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密码之谜
1488900000005

第5章 密码战争之谜(1)

神秘的ADFGX密码之谜

观点: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不甘失败的德国集合了同盟国的最后力量,力图毕其功于一役,希望在这年的春季开始打一场翻身仗。德国人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密码,使得协约国的情报人员束手无策,不知德军的具体部署动向。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年仅29岁的法国人,居然凭一己之力破译了这种全新密码,挽救了整个战事……

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最大转折。由于这一年德国又开始在公海用潜艇袭击过往的商船。美国利用这个借口参战,并很快组织远征军投入欧洲战场,美国参战后原本中立的拉美国家纷纷对同盟国宣战。同年8月,中国也对德奥宣战,并派遣近20万劳工到欧洲修筑工事。两个集团的力量平衡开始打破,战局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

到了1918年年初,德国战争力量已近枯竭。为了挽回日趋不利的局面,德军集中了近五百万人的兵力,盘踞在大巴黎外围,一场大决战一触即发。3月中旬,协约国的英法联军也频繁调动兵力,以抵御德军进攻。

此时的无线电截获与解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双方都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就在此时,法军截获了一份德军电报,电文中的所有单词都由A、D、F、G、X五个字母拼成。这是一份之前从未见过的采用全新密码加密的电报,明显是德军最新研发的密码成果,而此时起用这个杀手锏,很可能预示着德军将发起一场决定战争胜负的攻势。法国人本来就对对面的德国重兵充满忌惮,而这个新密码更是让法军坐立不安。必须要马上破译这种全新的密码,由于电报所有单词都由A、D、F、G、X五个字母拼成,法国人称其为ADFGX密码。

法国人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事实上,这种ADFGX密码正是1918年3月由德军上校弗里茨·尼贝尔发明的。它是结合了Polybius密码和置换密码的双重加密方案。Polybius密码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古典密码,也称棋盘密码,是利用波利比奥斯方阵(PolybiusSquare)进行加密的密码方式,产生于公元前两世纪的希腊,相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密码。

德军上校弗里茨·尼贝尔之所以选择这五个字母,是因为它们译成摩斯密码时不容易混淆,可以降低传输错误的机率。德国人的这种新密码,确实非常高明,因为所有信息,如今只用5个字母就可以全部表示。其密码转换的原理可以用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明文为:ATTACKATONCE先用Polybius棋盘变换为:AFADADAFGFDXAFADDFFXGFXF,接着,利用一个移位密钥加密。假设密钥是“CARGO”,将之写在新格子的第一列。再将上一阶段的密码文一列一列写进新方格里。

最后,密钥按照字母表顺序“ACGOR”排序,再按照此顺序依次抄下每个字母下面的整列讯息,形成新密文:FAXDFADDDGDGFFFAFAXXAFAFX。到了1918年6月,德军又加入一个字V扩充。变成以6×6格共36个字符加密。这使得所有英文字母(不再将I和J视为同一个字)以及数字0到9都可混合使用。

再说回法军截获的这份电报上来。这份ADFGX密电被送到了法军密码局密码分析员乔治·潘万中尉那里。也正是这个当时只有29岁的年轻人,用其超凡的智慧迅速破译了密码,挽救了整个协约国的战事。

乔治·潘万于一战爆发以前被调进BureauduChiffre(法国陆军部密码局)工作。刚来的时候,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并不喜欢密码分析的工作。

但是,随着开战以后,战争态势不断变化,他渐渐喜欢上了分析密码,并很快展现出在这一领域的天赋,成为了密码局里面可以独当一面的高手。

很多截获来的德军电报被送到他这里,并最终得到破译。

这一次,乔治·潘万看着这份只有5个字母构成的电报,他知道这一次麻烦大了。从截获的第一份使用ADFGX加密的电文中,潘万毫不费力地猜到了对方使用的是棋盘式代替密码。因为只有这种密码才能只用五个密文字母来代替所有的明文字母。但潘万通过对其中字母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情况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他估计这种密码是在棋盘式代替的基础上又作一次换位变换。就是说,这是一种双重加密的密码,如果只有一份截获的电文,是无法纯粹依靠人的大脑来破译的。

