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樱海集
14883200000004

第4章 柳屯的

要计算我们村里的人们,在头几个手指上你总得数到夏家,不管你对这一家子的感情怎么样。

夏家有三百来亩地,这就足以说明了一大些,即使承认我们的村子不算是很小。夏老者在庚子年前就信教。他的儿子夏廉也信教。他们有三百来亩地,这倒比信教不信教还更要紧:不过,他们父子决不肯抛弃了宗教,正如不肯割舍一两亩地。假如他们光信教而没有这些产业,大概偶尔到乡间巡视的洋牧师决不会特意地记住他们的姓名。事实上他们有三百来亩地,而且信教,这便有了文章。

他们的心里颇有个数儿。要说为村里的公益事儿拿个块儿八毛的,夏家父子的钱袋好象天衣似的,没有缝儿。“我们信教,不开发这个。”信教的利益,在这里等着你呢。村里的人没有敢公然说他们父子刻薄的,可也没有人捧场夸奖他们厚道。他们若不跳出圈去欺侮人,人们也就不敢无故地招惹他们,彼此敬而远之。不过,有的时候,人们还非去找夏家父子不可;这可就没的可说了。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知道我们厉害呀,别找上门来!事情是事情!”他们父子虽不这么明说,可确是这么股子劲儿。无论买什么,他们总比别人少花点儿;但是现钱交易,一手递钱,一手交货,他们管这个叫作教友派儿。至于偶尔被人家捉了大头,就是说明了“概不退换”,也得退换;教友派儿在这种关节上更露出些力量。没人敢惹他们,而他们又的确不是刺儿头——从远处看。

找上门来挨刺,他们父子实在有些无形的硬翎儿。

要是由外表上看,他们离着精明还远得很呢。夏老者身上最出色的是一对罗圈腿。成天拐拉拐拉地出来进去,出来进去,好象失落了点东西,找了六十多年还没有找着。被罗圈腿闹得身量也显着特别的矮,虽然努力挺着胸口也不怎么尊严。头也不大,眉毛比胡子似乎还长,因此那几根胡子老象怪委屈的。红眼边;眼珠不是黄的,也不是黑的,更说不上是蓝的,就那么灰不拉的,瘪瘪着;看人的时候永远拿鼻子尖瞄准儿,小尖下巴颏也随着翘起来。夏廉比父亲体面些,个子也高些。长脸,笑的时候仿佛都不愿脸上的肉动一动。眼睛老望着远处,似乎心中永远有点什么问题,他最会发楞。父亲要象个小蒜,儿子就象个楞青辣椒。

我和夏廉小时候同过学。我不知道他们父子的志愿是什么,他们不和别人谈心,嘴能象实心的核桃那么严。可是我晓得他们的产业越来越多。我也晓得,凡是他们要干的,哪怕是经过三年五载,最后必达到目的。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似乎没有失败过。他们会等;一回不行,再等;还不行,再等!坚忍战败了光阴,精明会抓住机会,往好里说,他们确是有可佩服的地方。很有几个人,因为看夏家这样一帆风顺,也信了教;他们以为夏家所信的神必是真灵验。这个想法的对不对是另一问题,夏家父子的成功是事实。

或者不仅是我一个人有时候这么想:他们父子是不是有朝一日也会失败呢?以我自己说,这不是出于忌妒,我并无意看他们的哈哈笑,这是一种好奇的推测。我总以为人究竟不能胜过一切,谁也得有消化不了的东西。拿人类全体说,我愿意,希望,咱们能战胜一切,就个人说,我不这么希望,也没有这种信仰。拿破仑碰了钉子,也该碰。

在思想上,我相信这个看法是不错的。不错,我是因看见夏家父子而想起这个来,但这并不是对他们的诅咒。谁知道这竟自象诅咒呢!我不喜欢他们的为人,真的;可也没想他们果然会失败。我并不是看见苍蝇落在胶上,便又可怜它了,不是;他们的失败实在太难堪了,太奇怪了!这件“事”使我的感情与理智分道而驰了。

前五年吧,我离开了家乡一些日子。等到回家的时候,我便听说许多关于——也不大利于——我的老同学的话。把这些话凑在一处,合成这么一句:夏廉在柳屯——离我们那里六里多地的一个小村子——弄了个“人儿”。

这种事要是搁在别人的身上,原来并没什么了不得的。夏廉,不行。第一,他是教友;打算弄人儿就得出教。据我们村里的人看,无论是在白莲教,或什么教,只要一出教就得倒运。自然,Qī.shū.ωǎng.夏廉要倒运,正是一些人所希望的,所以大家的耳朵都竖起来,心中也微微有点跳。至于由教会的观点看这件事的合理与否的,也有几位,可是他们的意见并没引起多大的注意——太带洋味儿。

第二,夏廉,夏廉!居然弄人儿!把信教不信教放在一边,单说这个“人”,他会弄人儿,太阳确是可以打西边出来了,也许就是明天早晨!

