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人格心理学
14953000000001

第1章 九型人格入门先了解

“九型人格”这种古老的学说,在每个新的时代都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扩充新的概念。为了掌握这门认识自我的学问,我们首先要探索它的心理基础及使用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寻找到本我。

为什么要学习九型人格

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很多人沉思许久后,常常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我自己。”认知自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让自己获得良好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不想了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我们为什么想了解自己呢?原因可归为两大类。

第一类原因:好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好奇就是不满足心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通过好奇来促使自己了解更多事物。因此,人们总是渴望知道自己的大脑、心灵和感觉运作的方式。

比如,人们常常会反思:

我为什么感到快乐呢?

我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

在内心感到孤单寂寞时,我们常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也会积极地和其他人讨论这些问题,这使得人生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正如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人因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生充满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前人已给出答案,有的等待我们去解答。由此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

第二类原因:实用。

人们之所以想了解自己,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更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很多时候,人们是在感到疑惑、痛苦的情况下滋生了解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自己的潜力、规避性格缺陷的目的。

比如,当人们在生活中遭遇不快乐的事情时,常常会抱怨: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呢?

为什么她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

如果今天不堵车,我就不会迟到。

我们在不快乐时,常常会抱怨自己,抱怨他人。但归根结底,这些不快乐因素产生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这也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原因。

比如:“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多是因为你看问题不全面,做事情又容易钻牛角尖。如果你能在做事前多听多看多了解,懂得灵活变通,就能避免这类抱怨的产生。

“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呢?”当出现这种情况,你首先需要明白:你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此你需要继续努力,直到感化他们为止。

“为什么她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我们不能光看到别人耀眼的成绩,更要看到别人为此经历的艰辛。要想考得和她一样好,或者超越她,就需要付出和她一样或者比她多的努力。

“如果今天不堵车,我就不会迟到。”堵车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你早出门十分钟,往往就能规避堵车的问题。

哲学家常说:“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太难以掌控,因此人们只有从最容易的入手:了解自己,掌控自己。

然而,我们尽管明白这些道理,却难以做到了解自己,更难以掌控自己,因此免不了活在烦恼痛苦之中。为了摆脱这些烦恼和痛苦,许多人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救。要知道,这些向心理医生求救的人大多是众人眼中的“成功者”。这些被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T.塔特称为“成功的不满者”的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儿女聪慧,他们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自己。

这些“成功的不满者”的出现,促进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发展。这些心理学派认为,人们一旦在普通生活层面获得了成功,如果想要继续获得健康和快乐,就会进入精神的领域。在此之外,有关普通生活层面的性格分析理论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这些理论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我们就会对它们感到失望,而且很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得简单一点,这就是成长障碍的问题。

众多心理学家经过实践后发现,九型人格是目前解决人生成长障碍问题的最佳方法。九型人格将世界上的人分为九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都建立在不同的感知类型上,都各有优缺点。如果人们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人格类型,并做到扬长避短,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我们的个性,减少生活的烦恼苦痛,增添幸福快乐。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九型人格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此告诫那些初学九型人格的人们,不要痴迷于九型人格的识人能力,而忘却了它仅仅是一件帮助我们通向深层自我的工具。这就犯了佛学常说的“我执”,你得到的将不是愉悦,而是无尽的烦恼了。

九型人格简史

起源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称为Enneagram,又称性格形态学、九种性格,近年来备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如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九型人格与其他人格分类法相似,是一种人们研究人格的方法,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起源时间和形成经过已不可考,但是研究者一致认为它的起源非常久远,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或者更早。

大多数人认为,九型人格来自公元9世纪在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其教义认为:人在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性格将成为发掘自身潜力的导引者。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完整体系,从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潜能,比如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觉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本书中出现的“九型人格图”仅仅是这个完整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九型人格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传,苏菲教有个长者,善于开导他人,为别人排忧解难,被称为灵性教师。灵性教师经常和他的弟子在一起探讨学问。随着频繁的接触,灵性教师发现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人十分邋遢,有的人却很在意穿着打扮;有的人喜欢静静地思考问题,有的人却喜欢和别人交谈、辩论;有的人急于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有的人却很享受灵性教师分析问题的过程……

为什么弟子会有不同的表现?灵性教师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着手对人的各种表现加以分析、总结,并将有同一性格特征的人归为一类,共有九类。于是,最初的“九型人格”诞生了。

这项“发明”只有苏菲教派的灵性教师知道,用以开启教众的灵性,而且数千年来一直都以秘密的方式流传。它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每个前去请求灵性教师解决困扰的人都能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还在于即使是相同的问题,每个人得到的解答却不相同。

