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2)
14866300000021

第21章 正在积极筹备中的《生活日报》

干部姓名的公布

正在筹备中的《生活日报》,现已决定委托新华银行开始代收股款,俾得积极进行。负责主持本报干部的七人姓名,除记者外,其余六人为杜重远,李公朴,毕新生,戈公振,陈彬龢和吴颂皋诸先生。本报计划的实现,全是本刊读者热诚赞助的结果,所以记者加入干部,共同负责,务期不负读者诸君的嘱托,至于干部中其余的六位,是记者经过审慎的考虑,负全责竭诚请来的。干部中职务的分配,依记者的建议,征得诸先生的同意,拟如左表:

经理部主任……杜重远

副主任……李公朴

总稽核……毕新生

编辑部主任……戈公振

副主任……陈彬龢

撰述部主任……吴颂皋

撰述……陈彬龢

撰述……邹韬奋

杜先生在东北创办辽宁肇新窑业公司,从数千圆的规模,不到十年,办到近百万圆的规模,凡曾到他的厂里考察过的,无不叹服他的成绩优良,精明干练。他虽于瓷业有特殊的研究,而在管理行政方面实具有他的天才。他如要再办瓷业,仍可本其学识经验,主持规划,但我们却要借重他的精明干练的天才来主持本报的经理部。李先生曾任本刊驻美特约通讯,他的特质是善交际,广交游,泼泼跳,从没有畏怯或灰心的时候,他的热诚和兴致之好,是朋友中难寻得到的,请他来襄助经理部,尤其是“外交”方面,我觉得异常适宜。

毕先生近来喜欢用他的笔名“新生”,其实就是本刊筚路蓝缕时代就为我们撰文的毕云程。他对研究经济尤有特殊兴味,我们请他来担任总稽核,是因为他对于经济事项的严明态度,丝毫不肯放松或随便敷衍的精神。

戈先生在新闻界的历史最久,他在我们这几个人里面可算是老大哥,但他对新闻学研究兴味之浓厚,力求进步之勇猛,却又无愧为一位活泼泼的青年。陈先生现任《申报》社评主撰,他的文字思想,看过的人很多,用不着我来多说。他尚在壮年而已秃顶,有人说这是深思的象征,怪不得他那枝秃笔那样厉害!记者还觉得他的精力过人,因为他无论怎样忙,从未见他有疲倦的时候!

主持我们撰述部的吴先生,他的脑子之冷静,思想之缜密,学识之湛深,文笔之优美,是记者最敬佩的一位畏友。他曾在英、法专研公法,尤其是关于政治和外交的问题,本刊里署名“翼公”的文章就是他做的。他曾在《时事新报》担任撰述多时。请他来主持我们的笔政,我觉得是再适宜没有的了。陈先生也加入撰述部。在干部中“敬陪末座”的记者最惭愧,好在读者诸君看来是个老面孔,用不着自己介绍自己了。撰述部虽由我们三人努力,但遇有特殊问题时,还须特约专家撰文。

以上七个人是下了决心来为《生活日报》努力工作的。我们在职务方面虽略有区分,但仍是分工合作,不分彼此:关于本报的一切,这七个人都负有共同的责任;关于本报的用人行政,以及关于本报的大政方针等等,都须经这七个人的全权议决与通过的。这七个人对生活周刊社订有约书,说明付以全权主持,用人行政及言论编辑等等方面,绝对不受任何干涉或牵掣,因为我们深信言论机关新闻事业非有独立的精神,决难始终维持其公正的态度。

关于用人方面,我们严守人才主义,力戒安插冗员的恶习,尤注意紧缩政策,非万罢不了的人不得任意添请,俟将来职务增繁,再依事务上之需要而逐渐增加。职务上应请的人才,须经过干部全体的通过,或用公开考试的办法。记者生平反对在自己主持的机关或职务上安插自己的亲戚,所以自全权主持生活周刊社以来,未曾用过一个亲戚。也许有人觉得矫枉过正,因为亲戚里面不见得就绝对没有人才,但我以为果有真才实学能够努力奋斗的人,不怕无处谋发展,安插亲戚实弊多于利,尤其因为痛心于狐亲狗戚之充斥于官僚社会,甚至蔓延于其他事业,我们不得不“矫枉过正”。记者这个意思,干部诸同志都表同意。

最后记者对于我们所委托代收股款的新华银行要作几句简单的介绍。该行自民国二十年由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招股改组后,即由该两行主持,复由银行学专家王志莘和孙瑞璜两先生负责积极经营,信用卓著,办事周密,所以关于本报的经济事项,以后即委托该行办理。下面的缴款须知,就是该行替我们拟定的。

缴款须知

(一)认股人须用本社所备之认股缴款通知书,逐项详细填明(未用认股缴款通知书者须书明姓名及住址),连同应缴股款交上海江西路宁波路北新华银行代收。

(二)认股人在上海者可将认股缴款通知书连同股款径送新华银行点收,取回股银收据。

(三)认股人不在上海者,可将认股缴款通知书连同股款托当地银行钱庄,或由邮局购卖汇票,汇寄上海新华银行。

(四)汇寄股款请用挂号信,寄交上海新华银行,该行收到股款后,当即掣给收据,如经过相当邮递时间而未接到股银收据者,可函新华银行查复。

(五)股银收据,务须郑重保存,以备将来换取正式股票。

(六)认股缴款通知书,可向上海生活周刊社或上海新华银行索取。

附告 股款自缴到之日起即照官利六厘计息。

已填寄认股书者,其缴款通知书已由生活周刊社按照名单寄奉,倘未收到,函索即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