夏家已有三辈是独传。夏廉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活到十岁上就死了。夏嫂身体很弱,不见得再能生养。三辈子独传,到这儿眼看要断根!这个事实是大家知道的,可是大家并不因此而使夏廉舒舒服服地弄人儿,他的人缘正站在“好”的反面儿。

“断根也不能动洋钱”,谁看见那个楞辣椒也得这么想,这自然也是大家所以这样惊异的原因。弄人儿,他?他!

还有呢,他要是讨个小老婆,为是生儿子,大家也不会这么见神见鬼的。他是在柳屯搭上了个娘们。“怪不得他老往远处看呢,柳屯!”大家笑着嘀咕,笑得好象都不愿费力气,只到嗓子那溜儿,把未完的那些意思交给眼睛挤咕出来。

除了夏廉自己明白他自己,别人都不过是瞎猜;他的嘴比蛤蜊还紧。可是比较的,我还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儿的同学。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拿他那点宗教说,大概除了他愿意偶尔有个洋牧师到家里坐一坐,和洋牧师喜欢教会里有几家基本教友,别无作用。他当义和拳或教友恐怕没有多少分别。神有一位还是有十位,对于他,完全没关系。牧师讲道他便听着,听完博爱他并不少占便宜。可是他愿作教友。他没有朋友,所以要有个地方去——教会正是个好地方。“你们不理我呀,我还不爱交接你们呢;我自有地方去,我是教友!”这好象明明地在他那长脸上写着呢。

他不能公然地娶小老婆,他不愿出教。可是没儿子又是了不得的事。他想偷偷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搭上个娘们,等到有了儿子再说。夏老者当然不反对,祖父盼孙子自有比父亲盼儿子还盼得厉害的。教会呢,洋牧师不时常来,而本村的牧师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反正没晴天大日头地用敞车往家里拉人,就不算是有意犯教规,大家闭闭眼,事情还有过不去的?

至于图省钱,那倒未必。搭人儿不见得比娶小省钱。为得儿子,他这一回总算下了决心,不能不咬咬牙。“教友”虽不是官衔,却自有作用,而儿子又是心不可少的,闭了眼啦,花点钱!

这是我的猜测,未免有点刻薄,我知道;但是不见得比别人的更刻薄。至于正确的程度,我相信我的是最优等。

在家没住了几天,我又到外边去了两个月。到年底下我回家来过年,夏家的事已发展到相当的地步:夏廉已经自动地脱离教会,那个柳屯的人儿已接到家里来。我真没想到这事儿会来得这么快。但是我无须打听,便能猜着:村里人的嘴要是都咬住一个地方,不过三天就能把长城咬塌了一大块。柳屯那位娘们一定是被大家给咬出来了,好象猎狗掘兔子窝似的,非扒到底儿不拉倒。他们的死咬一口,教会便不肯再装聋卖傻,于是……这个,我猜对了。

可是,我还有不知道的。我遇见了夏老者。他的红眼边底下有些笑纹,这是不多见的。那几根怪委屈的胡子直微微地动,似乎是要和我谈一谈。我明白了:村里人们的嘴现在都咬着夏家,连夏老头子也有点撑不住了;他也想为自己辩护几句。我是刚由外边回来的,好象是个第三者,他正好和我诉诉委屈。好吧,蛤蜊张了嘴,不容易的事,我不便错过这个机会。

他的话是一派的夸奖那个娘们,他很巧妙的管她叫作“柳屯的”。这个老家伙有两下子,我心里说。他不为这件“事”辩护,而替她在村子里开道儿。村儿里的事一向是这样:有几个人向左看,哪怕是原来大家都脸朝右呢,便慢慢地能把大家都引到左边来。她既是来了,就得设法叫她算个数;这老头子给她砸地基呢。“柳屯的”不卑不亢的简直的有些诗味!“太好了,‘柳屯的’,”他的红眼边忙着眨巴。“比大嫂强多了,真泼辣!能洗能作,见了人那份和气,公是公,婆是婆!多费一口子的粮食,可是咱们白用一个人呢!大嫂老有病,横草不动,竖草不拿;‘柳屯的’什么都拿得起来!所以我就对廉儿说了,”老头子抬着下巴颏看准了我的眼睛,我知道他是要给儿子掩饰了:“我就说了,廉儿呀,把她接来吧,咱们‘要’这么一把手!”说完,他向我眨巴眼,红眼边一劲的动,看看好象是孙猴子的父亲。他是等着我的意见呢。“那就很好,”我只说了这么一句四面不靠边的。“实在是神的意思!”他点头赞叹着。“你得来看看她;看见她,你就明白了。”

