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湖南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14844700000003

第3章 湖南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分析

3.1 湖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3.1.1 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湖南省GDP为5612.26亿元【2】,增长12.0%,为近8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按物流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16.7%的通行标准,湖南的物流费用支出为937.35亿元[18]。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物品流通总量迅速扩大,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湖南物流业迅速发展,2004年,湖南省货运量达69680亿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565.99亿吨公里,增长17.1%;旅客周转量982.53亿人公里,增长20.2%。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2123.53亿吨公里,增长18.3%。物流总量直线“飆升”。近年来,我省现代物流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供需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流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稳中有降。据省经委和省统计局初步测算,200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736.79亿元,与GDP的比例为18.88%,比2006年上升0.2个百分点,比2005年略降0.04个百分点。这个成绩是在油价上涨、人工及资金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表明全社会物流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货物运输总量大幅增长。全省共完成货物发送量9.91亿吨,同比增长16.0%。今年1-10月,全省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5亿吨,同比增长11.1%。

三是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沙金霞、湘潭九华等省级重点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一大批物流项目正抓紧规划建设,仅重点物流企业,目前在建的物流项目达36个,总投资88.6亿元;规划建设的物流项目69个,预计总投资134.6亿元。四是综合交通建设步入高潮。特别是今年以来,建设规模更是空前,高速公路共开工建设18条,打通11个出省通道;铁路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北站搬迁等重点工程均在抓紧建设;水路常德至鲇鱼口192公里千吨级航道建成并通过验收。五是专业化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全省共有7家物流企业曾荣获“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称号,共有8家物流企业通过国家A级标准评估认证,其中实泰、一力、金霞粮食物流被评为4A级企业,并涌现出一批主营业务过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六是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大为改善。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如《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各市也纷纷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更加关注和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物流市场“小、散、乱、差”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大的改观,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长期任务。

随着湖南工业化的提速,未来几年内,湖南省将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湖南地处中部,发展现代物流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湖南省衔接南北,承启东西,湘江与洞庭湖通江达海,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带和沿长江产业带。到2003年底,湖南铁路、公路和航道里程分别达到2777.13公里、85233公里和10041公里,分别居全国第11位、第9位和第4位。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助推经济力度增强。据统计,2009年湖南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4566.4亿元,比2008年增长8.6%;物流总费用2391.41亿元,同比增长16.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8.49%,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832.26亿元,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7%,占全省GDP的6.44%,正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经营理念不断转变,物流专业化程度提高。近年来,我省工商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物流管理,物流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发展;一批物流企业从专业市场人手,努力做专做大做精,出现了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正在形成。到2009年,全省注册物流企业2910家,个体工商户48404家,从业人员约120万。物流业务不断拓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2008年全省主营业务收人过亿元企业22家,2009年1家企业进人全国前50强,45家企业通过国家A级标准评估,其中4A级企业13家。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流技术水平升级。一是运输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截止200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91403km,其中高速公路2227km;内河通航里程11968km,港口105个,铁路营运里程3647km;民用机场5个。二是物流基地和国际物流平台建设加快。长沙金霞、湘潭九华、株洲石峰等8个省级物流园区正在抓紧规划建设,总面积为30km2,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全省设立各类口岸10个。三是物流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湖南省成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予以重点扶持。省财政于2008年起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又制订了《湖南省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全省现代物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发展物流产业,湖南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29家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成交额688.95亿元,增长19.2%,相当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200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为5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出口30.98亿美元,增长44.3%;进口23.40亿美元,增长47.2%。

湖南目前已经建成三家公路货运信息网。其它的地区也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公路货运信息网。目前,已经建成的这三家中,运天货运信息网的实力最强,已经发展到了上千会员,而且已经开始跨区经营,并在与浏阳货运信息网的地域竞争中占据优势。浏阳货运信息网的市场与运天货运信息网冲突并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现在已经逐步淡出市场。衡阳货运信息网的规模较小,但由于偏居一隅,仍然拥有自己的市场。长沙、衡阳在湖南的物流信息网趋势中走在货运信息行业的前列,这与它们分别是湖南的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也密切相关。

