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1481200000035

第35章 曾国藩的识人智慧(6)

风舞雪飘,放眼望去,冰天雪原,玉树琼枝,山川大地,银白世界,是何等的美妙。这已是古人见惯了而今人再难欣赏到的冬日美景了。高兴时,借音乐伴舞,声音如雪花漫舞之姿,轻而不狂,美而不淫,飘而不荡,奔而不野,是天下至纯至美的轻灵飘逸的潇洒态;又如女子临池兴舞,衣袂飘飘,长带曳曳,美不胜情。

钟响与锣鸣,都属于雄声,即阳刚之声,声音粗壮,气势宏大。然而“钟”声洪亮沉雄,远响四方,余韵不绝,悦耳愉心,所以为“贵”;而“锣”声则声裂音薄,荒漫沙嘶,余韵全无,刺耳裂心,所以为“贱”。

雉鸣与蛙鸣,都属于雌声,即阴柔之声,声音轻细,如旷野闻笛。然而“雉”声清越悠长,声随气动,有顿有挫,抑抑扬扬,同样悦耳动听,所以为“贵”;而“蛙”声则聒聒噪噪,喧嚣嚎叫,声气争出,外强内竭,同样刺耳裂心,所以为“贱”。

“远听声雄”,是说其声有如山谷回响,表明其心胸气魄宏伟,赋情豪放;

“近听悠扬”,是说其声如笙管之婉转,如春鸟翱翔,表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

“止如拍琴”,表明其人必高雅冲淡,雍容自如。以上皆为“声”之最佳者,所以定为“上上”。

“大言不张唇”(严格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大言却不大张唇”)是谨慎持重、学识深厚、训练有素的表现;“细言若无齿”,表明其必温文尔雅、精爽简当、成熟干练。以上为“声”之佳者,所以定为“上”。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沉癖散漫,有声无韵,粗鲁愚妄之人,其“声”大抵如此;夜深人静,群鼠偷食,声急口利,嗝嗝吱吱,“字句相连,喋喋利口”,足见其语无伦次,声无抑扬,其人必幼稚浅薄,无所作为;“齿喉隔断,喈喈混谈”,足见其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其人必怯懦软弱,一事无成。以上“声”相,当然属于下等。

2.声之魅力。

不同的声音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经过心理学的调查,大致形成这样几种类型:第一,声低而粗。这类人生活在现实里,性格成熟潇洒,较有适应力。第二,声音洪亮。表示此人精力充沛,具有艺术家气质,有荣誉感、有品位、有热情。第三,讲话的速度快。代表此人朝气蓬勃,活力十足,性格外向。第四,外带语尾音。这种类型的人,精神高昂,有些女性化倾向,具备艺术家气质。

以上这四种类型的声音,不论在交易或说服的工作上,都具有较为正面的作用。同样地,也会有产生负面作用的声音:第一,鼻音。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这种声音。第二,语音平板。较男性化,较沉默、内向、冷漠。第三,使人产生紧张压迫的声音。这类人很自傲,喜欢用武力解决事情。

好的声音和谈话技巧能提高说服力。那些说话音粗而低,说话速度快,尾音明亮的人能给听众一种“这人值得信任,积极、潇洒、有领导才能”的印象。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什么声音好,也与谈话的地点、对象、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舞场上,由于灯光较暗,加上光线闪烁等因素,舞伴们很少能看清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优美的声音就会产和很大的魅力。

3.闻声辨思。

生理学认为,声音中上佳者,应是始发于“丹田”中的。丹田,在人身脐下三寸处(古之道家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说,这儿属其一)。发于丹田的声音深雄厚重、韵致远响,是肾水充沛的表现。肾水充沛,身体自然健康,能胜福贵,因而主人福贵寿全。同时,这种丹田之气充沛,丹田之声洪亮悦耳,易引起共鸣效果,给人舒服浑厚的感觉。不好的声音,则是那种发于喉头、止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这种声音声气不足,给人虚弱衰颓之感觉,为肾水不足的表现。

《礼记》中曾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到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人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会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是外物使它那样。

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所以,一个人如果内心平静时,声音就会舒缓和顺;一个人如果内心清顺畅达时,声音就会清亮和畅;一个人如果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声音就会偏激热烈。

有关闻声辨思这方面知识,《逸周书·视听篇》有四点内容可供参考:第一,内心伪善的人,说话声音紧张结结巴巴,这是心虚的表现;第二,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第三,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第四,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长流,不紧不慢。

4.从声气中认识人。

声来自发音器官的启动,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它;音来自发音器官的闭合,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听到它。辨别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辨别人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时声的情状。

