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恒孝
我是刚才介绍的德川恒孝。今天有机会向中国的各位介绍日本的近世,也就是进入明治以前的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及其遗产,本人感到十分喜悦与荣幸。
从1603年到1868年的二百六十五间,统治日本的是德川家族,在日本把这个时代称为德川时代或江户时代。欧洲的历史学家有不少就干脆直呼德川日本。作为时代划分,我们把西化开始的明治时期称为近代,与此相连的以前的那个时代,与中世性格完全不同的德川时代称为近世。
我是德川家康的第十八代后裔,现在是德川纪念财团的理事长。这个财团成立于2003年,主要是为了保存并公开由德川家族传承下来的历史资料,并奖励日本近世史的研究。到财团成立为止,我一直在一个叫日本邮船的海运公司工作了三十八年。所以,我并非历史学家。然而,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对历史有兴趣,学生时代在伦敦生活了两年,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又先后两次在纽约共生活了六年。另外,凭借旅行世界各地的经验,我能从日本以外的视角来审视日本的历史。我自1983年以来来过中国十几次,都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到这里(指杭州)是第一次。
中国与日本具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关系。即使政权与国号变了,但是作为独立的两国间的关系,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最为悠久的关系之一。这样的关系可以跟位于欧亚大陆西部的罗马文明与其周边的岛国英国相比。
也就是说,尽管日本是具有独立悠久历史的国家,但又是受到巨大的中国文明强烈影响的周边岛国。特别是在四至五世纪间从中国传来的文字、儒教、佛教,以及在十五至十六世纪间传来的宋代的新儒教,成为其后的日本文明的核心价值。
要向各位用很短的时间讲述两国间悠久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今天我想就以下主题,即从一千六百年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川时代的特色,及其与现代的关联,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在德川家族第一代的德川家康取得政权的数百年间,日本一直处于旷日持久的战乱时期。我们称为战国时代。这就像是一种选举权大会,在地方战胜了地方预选的大名们(大名是在地方上有自己领地的武将),最后是在日本全土竞争“天下”的统治权。
要说明日本的权力结构是相当困难的。十二世纪以后,天皇成为名义上的权威,受到全国民众的深厚爱戴,但在政治上实权是由武士阶层掌控的。
在故事、戏剧以及电影中,所谓战国时代是个华丽的英雄与悲剧的时代。说到战争,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悲惨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的末期,从欧洲传来了枪炮,在仅仅几十年间,日本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枪炮生产国。在两军决战中,大量使用枪械,已经具有了近代战争的残酷性。
家康1542年出生在名古屋附近一个大名的家庭。其父是在连续不断的战乱中死去的。他三岁与母亲分离,并且作为人质,在饱受战乱的痛苦中长大成人。他在战场上使用的旗号是佛教用语“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意思是为和平而战。这与他武将的旗号是完全异质的东西,非常明白地显示出他的理想是要在这个世上消除战争。
我们把家康取得政权以后的政府称为德川幕府,这个幕府最初实现了把日本全体从“武的世界”转换成“文的世界”。这一政策的基础,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国家安全保障”。除了一部分武士外,这一政策得到了全国民众压倒多数的支持。从“武”的世界向“文”的世界转换有多少困难,即便是现在,看看阿富汗、伊拉克等,就马上可以明白了。为了这一大变革,家康所采取的最初的政策就是文教政策。
他在幕府成立之前(西历1600年),在日本首次大量推行活字印刷。他说:“世道浇漓,骚乱不绝,是由于人伦之道不明。为了究明人伦之道,实行仁政,除了印行书籍以外别无他法。”于是,当时大量印行了诸如《贞观政要》《群书治要》等中国的英明帝王与名臣良相的行政书籍,这些书籍与儒教的《四书》等一起,通过德川时代,而成了武士教育的核心教材。
这些家康出版的书籍是原封不动的中国书籍。当时日本的知识阶层、天皇及其周边的宫廷贵族、僧侣、武士阶层都会读写中国汉文,而女性和一般人是不会的。