“好吧,大叔,明儿个去给你老拜年。”真的我想看看这位柳屯的贤妇。

第二天我到夏家去拜年,看见了“柳屯的”。

她有多大岁数,我说不清,也许三十,也许三十五,也许四十。大概说她在四十五以下准保没错。我心里笑开了,好个“人儿”!高高的身量,长长的脸,脸上擦了一斤来的白粉,可是并不见得十分白;鬓角和眉毛都用墨刷得非常整齐:好象新砌的墙,白的地方还没全干,可是黑的地方真黑真齐。眼睛向外努着,故意的慢慢眨巴眼皮,恐怕碰了眼珠似的。头上不少的黄发,也用墨刷过,可是刷得不十分成功;戴着朵红石榴花。一身新蓝洋缎棉袄棉裤,腋下搭拉着一块粉红洋纱手绢。大红新鞋,至多也不过一尺来的长。

我简直的没话可说,心里头一劲儿地要笑,又有点堵得慌。

“柳屯的”倒有的说。她好象也和我同过学,有模有样地问我这个那个的。从她的话里我看出来,她对于我家和村里的事知道得很透彻。她的眼皮慢慢那么向我眨巴了几下,似乎已连我每天吃几个馍馍都看了去!她的嘴可是甜甘,一边张罗客人的茶水,一边儿说;一边儿说着,一边儿用眼角扫着家里的人;该叫什么的便先叫出来,而后说话,叫得都那么怪震心的。夏老者的红眼边上有点湿润,夏老太太——一个瘪嘴弯腰的小老太太——的眼睛随着“柳屯的”转;一声爸爸一声妈,大概给二位老者已叫迷糊了。夏廉没在家。我想看看夏大嫂去,因为听说她还病着。夏家二位老人似乎没什么表示,可是眼睛都瞧着“柳屯的”,象是跟她要主意;大概他们已承认:交际来往,规矩礼行这些事,他们没有“柳屯的”那样在行,所以得问她。她忙着就去开门,往西屋里让。陪着我走到窗前。便交待了声:“有人来了。”然后向我一笑,“屋里坐,我去看看水。”我独自进了西屋。夏大嫂是全家里最老实的人。她在炕上围着被子坐着呢。见了我,她似乎非常地喜欢。可是脸上还没笑利落,泪就落下来了:“牛儿叔!牛儿叔!”她叫了我两声。我们村里彼此称呼总是带着乳名的,孙子呼祖父也得挂上小名。她象是有许多的话,可是又不肯说,抹了抹泪,向窗外看了看,然后向屋外指了一下。我明白她的意思。

我问她的病状,她叹了口气:“活不长了;死了也不能放心!”那个娘们实在是夏嫂心里的一块病,我看出来。即使我承认夏嫂是免不掉忌妒,我也不能说她的忧虑是完全为自己,她是个最老实的人。我和她似乎都看出来点危险来,那个娘们!

由西屋出来,我遇上了“她”,在上房的檐下站着呢。很亲热地赶过来,让我再坐一坐,我笑了笑,没回答出什么来。我知道这一笑使我和她结下仇。这个娘们眼里有活,她看清这一笑的意思,况且我是刚从西屋出来。出了大门,我吐了口气,舒畅了许多;在她的面前,我也不怎么觉着别扭。我曾经作过一个恶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这个“柳屯的”又勾起这个恶梦所给的不快之感。我讨厌这个娘们,虽然我对她并没有丝毫地位的道德的成见。只是讨厌她,那一对努出的眼睛!

年节过去,我又离开了故乡,到次年的灯节回来。

似乎由我一进村口,我就听到一种唧唧喳喳的声音;在这声音当中包着的是“柳屯的”。我一进家门,大家急于报告的也是她。

在我定了定神之后,我记得已听见他们说:夏老头子的胡子已剩下很少,被“柳屯的”给扯去了多一半。夏老太太常给这个老婆跪着。夏大嫂已经分出去另过。夏廉的牙齿都被嘴巴搧了去……我怀疑我莫不是作梦呢!不是梦,因为我歇息了一会儿以后,他们继续地告诉我:“柳屯的”把夏家完全拿下去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说,我相信了这是真事,可是记不清他们说的都是什么了。

我一向不大信《醒世姻缘》中的故事;这个更离奇。我得亲眼去看看!眼见为真,不然我不能信这些话。

第二天,村里唱戏,早九点就开锣。我也随着家里的人去看热闹;其实我的眼睛专在找“她”。到了戏台的附近,台上已打了头通。台下的人已不少,除了本村的还有不少由外村来的。因为地势与户口的关系,戏班老是先在我们这里驻脚。二通锣鼓又响了,我一眼看见了“她”。她还是穿着新年的漂亮衣服,脸上可没有擦粉——不象一小块新砌的墙了,可是颇似一大扇棒子面的饼子。乡下的戏台搭得并不矮,她抓住了台沿,只一悠便上去了。上了台,她一直扑过文场去,“打住!”她喝了一声。锣鼓立刻停了。我以为她是要票一出什么呢。《送亲演礼》,或是《探亲家》,她演,准保合适,据我想。不是,我没猜对,她转过身来,两步就走到台边,向台下的人一挥手。她的眼努得象一对小灯笼。说也奇怪,台下大众立刻鸦雀无声了。我的心凉了:在我离开家乡这一年的工夫,她已把全村治服了。她用的是什么方法,我还没去调查,但大家都不敢惹她确是真的。