目前,湖南省人均GDP为9117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600到2000美元时,是现代物流业加速成长的阶段,湖南省正处于物流产业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如果我们将物流产业中某一绝对指标(如货运总量)的变动情况符合某一变动趋势这一现象称为“物流增长路径”的话,那么用不同时期的物流增长路径及其相应的指标就可以考察地区物流增长的持续性特性。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货运总量来进行考察。近25年来的货运总量情况,分别为五个五年计划中的年次表示,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为了便于分析近二十年来湖南物流总量的走势,我们先分析最近的两个五年计划情况。以X表示计划内的年次,以Y表示货运总量,从1996—2000年可建立方程为:

Y=49073.1+375.1x(3-1)

方程(3-1)表明,从1996年到2000年的“九五期间”内,湖南省物流量增加额保持在一个大约平均每年375.1万吨的水平上。

从2001—2005年的“十五期间”内,湖南的物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上所设X与Y,也可以建立一个方程,结果如下:

Y=46291.164+5214.018x(3-2)

从方程(3-2)可以看出,本世纪初,湖南省物流量增长路径发生重大变化,湖南的物流量年平均增长额达到了每年5214.018万吨的水平。斜率的急剧上升,一方面说明湖南物流总量显著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整体增强的同时,物流量增长速度由匀速变成加速发展趋势。物流增长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路径。

湖南的物流总量的增长路径,货运总量由原来的上升到一定空间后,维持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上下的振荡调整后,再上升,纵观二十余年走势图,总体趋势是上升,增长持续性好,并且在“十五”期间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

从形态上来看,显然前四个阶段的方程表现得更为平坦,第五阶段则更为陡峭。如果这种形态不受到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物流量迅猛增长的这一趋势至少还可以保持若干年。可以说目前湖南省的物流发展已经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其次,从曲线上来看,第五阶段比前几个阶段好得多,没有出现上下调整和振荡的情况,而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意味着本世纪初湖南物流总量增长的加速度高于上个世纪。

3.1.2 发展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截至2009年,全省公路总里程1914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227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3486公里,居全国第十位、中部第三位。水运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基本航运条件。航空拥有五个机场,其中4D级干线机场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有航线70余条,通航45个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直航韩、泰、日等国家及港澳地区。

(2)社会经济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9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GDP总量居全国第十位。现代制造业优势不断凸显,2009年底,已有机械、食品加工、石化、有色、钢铁、轻工、旅游七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农业发展的根基深厚,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带动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明显,目前,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电子与信息等十几个优势产业和7个高新技术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在许多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截止2009年底,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实际到位内资1442.98亿元,增长17.3%。

(3)产业带动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产业带动龙头。“十一五”期间,湖南把加快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中之重,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以信息产业、精品钢材、高档卷烟及食品、林纸一体化等“标志性工程”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形成示范;重点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特色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的战略产业。

(4)商贸流通优势。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先后入驻湖南各大城市;本土的步步高等商业零售企业快速发展,湖南商贸流通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批大型综合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功能健全、辐射范围广泛,零售业新型业态快速成长;电子商务正方兴未艾。

(5)发展环境与政策优势。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为促进湖南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此夕卜,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统筹区域发展,加强泛珠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湖南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3.1.3 存在问题

(1)现代物流理念淡薄。有些领导未能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来对待;个别领导甚至关于什么是现代物流都知之甚少;部分物流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满足于传统的运输、仓储,习惯于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2)物流费用成本偏高。因多种原因,我省物流业对GDP的贡献度小于发达省份,其成本费用不仅高于沿海发达省份,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发达国家。

(3)规模偏小综合力差。一是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94%以上是个体户,现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0.24%;二是全省进人全国50强的企业仅一家,且无一家5A级物流企业;三是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品种单一,无法提供完整的诸如流程网络设计及货物整个供应链全过程服务;四是外向度差。

(4)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专业货运场站建设明显不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专业物流平台建设不足;部分物流企业设施老化,改造升级任务艰巨;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全省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此外,还存在物流管理体制多头管理、绿色物流薄弱、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和物流科技投入少等问题。