公元1920年,俄国人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I.Guardjieff)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传入西方。而真正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

奥斯卡·伊察索宣称,九型人格学说是他在19世纪50年代旅行于阿富汗时,由苏菲教派学得。他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用于人类心理训练的课程。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曾追随伊察索学习九型人格学。其中,知名精神病学家克洛迪奥·纳兰霍在智利学习后,便将这门知识传入美国加州,开设起一系列的工作坊,探索人的性格形态。九型人格由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发扬光大,其传播到中国,还是近几年的事。

这种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性格分析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如今的时代掀起热潮,主要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让我们更轻松地生活;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同事、恋人、家人和朋友有更多了解;能让我们去发掘不同性格所拥有的潜能,这些潜能包括了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以及先知先觉的能力。总之,九型人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性格分析工具,它能让你更了解自己,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并把个性中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

但也要注意,没有所谓好的、坏的人格类型,只有一个人主观看世界的方式,因此不要狭隘地看待九型人格。所以,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仅关注九种具体的性格类型,而忽略了导致它们存在的大背景。因为完整的九型人格强调的是人的性格与人的潜能之间被我们忽略、以为是自然反应的部分,其实这正是引领我们进入更高层次自我的通道。

人物贡献

和别的性格分析学说不同,九型人格是依靠口头传播传承下来的,并没有留下有关自己历史渊源的文字记录。而要领悟这门深刻的性格分析学说,需要具备高超的智能,这样才能在很好地领悟九型人格智慧的基础上,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使九型人格更趋完善。而因为没有历史记载,我们已难以知道那些在古代为九型人格的传承做出贡献的智者的名字了。所幸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在此道路上做出了突破——首次将九型人格带入西方国家,不仅使九型人格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也开启了九型人格的文字历史。

而如今,九型人格之所以能成为风靡学术界和工商界的热门课程,归根结底在于众多九型人格大师们对其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解读,化繁为简,使其成为人人可用的性格分析工具、人人赞赏的自我提升手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九型人格大师在九型人格发展的道路上星光熠熠,并为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eorge Ivanovich Gurdjieff)

1920年,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首次将九型人格理论带入西方。这位充满个人魅力的精神导师把九型人格这种属于苏菲教的口头传播系统吸收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验。现在有很多关于葛吉夫及其相关理论的著作都涉及了九型人格系统,但多数都没有提及葛吉夫是如何利用这套系统来观察人们的潜质,或者这套系统到底为他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这是因为在葛吉夫的时代,没有任何文字是真正关于九型人格的性格研究的。当时,葛吉夫的弟子们在继承九型人格的理论时,只能通过葛吉夫这位老师来学习,然而大部分弟子难以领悟葛吉夫关于九型人格的深层次解读,往往陷入对九角星图的过度关注中,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一种不需要语言表达的肢体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葛吉夫的神圣舞蹈,参加的舞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各种肢体动作,从中感受自己身体的韵律)上,而忽略了研究的核心:如何使用九型人格。

因此,葛吉夫的弟子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一个人要获得更高的意识,就必须放弃先天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他们并没有把性格特征看作达到更高心灵境界的有用信息源,认为人们独特的性格在整个人的潜能挖掘中作用不大。他们更关注的是非语言的肢体运动和葛吉夫所倡导的注意力训练(包括观察自我和记住自我),认为这才是通往内心世界的正确途径。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在葛吉夫所处的时代,心理学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众人了解九型人格的奥秘,因此葛吉夫只教给弟子们一些入门知识。总之,从葛吉夫对于这个系统的使用方式,以及他有关九角星图与性格关系的回答来看,他显然是知道其中奥妙的。至于为什么他对九型人格的深刻解读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

葛吉夫将九型人格带入了西方世界,教给人们注意力训练,但真正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伊察索宣称,九型人格学说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旅行于阿富汗时,由苏菲教派学得。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情欲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用于人类心理训练的课程。艾瑞卡学院首先在智利的艾瑞卡市成立。之后,美国的艾瑞卡学院也在1970年成立。伊察索最重要的功劳在于,他为九角星中的每个角找到了对应的性格类型和情感,在这九种性格类型有了正确的位置后,我们才能够解释清楚不同性格的相互关系。

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曾追随伊察索学习九型人格学。从此之后,九型人格便被系统而广泛地传播开去。

克洛迪奥·纳兰霍(Claudio Naranjo)