“老街坊们!”她的眼珠努得特别的厉害,台根底下立着的小孩们,被她吓哭了两三个。“老街坊们!我娘们先给你们学学夏老王八的样儿!”她的腿圈起来,眼睛拿鼻尖作准星,向上半仰着脸,在台上拐拉了两个圈。台下有人哈哈地笑起来。

走完了场,她又在台边站定,眼睛整扫了一圈,开始骂夏老王八。她的话,我没法记录下来,我脑中记得的那些字绝对不够用的。她足足骂了三刻钟,一句跟着一句,流畅而又雄厚。设若不是她的嗓子有点不跟劲,大概骂个两三点钟是可以保险的。

她下了台,戏就开了,观众们高高兴兴地看戏,好象刚才那一幕,也是在程序之中的。我的脑子里转开了圈,这是啥事儿呢?本来不想听戏,我就离开戏台,到“地”里去溜达。

走出不远,迎面松儿大爷撅撅着胡子走来了。

“听戏去,松儿大爷?新喜,多多发财!”我作了个揖。“多多发财!”老头子打量了我一番。“听戏去?这个年头的戏!”

“听不听不吃劲①!”我迎合着说。老人都有这宗脾气,什么也是老年间的好;其实松儿大爷站在台底下,未必不听得把饭也忘了吃。

“看怎么不吃劲了!”老头儿点头咂嘴的说。

“松儿大爷,咱们爷儿俩找地方聊聊去,不比听戏强?城里头买来的烟卷!”我掏出盒“美丽”来,给了老头子一支,松儿大爷是村里的圣人,我这盒烟卷值金子,假如我想打听点有价值的消息;夏家的事,这会儿在我心中确是有些价值。怎会全村里就没有敢惹她的呢?这象块石头压着我的心。

把烟点着,松儿大爷带着响吸了两口,然后翻着眼想了想:“走吧,家里去!我有二百一包的,闷得酽酽的,咱们扯它半天,也不赖!”

随着松儿大爷到了家。除了松儿大娘,别人都听戏去了。给他们拜完了年,我就手也把大娘给撵出去:“大娘,听戏去,我们看家!”她把茶——真是二百一包的——给我们沏好,瘪着嘴听戏去了。

等松儿大爷审过了我——我挣多少钱,国家大事如何,……我开始审他。

“松儿大爷,夏家的那个娘们是怎回事?”

老头子头上的筋跳起来,仿佛有谁猛孤丁地揍了他的嘴巴。“臭狗屎!提她?”拍的往地上唾了一口。“可是没人敢惹她!”我用着激将法。

“新鞋不踩臭狗屎!”

我看出来村里有一部分人是不屑于理她,或者是因为不屑援助夏家父子。不踩臭狗屎的另一方面便是由着她的性反,所以我把“就没人敢出来管教管教她?”咽了回去,换上“大概也有人以为她怪香的?”

“那还用说!一斗小米,一尺布,谁不向着她;夏家爷儿俩一辈子连个屁也不放在街上!”

这又对了,一部分人已经降了她。她肯用一斗小米二尺布收买人,而夏家父子舍不得个屁。

“教会呢?”

“他爷们栽了,挂洋味的全不理他们了!”

他们父子的地位完了,这里大概含着这么点意思,我想:有的人或者甯自答理她,也不同情于他们;她是他们父子的惩罚;洋神仙保佑他们父子发了财,现在中国神仙借着她给弄个底儿掉!也许有人还相信她会呼风唤雨呢!“夏家现在怎样了呢?”我问。

“怎么样?”松儿大爷一气灌完一大碗浓茶,用手背擦了擦胡子:“怎么样?我给他们算定了,出不去三四年,全完!咱这可不是血口喷人,盼着人家倒霉,大年灯节的!你看,夏大嫂分出去了,这是半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柳屯这个娘们一天到晚挑唆:啊,没病装病,死吃一口,谁受得了?三个丫头,哪个不是赔钱货!夏老头子的心活了,给了大嫂三十亩地,让她带着三个女儿去住西小院那三间小南屋。由那天起,夏廉没到西院去过一次。他的大女儿是九月出的门子,他们全都过去吃了三天,可是一个铜子儿没给大嫂。夏廉和他那个爸爸觉得这是个便宜——白吃儿媳妇三天!”“大嫂的娘家自然帮助些了?”我问。

“那是自然;可有一层,他们都擦着黑儿来,不敢叫柳屯的娘们看见。她在西墙那边老预备着个梯子,一天不定往西院了望多少回。没关系的人去看夏大嫂,墙头上有整车的村话打下来;有点关系的人,那更好了,那个娘们拿刀在门口堵着!”松儿大爷又唾了一口。

“没人敢惹她?”