从幕府开府之后的一百年间,在日本各地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六成是日文书。也就是说,在这一百年间,家康开始的文教政策渗透到了日本的方方面面,女性、农民、市民也开始吟诵用日文印行日本的诗歌,并且阅读反映日常生活的小说、百科词典等实用书,以及翻译成日文的中国的古典、儒教和佛教的书籍,其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当时大受欢迎的书籍。
在这德川幕府时代的最初百年间,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600年的节点上,日本全国大约有1200万人口,然到了1700年,便增长到了二倍半的3000万人。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十七世纪的欧洲人口,由于起因于宗教对立的各种战争和滥捕滥杀以及瘟疫流行等,有减少的趋势;南北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则由于西班牙、英国、法国的殖民化,而使人口遭到了毁灭性衰减。另外,非洲大陆也由于奴隶贸易,而使人口急减。因此可以说,当时处于世界最东边的日本是极为幸运的。
在这最初的百年内,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完成了日本全国河流的治水工程,开发了广大新田是人口激增的最大原因。在全国范围内整治了道路,统一了度量衡,金银货币由于政府的质量保证,也开始在全国安全流通。更进一步的,还大致统一了法律制度与裁判制度,在全国确立了罪刑法定的原则。在德川时代,法律裁判对所有阶层都是公平而严正的,特别是对占人口57%的统治阶层的武士的不法行为,实施了极为严厉的法规。
在百年的和平环境中,由于这些政策在日本各地得到贯彻,使得日本社会在1700年前后迎来了巨大的繁荣,史称“花样的元禄时代”。可以说,那是一个“泡沫经济”的时代。那时,江户(现在的东京)的人口超过了百万。当时的伦敦、巴黎的人口是60至80万,江户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说道数一数二,因为我不知道当时北京的人口[70]。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个德川时代有特点的地方。
首先谈谈是教育状况,以及随着时代的演进武士阶层日益贫困化的现象。
随着日本社会整体由于经济发展而富裕起来后,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阶层反而相对贫困化了。向西方人提起这样的事,他们会问:“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占57%的统治阶层完全掌握了行政、司法、警察以及军事力量,财富理应被这个阶层所集中操控。”这也许是世界历史的常识,但在德川时代,事实上武士阶层是渐渐地走向贫困化的。
当时的情况是,武士们先把自己管辖下土地的“米”的产量的35%—40%征收来作为食料,再把剩余的“米”拿到市场上销售后所得到的部分,才属于他们的收入。而无论是中央政府的德川幕府,还是地方政府的大名,或者在他们下面作为官僚而工作的武士,所遵循的完全是同一原则。
由此使工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流通旺盛,货币经济的规模扩大,于是武士的收入便相对减少了。也就是说,在扩大的个人所得中的“米”的比例被缩小了,致使武士政权和武士阶层走向了贫困化。正因为此,当时无论是幕府还是各大名,在贯彻紧缩政策的同时,还极力抑制经济规模的扩大。然而,一旦品尝到了富裕的甜头,要想再让社会其他阶层执行这样的命令而使经济往后倒退,那是绝不可能的。
在日本,当时约有260个藩国(即归各大名管辖的地域),武士阶层的教育都在各藩所设的藩校(各大名为自己家臣的子弟教育所设的学校)中进行。根据幕府的方针,藩校的教育内容都以儒教为中心,并以产生于宋代的朱子学为主。到幕府末期,阳明学也被广泛吸收进来。在大多数的藩校里都建有孔子庙,每年都会举行祭祀典礼。处于这些藩校之顶峰的是江户的幕府学问所(昌平黉)。当时各地的藩校都把自己的优等生送到昌平黉留学。而昌平黉就是现在东京大学的母体。
对武士的教育,开始于四五岁起背诵《论语》。到二十岁前后要学完《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儒教教化的基本宗旨,是为了让王者能够推行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仁政,并提高自身学问,加强自我涵养,提升个人德行。还有,所谓武士阶层,本来是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投入战斗以至献出生命的严明集体,所以对武士的严格教育与儒教的道德律融合在一起,便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武士之精神。
而当时供武士以外阶层的子弟上学的地方称为“寺子屋”,在日本全国约有15000个。孩子们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要掌握读书、写字和打算盘的能力。一般来说,这些孩子从十二三岁开始就要到社会上去边工作、边学习生存的本领,到二十岁左右就要成为能够承担责任的实际社会人。