3.1.4 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是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后金融危机的物流需求。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全球经济将迎来“后金融危机时代”,都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低端的产业正大规模的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湖南在承接长三角区域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必然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三是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中、西部经济也在越来越快地融入全国乃至国际经济体系中,同时,湖南又处于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要位上,这都会给我省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四是“三化”建设的物流需求。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力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物资流通的渠道,加快物资流通的效率和提高城市配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五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带来了现代物流业的巨大需求。故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势在可行,势在必行,抓住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机遇,就助推了国民经济的腾飞。

3.2 湖南省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影响

现代物流业作为专门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行业,其发展对于满足企业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现代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社会化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产业支撑规模巨大的物资实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流通,没有物流产业的高度发展,没有物流产业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就失去了重要基础,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

湖南经济二十年来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显著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现代物流需求逐步增长,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湖南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南省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影响广泛。

(1)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

物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产生于工商企业和事业部门生产经营和事业经营的需要以及全社会物质生活的需要,物流需求的规模与质量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湖南地处中部,衔接南北,承启东西,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带和沿长江产业带。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进人新世纪以后,湖南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2004年GDP达到5612.2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增长速度提高2.4个百分点,为近8年最快一年。

随着“三化”进程逐步推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湖南省产业结构逐步向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的方向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物流市场建设重点应当也要包括特色市场的建设,特别是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的农产品批发流转市场的建设上。利用粮食、供销等系统已有的网络体系改组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体系。利用湖南省粮食、供销两大系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网点这一优势,注入现代经营理念,与农业生产者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从农资、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农副产品的全面走向市场,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使我省农业产业化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促进广大农村的小康建设。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物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就物流数量而言,我们往往将之与货物运输量相联系,经常以货运量作为物流量的衡量指标或者代理指标。物流量主要表现为货物运输量,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货运量也会相应的增长。货运指标统计显示,湖南经济在80年以来,增长了28倍,同时货运总量也翻了三番,经济总量对货运量的拉动作用还是十分的明显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的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增大,道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运输量也逐年增长,公路快运、门对门服务、宅运服务及其它高速优质服务内容的提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充分说明了湖南经济发展带动了湖南物流数量和质量的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物流需求的质量。

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物流服务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呈现出多样化、高度化的趋势。

自上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湖南省逐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三化”战略,确立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及“三化”进程对湖南省国民经济的渗透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1%;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1%。从而使得物流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增多,由于这些产业所创造的附加值高,单位价值量大,市场周期短,市场风险较高,因而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提升。同时,减少物流过程中的产品破损,加快流通速度,缩短物流周期,缩小库存,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快速反应性,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对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越来越多的选择便捷快速的公路货运和航空运输,航空运输量和公路运输量保持迅速上升趋势。

湖南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物流需求。

物流的发展必须依托经济发展,只有足够的物品需要转移,才能产生足够的物流市场。因此,要发展我省物流业,首先必须提高我省的商品化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工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扩大生产规模。应该说,“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为我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省要立足于建立粤港澳的农业大后方,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发展商品性农业。现实来看,提高我省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水平可以采用划片实现商品化生产的形式,在洞庭湖周边地带以原国有大农场为基础,根据地力、交通状况、生产习惯等,按照标准化生产方法,大规模地组织某一种或某一类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产业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在大中城市周围,围绕城市需要组织农业生产,并相应地形成城市农产品供应系统。在广大山区或丘陵地带,宜生产特色农产品,并形成规模和质量保证体系。与此相对应,培育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的物流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在工业发展领域,要按照经济分工的基本原则、粤港澳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客观需求来调整现有工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大分工,有机和有效地融人泛珠经济圈及经济产业链,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与此同时,要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加强专业分工与合作。自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已成为现代生产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种分工中,不仅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利润的源泉不仅仅在于减少物质和劳动的消耗,先进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企业巨大的利润源泉。在当今经济活动中,更多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降低费用,不仅将企业外部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给物流服务企业,而且将企业内部的物品转移工作也交由物流企业,使得生产企业既可以节约开支,又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我省企业要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3)现代商业发展对配送产生旺盛需求。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居民日常消费量巨大,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湖南省商业在流通规模、场所设施、经营管理、效益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保持高速增长,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0%,2004年达到2069.84亿元。商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中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产业。