幸好,3月23日,德国人开始了对联军的进攻,其后续的电文也被法军不断截获。到4月1日,法军共截获了18份用ADFGX加密的电报。潘万把所有这些电文放在一起,发现电文中的某些部分十分相似。他抓住这一点,通过对两份开头相同的密文的对比研究和详细的频率统计的验证,首先破译出棋盘的密钥。最后,乔治·潘万根据频率统计规律,最终破译出长达二十位的换位密钥。连续工作了48小时后,这名年轻人终于掌握了破译这种密码的基本方法。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破译思路及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到了当年的5月份,德军在埃纳河地区实施进攻后,形成正面80公里、纵深60公里的马恩河突出部。随后,德军统帅部计划在马恩河地区集中3个集团军的兵力,从蒂耶里堡、埃纳河地段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尔后向巴黎发动进攻,以夺取战争的胜利。法国第6、第5和第4集团军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组织防御,并准备适时转入反攻。两军在马恩河地区都布下重兵,剩下的就看谁能准确判断对方的下一步意图了。

此时的德军在原来的ADFGX密码之上又多了一个字母—V,也就是说德国人将他们的棋盘扩大为6*6了,从而实现直接加密,使得这个密码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一直密切追踪德军密码动向的乔治·潘万又很快破译了这个密码,其破译原理也在法军密码分析部门得到应用。

6月1日,潘万又破译当天截收的三份相似的电文,在这次破译中,他找到了了德军6月1日新的棋盘密钥和换位密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两天后,这个成果破译了一份具有决定意义的德军电文。6月3日凌晨4时30分,法军截获了一份密文电报。

无线电测向表明这份电报发自德军统帅部,收方是位于雷马奇的德军18集团军参谋部。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电文,一位名叫吉塔尔的密码分析员用潘万6月1日破译的密钥破译。译后的明文清清楚楚写道:速运军需弹药如不被发现白天也运。

情报官们马上意识到,电报中提到的弹药很可能就是德军准备进攻所用,而收报单位所在地就是德军的进攻主方向。这份情报太珍贵了,它给法军指明了重点防御的地方。法军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立即开始调集部队加强防线,于蒙迪迪埃至贡比涅之间布下重兵。

事实果然不出法军所料,德军接下来的进攻与法军猜测的一模一样。6月9日拂晓,德军15个师发起了冲击。然而,提前六天得知秘密的法军早已进行了有效的防护,严阵以待。德军进攻失利。

这一仗,德军最精锐的部队损失惨重,形势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历史发生了转变。

而破译密码的潘万,此时却因为心力交瘁住进了医院。从4月份开始,这名年轻人连轴转不停工作。在破译密码的时间里,他体重减轻了15公斤,各项生命指标也严重失常,不得不在医院里休养了六个月。事后,他骄傲地说:(对ADFGX/ADFGVX的成功破译)不可磨灭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极其光辉和卓越的印象。

而那位发明密码的德国的上校弗里茨·尼贝尔,战后对自己的心血结晶被协约国同行成功破解一事,非但没有异常恼恨,反而惺惺相惜,慷慨地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我认为,ADFGVX密码的保密性很好,可惜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会遇上潘万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高手。

马恩河会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会战。以法军击退德军告终。马恩河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法金汉担任。

女裙下的密码之谜

观点:特工、间谍在从事情报工作的时候,其传递情报的手法与技术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为了不让敌方发现真实信息,密码科技人员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点子。

密码的首要功能,就是它的隐秘性。各国情报机构,都有自己的密码研发部门。二次大战中,德国的情报机构突发奇想,居然利用“女装设计图”传递情报。这次经典的密码隐藏事件,前不久被英国政府正式解密,向世人透漏了战时情报工作的一个方面。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安全局近日解密的一批文件,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英国情报部门破译德国“裙中密码”的事件。

二战期间,德国特工在英国大肆活动,搜集有关英国政府的所有军事、经济及社会情报。特工在收集到有价值的情报后,将这些情报传递给他们的负责人,从而决定作战方针。当间谍对获取的情报进行处理后,他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情报传递给上级部门。

从古至今,谍报人员想出各种各样的情报传递方法,包括让联络员直接传送;使用物体携带情报进行传递,还有用牲畜传递情报等等。德国特工传递情报也遵循“最不起眼之处蕴藏玄机”的原则,他们把密码隐藏在各种各样的看似平常的地方。有一次,英国的检查员截获了一张设计图纸。这张设计草图上是3位年轻的模特,穿着时尚的服装。表面上看起来,设计草图很寻常,就是普通的服装设计图,但细心的检查人员还是看出来端倪。就在这张看似“清白”