武士从孩提时代开始,便通过儒教教育,而被灌输了“物质追求是可耻”的观念,所以基本上不擅长经济活动。为此,从德川时代中期开始,随着幕府和各藩财政普遍陷入困境,为了重建财政,而起用了许多武士以外的人才。这就像是现在的经营顾问。这些民间的经济顾问,在日本各地致力于振兴有特色的产业,而武士到了最后,作为个人只得依靠销售大米所获得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当时作为地方政府的诸藩,则把自己所产生的特色产品输出到江户或者其他藩,以图获得一定的收入来进行藩财政的重建。现在日本各地所存在的大量的地方名产品和特色产品,大多数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发出来的。
1870年前后,日本进入了明治时代近代化的节点。当时日本全国,识字率已有了大幅度提高,男子约70%至80%,女子约40%至50%,这一比例已远远超过了进入近代工业社会的欧洲的水准。而这种高水准的基础教育,乃是支撑明治以后日本近代化的最大要素。
然后再来谈谈和平而繁荣的市民社会。
请各位先看一张当时江户街面的绘画,这是1800年前后江户的中心区域——日本桥附近,即现在的三越百货店附近的街景。从这张画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江户是个水路纵横交错的城市,物资运输几乎都是用水陆来进行的。当时的街道与今天的东京一样,纷繁杂沓。图中腰上插着两把刀的是武士。当时的武士阶层与其他阶层一样,都完全平等地过着市民生活。
画的最前方,下面的地方是鱼市场。一边四根,全部有八根橹的船叫八丁橹,它是当时最快的小型船,用于把捕到的新鲜鱼尽快送到市场来贩卖。而送上岸的鱼会被马上进拍卖,那些用扁担挑着装满海鲜桶的小商贩们,则在街上奔走叫卖。
由于佛教的影响,当时的日本人,所有的兽肉都不吃,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治后接受西化为止。这是一种大约遵守了十个世纪的习惯。因为是在没有冷藏、冷冻技术的时代,所以这些鱼几乎都是在江户湾(东京湾)捕获的。从那时起,日本人就非常喜欢吃用生鱼作的寿司以及生鱼片,所以新鲜是最重要的。
作为丰富渔场的江户湾,三百年间一直为江户的百万市民提供动物性蛋白质。在明治以后的近代化过程中,由于工厂废水等原因,湾内的水质污染日益严重,一段时间几乎捕不到鱼了。最近几十年通过努力,水质才明显有了改善,很多鱼都游了回来,这是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
日本是个孤岛,而且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70%至80%。当时有大约3000万(到了江户末期发展到3300万)人口生活在这里,因此珍惜资源的习惯被非常彻底地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穿旧的和服,不要的布料和废纸,木材的剩料和碎片,炉灶里的灰,理发店的头发,蜡烛烧剩下的蜡,坏了的伞,木头与稻草制成的旧拖鞋等,所有用完的东西都要回收重新生产,或用于肥料,或用于燃料。另外,修理工匠会把裂开的陶器,坏了的金属制品,以及桶、蒸笼等木工制品,统统拿来修补,以便重新使用。特别是森林和木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整个江户时代所进行的常态化的植树造林,而得到了非常慎重的保护。现在占日本国土面积70%的森林地带,看上去好像都是自然林,其实大多数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种植的所谓二次森林(即人工种植的森林)。
当时的日本人就已把树枝叶用来作为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木炭或纸张的制作原料,也就是不砍伐树,而只使用树上的枝条,以便让这些森林资源可以被长期利用。即便是现在,日本与欧洲诸国相比,其人均资源和能源的消费量都是相当少的国家。现在更要进一步贯彻这种节约精神,而全体国民对节省能源和保护自然环境亦都具有强烈的期许。正因为此,使日本人日益认识到应该向江户时代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
江户时代,特别是刚才向大家介绍的元禄以后的150年,是日本整个市民文化花蕾盛开的时代。尤其是在以江户、大阪、京都为中心的许多城市里,演剧、文艺、歌舞、餐饮、绘画、美术工艺、新品种花卉的栽培、观光旅行等都非常盛行,并且每个季节都有节日,这是非同寻常的和平繁荣的时代。
在江户中期,日本总人口的10%是城市人口,这从全世界来看,也是非常早的城市化。作为最大都市的江户,则不断产生出新的学问、产业与文化,并向日本全国进行传播。这里面有一个日本独特的被称为“参勤交代”[71]的制度,曾做出过很大贡献。这是一种各地大名把家庭主要成员留在江户,每隔一年在自己的领地与江户轮换居住的制度。因此,各大名在江户都拥有大面积的住所,他们在江户住所住一年,第二年再返回自己的领地居住。