松儿大爷摇了摇头。“夏大嫂是蛤蟆垫桌腿,死挨!”“她死了,那个娘们好成为夏大嫂?”

“还用等她死了?现在谁敢不叫那个娘们‘大嫂’呢?‘二嫂’都不行!”

“松儿大爷你自己呢?”按说,我不应当这么挤兑这个老头子!

“我?”老头子似乎挂了劲,可是事实又叫他泄了气:“我不理她!”又似乎太泄气,所以补上:“多喒她找到我的头上来,叫她试试,她也得敢!我要跟夏老头子换换地方,你看她敢扯我的胡子不敢!夏老头子是自找不自在。她给他们出坏道儿,怎么占点便宜,他们听她的;这就完了。既听了她的,她就是老爷了!你听着,还有呢:她和他们不是把夏大嫂收拾了吗?不到一个月,临到夏老两口子了,她把他们也赶出去了。老两口子分了五十亩地,去住场院外那两间牛棚。夏老头子可真急了,背起捎马子就要进城,告状去。他还没走出村儿去,她追了上来,一把扯回他来,左右开弓就是几个嘴巴子,跟着便把胡子扯下半边,临完给他下身两脚。夏老头子半个月没下地。现在,她住着上房,产业归她拿着,看吧!”

“她还能谋害夏廉?”我插进一句去。

那,谁敢说怎样呢!反正有朝一日,夏家会连块土坯也落不下,不是都被她拿了去,就是因为“那,谁敢说怎样呢!反正有朝一日,夏家会连块土坯也落不下,不是都被她拿了去,就是因为她而闹丢了。不知道别的,我知道这家子要玩完!没见过这样的事,我快七十岁的人了!”

我们俩都半天没言语。后来还是我说了:“松儿大爷,他们老公母俩和夏大嫂不会联合起来跟她干吗?”“那不就好了吗,我的傻大哥!”松儿大爷的眼睛挤出点不得已的笑意来。“那个老头子混蛋哪。她一面欺侮他,一面又教给他去欺侮夏大嫂。他不敢惹她,可是敢惹大嫂呢。她终年病病歪歪的,还不好欺侮。他要不是这样的人,怎能会落到这步田地?那个娘们算把他们爷俩的脉摸准了!夏廉也是这样呀,他以为父亲吃了亏,便是他自己的便宜。要不怎说没法办呢!”

“只苦了个老实的夏大嫂!”我低声的说。

“就苦了她!好人掉在狼窝里了!”

“我得看看夏大嫂去!”我好象是对自己说呢。“乘早不必多那个事,我告诉你句好话!”他很“自己”的说。

“那个娘们敢卷①我半句,我叫她滚着走!”我笑了笑。松儿大爷想了会儿:“你叫她滚着走,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没话可说。松儿大爷的哲理应当对“柳屯的”敢这样横行负一部分责任。同时,为个人计,这是我们村里最好的见解。谁也不去踩臭狗屎,可是臭狗屎便更臭起来;自然还有说她是香的人!

辞别了松儿大爷,我想看看大嫂去;我不能怕那个“柳屯的”,不管她怎么厉害——村里也许有人相信她会妖术邪法呢!但是,继而一想:假如我和她干起来,即使我大获全胜,对夏大嫂有什么好处呢?我是不常在家里的人!我离开家乡,她岂不因此而更加倍的欺侮夏大嫂?除非我有彻底的办法,还是不去为妙。

不久,我又出了外,也就把这件事忘了。

大概有三年我没回家,直到去年夏天才有机会回去休息一两个月。

到家那天,正赶上大雨之后。田中的玉米、高粱、谷子;村内外的树,都绿得不能再绿。连树影儿、墙根上,全是绿的。在都市中过了三年,乍到了这种静绿的地方,好象是入了梦境;空气太新鲜了,确是压得我发困。我强打着精神,不好意思去睡,跟家里的人闲扯开了。扯来扯去,自然而然的扯到了“她”。我马上不困了,可是同时在觉出乡村里并非是一首绿的诗。在大家的报告中,最有趣的是“她”现在正传教!我一听说,我想到了个理由:她是要把以前夏家父子那点地位恢复了来,可是放在她自己身上。不过,不管理由不理由吧,这件事太滑稽了。“柳屯的”传教?谁传不了教,单等着她!

据他们说,那是这么回事:村里来了一拨子教徒,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这群人是相信祷告足以治病,而一认罪便可以被赦免的。这群人与本地的教会无关,而且本地的教友也不参加他们的活动。可是他们闹腾得挺欢:偷青的张二楞,醉鬼刘四,盗嫂的冯二头,还有“柳屯的”,全认了罪。据来的那俩洋人看,这是最大的成功,已经把张二楞们的像片——对了,还有时常骂街的宋寡妇也认了罪,纯粹因为白得一张像片;洋人带来个照相机——寄到外国去。奇迹!这群人走了之后,“柳屯的”率领着刘四一干人等继续宣传福音,每天太阳压山的时候在夏家的场院讲道。我得听听去!