克洛迪奥·纳兰霍是一位精神病专家,他不仅喜欢研究药用之物对精神病的治疗作用,还喜欢探索心理学和冥想训练的相关知识。1970年,纳兰霍开始着手研究新的解读性格类型的方式,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的心理障碍。历经多次实践后,他最终选择了九型人格的九角星图来解读人的性格类型。他深信,在公元5世纪的基督教隐修士的“潜在的情绪”和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各种症状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他组织了一个由三十多位成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这种紧密联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共通点。1972年,这项研究工作在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后圆满结束。

海伦·帕尔默(Helen Palmer)

海伦·帕尔默是克洛迪奥·纳兰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克洛迪奥·纳兰霍的研究小组圆满结束工作后,海伦·帕尔默创办了一个训练精神治疗师的培训班——九型人格专业培训课程,目的是推广纳兰霍关于九型人格的解读方式。此外,帕尔默通过与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培训班的知名度。此外,帕尔默还以国际九型人格协会创始主任的身份参与主办了1994年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九型人格会议。

帕尔默的贡献在于,将九型人格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九型人格学说的应用范围更广,包括个人成长、办公室管理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窍门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更扩展至夫妻相处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其著作《九型人格》及《工作和恋爱中的九型人格》畅销全球,现已有二十二个国家的译本。

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

戴维·丹尼尔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精神科教授,也是九型人格体系的开创者。1977年,美国的亚历山大·汤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史黛拉·翟斯(Stella Chess)两位医生在《气质和发展》一书里面提到:我们可以在出生后第二至第三个月的婴儿身上辨认出九种不同的气质。丹尼尔斯将这九种不同的气质与九型人格结合起来,并和著名性格分析专家弗吉尼亚·普赖斯通过历时七年的精心研究,开发出一套九型人格的“五步测试法”。这种九型人格测试法是目前极少数通过有效性检测的权威测试方法,可使人们精准地透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它已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必修课程,并得到苹果、保洁、通用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分享。

随着九型人格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必将在认知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九型人格的大道上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大师,使这门学说更加熠熠生辉。

破解九星图密码

九型人格的英文Enneagram,来自希腊文中的ennea和grammos。ennea是数字9的意思,grammos则是尖角的意思。两个词组合而成的enneagram就是九个尖角的意思,而九型人格的图表正好是一颗九角星。

那么,如何解读这神秘的九星图呢?我们可以采用“三元法”和“七元法”这两个基本法则,这颗神秘的九角星恰恰揭示了这两个基本法则的相互关系。“三元法”象征着任何事件在起始阶段所具有的三股力量。“七元法”也叫“八音律”(Octaves),它象征着世上万物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不同阶段。这两种法则,在九型人格的结构图中被融合到了一起。

上图是一个九角星形状的九柱图,其结构看似复杂,实则非常简单:在一个圆的圆周上有9个等分点,分别标以数字1~9,数字9位于圆的最上部正中央,意在体现对称。3、6、9三个数字的位置正好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代表着“三元法”,它表明:事物的产生是三股力量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表面上的两种力量——原因和影响。从数学的角度看,九角星图中由3、6、9三个尖角所构成的中心三角形可以视为最初状态下三股力量的三位一体,其原始总量是1。用数学的方法把这个1——也就是力量统一体——分成相等的三份,得到一个无限循环数,即1÷3=0.333333……

这个观念是许多古老教义的基础。例如,天主教中有关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的教义就是类似的理念。而在苏菲教的发源地印度的印度教中,三大主神创造之神大梵天(Brahma)、生殖与毁灭之神湿婆(Shiva)、保护之神毗湿奴(Vishnu)正是三股力量的化身。这三股力量还可以被称为创造力、破坏力和保护力,或者称作主动力、容纳力和协调力。葛吉夫在他的学说中,把它们称为主动力、被动力和中和力,并对“三力的原则”解释道:通常前两种力要不是互相抵消,就是其中一力完全消除另一力,留存的一力也虚弱得无法产生进一步的行动。因此这两力将会绕着彼此打转,一力吸收另一力,不会产生结果,除非出现第三力,否则情况将持续如此。所以,只有凭借第三力,前两力才能产生所谓的现象。但根据他的观察,第三股力量是隐性的,是无法被人类感知的。