随着各大名的频繁移动,各地的年轻武士们以及为他们服务的随从人员,即武士以外的农民和商人们的子弟,便通过旅行而获得了在江户居住一年的机会,从而有了接触江户的学问、文化及商业等方面的机会,并且可以与同样是从各地来的年轻人进行交流。
另外,到了德川后期,在“参勤交代”以外,许多普通人也开始享受起旅行的乐趣。他们以参拜神社和佛阁的名义,纷纷前往遥远的温泉和名胜古迹观光旅行。而为了这种观光旅行的安全,当时还印发了许多旅行指南,各地为迎接客人,则推出了各种地方名菜,从而使得观光业成为当时的大产业。而且与现在的观光业一样,女性观光与购物旅行在当时也非常盛行。所不同的只是不能利用新干线或汽车,无论是谁都得依靠自己的双脚徒步外出。
关于德川时代,还有很多要向大家介绍的,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先回归主题。
1854年,德川幕府实行开国,废除了推行近二百年的严厉限制与外国通商的国策,并同西方国家缔结了通商条约。亚洲最大的强国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给英国的事件,给幕府政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致使日本终于明白了无法抵御西方军事力量的现实,从而结束了经历260年的和平生活。十四年后,即1868年,德川幕府又把政权交还给天皇,于是诞生了明治新政府。后来通常把这一体制的大变革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全体国民认识到一个明白无误的道理的结果,那就是如果原封不动的继续维持德川时代的政治、社会制度的话,就无法作为近代国家与西方列强抗衡。因此故,此前以儒教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亦完全转变为西方式的教育体制,而以武士为最高身份的制度也被废弃了。
在亚洲,最早实现近代化的日本的原动力,竟然是在德川时代接受儒教教育,后来又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精英这件事,十分令人深思。而当这些人从社会上逐渐消失的时候,日本便迅速变成了夜郎自大的令人忌惮的军国主义国家。其结果,日本给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带来了悲惨的战祸。这是我们这代人无论怎样追悔、无论怎样愤怒,都无法挽回的事实。
我生于1940年,现年六十五岁。我最初的记忆,就是强烈的饥饿感和化为一片焦土的东京的街道。我进入小学是在1946年,即日本战败的第二年,于是便成了战败后日本的“珍惜和平教育”的第一届学生。我有很多外国朋友。在与美国人、中国人、韩国人、英国人以及很多欧洲人、阿拉伯人的亲近交往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个问题:为什么那样的战争竟会发生?为什么不能预先防止那场战争?我想教育是最大的问题。孩子们的头脑是柔软的,可以接受任何事情。正因为这样,我觉得是错误的世界观与不断膨胀的对自己国家的美化和错误的爱国主义教育,造就了军国主义的日本。最近我还认识到,与现在的填塞式教育,或者只以经济富足为目标的教育相比,恐怕还是优先培养道德高尚与正确人生的德川时代的教育更为正确。
日本的人口从今年起开始减少,出生的孩子少了,日本成了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迅速成为像我这样的老人们的国家。经济学家说,成为老人社会就会丧失经济活力,这点非常令人困惑。但是另一方面,成为成熟的大人的社会,就是在素质上也是可以享受高度文明的。如果能成为避开世上争端的智慧社会,并对世界做出贡献的话,那是件非常值得赞美的事。
最近在日本各地旅行,我发现到处都有让孩子们背诵《论语》,并接受中国古典教育的倾向。孔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物,他的教导有很多也许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但孔子所教导的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道德涵养的思想,则是万古常新的。
具有各自悠久的历史,并且一衣带水的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真正友好,中国人与日本人都能彼此怀有善意与尊敬,这对两国或者整个世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想对我们来说,有必要进行为了下一代而超越过去、走向未来,以培育友情的新教育。尽管这还是很小的动向,但中国古典教育在日本的复活,却可以说是新教育迈出的第一步吧!
谢谢诸君倾听我关于日本近世思想文化变迁的一些浅见,谢谢诸位。
(本文系根据2005年11月10日德川恒孝在中国计量大学举办的“儒家文明与东亚意识”学术交流大会上所作的演讲整理而成,杨际开译,钱明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