同时,商业经营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超市、便利店、专业批发市场等多种商业经营方式在湖南商业中所比重逐步增大,大型商店和商品交易市场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限额以上连锁企业拥有门店数774个,增加229个,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4.54亿元,增长34.8%。129家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成交额688.95亿元,增长19.2%,相当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连锁经营销售的比重不断扩大,逐步成为重要的商业运作模式,这必然会对城市配送体系产生旺盛的需求,因为连锁经营的重要目的就是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物流管理形成规模效益,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在湖南省商业特别是连锁经营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物流配送将会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湖南省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影响表现位不断扩大的物流总量规模和追求不断提升的物流服务。湖南省经济水平的发展在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的同时,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面对业已变化的市场,必须加快服务内容的调整,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同时,湖南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因而需要加大培育力度,要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大力推进物流现代化发展。湖南省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高层决策部门已经提出随着湖南工业化的提速,未来几年内,我省将重点建设以长株潭、怀化、衡阳和岳阳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的“物流湘军”的物流发展战略。今后,湖南省将突出抓好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专业批发市场、现代连锁经营等三个层次的重点,争取在3到5年内使我省现代物流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并力争在2010年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其中连锁销售额占比达到20%以上;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明显下降;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12%;流通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2%,基本实现流通现代化[9]。

3.3 湖南省城市发展水平对城市物流的影响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新世纪加快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城市是物流的节点,在城市建设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对于调整物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城市化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9]。

城市是聚集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20],是物质流、信息流、能源流、价值流不断聚集和扩散的中心。它的聚集和扩散的功能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的商品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就是通过城市对外交流总量反映出来的。城市对外交流总量包含物质和信息两个方面,由于信息流量尚无完整的统计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口径一致,本书以物质流量为代表进行数据统计,忽略信息流量。城市物质流量是通过两个指标来反映的,一个是货运总量,一个是货运周转量。城市货运总量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物质量的直接反映,城市货运周转量是把一个城市不同的运输方式、批量和品类的货物位移加总。它们中任何一个都能够表现出城市的物质流量规模。城市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来反映。论文选取了2001年到2004年的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作为代表城市物流总量的指标,选取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和作为代表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其发展确实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作用,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模,所以城市物流总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通过物质流量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出来。

物流企业的发展又与整个社会的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相互推动各自的发展。物流业必须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业务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客户数据库,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货物的货源、调运、分发等;其次是建立内部管理网络,将所有网点联网进行管理,快速发送各种指令,并及时收集各营运网点的指令执行情况及其他情况,了解企业的营运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业务开展。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其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商品的供求状况、各地的生产与供求状况、潜在客户档案等。

城市物流总量主要受到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一个正相关关系。即经济迅猛发展,物流总量也会呈快速上升趋势。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提到,有些还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城市的产业经济结构是影响一个城市物流总量变化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一个城市的产业经济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它是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到了工业化中、后期,随着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原来的加工业逐步被转移到郊区或更远的地区,城市对外交流的有形货物在减少,而城市对外交流的无形货物在增加。因为它的信息中心功能、管理功能不断在发展,因此其物流总量有下降趋势。

我国城市物流总量的大体发展趋势是:东部地区城市处于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二一结构,城市的经济功能已开始进入转换升级阶段,城市的物质流量在下降,而信息流量在上升。中部地区城市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基本是二三一结构。城市经济功能基本处于工业扩张阶段,城市的物质流量可能要大于信息流量;而西部地区城市则处于向工业化过度阶段,其产业结构基本上还是一二三结构。城市经济功能还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城市的物质流量发展较快,信息流量发展较慢。

