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2)
14866300000050

第50章 《热烈民众与民族英雄》编者按

热烈民众与民族英雄 谭镇瑶

最近有一件事使我萦回脑际最不能忘的,是蔡廷锴将军于六月二十七日南来抵港时,万人空巷,争迎这位民族英雄,民众欢呼声震天地,热烈情形为空前所未有,全是出于民众的自动。

那天下午两点钟,蔡将军欣然地在热烈的民众欢呼声中,出现于威尔逊总统号轮上,很温和地向欢迎的群众招手。轮将泊桥时,骤然间来了一阵急雨,打在万头钻动的民众身上,而民众好像一点不觉得有这么一回事,仍纷纷摇着欢迎的旗帜,热狂的欢呼声好像霹雳似的叫喊着:“蔡将军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每一个欢呼声都震撼了天地,和好像山崩海倒似的鼓掌声应和着。他们的衣服都被雨湿透了,但却始终一样地热烈地喊着。有些人的衣服被欢迎的旗帜染上了颜色,但是他们顾也不顾,还是那样热烈着狂呼。有的说:“这是不要紧的,一件衣服坏了算得什么一回事?我们是欢迎抗日前线归来的将军啊!”

轮一泊桥,各界代表即鱼贯登轮,相见之后,蔡将军和他们一同徐徐登陆。站在码头的无数民众又放大嗓子高呼,掌声又雷动了。蔡将军在电船中对新闻记者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我绝不欢喜把枪口瞄准中国人放”,这大概是他从抗御外侮得来的一种至深极痛的教训吧!

在九龙仓桥,皇后码头,及由皇后码头到告楼士打酒店(蔡的旅寓),沿途都可以看见遗在路上的木屐(这“木屐”是香港的我国劳动界穿的),原来欢迎蔡将军的民众因跑得快,有许多连落下的木屐都不要了,这是何等的热烈啊!有某君随蔡将军到了皇后码头后,被民众挤着在后面,欲行不得,突然有一西人用惊奇的口吻和蔼地问他:“Who is that man?”(那个人是谁?)他问的时候用手指着万人丛中的蔡将军,某君告诉他说是蔡廷锴将军,他“呵!”的一声飞跑过去,也钻在人群中去看看。

最后我还有一件小事告诉先生。我第二天早晨读报的时候,报上登着很大的蔡将军的照片,上面写着“昨日抵港之民族英雄蔡廷锴军长”,有一位年幼的小朋友跑来,她用小手指着这张相片向我问道:“姊姊,这是谁?”我详细告诉她后,她张圆眼儿,在苹果似的脸上现出愉快的微笑,自动地很诚恳地吻一吻这位为国增光的英雄,便似小鸟般的一跑一跳的去了!这也是使我永不能忘的一个小小的深刻印象。

?编者按:我们读了谭女士的这封信,不禁有下述的几种感想:(一)为民族生存而忠勇奋斗的公仆——无论是武的或是文的——在我们民众方面固有不能自禁其崇敬铭感的诚意,但在他们立于公仆的地位,却也是分所应尔,请看欧美各国的文武官吏,有那一国遇着外患侵凌而先抱头鼠窜的?但在我国则自东北国难发生以来,竟出了不少大做汉奸的文吏和不战先逃的武官,乃至以无耻偷生者为常例,忠勇抗敌者为例外,故民众对于马占山及十九路军的领袖愈觉其珍贵,在民众方面

觉得珍贵是应该的,但细想此事的背景,即使得民众感觉愈益珍贵的背景,实是一个很可痛心的现象。(二)民众对于能为民族忠勇奋斗的公仆,有这样自动的热烈表示,可见民众绝对不是不辨是非的。政权在握者往往埋怨国民是没有是非的,从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及工作上的成绩有那一样值得民众的讴歌!其实民众岂但有是非,而且并不以成败为功过的标准。例如马占山及蔡廷错之虽败犹荣,其所贡献于民族之重大,就某种观点上说,固非形式上的成败所能增减,但形式上嫩江之役和上海淞沪之战最后都是退却的,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民众一方面虽对于失援退却致无限的愤慨,一方面对于苦战抗敌,力尽而后退的卫国军人并不丝毫减其敬爱感激的初衷。只须果然在事实上能为民族福利而忠勇奋斗的,就是败了,民众还是原谅他,民众对于死抗个把月而终不得不总退却的蔡将军仍敬礼有加,铭感无已,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三)民众之所以热烈的欢迎蔡将军,原因很单纯,就是因为他能抗日,肯抗日,而抗日是全国民众一致的意志。他如果也是在嘴巴上唱着“长期抵抗”的高调,而在实际则步步屈伏,引起国民的愤慨,决不能引起民众自动的热烈欢迎。讲到这一点,本刊的态度也可以附带的说几句。张学良和马占山都是东北的将官,而且马占山在名义上还是他的部属,但是我们对于张氏的不抵抗痛击不遗余力,而对于马占山之血战抗日则竭力推崇,并由全社同事自动的总动员替他经理捐款的事务。后来他曾有一度的屈伏,我们就加以严厉的责备;最近他又抗日,我们又加以相当的恕谅,只要他在事实上能表示积极的抗敌。这可见我们对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绝无偏私的爱憎,一以对方实际行为是否合于民意为标准。又如我们之对于十九路军,也是取同样的态度。在名义上十九路军原是属于国民政府的,但是我们对于十九路军之血战抗日,致其无上的敬崇,在战事期内,全社同事也自动的总动员参加后方工作,而对于阴阳怪气赴援迟缓的军事最高当局则不免极端愤慨,大作其不平之鸣。这里面可谓绝无袒护谁或毁谤谁的爱憎成见,或有何其他的作用,也是一以对方实际行为是否合于民意为标准。(四)我们最后的感想是很凄惨的,就是每看到蔡将军以及其将领受国人的崇敬的时候,即不免哀念在血战中殉难的无数的将士,和他们所遗下的无数的孤儿寡妇和老父慈母。古人说“一将成功万骨枯”,这确是很凄惨的回想。我们希望蔡将军等也能不忘这种凄惨的回想,务使十九路军永为民族生存及保障而奋斗的民众的武力,勿为任何私人的工具,必如此然后对得起那无数惨亡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