而且,这三股力量的外在象征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事物的最初阶段出现的协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在事物发展的下一个阶段逐渐转变成主动力。因此,人们需要准确了解事物每个发展阶段中这三股力量的具体象征及相互作用,才能保证事物良好地发展下去。通过九星图,人们就能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隐性的方面,比如在什么时刻,事物需要注入一股新力量来维系生命力;比如如何很好地协调这三股力量,维持整体的平衡。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法则“七元法”也开始发挥作用。“七元法”是从音乐中的八度音阶发展来的,故也称“八音律”。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中的基本音阶有七个,从Do开始循环:Do,Re,Mi,Fa,So,La,Ti(或Si),Do……这个八度音阶所形成的“八音律”其实也代表了现实世界中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七元与统一的关系也可以用数学表示,用1除以7,得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0.142857142857……其中每一位数都不是3的倍数。总之,整个“九型人格”图就是一个被分成九个部分的圆形,“三元法”和“七元法”被这个圆形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圆形内部的连接线条相互作用。

在九星图中,3、6、9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昭示着三位一体的理念;而其他的六个点则两两相连,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六角形,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九角星图。人们再根据早期对性格类型的分析,将九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分别代入九柱图中的不同数字位置,就形成了一个九型人格图。

如图所示,九型人格将人按照不同的气质类型分成了完美型、给予型、实用型、浪漫型、观察型、怀疑型、享乐型、领袖型和协调型九个人格基本类型,每个人都必然属于其中一型,且稳定不会更改。

在九型人格图中,我们把其中3、6、9号所代表的性格称为核心性格,而位于这三个角两侧的邻角,就被称为核心角的两翼,代表的是核心性格内化或外化的变异类型。换句话说,两翼角的性格是由核心角性格发展而来的,其中潜藏着核心角性格的特质,并具有潜在的共同特点,如3号性格的两翼——2号和4号性格就与3号一样具有很强的想象力,6号性格的两翼——5号和7号性格则与6号一样多疑且充满恐惧心理。心理学家根据三种核心性格及其两翼的特征,又进一步将九型人格分成了三个三元组。

1.情感三元组——遇事时的直接反应源于情绪、感觉和感情:

核心性格——3号实用型 内化——4号浪漫型 外化——2号给予型

2.思维三元组——遇事时的直接反应源于分析、了解和归纳:

核心性格——6号怀疑型 内化——5号观察型 外化——7号享乐型

3.本能三元组——遇事时的直接反应是用即时行动去解决问题:

核心性格——9号协调型 内化——1号完美型 外化——8号领袖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九柱图中,只有3、6、9号角的两翼是其内化或外化的表现,而其他角的两翼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例如8号的两翼7号和9号,就不是8号内化和外化的表现。不过即便如此,任何角的两翼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都会对中心角的性格产生影响,例如4号性格既可能偏向5号性格,将所有的事闷在心里,也可能偏向3号,以积极亢奋的表现来掩盖内心深处的抑郁。

九型人格的三大中心

葛吉夫和伊察索在研究九型人格时都意识到:人的智慧存在着精神智慧、情感智慧和本能智慧三种形式,而这三种智慧分别对应人身体的三个中心:

◎产生精神智慧的是思维的中心——大脑;

◎产生情感智慧的是感觉的中心——心脏;

◎产生本能智慧的是身体的中心——腹部。

在此基础上,美国著名学者凯伦·韦布在自己的著作《九型人格:重现古老的灵魂智慧》一书中将九型人格归为三类:

◎脑中心:或称思考中心,以思考和理性为导向。包括5号、6号和7号人格。

这类人具有以思想来回应生活的倾向,往往具有鲜明的想象力,以及分析和联结观念的绝佳能力。他们懂得运用心理能力来尽可能地减少焦虑,控制潜在的麻烦,以及通过分析、想象、预测和计划来获得一种确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这些类型的人都能浸淫在自己的思考中而获得全然的满足。思考对他们而言,是处在这个具有潜在威胁的世界中,防范恐惧于未然的方式。

◎心中心:或称情感中心,以感受和感性为导向。包括2号、3号和4号人格。

这类人在看待世界时,往往会受到情商的影响,喜欢透过关系在世界运作,因为他们在乎别人的眼光。具体来说,他们会使自己的情绪、感受与别人保持一致,从而维持自己与别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感觉。不论别人有没有意识到,他们都能快速感受别人的需要或心情,并加以回应。成功的人际关系能驱逐这类人特有的空虚感和渴望。因此可以说,他们比其他人格类型的人们更加依赖别人的认可,因为他们以此来支撑自己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

◎腹中心:或称腰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包括8号、9号和1号人格。

这类人常常把焦点放在存在本身,具有以行动“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倾向,在看待世界时往往会受到身体感觉和内在本能的影响。他们的本能就是行动,即使他们已经思考过整个细节,还是会基于根本的感觉去做出决定和行动。他们以“自我遗忘”闻名。因为他们可能觉察不到对自己而言真正的优先事项为何。他们通过行动在这世上补充能量,并缓和愤怒——对1号和9号人格类型的人而言,愤怒只有在少数时候才被直接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会运用自己的地位和力量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们的处世策略可以保证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将不适应感降到最低。

