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29)
14866000000147

第147章 刚回国的“格索林”先生

老友“格索林”先生(Gasoline)九月十三日上午由欧洲参加世界教育会议回国到沪。这位“格索林”不是别人,就是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先生。他何以又做了汽车油“格索林”呢?说来话长,诸君如有“考据癖”,不妨把本刊第三卷第二十三期里《男女同学的沪江大学》一文翻开来看看,此处因篇幅有限,恕不赘述。且说“格索林”到沪的那天早晨,在下适因事未得抽身去看他,当天我遇着曾经到过码头去接他的几位老友,就问他们“吓门”改了样子吗?(刘英文名字为Hermen,故朋友多这样叫他,他为人以谦和著名,并不吓人。)他们众口一辞的说他从海外带了几根胡子回来。翌日下午承“格索林”和他的贤而能干的夫人刘王立明女士过访,我一看见他,就首先注意他嘴上的那几根东西,但却见“若彼濯濯也”,已剃得光溜溜到了极点!我在那刹那间就想到这一定是当天夜里由刘夫人下严令,“若农夫之务去草焉”而“芟除”掉的。不然,何以十三的那一天还是“于思于思”,回家过了一夜便一变而为“若彼濯濯也”呢?我就指着笑对刘夫人道:“这一定是刘太太阃令的功效!”刘夫人霎时间不提防,涨红了脸,嗫嚅着强辩说:“这是几个小孩子迫着他们爸爸剃去的。”我笑说不能相信,“格索林”笑着插嘴说道:“也许是他们的娘运动他们出来这样干的。”我觉得此事正足以表示“格索林”先生之能从善如流,刘夫人也多一种贤而能干的佐证,大可不必讳莫如深,何以呢?我们所宝贵的是蓬蓬勃勃的朝气,而胡子大半是“老而不死”的暮气之一种表示。我每见年未老而先装老样的人便觉得讨厌,便觉得他是自暴自弃,便觉得他未死而先有死气。“格索林”本是使得汽车蓬蓬勃勃向前进的原料,刘夫人一定要他把已留的胡子于最短时间刮得精光,此中有否其他作用,固非我们阃外人所得知,但是要他保存朝气生气,至少也许是她的重要动机里面的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