系。15年发展中,北京银行构建起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机制,率先启动同业领先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成立国内银行界首家核算中心,率先开展专项压力测试,率先引入ISO质量体系认证,率先推出条线管理模式,多次开创中国银行业管理变革的先河,为持续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科技引领日新月异的飞跃。业务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信息科技的支撑。面对成立之初网点相互分割、科技实力缺乏、无法通存通兑的局面,北京银行率先提出科技兴行战略,依靠科技人员的智慧、全行上下的拼搏,实现了第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用一年多的时间走过了许多金融同业十年走过的历程,创造了国内金融界的一个传奇。随后,又相继开发了第二代、第三代综合业务系统,建立起数十个信息管理平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业务发展的强大支撑。同时,以国际化的视野构建了地域贯通、客户贯通、业务贯通的“两地三中心”格局,强势启动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不断加快从科技兴行向科技强行转变的步伐,向着科技领先型银行的目标扎实迈进。
人才铸就事业腾飞的支柱。比业务拓展更为重要的,是队伍的建设、人才的锻造。15年来,先后有数千名青年才俊走出校门走进北京银行大家庭,伴随区域化布局,千余名专业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北京银行事业中,适应国际化探索,近百名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人才加盟北京银行发展,每年开展各类境外境内培训达数万人次,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北京银行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北京银行在发展中确立了国际化的人才强行战略,建立起以“赛马”为核心、以“育马”为基础的开放竞争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在发展实践中持续锻炼造就人才。今天,一大批政治素质强、作风形象好、专业精湛、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人才,在北京银行事业平台上脱颖而出,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收获了成长进步的人生精彩,成长为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北京银行最宝贵的财富。
品牌迎来前所未有的提升。从15年前那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艰难起步,我们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铸就了“真诚,所以信赖”的优质品牌;通过两次成功更名、三次硬件提升、多次战略突破,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显著提升;通过服务奥运、服务国庆60周年、服务世博等重大事件,提升了国际化的品牌形象。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北京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杰出代表,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并代表中小银行做“两会”大会发言,向全国、全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是北京银行的荣耀,是15年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现。目前,北京银行一级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155位,竞争力在亚洲银行业排名第13位,品牌价值排名中国银行业第9位,荣获“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最具持续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零售银行”“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穿越15年成长的轨迹,北京银行已经成长为一家在全国具有广泛知名度,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优秀上市银行。
文化凝聚基业长青的力量。比事业发展更加深刻的,是文化的塑造、精神的传承。伴随15年创新探索,“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凝聚成北京银行的共同使命;“诚信、稳健、创新、共赢”,展示着北京银行的核心价值;“战舰理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渗透着北京银行的企业精神;“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描绘了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北京银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使全行员工真正享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实惠,着力营造了人与事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用持续不断的真诚回馈,让奉献爱心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灵,成为全行上下的共同价值追求。企业文化的构建,为北京银行注入了持续发展、稳健发展、和谐发展的基因,成为企业发展精髓和人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
党建塑造科学发展的核心。改革发展进程中,北京银行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驾驭全局能力和组织保障职能,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引领和推动北京银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在成立初期的艰难岁月,正是充分依靠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改革,坚持不懈地化解金融风险,艰苦卓绝地拓展各项业务,终于打开了发展的局面。在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正是始终坚持党在思想上凝心聚力,在战略上把关定向,在组织上保驾护航,推动北京银行及时抓住了每一个发展机遇,一步一步地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稳健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针对金融企业特点,北京银行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提升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素质,有效地推动了全行工作作风的转变、执行能力的提升,推动全行员工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可以说,党建工作的加强,既是北京银行15年发展的重要成绩,更是北京银行15年发展的有力保障。
15年艰辛探索推动沧桑巨变,15年沧海桑田铸就辉煌历程,15年辉煌跨越昭示永续发展。回顾和盘点这一系列发展成就,一些基本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和深入总结。
发展是时代不变的旋律。回顾北京银行历史,加快发展、奋发图强贯穿改革发展进程。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市场的激烈争夺、外界的种种质疑、环境的重重考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不同情弱者,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将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我们唯有用实力突出重围、证明自己。全行上下务必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忧患意识和创业激情,抢抓机遇不动摇,遇到困难不退缩,这既是对过去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和警示。
稳健是金融永恒的主题。发展基于稳健,效率基于安全。纵观经济金融发展史,风险管理是贯穿金融企业兴衰荣辱的核心命题,而北京银行15年历程,更是一部与风险斗争的血泪史。因此,审慎、稳健、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内盲目扩张的科学业绩观,严格控制风险、坚持合规经营的理性风险观,是北京银行的首要经营理念和核心行为准则。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告别粗放、抵制浮躁,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北京银行人心中。
创新是成长不竭的动力。机遇从不会给因循守旧、消极观望的人带来奇迹,扭转乾坤的新局面、豁然开朗的新气象,始终孕育在审时度势、变革创新的勇气之中。北京银行15年发展史,也是一部锐意变革、开拓创新的历史。创新,让我们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多个第一;创新,让我们开辟了中小银行发展的经典模式;创新,让我们时刻引领发展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正是经营理念、体制机制、产品服务的全方位创新,为事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走向未来注入不竭的动力。