为了分析城市物流总量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关性,我们选取中部地区湖南省的长沙、岳阳、湘潭和怀化等四个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泛、商品集散能力强的城市来做城市发展水平对物流总量的定量分析。选取城市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和GDP(亿元)两个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相关模型来分析城市发展水平对城市物流总量的影响[21]。

除了长沙的货运周转量与GDP没有相关关系,而以岳阳为代表的其它三个城市则货运周转量与GDP高度相关。说明以长沙为代表的中部中心城市,其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二一结构(长沙市2003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9:42.5:48.6【3】),城市的经济功能已经进人转换升级阶段,城市物质流量在下降,而信息流在上升;而以岳阳为代表的快速发展中城市仍然处于工业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二三一结构(岳阳市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9.9:45.2:34.9【4】)城市的经济功能基本处于工业扩张阶段,城市物质流量发展较快。

湖南四个城市的物流总量彼此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充分说明影响一个城市的货运周转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特别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指标GDP和产业经济结构。湖南四城市数据定量分析结果与我们前面的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充分验证了城市物质流量早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与经济发展总量成正相关性增长,而到后期则与经济发展GDP指标逐渐脱离相关性轨道,在一定的数量上下波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振荡整理走势。城市物流总量进入了一种新的发展时期:其物质流量进入了一个饱和期,而信息流量则会进入一个快速上升通道。

物流总量是城市物流园区规模建设的重要依据。从回归模型中可以得知,一个处于扩张阶段的工业化城市其物质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关系,GDP是可以建模预测的,这就是这一类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而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心城市其物质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没有相关关系,发展特征为一种城市物质流量下降,信息流量上升的趋势。在城市物流园区规模建设规划要慎重考虑,在其管理建设和信息建设要有所偏重,从而避免物流园区规模盲目发展和过热发展而造成浪费,节省物流费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经济,增强城市功能。在工业化后期城市中加大管理建设的投资和加快城市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培养充实现代物流人才,来实现城市物流总量的快速扩张逐步转移到物流质量的显著改善,提高物流交易成功率,减少工业物流成本,降低物流费用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注重物流产业的集约化,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的城市物流力量。

3.4 湖南省物流产业与经济相关性定量分析

物流总量大小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物流总量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下面来分析物流总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并不完整,现在权威的统计只有货运总量和货运周转量两个指标,我们这里就选取货运总量和货运周转量作为物流总量的代表指标,同时选取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代表指标,来考察物流总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随着湖南省经济的迅猛发展,湖南省的物流产业也发展迅速,表现为货运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从两条曲线相互影响,GDP与货运总量之间有明显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这表明,经济发展了,物品的流通也会增多,区域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生产资料和物品流通,从而使社会货运总量大幅增加。

下面对湖南省的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以Y表示湖南省货运总量,X表示湖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用SPSS软件对这25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可以建立货运总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的回归模型是:

Y=31337.226+6.263X(3-3)

各检验值可以看出回归方程对实际资料的拟合效果较好,并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回归方程说明湖南省GDP与湖南省货运总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GDPXt货运总量有显著性影响:方程(3-3)说明X对Y的影响。也就是说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货运总量将增加6.263个百分点,可见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省的货运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湖南物流产业潜力巨大。

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货运总量(Y)对湖南省国内生产总值(X)的影响。见回归方程(3-4)。

X=-3969.540+0.135Y(3-4)

F=128.722,t=11.346,R=0.921,AdjustedR2=0.842方程(3-4)说明货运总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将增加0.135个百分点。可见,货运总量与GDP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将会促进GDP增长,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是非常明显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水平正相关。这与定性分析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湖南物流业的发展与湖南经济进入了一个良性的互动阶段。综上所述,从两者的定量分析回归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湖南省物流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湖南省的物流企业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改变业务单一的状况,同时,要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从业务性质上讲,物流企业是服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要提供主动式服务,利用各种信息特别是服务对象反馈的信息,提供适时服务。同时,也要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按照高质量的服务标准进行行业约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出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整个行业的服务行为,建立物流业的信誉体系。