的图纸上,英国反间谍专家们识破了特工的诡计,命令密码破译员和检查员迅速破译这些密码。

原来,德国特工利用莫尔斯电码的点和长横等符号作为密码,把这些密码做成装饰图案,藏在图上诸如模特的长裙、外套和帽子等图案中。只要把这些图形密码按照莫尔斯电码的规律识别,整张设计图就是一份电报—英方最终从这张设计图纸上密码破译员们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大批敌方援军随时可能到来。”。

除了隐藏在服装设计图上的信息,他们还会把密码藏在活页乐谱、象棋棋谱以及速记符号里面。这些带密码的情报被伪装成普通书信。德国特工运用各种巧妙的传递情报的方法,例如为了把情报伪装得“天衣无缝”从而顺利寄出,他们采用了隐形墨水密写、针刺小孔以及字母的凹进等惯用伎俩。德国特工利用这些手段,告知上级盟军的活动、轰炸式袭击和军舰建造的具体细节。德国特工还利用字母表“作弊”。看起来只是一份普通的信件,但把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就是一封“机密情报”。盟军情报人员和解码专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最终还是有一些情报顺利被德国方面获知,这也反映了当时谍报战的激烈残酷和情报人员无穷无尽的智慧。

说到间谍隐藏密码的本事,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二战时,盟军特工就曾经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传递介质。他们将李子干里填满地图或其他秘密文件,偷偷携带给关押在集中营中的囚犯,以便为他们日后越狱提供回家路线。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的特工们将坚硬的李子干用水泡软后挑出果核,再小心翼翼地将用蜡纸包裹好的秘密纸条卷好放进果子里,这些纸条上详细绘制了欧洲铁路线。

纸条放入后,特工再将李子晒干,并装入食品袋中送给狱中的囚犯,帮助他们越狱后找到回家的路。尽管当时集中营的管理人员仔细检查所有送入集中营的物品,但这些李子干还是瞒天过海,顺利送到囚犯手中,并且在日后发挥了巨大作用。战后,这些李子干为英国女间谍多琳·穆洛所收藏,并由其侄孙理查德·马歇尔保管至今,成为证明当时谍战的一个物证。

德国特工的“女装密码”,是隐藏情报的一种方法。早期的间谍,大多通过密写的方式隐藏信息。

除了密写和利用掩护传递情报,窃听及偷拍也是当代间谍掌握的最基本技术。2004年10月,美国情报部门曾展示过一种“口香糖无线电窃听器”,该窃听器重约6克,从外表看和普通的口香糖一模一样,但里面却另有玄机,装置的电子器材可以将情报源源不断地发送出来。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各国情报机构又将目光瞄向“键盘窃听”。当人们敲击电脑键盘时,它们发出的声音是独特并且有规律的,利用“键盘窃听”技术,情报人员可以成功地还原出电脑录入的内容及信息。

利用特殊相机窃取情报也是各国间谍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最精巧的微型间谍照相机是由德国人制造出来的,它只有一粒纽扣大小,一次可以拍摄6张照片,并可多次循环使用。俄罗斯情报部门则研制出一种手表照相机,间谍们可以伪装成看时间,从而对目标进行拍照。

有照相机,就得有胶卷。微型胶卷就是间谍存储情报的重要手段。大容量的数据可以缩微到非常小、几乎无法检测的胶片里。在冷战时期,各国情报部门大量使用微型胶卷携带情报,它本身的体积很小,要藏起来也很容易。间谍们往往把微型照片藏在邮票的后面或者是夹在明信片的夹层里,普通信件就成了传递绝密情报最安全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也被应用到了间谍战中。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国俄罗斯间谍案就是这样一起例子。

英国间谍在俄罗斯活动,利用公园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来从事情报传递。俄罗斯特工注意到他们重点监视的一位英国间谍经常去一个公园,这位间谍到了公园从不与任何人接触,只是坐在长椅上玩一台笔记本电脑。周围既无接头的别人,也没有可疑的车辆。俄罗斯特工长期跟踪,虽然找不到这位间谍的纰漏,但总觉得事情可疑。最后,他们发现这名间谍每次到公园总是坐在同一个长椅上。恍然大悟的俄罗斯特工赶紧检查长椅及其周围的物品,最终发现了这块经过伪装的“电子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