和谐是发展坚实的保障。和谐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金融企业,首先要着力构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和谐共赢,推动企业永续健康发展。在企业内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约束人、以行动影响人、以利益维系人、以情感温暖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让人才源泉充分涌流,让激情活力竞相迸发,真正实现人与事业的共同进步。
(摘自2011年工作会议报告)
持续创新,开启转型发展的新纪元
已经来到的2012年,是“四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们同心协力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围绕落实和推动会议的各项工作,我强调几点:
把握一个主题:加快战略转型
必须认识到,过去十年是银行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体宏观环境形势良好,银行规模迅速扩张,利润大幅增长,资产质量显著提升,是一段令全世界瞩目的黄金增长期。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金融监管改革深化,战略转型已势在必行,已成为北京银行生存下去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加快战略转型,全行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定要有“浴火重生”的决心、“壮士断腕”的气魄,并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用综合化金融平台引领战略转型。在战略规划层面,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提升国际视野,继续保持全面领先态势,体现战略的超前性、前瞻性,给未来预留充足空间。在公司治理层面,要搭建金融控股集团平台,着力解决北京银行旗下机构的协同性,把银行、保险、消费金融、村镇金融等集成为一个服务体系,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客户平台、风险控制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规划层面的提升和治理层面的优化,对全行战略转型发挥持续引领作用,这也是对我们智慧、能力、知识、资源、经验的巨大考验。
用特色化金融品牌推动战略转型。继续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继续打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品牌,成为市场的开拓者和领先者。特别是,抢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北京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文化金融服务最佳银行。抢抓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全力办好中关村分行,让创新人才进一步积聚、创新平台进一步搭建、创新政策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做亮科技金融品牌,真正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融资保障。各分行、管理部也要结合本区域发展实际,抢占战略制高点,探索特色发展模式,共同打造特色化金融品牌。
用创新性体制机制支撑战略转型。创新让我们永不懈怠,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体制机制变革的本质,是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体制机制变革的核心,是充分激发人的生机与活力,激活人力资源,激发企业最深厚的力量。体制创新的关键是实现干部的能上能下,机制创新的关键是实现待遇的能高能低,这是所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课题。北京银行快速发展的历史证明,我们做到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北京银行战略转型的艰巨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通过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让每个人永不停息地自我超越,打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北京银行。
坚守一条底线:风险防控先行
转型期同样也是风险期,保持忧患意识是为了更好地顺势而为。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坚持把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贯穿金融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充分估计经济转型时期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准确判断形势,筑牢风险防线,确保金融安全。
深刻汲取惨痛的教训。在创业初期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我们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创造的利润,消化了上百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了生死存亡的边缘。风险案件暴露的巨大压力、维护金融安全的艰辛努力,将永远铭刻在北京银行发展的里程碑上,铭刻在每一位干部员工心中,让我们时刻铭记脚踏实地、稳健经营的核心理念。
始终坚守风险的底线。必须时刻牢记,金融的核心职能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没有经济实实在在的发展,金融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工作、依法合规经营,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风险防控先行,敢于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告别盲目、抵制浮躁,这是全行干部员工的首要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
持续创造过硬的业绩。业绩的提升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全行上下要从维护经营成果、守护全行品牌、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认识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实现更有质量、更有内涵的发展,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注入两大动力:提升管理和服务
用管理提升发展的效能。如果说转型是发展的方向,那么管理则决定了发展的半径。北京银行的战略转型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管理。在管理架构方面,要着力推进职能整合和机构精简,降低沟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站在市场竞争角度、客户体验角度考虑全局利益,努力使全行的管理组织架构变革站在同业的前列、实践的前沿。在管理理念方面,要从投入产出、投资回报、成本核算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管理,使成本投入最小化、投入产出最大化。在管理文化方面,重点提升管理水平、履职能力,杜绝交叉重复、浪费低效、推诿拖延等管理弊端,杜绝管理手段陈旧、管理思路落后等不良现象。通过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改革,实现管理架构、管理文化、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形成一轮新的冲击波,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突破一切影响发展的管理瓶颈,用精兵简政、雷厉风行的清风,驱散低效拖沓、不思进取的浊气。
用服务提升发展的质量。服务是金融的核心职能,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残酷现实,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服务这一传统优势,下大力气提升服务水平。要在全行树立“服务是北京银行唯一的产品,客户满意是北京银行服务的终极目标”的服务观,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全行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研发产品,丰富产品与服务组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化、一体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体验。全行必须深刻认识到,服务工作的活力源泉在一线,主要的服务活动在一线,服务的重点难点也在一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支行、一线的服务支持力度,真正解决总行条线联动的问题,真正解决客户服务体验的问题。同时,要以践行“北京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文明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全面展示服务风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2012年是全行“管理和服务的提升年”。全行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管理和服务的提升永无止境,是一项“只有开头没有结尾,只有高峰没有低谷,只有旺季没有淡季的永不竣工的工程”。
强化三项支撑:科技、人才、企业文化
全力推进科技领航工程。科技是金融腾飞的翅膀。在加速转型的征途上,我们要致力于建设视野开阔、理念先进、功能强大的信息科技系统,真正形成科技驱动发展的崭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脚踏实地、加大投入,筑牢科技建设的基础,让基础数据更标准、业务处理更快捷、系统功能更完备。另一方面,我们要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追踪国际化发展前沿,把握综合化经营趋势,让科技始终引领同业潮流,始终是我们的骄傲和亮点。打造科技领先型银行,需要科技部门和全行上下的不懈努力,真正形成全行关注科技、科技推动发展的大好局面。