3.5 中部崛起与湖南物流发展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对夕卜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局良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建设一批粮食储备和中转物流设施,重点支持郑州小麦物流节点和武汉、长沙、九江等稻谷物流节点建设。大力推进区域内散粮运输,形成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支持农户建设标准化储粮装具。

以建设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为重点,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配置,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作用,强化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加强路网主通道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突出“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区域干线建设和京沪、京广、京九线等电气化改造,实现既有繁忙干线客货分线,形成区域间大能力运输通道。扩大路网覆盖面,加快开发性新线建设。强化煤运通道建设,实施大秦线、朔黄线等煤运通道扩能改造。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地区规划建设城际客运系统。有条件的大城市适度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加快京沪、京广、徐兰、杭昆、青太等客运专线和沪汉蓉快速通道、大同至西安等铁路建设,完善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枢纽站。

新建合肥至福州、九江至景德镇至衢州、阜阳至六安、荆州至岳阳、赣州至韶关、衡阳至井冈山、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等地区开发性铁路新线。

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城际客运系统。

加快湖南汝城至道县、吉首至通道、澧县至蓝山、岳阳至常德、江西鹰潭至瑞金、湖北麻城至武汉、宜昌至巴东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开工山西长治至吉县、灵丘至平鲁、江西瑞金至寻乌、龙南里仁至杨村、湖南界化垄至茶陵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既有高速公路路网改扩建。扩容改造北京至港澳、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等高速公路;完善地方高速公路网络。

以改善中心城市航空运输条件和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通过新增布点机场建设和既有机场改扩建,完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支线机场,实现航空枢纽、干线和支线有机衔接,客货航空运输高效安全、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武汉、长沙、郑州机场在全国的地位,实施太原、南昌、长沙、张家界等机场改扩建工程,合肥机场迁建工程和吕梁、九华山、神农架、宜春等机场新建工程。研究论证武当山机场建设问题。

到2020年中部地区布局新增的机场:

山西省:吕梁、五台山机场。

安徽省:九华山、蚌埠、芜湖机场。

江西省:宜春、赣东机场。

河南省:信阳、商丘机场。

湖北省:神农架机场。

湖南省:衡阳、岳阳、武冈、邵东机场。

长江水系。结合长江干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快长江干线航道、主要支流航道和主要港口建设,加强以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物流综合枢纽建设。实施武穴、瓦口子、沙市、周天、武桥、江口、枝江等中游航段的航道整治工程,完善三峡翻坝转运设施。实施湘江长沙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芜申运河。加强内河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矿石、煤炭、粮食泊位建设。

编制区域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托郑州、武汉等全国性和其他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鼓励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建立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引导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推广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统筹建设一批保税物流中心。到2015年,使中部地区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配套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设施体系。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强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构建沿长江经济带、沿陇海经济带、沿京广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对接,密切联系成渝、关中-天水等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形成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

提升沿京广经济带水平。提高京广通道综合运输能力,依托沿线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巩固加强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

培育城市群增长极。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的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成为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武汉城市圈。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把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和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推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建共保、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

——皖江城市带。进一步提升合肥、芜湖、安庆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推动沿江城市跨江合作和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密集区。加强沿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岸线资源,促进形成对接长三角、连通中西部的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的对接和合作,将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和接产业示范区。

——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目标,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环鄱阳湖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通道,实现与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周边省交通主通道相连通。加强分工协作,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生态产业,保护好“一湖清水”,建设生态城镇、绿色家园,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太原城市圈。加快太原市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提升,稳步推进以太(原)榆(次)为中心,公交、电信、金融、市政设施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建立城市间协商协作机制,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将太原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基地,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较强辐射作用的现代化城市圈。

3.6 两型社会与湖南物流发展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开启了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幕。

两年来,湖南也利用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时机,启动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建设。而长株潭城市群在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前,已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重点经济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如长株潭城市群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区域经济规划体系,取得了“五同”(即三市交通同环、能源同体、生态同建、信息同享、环境同治)和产业逐步聚集等成效,贯穿三市的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也迈出了强劲步伐。近年来,湖南确立以先行区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的思路,在城市群中规划了总面积为1710平方公里的先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1200平方公里,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云龙新区)90平方公里,湘潭先行区420平方公里),力图通过率先改革和发展,加快城市和产业融合,为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探索新路,提供经验。

