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9)
14867600000033

第33章 对南昌撤守进一步的看法

在前方战事比较沉寂五个月之久,于三月下旬敌人增兵赣北,以四师团之众,猛攻南昌,经我军猛烈抵抗,展开激烈血战,总计在十天内敌军伤亡达一万五千多人,我军因消耗敌人之目的已达,于三月廿九日自动放弃南昌,向新阵地转移。西南行营发言人对这件事有扼要的谈话发表,谓就军事上言,旬日间敌伤亡达一万五千余,并有高级指挥官多人,亦不能免,我军以消灭战之目的已达,自动放弃,仅余空城之南昌,向新阵地作有计划之转移,准备反攻;就政略上言,南昌在政治上既然不是江西省会所在地,一切物资民众,早已按照计划疏散:此次南昌的放弃,纯属循我既定之持久抗战一贯之方针,与全面战局毫无影响。在军事消息比较沉寂几个月之后,忽有南昌撤守的报道,也许不免引起一部分人的惊疑,所以这种扼要的说明是很有必要的,全国同胞对它都应该有彻底的了解。

我们对于南昌撤守固然须有上述的了解,但是同时还须有进一步的看法。我们对于抗战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所谓愈战愈强,不仅是指军事方面,整个的国力应该在抗战过程中继续增长起来。我国抗战的必然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不是一句聊以解嘲或聊以自慰的话,是有它的确切根据的,这确切根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国力和敌人国力的对比,在最初是彼优我劣,逐渐做到相持,再由相持做到彼劣我优。这种倾向的可能性虽有,而促进这种可能性的完全实现,却需要我们的加紧努力,不是可以坐待的。但是努力必须有相当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所以不至于做奥国,做捷克,固然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但是我们的祖先所遗与我们的空间之广大,无疑地是我们的最大优点之一。因空间之广大,不但我们打到今日,还有相当广大的后方根据地,而且在第一期抗战中还可以利用“空间争时间”。自八一三沪战开始以后,以及南昌的撤守,这二十个月的极可宝贵的时间,都是用空间争来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激战的时期,固然是极宝贵的时间;有一部分是在城市据点被敌人武力占领后,每有几个月的比较沈寂的时期,也是极宝贵的时间。我们抗战二十个月以来,在各方面都不无相当的进步,都是在这段利用空间争来的时间内促成的。这已往的时间是否都已尽量充分运用于国力的加强,以及已往的进步是否赶得上时代的迫切要求,这是国人所应切实反省的。

其次,我们所应深切认识的是:第一期是以空间争时间,在第二期应努力做到“以相持争时间”。在已往的军事比较沈寂的五个月中,敌人因兵力疲顿,且不够分配,故形成短期间的相持局面,在这种期间里,敌人只是偏重休养补充,不是停止作战,但一旦增兵猛攻,相持局面即被局部打破。截至记者属稿时,敌我正在相持于南(昌)万(载)公路,在高安东北激战中,敌人并不能像在第一期抗战中之易于侵占我们的空间,这固然是我们愈战愈强的表现。但是我们今后的努力,不仅仅使敌人不易侵占我们的空间,我们应进一步使敌人即欲局部打破相持局面而不可得。这种形势的争取不仅是军事的问题,实包括战区,沦陷区,及后方根据地各部门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努力于整个国力的加强,使“以相持争时间”替代“以空间争时间”;一方面要更注意充分利用由相持争来的时间,更集中于整个国力的加强,不许有丝毫的无益的消耗。今日与敌人相持的形势巩固到什么程度,是已往由空间换来的时间所被运用的途径遗下的结果;今后相持的形势的开展与反攻形势的形成,就看以后由相持换来的时间是怎样地被运用着。

南昌一个城市的撤守虽然“与全面战局毫无影响”,但是南昌周围战的相持,使敌人无法轻进,却与全面战局有重大的关系。同时我们对敌人进攻西南西北的企图,也应该由此更提高我们的警戒。在军事上的运筹帷幄,当然有统帅部的严密主持,我们无须多所论述,我们在这里所欲提出与全国同胞共勉的是军事的胜利还要同时靠有整个国力的加强做陪衬,做基础,在这方面,国人却须十分珍视由相持争来的时间,大家的眼光要望着大处远处看,要集中视线于我们公共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许丝毫浪费宝贵的时间于内部的猜疑与磨擦。

就南昌撤守的本身说,在军事上和政略上都不应引起惊疑,但就今后的抗战形势说,这件事却应该引起我们更深刻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