强力实施人才强行工程。人才工作,事关全局。新时期,要把培育一支具备有效管控能力、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管团队,培养一支具有高境界职业精神的中管团队,培训一支高素质的一线服务团队,作为全行人才工作的重心。在顶层设计上,重点提升有效管控能力,重视副职的能力培养。在基础工作中,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人才结构,重视替代互补,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能、一人多用,并在国际化竞争中实现能力的培养提升。要继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提升工作境界,不能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和私心,更不能与组织讨价还价,要兢兢业业为全行工作。提升一线员工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反应能力,履行社会责任,打造优质品牌。
着力塑造文化引领工程。创业艰难,守业不易。要在新形势下开拓进取、做大做强,打造百年老店,实现永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我们要坚持用信念和理想凝聚团队,强调正直担当的精神,呼唤精神正义的力量,共同追寻伟大的梦想。我们要致力构建幸福企业,让员工有目标、有梦想、有激情,有归属感,有学习培训的机会,有成长进步的动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旺盛生命力和持续执行力。新时期,深刻学习领会和大力弘扬“北京精神”,用于指导我们的发展实践,始终坚持以爱国为发展之基、以创新为动力之源、以包容为共赢之路、以厚德为立行之本,北京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迎来新飞跃。
(摘自2012年工作会议报告)
未来改革创新的战略方向和行动规划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共同走过了北京银行改革、创新、发展的18年。18年,对一个小生命来说,将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独立的青年;对北京银行来说,则是一段浴火重生、创新跨越、发展壮大的金融传奇;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永远无法忘怀的奋斗和心路历程。站在18年奋斗的台阶上,中国经济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篇章,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北京银行也迎来了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融入市场化改革的潮流,迎接金融大变革的时代,奋力开启改革创新的崭新篇章,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未来改革创新的战略方向
从集团改革层面,坚定不移地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顺应经营综合化、股权多元化、资本国际化的新变革,着力建设以资本为纽带、以文化为精髓、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控股集团。形成以银行业务为核心的全牌照综合化经营模式,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客户平台、风险控制平台,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实现综合化营销、全流程覆盖、多极化增长、集约化发展的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强化全金融产业链的客户服务能力,增强综合经营水平,提升整体品牌的控制力、竞争力、影响力。
从机制变革层面,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改革红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制度红利。在北京银行的改革进程中,也要始终贯穿市场化的原则,集中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根本、以利润为核心、以业绩论英雄”的原则。具体而言,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要求,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创新相结合,加大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和流程银行再造力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和经营机构的市场化活力。
从发展理念层面,坚定不移地走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银行传统的总量扩张型发展道路受到资本补充及风险控制制约难以为继,走以结构优化、效率提升、资本节约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我们需要加强资本管理,坚持创新驱动,坚守风险底线,强化集约原则,并持续向大数据和信息化投资,向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率相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从经营体系层面,建立健全与完全市场化环境相融合的经营管理体系。适应新形势、新挑战,不断扩展金融角色功能,从传统的资金中介、信用中介进一步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扩展,资产配置从资产持有向资产管理转变,盈利格局由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向多元均衡盈利增长转变,业务模式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倾斜,向零售金融和财富管理进军。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健全更加灵活多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更加丰富完善的业务产品体系、更加灵敏准确的利率定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着力构建与市场化环境完美融合的经营管理体系。
从未来愿景层面,致力于打造在市场化改革大潮中永续发展的百年老店。迎接市场化改革时代的到来,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方向,奠定企业永续发展的制度根基。同时,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将激发人才活力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将积淀企业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精神传承,为企业永续发展注入蓬勃动力,以深厚的“大行底蕴”,开启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银行的宏伟蓝图。
未来改革创新的行动规划
推进三项改革:资本运营改革、组织架构改革、人才机制改革。一是资本运营改革。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资本实力,持续保持资本充足;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完善经济资本管理,深化资本节约理念,提升经济资本回报率;进一步创新资本运用,通过集约化的资本撬动多元化的格局。二是组织架构改革。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推进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分支机构制的改革,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的组织体系和战斗阵型。三是人才机制改革。强化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人才体制机制,激活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双向交流机制、引入退出机制、管理使用机制,并探索实施更具竞争力的长效激励机制,为全行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加快三大转型:公司业务转型、零售业务转型、金融市场业务转型。一是公司业务转型。进一步夯实存款基础,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议价能力,拓宽盈利空间;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营销推动和差异化服务支持能力,细化客户服务体系和行业服务方案,打造纵向“供应链”流程金融、横向“行业化”专属服务的“矩阵式融资品牌”。二是零售业务转型。加快搭建全渠道的“大零售”平台,通过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全员推动,培育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等“专属化高端利润区”。三是金融市场业务转型。大力开展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和平台建设,加快“大资管”体系建设,提升资金运营能力和同业业务收益水平,加速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强主动负债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打造覆盖各类金融衍生品的“综合化业务平台”。
深化三个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一是产品创新。围绕重点市场和客户,加快小微金融、特色业务、财富管理、贸易融资等重点领域的产品创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开展互联网金融、综合化金融等领域的产品创新,完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以产品创新作为突破和抓手,推动经营转型。二是渠道创新。把握政策机遇,适时推动异地机构建设,结合试点探索新型微网点建设及运营模式,实现区域化战略和网点布局的新突破。发挥互联网“无疆界、无时空限制”优势,全面建设直销银行、手机银行、智能银行等“多元化电子渠道”,在网络上再造一个新的北京银行。三是服务创新。加强服务管理,切实提高网点服务水平,提升客户体验。顺应互联网金融趋势,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打造领先同业的服务品牌。