拉开道路框架。按照“八纵十横”的骨干路网规划,先导区开工建设了潇湘中路、潇湘南大道、学仕联络线、枫林西路、岳麓大道西线、雷锋大道西线等6条道路,道路总长39.94公里,投资总额34.66亿元。今年开工的道路还有:黄桥大道第一段、龙王港路、东方红路、含浦大道第一段、枫林西路第三段、莲坪大道、坪塘大道洋湖垸段、含浦大道第三段、潇湘南大道第二段、潇湘北大道景观道工程等16条道路,总长约70.86公里,预计投资总额48.17亿元。

启动片区开发。梅溪湖片区。定位为国际功能服务区,着力打造国际商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国际研发中心。今年启动占地3000亩的湖泊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洋湖垸片区。定位为中部一流的总部经济区和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启动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和一座标准五星级酒店建设。滨江新城。定位为以商业、商务为核心,以都市居住为依托的复合型新都会中心和现代滨水新城。已完成一、二期89万平方米的拆迁;启动滨江商业街、金融大厦、大型超市建设。岳麓山景区。完成了景区的整体风貌设计,正在编制天马山、凤凰山整治和西湖文化园的修建性详规,完成了西湖文化园的全部拆迁,启动了天马山、凤凰山、桃子湖28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工作。启动西湖文化园的整治提质工程。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按照先导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规划,岳麓区编制了“四区四园一基地”(滨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梅溪湖国际服务功能区、人文生态旅游区、现代都市农业样板区、岳麓科技产业园、洋湖湿地文化公园、大学城文化艺术产业园、莲花和文化旅游观光园、中塘现代物流基地)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继善高科、晚安家居等7个项目入驻岳麓科技产业园并启动建设。江麓容大CVT项目一期工程抓紧建设。锦绣潇湘文化广场开业,沁园春御院酒店、大学科技数码港、硒码IT广场等项目主体竣工,麓山国际文化城启动拆迁腾地,湘腾国际商业广场等商务楼宇加紧建设,豪生国际酒店、深圳人人乐连锁集团等知名商业品牌进驻岳麓。先导区核心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来势喜人。

开展城市“四化”工程。即“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截至目前,绿化工作已经完成;亮化工程设计基本完成,33条小街小巷路灯改造工程已有6条开工建设;“一纵”(炎帝广场至向阳广场)、“两横”(建设路和长江路)沿街建筑物的美化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全部完成,不少路段已开始施工;推进了城市数字化工程,电子警察、卡口、诱导屏、监控点的建设正在抓紧进行,监控中心设备的联调基本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部分完成了项目调研、方案编制和评审。二是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三是开展“两型”创建活动。在去年六项“两型”创建示范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深化开展“两型”机关、学校、企业、市场、街道、小区等十项创建示范活动。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2009年到2020年建设规划10月27日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09-2010年首期建设长株潭线,全长约100公里。经长沙新火车站向南至暮云后分线,一端接入株洲站,一端接入湘潭站,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

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8月10日正式封关运行投入使用。长沙成为中部地区首批、湖南唯一提供类似香港“自由贸易港”服务的城市。目前中心已推出进口保税存储、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货物一日游、与其他特殊区域间的流转、简单加工与增值服务等5大业务模式。以货物转关“一日游”业务为例。之前一个40尺货柜经由香港转关,“香港一日游”费用约为!2万元人民币,时间需要4到6天;通过“保税中心—日游”只需要2000元人民币,时间仅需4到6小时,企业大大节省了装卸、长途运输成本和时间。保税中心提供的系列业务能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拉动湖南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9月28日开工,标志着长沙迈进“地铁时代”。该工程串联起汽车西站、长沙火车站、武广长沙站3大客运枢纽及溁湾镇、五一广场、芙蓉广场、袁家岭4大客流集散中心,全长22.262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站19座,其中换乘站6座。工程总投资119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工程建成后,近期将实施6车辆编组,即每小时发车12对,高峰小时行车间隔为5分钟。据预测,初期(2016年)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将达到1.01万人次。