人类的声音包含各种要素。声调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大的声音,同时也具有权力。发出很大的声音,可以让别人沉默下来。然而,小的声音有时候更能发挥效果,这是因为人们会注意去听的缘故。当然,声大声小都需要姿势辅助,效果才更好。

发声法对音质有很大的影响。若以鼻子产生共鸣,声音像是如泣如诉,也会给人傲慢的印象。但是,如果是以胸腔来产生共鸣的话,发声法亦随之改变,变得丰富、强力,响度也够。

讲话的速度也影响到会话。说话速度太快的人,一方面容易给人好像有某种急事、发生了戏剧性的事件或热心投入的印象;另一方面会让对方感觉焦躁、混乱以及些许的粗鲁。说话缓慢的人,虽然给人深思熟虑、诚实的印象,但太慢也会变成犹豫不决或漫不经心,甚至还会呈现消极的含义。

无论是在战场上、商场上,还是别的什么“场”上,领导从声气识人,都是很重要的。

(1)和声细气者。

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陈述意见时常使用和声细气。它可以弘扬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和声细气的运用,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由于语音学中音素、音位的原理和人们说话时用声用气的心理状态及规律的不同,和声细气,这种声和气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细流,由人的心底流出,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适、安逸、细腻、亲密、友好、温馨的感觉。和声细气地说话的男人,为人必定厚道、宽容、襟怀开阔;和声细气地说话的女人,为人必定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2)轻声小气者。

轻声小气表现说话者对人的尊敬、谦恭、谨慎和文雅。在和别人交谈时,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它还能避免一些可能会招致的麻烦。但用它来公开坚持意见、反驳别人、维护正义和尊严或表示强调是不可取的。

(3)高声大气者。

高声大气是人们用来召唤、鼓动、说理、强调和表达自己激动心情的声和气。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性格。它通常用来表示极度的欢喜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4)唉声叹气者。

这种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强,缺乏勇气,一旦遭到失败,便灰心丧气,沮丧颓唐,乃至一蹶不振。

三、听其音,识其人。

1.声与音的区别。

声是气息冲击声带,引起空气振动而成的。这一刻气息冲击力强,是突发爆破式的,空气受振频率高,发音器官最紧张,因此效果强烈,听着清晰有力,是一种张扬的状态。

声爆破产生之后,空气受振动作用持续在空中传播,由此而产生音。此时发声器振频已经减小,发音器官也已松弛。也就是说,音是声在空中传播的状态,是声的余韵。音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音是声在空中传播的余韵。音跟声的差别并不大,只有从细微的地方才可以分辨得出来。犹如一口大钟,用木棒敲击,这时发出的响动是声;嗡嗡作响,在空中传播的是音。完好无损时与稍有裂口时的声音有差别,裂纹越小,差别越小。两口质地不一样的钟,声音也有差别。由声音来识别人物的心性能力,与以声辨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因其中不可确定的因素太多,因此能掌握其中真谛的人少之又少。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区别声与音,再用二者去察人心性品质,本来就是荒唐之言,当然不可能有人会掌握其中的奥妙了。但声音总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的一些信息来,因此有必要研究,也许正因为人们无法揭示其中的奥妙,所以可靠性、准确性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肯定有它未被人知的道理。

由于声的振频、强度不同,音在空中传播的余响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是音色的表现。音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差别,声乐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古人认为,贫贱者有声无音,伪装虚饰者有音无声。这个论断正确与否,值得推敲。有声无音,就是说气息冲击声带,发出了声响,但在空中没有什么余响,相当于单调的声音,没有混响效果。有音无声,指气息冲击声带,却没有发什么声音,仅在空中有余响。这在声学的角度上是讲不通的。因此,仅凭声音的高低悦哑,不与语气、语势、语义相结合,是不能够正确鉴别人才的。声音只是一个参数,不能也不可能单列出来,不能凭此一点断人才性。

为了解释上面的论断,古人还用动物作类比,说“禽无声、兽无音”。从事理来看,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莺语间关,燕声呢喃,春雨婉柔,增天地美色。百鸟齐鸣,啁啁啾啾,这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对行事立功的人来讲,总觉得绵曼之气有余,豪迈雄壮之气不足,这就是有音无声的缘故。而荒山旷野,大漠草原,朔风劲草,丛林万千。狮吼狼嗷,野兽出没,森气弥漫,惊骇突兀,虽然豪气冲天,威猛肃杀,但却是刚猛有余,曲折婉转之意不足,这是兽无音的缘故。用在人身上,有音无声的傲气不足、骨气不足、刚气不足,因此多为贫贱所困;有声无音的婉转不足、柔情不足、血性不足,因此多属无情残忍之辈。