坚守一条底线:全面强化风险管理。首先,要强化底线思维,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经济转型中的各类金融风险隐患,全方位提升风险的预警防范、市场反应、化解管控能力,在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科学把控风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中持续提升管理,确保稳健经营,坚守风险底线。其次,按照标准化、集约化、独立性和问责制原则,构建覆盖集团各个业务领域、所有风险类别的矩阵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再次,推进和完善“双线管理”,实现风险管理对各条线全方位嵌入;提升审计的监督检查力度,强调制度的刚性;强化案件防控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各项案防工作。最后,将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起全业务、全流程、全部门、全员化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此外,持续推动新资本协议项目落地实施,引导资本向风险价值高、资本消耗低的业务倾斜,利用量化管理工具支持业务健康发展。
夯实三项基础:信息科技、运营管理、党建工作。一是迎接大数据时代,提升科技能力。主动加大科技投入,将科技作为推动北京银行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北京银行注入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特征;提升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将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转化为营销策略、创新产品及业务方向,实现从数据挖掘到盈利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安全性,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完美融合。二是构建大运营平台,提升管理能力。围绕利润、资源两个中心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充分发挥业绩导向和资源配置作用;强化司库管理,提升流动性管理和运营效率。三是把握大变革脉动,提升党建工作。在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北京银行改革、创新、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同志们,回望18年发展历程,宛如仰望群星璀璨的苍穹。对于蓬勃向上、快速发展的北京银行来说,时间总是走得太急,但在飞逝的光阴中,始终留下了我们并肩奋斗的深深印记。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共同书写了一家金融企业创新发展的传奇。辉煌的历史让我们自豪,艰辛的付出让我们感动,宏伟的目标让我们憧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合点上,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坚定不移的信心,共同谱写北京银行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摘自2014年工作会议报告)
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十项战略举措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新常态呼唤新作为。站在2015年的起点,我们需要有新的视野、新的格局、新的担当,进一步开启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为行庆20周年交上一份浓墨重彩的崭新答卷。在此,提出2015年发展的十项战略举措。
形成完善的综合经营格局。在初步搭建综合化金融平台的基础上,当前要着力强化各金融业态之间的业务联动和服务创新。通过银行核心业务与保险、基金、租赁、消费金融的跨界合作、交叉融合,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全流程、定制化、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创新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尽快完成资本补充工作,不断增强资本实力,持续强化资本管理,撬动未来成长空间。
构建多层次企业服务模式。一是提升大客户服务能力,重点完善大客户集中经营,构建集约化、差异化的总分两级战略客户营销机制,深化“商行+投行”服务模式。二是提升机构客户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各区域财政业务,进一步拓展“京医通”项目在外埠区域的复制推广。三是强化中型客户在经营转型中的价值和作用,提升中型客户的数量和贡献度。四是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和流程,继续围绕科技创新项目、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新兴行业、绿色环保工程等,打造小微企业特色服务品牌。特别是,紧跟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贯彻落实服务小微企业、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提升小微业务专业化水平,持续打造小微企业的特色银行、首选银行。
打造创新的业务增长引擎。业务创新是引领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首要引擎,也是北京银行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阵地。未来,将以“大零售、大投行、大资管、大同业、大直销”为主要创新方向:一是“大零售”,积极发展智能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促进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推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以零售业务的大发展和零售客户的大增长,平稳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二是“大投行”,搭建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平台,构建高收益、低风险、成本可控的投行产品线。同时,做强现金管理与供应链业务,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实现传统业务与投行业务的融合发展。三是“大资管”,紧跟“标准化、净值型”监管导向,加强理财资产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创新,搭建机构合作平台,提升全资产经营管理能力。四是“大同业”,加强与金融同业的深度合作,特别是构建中小银行的银银平台,打通表内外、行业内外、境内外资金渠道,构建跨行业、跨市场创新的路径和平台。五是“大直销”,加大对直销银行的资源倾斜,将直销银行打造成为北京银行全新的服务模式、重要的业务板块、亮丽的金融品牌,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标杆和典范。
建设立体化渠道网络布局。一是顺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海外平台建设上更进一步,加快成立香港分行,积极在多个国家设立境外代表处,并强化境内外联动效应。特别是,以庆祝与ING战略合作十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中外合作的丰硕成果,深入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将未来的国际化合作推向新的战略高度。二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区域战略,推进区域化网络布局,实现已有分行的蓬勃发展,并积极谋求在云南、广西、河南、上海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等地设立新的分行。三是以设立专营机构为契机,推动业务创新发展,并加快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加快村镇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四是更加重视线上渠道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完美融合。
提升专业化资产负债管理。未来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向上承接董事会、高管层,落实战略层面的宏观规划;向下引领全面预算和业务经营单位,做好经营层面的微观管理。对此,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大力拓展核心负债,坚持从培育基础客户和打造创新产品入手,推动低成本负债快速增长;二是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提高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组合管理,使资产负债的规模、期限、利率、币种等要素完美匹配;五是不断提升主动负债和资金控制能力,强化流动性集约管理;六是加强精细化管理,结合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指标,充分发挥FTP价格导向作用,引导分支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全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全面提升专业化资产负债管理,着力打造一张“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精致生动的资产负债表。
