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29)
14866000000075

第75章 交几个患难中之朋友

老友某君的令郎是一位好学深思识见超卓的学者,最近我看见他写给他父亲的家书,里面有几句话很使我念念不忘,咀嚼起来觉得饶有余味。他说了这样的几句话:“与其厚殖,不如学得一身谋生之本事,练得一身吃苦之能力与精神,及交得几个患难中之朋友。此三者总合起来,似比厚殖还稳,而道德上尚有一高下之分别焉。”其中尤以“交得几个患难中之朋友”,激动我更深切的感触。患难朋友之能使人没齿不能忘,我想有过此种经验者,类能知之,我现在不妨和诸位谈谈我自己所经历的一两件事情,藉以表现患难朋友感人之深,和一个人交得几个患难朋友之为莫大的幸事!

在下是一个苦学生出身,从中学起,一切用费,就靠自己于平日暑假以及平日课余,寻些私家教书及译著工作,勉强维持,后来进了大学,费用更大,支持更难,至今回想当时孤身奋斗的苦楚情形,有时还要对自己掉下泪来。且说我当时读完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暑假中又得一个私家教书的事情,教完了一个暑假,除开销外,仅剩下九十块钱,但应缴的半年膳宿费及购书费,至少非一百六七十元不办(这还是十年前的事情),学校缴费的期限到了,第二天起,照章每天不缴便须罚大洋二元,而且费未缴清照章不得上课,我在缴费期满的前一天,所有的财富只有上面所说的那九十位“袁世凯”,此外一筹莫展,所以这天下午,铺盖虽搬进了宿舍的房间里去,但只是一个人坐在房里发呆。

说也奇怪,当时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一位患难朋友,在当时我虽承他器重,但我们不过在一位彼此的老友(现在已做了著名的律师,在当时也是一个“穷汉”)家里叙谈过四五次。那一天我正在宿舍中孤坐发呆的时候,他凑巧去看这位老友,询知我的苦况,知道为时已迫,立刻乘了一部汽车,奔到我的房中来,询知我约缺七十块钱,就照数借给我,我当时送他出了房门,把房门关上之后,竟不知不觉的双泪涌流着哭了出来;受着他那样恳挚精神的感动,和自伤身世的情绪,交错混合,竟自己独自一人在房里哭了一顿。此外还有一位患难之交,他有一次因助我求学费用,把他夫人的首饰变换了一百二十元借我;又有一位患难之交,在学校里同学时代,分他多下的衣服给我穿,看见我蚊帐破旧得不足以御蚊了,跑回去弄一床帐子送我用,常常还要把零用“强借”给我。这种事情,都是出于他们的自动,我不曾一次“启齿”的。我毕业后当然赶紧把债务理清,但是物质还得清,而患难之交的情谊是此生永忘不掉的。我每想起他们,就奋勉要做好人,奋勉要做一个有多少贡献于社会的好人。

古人说:“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一个人能得几个患难之交,真是一生莫大的幸事。此事似乎“可遇而不可求”,但想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我们自己所能尽力者,尤在于学识品性各方面深自淬励,而后交得到好人;这种好友在我们卑微的时候易于获得,等到世人视为得意的时候,恐怕就不很容易交得到真正患难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