有蹲着的,有坐着的,有立着的,夏家的场院上有二三十个人。我一眼看见了我家的长工赵五。

“你干吗来了?”我问他。

赵五的脸红了,迟迟顿顿地说:“不来不行!来过一次,第二次要是不来,她卷祖宗三代!”

我也就不必再往下问了。她是这村的“霸王”。柳树尖上还留着点金黄的阳光,蝉在刚来的凉风里唱着,我正呆看着这些轻摆的柳树,忽然大家都立起来,“她”来了!她比三年前胖了些,身上没有什么打扮修饰,可是很利落。她的大脚走得轻而有力,努出的眼珠向平处看,好象全世界满属她管似的。她站住,眼珠不动,全身也全不动,只是嘴唇微张:“祷告!”大家全低下头。她并不闭眼,直着脖颈念念有词,仿佛是和神面对面的讲话呢。

正在这时候,夏廉轻手蹑脚地走来,立在她的后面,很虔敬地低下头,闭上眼。我没想到,他倒比从前胖了些。焉知我们以为难堪的,不是他的享受呢?猪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我们村里很有些圣明的俗语儿。

她的祷告大略是:“愿夏老头子一个跟头摔死。叫夏娘们一口气不来,堵死……”

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觉着这个可笑,或是可恶。莫非她真有妖术邪法?我真有点发胡涂!

我很想和夏廉谈一谈。可是“柳屯的”看着我呢——用她的眼角。夏廉是她的猫,狗,或是个什么别的玩艺。他也看见我了,只那么一眼,就又低下头去。他拿她当作屏风,在她后面,他觉得安全,虽然他的牙是被她打飞了的。我不十分明白他俩的真正关系,我只想起:从前村里有个看香的妇人,顶着白狐大仙。她有个“童儿”,才四十多岁。这个童儿和夏廉是一对儿,我想不起更好的比方。这个老童儿随着白狐大仙的代表,整象耍猴子的身后随着的那个没有多少毛儿的羊。这个老童儿在晚上和白狐大仙的代表一个床上睡,所以他多少也有点仙气。夏廉现在似乎也有点仙气,他祷告的很虔诚。

我走开了,觉着“柳屯的”的眼随着我呢。

夏老者还在地里忙呢,我虽然看见他几次,始终没能谈一谈,他躲着我。他已不象样子了,红眼边好象要把夏天的太阳给比下去似的。可是他还是不惜力,仿佛他要把被“柳屯的”所夺去的都从地里面补出来,他拿着锄向地咬牙。夏大嫂,据说,已病得快死了。她的二女儿也快出门子,给的是个当兵的,大概是个排长,可是村里都说他是个军官。我们村里的人,对于教会的人是敬而远之;对于“县”里的人是手段与敬畏并用;大家最怕的,真怕的,是兵。“柳屯的”大概也有点怕兵,虽然她不说。她现在自己是传教的;是乡绅,虽然没有“县”里的承认;也自己宣传她在县里有人。她有了乡间应有的一切势力,(这是她自创的,她是个天才,)只是没有兵。

对于夏二姑娘的许给一个“军官”,她认为这是夏大嫂诚心和她挑战。她要不马上翦除她们,必是个大患。她要是不动声色地置之不理,总会不久就有人看出她的弱点。赵五和我研究这回事来着。据赵五说,无论“柳屯的”怎样欺侮夏大嫂,村里是不会有人管的。阔点的人愿意看着夏家出丑,另有一些人是“柳屯的”属下。不过,“柳屯的”至今还没动手,因为她对“兵”得思索一下。这几天她特别的虔诚,祷告的特别勤,赵五知道。云已布满,专等一声雷呢,仿佛是。

不久,雷响了。夏家二姑娘,在夏大嫂的三个女儿中算是最能干的。据“柳屯的”看,自然是最厉害的。有一天,三妞在门外买线,二妞在门内指导着——因为快出门子了,不好意思出来。这么个工夫,“柳屯的”也出来买线,三妞没买完就往里走,脸已变了颜色。二妞在门内说了一句:“买你的!”“柳屯的”好象一个闪似的,就扑到门前:“我骂你们夏家十三辈的祖宗!”

二妞三妞全跑进去了,“柳屯的”在后面追。我正在不远的一棵柳树下坐着呢。我也赶到,生怕她把二妞的脸抓坏了。可是这个娘们敢情知道先干什么,她奔了夏大嫂去。两拳,夏大嫂就得没了命。她死了,“柳屯的”便名正言顺地是“大嫂”了;而后再从容地收拾二妞三妞。把她们卖了也没人管,夏老者是第一个不关心她们的,夏廉要不是为儿子还不弄来“柳屯的”呢,别人更提不到了。她已经进了屋门,我赶上了。在某种情形下,大概人人会掏点坏,我揪住了她,假意地劝解,可是我的眼睛尽了它们的责任。二妞明白我的眼睛,她上来了,三妞的胆子也壮起来。大概她们常梦到的快举就是这个,今天有我给助点胆儿,居然实现了。

我嘴里说着好的,手可是用足了力量;差点劲的男人还真弄不住她呢。正在这么个工夫,“柳屯的”改变了战略——好厉害的娘们!