增强前瞻性风险管控能力。面对经济运行的新常态,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守风险底线。一是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全流程嵌入式管理和全方位网状化覆盖。二是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把握风险产生的关键点,筑好风险抵御的安全线,将风险控制关口进一步前移。三是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切实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四是创新思路,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在发展中控制不良,在盘活中降低不良,在处置中消化不良。五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借鉴ING等国际领先金融机构在经济周期中的风险管控经验,既要坚守风险底线,也要助推业务大踏步前进;既不能忽视风险牺牲发展质量,也不能固守风险丧失发展机遇。要主动经营和管控风险,使风险敞口与战略规划更加匹配、风险成本与业务收益合理平衡,确保北京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始终保持稳健经营,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推进市场化管理机制变革。市场化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未来,要始终坚持以市场化和集约化思维,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建立起适应战略转型的前中后台、总分支行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探索“条块结合”的矩阵式事业部模式,优化条线之间、前中后台之间、总分行之间的工作流程,建立跨条线、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动营销机制。以“流程银行”为基础,通过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管理,加快实施流程再造,逐步打破前台营销部门界限,重点提高中台资源配置、运营保障、风险管控的效能,着力推进后台业务集中化和标准化处理能力,促进条线之间、部门之间高效协同和无缝对接。通过大刀阔斧地推进管理机制变革,真正实现从市场洞察到业务研发、产品组织、渠道搭建、风险内控的全程响应和高效集结,让创新发展活力全面释放,让各项经营指标全面超越市场预期,实现管理机制的大变革,助推各项业务的大发展。
实施科技与人才发展战略。一方面,科技是发展的引擎。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加快顺义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和数据仓库项目工作,构建资源和数据一体化共享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每人一张表”。进一步加强CRM系统建设,为营销、考核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牢牢把握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科技创新必争领域,持续提升智慧增长的新动力。另一方面,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要从战略高度谋划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北京银行长远发展需要,重点培养选拔一批创新能力强、熟悉国际化运作模式、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年轻领军人才。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的根本途径,持续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和队伍梯次结构,真正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新时期各项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依法合规经营的强大力量。进一步把全行思想统一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养、调整和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力度,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坚持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发挥共青团和工会的凝聚作用。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铸造北京银行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
注入强劲的企业文化活力。处于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全行呼唤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期待和谐温暖的精神家园。以迎接成立20周年为契机,继续弘扬“战舰理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三大核心理念,开展以“真诚相伴二十年,激情拥抱新梦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讲好北京银行故事,传播好北京银行声音,阐释好北京银行特色,营造有利于北京银行发展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奏响全行和谐发展的动人旋律。创新推出“全员持股计划”,着力打造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让全行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摘自2015年工作会议报告)
打造交易银行品牌推动金融转型升级
交易银行的概念起源于欧美,20世纪70年代在花旗、汇丰等银行孕育成熟,并历经金融危机的考验,成为国际化大银行的重要战略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在国内,交易银行伴随着智能化供应链金融的步伐而兴起,正释放着巨大的市场能量和转型推力。当前,面对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脱媒日趋深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新形势和新挑战,大力发展交易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改善金融供给、全面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战略基点。
新形势下打造交易银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打造交易银行有助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学派的重要理论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对于金融业来说,要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而交易银行的核心正是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整合各项资源、改革金融服务供给、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广度和效率。
打造交易银行有助于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面对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资本市场下挫的严峻形势,企业经营压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性,尤其对高效便捷的资金使用、专业安全的资金管理和低成本融资的金融诉求日益迫切。交易银行正是围绕客户交易全流程,通过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单一金融产品高效智能组合为客户提供不简单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打造交易银行有助于推动银行战略转型升级。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改革及互联网金融、大资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银行净息差普遍收窄,加之银行业不良资产集中暴露,又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如何获得相对低成本且稳定的负债、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银行转型升级的关键。为此,银行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跳出银行办银行”,这与交易银行的本质不谋而合。交易银行以其收入稳定增长、风险资产占用低、使用频率高、客户黏性强、业务壁垒明显等优势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打造交易银行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务内涵和外延。交易银行重组和整合了银行支付和信用两项最基础、最传统的业务,可以说是传统银行业务在新形势下的延伸和拓展。但是,交易银行并不是传统银行业务的简单组合,它包含了丰富的业务内涵及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典型传统业务的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同时,交易银行与其说是一种经营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在营销和管理中,交易银行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提供客户交易全过程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客户体验,是一种经营思维模式的转变。
北京银行积极打造交易银行的探索与尝试