人在讲话的时候,声音随空气振荡而向四方传播,以正前方为信息发射源。“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这种话语谈势,古人认为是高人国士的风范。这怎么理解呢?人以情为主,凡事多能兼顾情理,又不违背事理,这是一种处世的原则和标准,能两兼其美的人当然可以得到大家的称赞和拥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人的话,普通老百姓爱听,因为他们能从开口含情之中辨出情的真假,情绪的感染力在演讲中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讲话完毕,余意绕梁,荡气回肠,听者心摇神驰,这种深入人心的效果是情绪感染力的极致状态。有如此号召力的人,当然称得上高人国士。

除“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之外,对讲话的要求还有“口阔无溢处,舌夹无窈音”。“口阔无溢处”,是指口虽大,但在讲话时不漏风,先有声,后传音,声气相投,不散不乱,这是修养深厚的人的讲话状态;反之则是粗声大气,脸上溅珠,口中吐沫,这种形态的人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从江湖中冲杀出来的英雄豪杰,虽然身上野气很重,但豪气占了主导,虽带有草莽气,仍不失英雄本色。话又说回来,这种草莽江湖气,会在事业一步步的拓展之中,随着接触的人物的增多、交际面的扩大渐渐收敛。雄才身上多了英气,英才身上染有雄气,如此方可称雄天下。刘邦如此,赵匡胤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像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鼎盛时也算兵强马壮,群贤毕至,但草莽气太重,没随事业的拓展在文治上下功夫,又一心想被招安,最后终成不了气候。

舌尖无窈音,是指虽然激情昂扬,但不口沫横飞;虽流利灵巧,但不轻浮张狂。这种人不但才智敏捷,而且含蓄务实,厚重端庄,不但会得人帮助、事业有成,而且有很好的名声。

“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口阔无溢处,舌尖无窈音”,是古人对国士高人讲话状态的描述。现代演讲更是要求达到内容美、技巧美、语言美、风度美、服饰美和场景美的统一。讲话作为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交流中具有特殊功能,同时也是识别人的一条途径。

古时以声音识人,按照现代的理解,就应该是以谈吐讲话识人。因为人嘴里发出的音节都是有社会意义的词语,而非鸡鸣狗吠或龙吟虎啸。所以,以“声音”识人要结合话语的内容、神态语气一起进行,才不至于有失偏颇。风度优雅、举止潇洒、谈吐文雅、才思敏捷,无论古今,都是好的谈吐之相;反之,夸夸其谈、无病呻吟、张牙舞爪、口沫横飞,这些姿态是令人厌恶的。

2.从音色中辨别人。

音,是声的余波、余韵。音跟声相去并不远,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

人的声音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复杂的心理反应。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纯浊,都能显示出异常复杂的情感。《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察其声气,而测其度;视其声华,而别其质;听其声势,而观其力;考其声情,而推其征。”其中的“声气”,略同于声学中的音量,通过声气粗细,可察看人的气度;“声势”相当于声学中的音长,声势壮者,声力必大;声华相当于声学中的音质音色,“声华”质美,则其人性善品高;“声情”相当于带感情的声音。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乐,必在音色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1)凝重深沉者。

这种人才高八斗、言辞隽永,对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准确,对社会、对他人较负责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于人情事理的复杂性,使这种人能力得不到重用,抱负无法施展,如先秦时期的屈原。

(2)锋锐严厉者。

这种人言辞锋锐,爱好争辩。谈话时他一旦逮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就会不留情地反击,让对方无话可说。这种人看问题一针见血,眼光犀利,但由于急于找到并攻击对方的弱点,从而忽略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关键,陷入舍本逐末、顶牛抬杠的处境而不能自拔。

(3)刚毅坚强者。

这种人办事坚持原则,公正无私,是非分明,但是因原则性太强而显得不善变通,让人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过,他还是因为肯主持公道而得到了别人的尊敬。这种人在评判他人的价值时,不因个人恩怨而产生偏见,依然能做到公正无私,扬善除恶,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

(4)圆通和缓者。

这种人为人宽厚仁慈,性格宏度优雅,具有圆通性,对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态度。在语言上圆通能使一个人在交往时显得温和可爱,这种人具有柔和的言辞和态度,不喜欢进行争论,怕伤了和气。拥有这种才能的人,总是“入乡随俗”,不在别人面前大露棱角,举止、言语无不八面玲珑。这种人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因为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若不会交际与圆通,必然不胜其任。

(5)温顺平畅者。

这种人说话速度慢,语气平和,性格温顺,权利欲望平淡,与世无争,易与人相处。但因为用意温软,而使自己长期处于一种胆小怕事的状态,对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态度。如果他能遇上一个肯提携他的人,从旁帮他一把,教导他磨练胆气,知难而进,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能刚能柔的人物,会有一番大作为,令人刮目相看。

(6)浮漂燥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