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29)
14866000000006

第6章 新闻记者是不戴帽子的皇帝

继续不断的努力和继续不断的研究,是事业成功之母,是可宝贵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人对于他所做的事情才能有心得,才能使自己的学识经验一天比一天的进步,才能使他的事业发挥光大,与时俱进,不是那些因循敷衍,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的人所能梦见。

我们常觉得社会上从事各种事业的人缺乏这种精神,所以遇着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特别的敬重,特别的高兴,希望各业里面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多起来,便是社会事业发展前途的福音。吾友周孝庵先生在上海《时事新报》担任新闻记者及编辑的职务已十年,平日对于所业兴味浓厚,勤奋负责,已可敬佩,复于服务余晷,浏览各国报学名著,融会于十年体验之中,偶有心得,随笔札记,复于所见可资例证的资料,尽量搜集,积久成巨帙,整理编次,成《最新实验新闻学》一书,我把全书看了一遍,深觉他继续努力继续研究,那样日进不懈的精神,实在可佩。这种继续努力继续研究的精神,当然不但是服务新闻事业的人所应有,在社会上从事任何职业的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都应该有的。

这本书有四百二十余页,共分三编:第一编为新闻采访法,第二编为新闻编辑法,第三编为新闻标题法。这本书不但是服务新闻界的人可资参考,凡有志于选择此业及负职业指导责任的人,都很可以看看。我现在只把其中特别合于普通口胃,认为更饶兴味的几点,很简单的撮出来谈谈。

周先生提及新闻记者的地位。他说:“民治云者,以民众决国是,而征众意于舆论,是以舆论为改进政治之原动力,而报纸者所以代表舆论者也;惟其然,报纸之态度须极光明坦白,应立于人民地位上,为人民之代表,作人民之喉舌,其目光应注射于‘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格与精神,以与世周旋;上自政府,下至贫民窟,盖莫不为新闻记者日常视觉听觉之对象,然后基于‘公平正义’而监督之,指导之。欧美人尊新闻记者为‘无冕帝王’,以其具有与王者仿佛之权威,仅不冕耳。”

所谓“无冕帝王”,用白话说起来,便是“不戴帽子的皇帝”。要做这种“具有与王者仿佛之权威”的“不戴帽子的皇帝”,要有什么特殊的能力?据周先生说,美日等国考试新闻记者注重下列数事:(一)须下笔迅速而清楚。考验此项能力,在报馆举行考试时,每采用一种开会仪式,主考者登台演说,令被考者纪录,演完即缴卷,择其中一句不漏及措辞最清楚者,分别录用。华盛顿某报曾有一次采此考法,在应考者五十八人中,只两人及格,可知此项能力非人人俱有,须有相当的训练。(二)须能在嘈杂之场所而不乱文思。(三)须善于记述问答式的文字。(四)须有推考力。因访员须处处临机应变,有时采访新闻,全凭自己的推考力,推定新闻之真相。

这书有一处说到做访员所应具的“忍耐性格”,也很有趣味:“访员出外采访新闻,每周旋于上中下三等社会之人,苟不能忍耐,采访必无结果。例如王白山被暴徒暗杀一案,法院本定星期一上午九时开审,甲报记者即于前一夜搜集材料,及期即驱车往法院,而法院适因春节休假,延期三天。三天之假既满,甲报记者清晨即赴法院,讵是日积案甚多,暗杀案宣谕延至下午二时开审,该记者回家午膳,业已十二时半,愤然曰:‘吾为了此案,奔走多日,讵忽又延至下午,吾不复去矣!’及下午开审,各报记者仍到,独不见甲报记者,翌日各报均详载其事,甲报竟付之缺如!该记者功亏一篑,噬脐莫及!”

其实我们无论研究学问,从事业务,也不可缺少所谓“忍耐性格”。

这书里有一处说到访员的职责,也有几句很警策的话:“访员对职务须忠实,供职于一报,视其报之生命与吾同,务勤奋耐苦,以战胜困难。”能视事业如生命,事业未有不兴的,岂仅报业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