株洲重金属核心污染区34.41平方公里土地的合理处置方案1月4日获批。株洲是重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30多平方公里的“污染地”,既不能作为耕地使用,也不是建设用地,这部分土地将逐步转成建设用地或生态用地。国土部门通过合理处置,将其确定为未利用地,使株洲未来用地空间大大拓展。既确保了污染区土地合理利用,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压力。

株洲市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工程推动城市品位品质提升。“绿化”在2月底全面展开,3月底全面完工,4月份组织验收,主要包括拆围(墙)透绿100处,新建和提质改造园林绿化项目100处,提质改造5个社区;“美化”主要是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的穿衣戴帽,整治广告店牌,改善临街景观;“亮化”主要是提高2008年亮化工程的效果,并适当扩大范围,丰富城区夜景,完成神农公园的亮化提质;与此同时,整合公安、交警、城管、消防、水电气等信息系统,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

株洲市3月17日举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授牌暨铜霞路改扩建一期工程启动仪式。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内聚集冶炼、化工、建材、能源类企业130多家。该区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园区,并被列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率先启动的5个示范区之一,其控制区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核心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控制区发展重点是“一城两园”,即石峰新城与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田心高科园;核心区主要由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工业园、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材循环经济工业园、国际物流园和国际环保产业园等5大功能产业园组成。

株洲公交3年内全变电动。2009年,为提升城市品位,株洲提出三年内城区内所有公交车将全部置换为电动公交车。株洲市公交总公司1958年创立,现有营运车辆近900台、60条线路。1994年,株洲公交率先在湖南全面推行无人售票。1996年与上海巴士股份公司组建了全国第一家跨省联合公交企业一巴士股份株洲公交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与青岛公交集团组建了株洲公交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整体改制基本完成。2004年10月,总公司与上市公司时代新材的母公司时代集团、株洲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联合,成立电动公交车运营总公司,获得国家科技部肯定。

株洲清水塘国际环保产业园规划10月12日通过评审2012年产值将达200亿。该园已被确定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重大项目,清水塘工业区1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是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的5大产业功能园区之一。园区将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区、环保产业研发和实证示范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商务办公区、物流及服务配套区等5大功能区,建成环保产业研发及配套服务基地、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三大基地,预计该区工业产值2012年将达200亿元,2015年将达400亿元。目前有5个项目已签署入园协议,一期项目总投资5.43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崛起株洲。11月2日,以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和南方宇航两家公司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将在2012年形成年产电动大巴2000台、电传动系统1万套(件)、其他关键零部件2万套的产销规模,南方宇航公司电动汽车在欧洲和国内市场不断拓展,到2010年产品预计达到8个系列,年产量达到1万台。

3.7 “十二五”时期的湖南经济环境

“十二五”时期既是湖南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南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湖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既对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某些消极的影响。

——统筹城乡推进网络融合。“十二五”期间,湖南将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进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城乡融合发展。

——需求增加推动网络发展。“十二五”湖南将以“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主线,通过公共资源向“三农”转移,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协作化水平,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消费水平整体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以需求拉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投入增加改善网络设施。“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将增加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并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这些投人的增加将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道路硬化率显著提高,并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公路,所有乡镇和9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从而有利于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终端发展。

——结构调整增加网络柔性。“十二五”期间,湖南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加快粮食、柑桔、茶叶、油料等优势主导产业的改造提升。通过土地流转鼓励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这将有利于增强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的适应柔性。

——耕地减少与网络建设的土地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从耕地资源看,全国耕地已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8.26亿亩,年均减少1200多万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湖南人均耕地0.9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56.6%,随着“十二五”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地需求将成为制约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网络建设的人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发生巨大变化,离农意识强烈。由于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较快,将对“新网工程”建设的人才需求造成巨大的压力。

——城乡差距扩大与网络下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十一五”时期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的趋势将在“十二五”期间持续下去,从而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主要购买力将进一步向城市转移,这将对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网点造成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