过去20年,北京银行创新成长为一家现代化股份制上市银行,总资产和净资产均增长了100倍,突破2万亿元,全球千家一级资本排名提升了500位,晋升到77位,品牌价值超过300亿元,成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20年来,北京银行高度重视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打造了一批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和贸易融资特色服务品牌,为交易银行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打造了丰富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北京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服务升级”的理念,以电子化渠道为支撑,全力打造交易银行现代化服务模式。一是形成了涵盖五大业务板块(e归集、e结算、e增值、e融资、e存管)和36个特色金融产品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同时,北京银行整合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的国际业务资源和产品,推出“国际金融通”的环球金融服务品牌,涵盖七大产品服务方案(保融通、出口金融通、进口金融通、引资金融通、走出去金融通、全贸易链金融通、跨境人民币金融通),全链条地助推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目前,北京银行基本形成了覆盖本外币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
奠定了国际化交易银行业务基础。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人民币加入SDR等对外开放的新布局初显,跨境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北京银行抢抓政策机遇,于2015年11月获得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颁发的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资格,标志着北京银行具备了开展自贸区金融服务的基本条件。2016年6月,北京银行发布了“自贸盈”品牌产品,该产品是为自贸区内企业量身打造的自贸区综合金融服务产品系列,包括跨境直贷、跨境融资保函、国际贸易福费廷、跨境理财、全球现金管理等拳头产品。目前多家分行依托自贸区开展业务,为自贸区企业、“走出去”企业打造专属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建立了坚实的交易银行发展基础。北京银行统筹了柜面、银企互联、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ATM六大业务渠道和环球结算、全球代理行、海关信保、战略伙伴、分支机构网络等服务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银行服务平台。同时,北京银行在风险管控、核算体系、人才储备、客户涵养等方面也不断积累,奠定了未来交易银行的发展基础。
未来打造交易银行的战略思考和务实举措
进一步提升交易银行的战略定位。面对“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等新机遇,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从战略定位上,北京银行将主动而为、顺势而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将交易银行定位为北京银行全面转型升级的战略业务,高度整合行内外资源,改善金融服务供给,将交易银行打造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展策略上,将转变发展思路,以支付结算为业务触点,大力发展现金管理业务,在此基础上提供贸易融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从目标客户上,针对大中型企业更加关注其现金管理需求,辅以贸易融资等需求;针对小企业客户,以提供自助简便的支付结算为主,并辅以短贷宝等短平快融资产品。
进一步完善交易银行的管理体制。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和产品条线以及跨总分支机构的协同能力,提升快速整合服务的能力。要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精准的客户营销、智能化的服务方案设计、高效简便的产品交付、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为客户提供境内外、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全面的资金管理需求。
进一步强化交易银行的配套支持。一是加强系统建设。秉承在“对公领域做零售”的理念,借鉴外资银行经验,建立友好、注重客户体验的交易银行统一窗口和集合式平台,快速响应客户,让交易变得更为简单。二是构建风险管控体系。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时、动态地掌握企业真实交易数据,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一体化,构建线上数据质押与线下实际抵、质押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完善核算体系。建立符合交易银行特征的模拟核算体系,明确交易银行收入和利润贡献范围和口径,科学计量交易银行收入与支出。四是进一步充实人才队伍。加强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和产品解决方案专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的客户营销服务团队,团队中各种角色之间协同合作、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
(原载于《金融时报》2016年8月19日)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确保未来行稳致远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正在稳步提升,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不断增强发展信心。
在经济长期处于“L型”增长的新常态下,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的商业银行,如何全方位提升对风险识别的前瞻性、风险把控的全面性、风险处置的科学性,切实管理好金融风险,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经济新常态更本质的特征是结构调整,调结构必然带来阵痛。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阶段,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明显加大。
经济转型加大银行传统风险压力。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领域、产业和地区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清理“僵尸企业”,给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带来显著压力,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传统风险的防控难度也有所增加。
创新融合带来银行新风险暴露。跨界融合业务的发展在催生金融业变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隐患。金融体系外风险的跨界传染,重点领域、跨区域风险、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等潜在风险,对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监管趋严要求银行稳健经营。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化、综合化程度逐步加深,规范经营的审慎监管趋向更加明确,跨部门联动监管的趋势更加明显,监管执法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表内外监管的穿透性原则更加强化。市场化监管手段的运用也更加频繁,同时,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防控要求也更加严格。
站上新台阶北京银行强化全面风险管理
北京银行是一家在金融改革大潮中诞生的新型股份制银行,成立以来走过了艰难的历程,经受了风险的洗礼,创造了稳健的业绩,打造了优秀的品牌。成立20年来,总资产已突破2万亿元,净资产超1100亿元,均达到成立之初的100倍;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被业界誉为“经营最稳健的银行”。在当前“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下,北京银行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同步发展,始终坚持审慎稳健发展战略,坚守风险底线,致力于打造稳健经营的国际一流现代银行。
提升战略定位,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把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了从系统化到体系化、从单一风险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转变,建立起以总分支三级架构、信贷业务“六集中”为核心的框架、对各类风险全流程嵌入式管理和全方位网状化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各类风险管理过程中,北京银行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主动经营和管控各类风险,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增强信贷类与非信贷类并重的全资产管理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强化重点领域和创新业务的风险管控,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操作风险标准法项目成功实现核心数据库建设、评价工作流程和风险语言标准等方面的整合统一,形成联防联控的风险防范机制,开创了行业先河,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和内控管理的崭新模式,获亚洲银行家杂志“2015年中国银行业最佳合规风险技术实施项目奖”。