“牛儿叔,我娘们不打架;”她笑着,头往下一低,拿出一些媚劲,“我吓噱着她们玩呢。小丫头片子,有了婆婆家就这么扬气,搁着你的!”说完,她撩了我一眼,扭着腰儿走了。

光棍不吃眼前亏,她真要被她们捶巴两下子,岂不把威风扫尽——她觉出我的手是有些力气。

不大会儿,夏廉来了。他的脸上很难看。他替她来管教女儿了,我心里说。我没理他。他瞪着二妞,可是说不出来什么,或者因为我在一旁,他不知怎样好了。二妞看着他,嘴动了几动,没说出什么来。又楞了会儿,她往前凑了凑,对准了他的脸就是一口,呸!他真急了,可是他还没动手,已经被我揪住。他跟我争巴了两下,不动了。看了我一眼,头低下去:“哎——”叹了口长气,“谁叫你们都不是小子呢!”这个人是完全被“柳屯的”拿住,而还想为自己辩护。他已经逃不出她的手,所以更恨她们——谁叫她们都不是男孩子呢!

二姑娘啐了爸爸一个满脸花,气是出了,可是反倒哭起来。

夏廉走到屋门口,又楞住了。他没法回去交差。又叹了口气,慢慢地走出去。

我把二妞劝住。她刚住声,东院那个娘们骂开了:“你个贼王八,兔小子,连你自己的丫头都管不了。……”我心中打开了鼓,万一我走后,她再回来呢?我不能走,我叫三妞把赵五喊来。把赵五安置在那儿,我才敢回家。赵五自然是不敢惹她的,可是我并没叫他打前敌,他只是作会儿哨兵。

回到家中,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我和她算是宣了战,她不能就这么完事。假如她结队前来挑战呢?打群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完不了,她多少是栽了跟头。我不想打群架,哼,她未必不晓得这个!她在这几年里把什么都拿到手,除了有几家——我便是其中的一个——不肯理她,虽然也不肯故意得罪她;我得罪了她,这个娘们要是有机会,是满可以作个“女拿破仑”,她一定跟我完不了。设若她会写书,她必定会写出顶好的农村小说,她真明白一切乡人的心理。

果然不出我所料,当天的午后,她骑着匹黑驴,打着把雨伞——太阳毒得好象下火呢——由村子东头到西头,南头到北头,叫骂夏老王八,夏廉——贼兔子——和那两个小窑姐。她是骂给我听呢。她知道我必不肯把她拉下驴来揍一顿,那么,全村还是她的,没人出来拦她吗。

赵五头一个吃不住劲了,他要求我换个人去保护二妞。他并非有意激动我,他是真怕;可是我的火上来了:“赵五,你看我会揍她一顿不会?”

赵五眨巴了半天眼睛:“行啊;可是好男不跟女斗,是不是?”

可就是,怎能一个男子去打女人家呢!我还得另想高明主意。

夏大嫂的病越来越沉重。我的心又移到她这边来:先得叫二妞出门子,落了丧事可就不好办了,逃出一个是一个。那个“军官”是张店的人,离我们这儿有十二三里路。我派赵五去催他快娶——自然是得了夏大嫂的同意。赵五愿意走这个差,这个比给二妞保镖强多了。

我是这么想,假如二妞能被人家顺顺当当地娶了走,“柳屯的”便算又栽了个跟头——谁不知道她早就憋住和夏大嫂闹呢?好,夏大嫂的女婿越多,便越难收拾,况且这回是个“军官”!我也打定了主意,我要看着二妞上了轿。那个娘们敢闹,我揍她。好在她有个闹婚的罪名,我们便好上县里说去了。

据我们村里的人看,人的运气,无论谁,是有个年限的;没人能走一辈子好运,连关老爷还掉了脑袋呢。我和“柳屯的”那一幕,已经传遍了全村,我虽没说,可是三妞是有嘴有腿的。大家似乎都以为这是一种先兆——“柳屯的”要玩完。人们不敢惹她,所以愿意有个人敢惹她,看打擂是最有趣的。

“柳屯的”大概也扫听着这么点风声,所以加紧地打夏廉,作为一种间接的示威。夏廉的头已肿起多高,被她往磨盘上撞的。

张店的那位排长原是个有名有姓的人,他是和家里闹气而跑出去当了兵;他现在正在临县驻扎。赵五回来交差,很替二妞高兴——“一大家子人呢,准保有吃有喝;二姑娘有点造化!”他们也答应了提早结婚。

