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最近在国际上的形势,可谓楚歌四面,狼狈不堪,英美经济援助中国,日外相有田于无可奈何之中,再试他的恫吓手段,说这种援助将使第三国侨民在华之不便与困难增加,但是所得到的回答是中美白银协定于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满之后仍可继续有效,英美商人主张强硬对付,英美对策更趋一致。中美白银协定成立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依据这个协定,中国得以存放美国的黄金作为担保品,从美国取得美元信用放款。美财政部长摩根索宣言这是以信用放款给与一个友邦,美国舆论界认为这是对有田谈话的威胁之“最佳答复”!英美旅沪商人对于有田狂吠的反响,主张列强商民应采用更进一步的动作,以与日寇之蔑视外人权益相抗衡。上海英商协会且有更明彻的决议,认为“放任政策”,“消极的抵抗政策”,“与日本合作政策”,这三种政策的结果都尽足以毁灭英国的利益,故力主对日采取报复办法。从伦敦传来的消息,英国总商会中国部主任利可尔逊也写信给泰晤士报,对远东有露骨的表示,他说有人以为英国在华商业仅受干涉,这是中立国在战时应受的影响,但是他们应知道日本的最后目的是在完全排除各国在华的商业,各国若愿放弃在中国的市场则已,否则书面抗议绝无效果,必须采用强硬政策。
在远东国际舞台上,除中国外,最主要的国家是英美苏,英美对於日本的最近态度已如上述,日苏之间最近以渔权问题而也引起了严重的演变,日寇内阁决议对苏联发出措辞强硬的牒文,以保持其久已丢脸的“威望”,是否将促成张鼓峰事件的重演虽不可知,但使日寇棘手、增加困难,却是当前的事实。
据塔斯社巴黎电讯,日本政府重大的困难益形增加,近卫已有辞职的意思,因继任人选还没有适当的人,故不得不暂为支撑,足证日政府财政的困难及军事的疲敝。
我国自广州失守,武汉撤退之后,困难虽不免较前增加,但敌人的困难显然更甚于我国,在克服困难方面更远比不上中国之有办法。我国抗战将由第一时期逐渐过渡到第二时期的相持的局面。据最近香港电讯,某外国观察家对战事推测,认为日寇对华作战政策,因国际形势更为不利,侵华战事又遭受严重损失,将改攻为守。这虽是一种推测,但目前已有这种倾向,却在客观的形势上渐露出了端倪。在我国方面,能由防御撤退时期而渡入相持时期,再由相持时期而渡入反攻时期,这是我们争取最后胜利的过程,也就是日寇必趋没落的途径。
日寇之所以愈陷窘境,有一部分固然是由于日寇对英美各国的死硬态度,对于第三国在华利益的摧残,促进英美各国的醒悟,但是有一部分,尤其重要的部分,却是由于我国的坚持抗战,在艰苦奋斗中的百折不回。英美各国不因日寇的恫吓与诱惑而动摇(英国虽有一时期在动摇中,但终于逐渐转到好的方面来),反而在中国广州武汉相继失守,长沙大火惨祸之后,在表面上是中国最倒霉的时候,毅然实行经济援华,这不是什么“慈善事业”,却是看到中国的抗战确有它的光明的前途,而这光明前途的保证却是我们全国对于抗战的决心,与始终不为暂时失败而动摇的勇气。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这一点,然后不致以日寇的窘迫而松懈了我们的更进一步的努力,因为国际对于日寇的压力,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的加紧努力而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