强化科技支撑,引入综合风险管理系统。为实现科学、准确、高效的风险管控,北京银行率先启动国内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以完整翔实的信息搜集、严谨科学的授权授信管理、专业化的风险控制手段促进了信贷管理质的飞跃,该系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持续优化完善管理系统和工具,不断提升科技系统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增加了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不仅如此,北京银行早在2000年就建立起国内银行业第一家全行性的会计核算中心,真正实现了全行经营“一本账”;独立开发了第四代核心系统,持续推进数据仓库建设,不断在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方面加大投入,实现科技智能化。北京银行还不断加大科技“控权”力度,严格公开招标,大力打造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阳光工程,提升科技防控能力,并将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深化中外融合,吸收国际风险管理经验。2005年3月25日,北京银行成功引入国际知名的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在与ING集团的合作中实现了引资、引智和引制,将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结合。早在2007年,北京银行率先引入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专项压力测试,有效提高了北京银行识别、量化、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此后,结合战略投资者ING集团的技术援助项目,全面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截至2015年底,已经启动18个项目,基本完成第一支柱三大风险项目,启动第二支柱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及全行风险偏好体系架构搭建,新协议实施成效逐步显现。北京银行与ING集团的合作被荷兰前首相巴尔克嫩德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推动了公司治理和管理机制的深刻变革,外资的引入和合作的深化为北京银行的稳健发展插上了加速腾飞的翅膀,从制度层面提升了北京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稳健依法合规发展。北京银行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修订、更新多项风险制度文件,共制定各项规章制度1300多项。规范业务管理操作流程,形成完善严密的内控体系。率先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率先实施了VAR值限额管理,率先引入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管理变革的先河。每年都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就全行内控提出意见和建议。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将加强思想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从制度、形式、内容多维度坚持常抓不懈。北京银行从加强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系统运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全员参与,三道防线主动约束、控制、管理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稳健合规发展。
开启新征程确保行稳致远打造百年老店
风险管理能力始终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经济转型期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期中国银监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匹配性、全覆盖、独立性、有效性等原则,在坚实的发展基础上,北京银行将继续完善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优化风险治理架构。未来北京银行将持续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探索分级风险管理模式,积极推出分层限额管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风险导向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努力搭建动态适应性调整风险管理体系。
进一步明晰风险管理策略。在认真分析风险治理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目标、各方风险管理职责、表内外各领域业务的专项风险管理策略,将全面风险管理嵌入到业务发展的全过程。
进一步强化风控科技支撑。当今,银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扩张,促使银行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将要不断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流程及工具,推动信息科技和外包风险管理工作,加大信息科技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健全风险考核机制。未来,将更加注重强化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效益指标考核,通过考核引导提升全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风险类指标在考核分值中的权重;加强对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的同步考核力度,形成目标管理和考核的硬约束。
进一步丰富风险计量方法。继续加快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注重加大良好的风险计量文化的培育和传导力度,努力提高风险计量能力。确保计量准确性、适当性,在建立风险评估标准、运用结果、改进模型及提升风险评估有效性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
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管理。不断完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以大数据思维不断升级和完善“风险数据集市”,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集约运行、动态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实时风险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持续增强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持续拓展风险管理的宽度、高度和深度,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以风险管理培训为依托,加强与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储备高精尖的风险计量专业人才。
(原载于《中国经营报》2016年8月22日)
一家金融企业起死回生、由弱到强的实践体会
我到北京银行工作已经整整20年,是创业者、亲历者、见证者。这些日子,我常常静心反思,北京银行走到今天的体会是什么?对未来的改革有哪些启示?值此之际,我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北京银行起死回生、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中国金融改革史上非常具有典型性,堪称经典案例。北京银行的前身是北京市90家城市信用社,成立之初,总资产200多亿元,资本金10亿元,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高达67亿元,可以说是资不抵债,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与此同时,各信用社分散独立、各自为政、人心涣散,增资扩股艰难,业务基础薄弱,管理标准不一,更缺乏科技支撑,可以说是一盘散沙,似乎已无力回天。
但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北京银行却犹如凤凰涅槃,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总资产增长了130倍,净资产增长了140倍,在全球银行业的排名提升了500位,位列全球千家大银行第77位、全国上百家城市银行第一位和首都金融业第一位。今天的北京银行,经过20年磨砺与历练,进入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期。
20年弹指一挥间。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这不是一句套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北京银行20年的发展,是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走出来”的。成立之初,面对90家信用社各自独立、人心涣散的局面,北京银行率先提出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保障了业务延续、队伍稳定,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20年来,北京银行党委坚持每周一中心组学习制度雷打不动,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学习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让这一传统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成为北京银行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北京银行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金融业率先提出“建设工作到位的党委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负责的经营班子”,在制度层面形成了发展的合力。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这一重大方针对于企业的领导,企业的管理、发展和改革方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也是北京银行20年发展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方针。