“柳屯的”大概上十回梯子,总有八回看见我:我替夏大嫂办理一切,她既下不了地,别人又不敢帮忙,我自然得卖点力气了——一半也是为气“柳屯的”。每逢她看见我,张口就骂夏廉,不但不骂我,连夏大嫂也摘干净了。我心里说,自要你不直接冲锋,我便不接碴儿,咱们是心里的劲!夏廉,有一天晚上找我来了;他头上顶着好几个大青包,很象块长着绿苔的山子石。坐了半天,我们谁也没说话。我心里觉得非常乱,不知想什么好;他大概不甚好受。我为是打破僵局,没想就说了句:“你怎能受她这个呢!”“我没法子!”他板着脸说,眉毛要皱上,可是不成功,因为那块都肿着呢。

“我就不信一个男子汉——”

他没等我说完,就接了下去:“她也有好处。”

“财产都被你们俩弄过来了,好处?”我恶意地笑着。

他不出声了,两眼看着屋中的最远处,不愿再还口;可是十分不爱听我的话;一个人有一个主意——他愿挨揍而有财产。“柳屯的”,从一方面说,是他的宝贝。“你干什么来了?”我不想再跟他多费话。

“我——”

“说你的!”

“我——;你是有意跟她顶到头儿吗?”

“夏大嫂是你的元配,二妞是你的亲女儿!”

他没往下接碴;简单的说了一句:“我怕闹到县里去!”我看出来了:“柳屯的”是决不能善罢甘休,他管不了;所以来劝告我。他怕闹到县里去——钱!到了县里,没钱是不用想出来的。他不能舍了“柳屯的”:没有她,夏老者是头一个必向儿子反攻的。夏廉是相当的厉害,可是打算大获全胜非仗着“柳屯的”不可。真要闹到县里去,而“柳屯的”被扣起来,他便进退两难了:不设法弄出她来吧,他失去了靠山;弄出她来吧,得花钱;所以他来劝我收兵。“我不要求你帮助夏大嫂——你自己的妻子;你也不用管我怎样对待‘柳屯的’。咱们就说到这儿吧。”第二天,“柳屯的”骑着驴,打着伞,到县城里骂去了:由东关骂到西关,还骂的是夏老王八与夏廉。她试试。试试城里有人抓她或拦阻她没有。她始终不放心县里。没人拦她,她打着得胜鼓回来了;当天晚上,她在场院召集布道会,咒诅夏家,并报告她的探险经过。

战事是必不可避免的,我看准了。只好预备打吧,有什么法子呢?没有大靡乱,是扫不清咱们这个世界的污浊的;以大喻小,我们村里这件事也是如此。

这几天村里的人都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我,虽然我并没想好如何作战——不过是她来,我决不退缩。谣言说我已和那位“军官”勾好,也有人说我在县里打点妥当;这使我很不自在。其实我完全是“玩玩”,不想勾结谁。赵五都不肯帮助我,还用说别人?

村里的人似乎永远是圣明的。他们相信好运是有年限的,果然是这样;即使我不信这个,也敌不过他们——他们只要一点偶合的事证明了天意。正在夏家二妞要出阁之前,“柳屯的”被县里拿了去。村里的人知道底细,可是暗中都用手指着我。我真一点也不知道。

过了几天,消息才传到村中来:村里的一位王姑娘,在城里当看护。恰巧县知事的太太生小孩,把王姑娘找了去。她当笑话似的把“柳屯的”一切告诉了知事太太,而知事太太最恨作小老婆的,因为知事颇有弄个“人儿”的愿望与表示。知事太太下命令叫老爷“办”那个娘们,于是“柳屯的”就被捉进去。

村里人不十分相信这个,他们更愿维持“柳屯的”交了五年旺运的说法,而她的所以倒霉还是因为我。松儿大爷一半满意,一半慨叹的说:“我说什么来着?出不了三四年,夏家连块土坯也落不下!应验了吧?县里,二三百亩地还不是白填进去!”

夏廉决定了把她弄出来,楞把钱花在县里也不能叫别人得了去——连他的爸爸也在内。

夏老者也没闲着,没有“柳屯的”,他便什么也不怕了。

夏家父子的争斗,引起一部分人的注意——张二楞,刘四,冯二头,和宋寡妇等全决定帮助夏廉。“柳屯的”是他们的首领与恩人。连赵五都还替她吹风——到了县衙门,“柳屯的”还骂呢,硬到底!没见她走的时候呢,叫四个衙役搀着她!四个呀,衙役!

夏二妞平平安安地被娶了走。暑天还没过去,夏大嫂便死了;她笑着死的。三妞被她的大姐接了走。夏家父子把夏大嫂的东西给分了。宋寡妇说:“要是‘柳屯的’在家,夏大嫂那份黄杨木梳一定会给了我!夏家那俩爷们一对死王八皮!”

“柳屯的”什么时候能出来,没人晓得。可是没有人忘了她,连孩子们都这样的玩耍:“我当‘柳屯的’,你当夏老头?”他们这样商议;“我当‘柳屯的’!我当‘柳屯的’!我的眼会努着!”大家这么争论。

连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对不起她了,虽然我知道这是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