北京银行20年的发展,得益于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的正确与稳定延续。在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者说发展的梦想,提出“要把一个现代化的银行带入21世纪”,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五年发展规划,自此一脉相承,目前已确立了“五五规划”,这对企业发展形成了长远的思考。同时,北京银行的领导班子和人员队伍也保持了相对稳定,有力地保障了战略执行。20年来,领导班子有更替、有变动,但团结包容、担当实干的精神一脉相承。正是这种坚定和坚守,使全行上下在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停;正是由于大家能够忍辱负重、共担艰辛、砥砺前行,才能一起爬坡过坎、经受住考验,也才能一起分享风雨之后的彩虹。永续发展的理念、长远系统的规划、坚定有力的执行,推动了北京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银行20年的发展,得益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斗志。20年来,北京银行所经历的艰难和困苦,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成立之初,为了把90家分散独立的信用社整合在一起,一些干部遭遇刀砍、棒打、泼硫酸等极端行为威胁。事业刚刚起步,中关村信用社的风险案件暴露,发生额高达229亿元,造成损失67亿元,把总资产200多亿元、资本金只有10亿元的北京银行,几乎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面临破产倒闭的绝境,直接威胁首都金融安全,甚至我和班子成员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为了化解风险,全行员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依靠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用税后利润化解核销了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被誉为“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随后,为拓展业务,全行员工凭借“5+2”“白+黑”的奋斗精神,发挥敢于亮剑、一往无前的精神,在差异化的竞争中打开了一片天地,擦亮了“首都金融名片”。纵观北京银行的历史,从一度资不抵债到今天欣欣向荣,每一点成就、每一次成功,都有无数艰辛的往事,都离不开敬业奋斗的精神。这种在困难面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种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执着精神,正是北京银行20年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京银行20年的发展,得益于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关键节点,乘势而上打开了发展的局面。2003年,正是北京银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王岐山同志出任北京市市长,本来就是金融“行家里手”的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北京银行作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为北京银行指明了“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这一指示抓住了金融战略创新的关键点,直接推动了北京银行的创新发展,并由此撬动了整个中小银行的跨越发展。北京银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相继实现了成功更名、引入外资、走出区域、发行上市、综合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突破,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以发行上市为例,北京银行在短短半年内,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纪录,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被媒体誉为“在牛市的牛角尖上市”,补充了资本,打响了品牌,抓住了这一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以上市为起点,北京银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上市银行优秀水平,成为一家现代化、国际化中型上市银行,成为中国中小银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一种模式、一条路径,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北京银行的发展模式,被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纷纷效仿,迎来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机遇期,也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北京银行20年的发展,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探索。北京银行发展的20年,正是中国金融业沿着市场化道路深化改革、加快开放的20年。从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是一家股份制、市场化的企业,并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融入市场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为主旋律,北京银行从生死存亡的困境中爬起来迈向市场,从激烈竞争的夹缝中钻出来拓展市场,从战略创新的实践中站起来引领市场,科学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用竞争实力赢得市场的尊重。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公司治理和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开辟了一条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可以说,北京银行改革发展的20年,背后是一段走向市场、融入市场、引领市场的心路历程,这是北京银行发展的鲜明主线和宝贵探索。
北京银行20年的发展,得益于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员工和客户放在心里。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没有全行上万名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没有北京银行的今天。20年来,北京银行领导班子对人的关注最多,投入的精力、注入的情感也最多。北京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战舰理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人的管理和关注。北京银行始终倡导“真诚,所以信赖”,坚持“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成立初期,在发展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北京银行率先在首都金融业推出“3581”的薪酬制度改革,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同时,北京银行也是中国金融业唯一一家真正实现“全员持股”的银行,这也符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方向。20年间,北京银行每年初都要列出为员工办实事的计划和清单,到年末逐一核对落实,实现人与事业的共同成长。未来,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是北京银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思路。
上述六个方面,是我对北京银行20年改革发展的一些实践体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包括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创新的金融产品、全面的风险管理以及对监管精神的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协调各方面利益,等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专业特性,遵循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基本原则,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我的这些体会和感悟,来源于推动北京银行起死回生、由弱到强的20年具体实践。回首20年,我常常觉得,北京银行就像金融改革大潮中的一滴水,折射出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千千万万滴水汇集起来,必将掀起中国金融崛起的滔天巨浪。
(原载于《金融时报》2016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