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人常常忽略了我们的本能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感受它的影响:身体生存(自我保护)、情爱关系和社会生活关系。

九型人格大师海伦·帕尔默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放牛娃坐在一个三脚凳上挤牛奶。牛奶代表了收获的知识和生活的营养。三脚凳的一条腿坏了,于是放牛娃在挤牛奶的时候,关注的并不是牛奶,而是凳子的那条坏腿。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三种最基本的关系领域,其中一种关系比其他两种更容易受到伤害。当某一种关系受到损伤时,我们就会在精神上格外关注这个方面,以缓解由此引起的焦虑。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大脑、心脏和腹部,因此人人都能拥有与之相应的三种智慧,并会在实际的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但不同人格类型的人会偏好其中一种。因此,不要狭隘地看待九型人格的三种类型,而使自己又陷入一个类型的牢笼之中。

关于九型人格需要明确的两点

九型不等于被定型

许多人在做完九型人格的测试题,确定下自己的人格类型后,就完全按照这类人格的特性来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然后,他们往往会发现这并不完全适合自己,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提升作用,反而为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造成心灵上的创伤。这个时候,他们常常觉得自己被九型人格欺骗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们不懂得九型人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九型不等于被定型。而且,由于九型人格口耳相传的传统需要传承者具备较高的领悟能力,而许多传承者可能不具备这么高的智能,就会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传送失真的情况,从而致使人们误读九型人格。

因此,九型人格大师往往不建议人们急于明确自己的型号。他们通常会建议人们先收窄范围,因为九型人格中的许多型号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这时人们应该选择两个至三个具有最高可能性的型号,留意每一种型号解析段中的“后记”,以得到更深入的启示。同时,人们要训练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到了某一刻,你自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你的型号从心底浮现了,你自然也会更相信九型人格心理学的正确性。从佛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人们学会悟空,当心中空空如也时,你就能清醒地认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然也就能判定自己的人格类型了。

然而,即便你确定了自己的人格类型,也不能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人格类型上,偏执地按照这种人格类型的优劣势来约束自己。要知道,找到你的人格类型,只是跨出“自我成长”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九型人格提供给人们一个向内探索自我的起点、一个认识真我的机会,但它并非绝对的真理。

严格来说,九型人格中的九种性格分类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并不是能完全解释人们性格的学问,因为每一种性格类型又要加上左右翼与三变数的变化类型,这就使得人们核心性格以外的性格有了无限变化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充满这样多的变化,九型人格不仅可以广阔又精准地描述每一种性格类型的特点,同时又能在细微之处区别出不同的性格类型。

人类的性格是善变的,它会随着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而不断变化。要抓住这无穷变化中的不变之处,就需要人们活用九型人格的智能,以变制变。如此,才能够预先洞悉自己及他人的心理变化,也就能够较为精确地捕捉住善变的人性,真正迈入那扇通向真我的大门。

九型人格是经验不是理论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人们认为,经验是人们多次实践后得出的认知,较为接近真理;而理论则常常有脱离实际的嫌疑,不具有经验那样高的实效性。因此,大多数人喜欢经验多过理论。而九型人格极强的实用性正好表明:九型人格是经验,不是理论。

在葛吉夫将九型人格带入西方国家之前,九型人格一直秉持着口耳相传的传统。这并不是因为当时没有文字可以记载,而是因为九型人格的创始人以及传承者都认为,交谈正是人们了解自我的重要方式,是九型人格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九型人格理论书籍,众多九型人格大师也仍旧沿用着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应当将九型人格看作一种人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经验,而非性格分析的理论。

据传,九型人格是由游牧民族发明的。我们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要经常搬家。当他们搬到某处,为了使原住民接受他们,就得多交流沟通以获得认同。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发现了一套如何快速获得原住民认同的学问,这门学问能够帮助他们观察原住民的喜好,分析原住民的性格类型,然后投其所好。这门学问就是九型人格的雏形。最后,这门学问由苏菲教加以归纳整理,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九型人格。因此,从九型人格产生的根源来看,九型人格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经验,而不是理论。

而从目前九型人格的使用领域来看,九型人格更是一种经验,而非理论。我们知道,九型人格之所以得到如此巨大的发展,与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是分不开的。正是他首次将九型人格用于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使得许多著名精神专家受其影响。其中以智利精神病学专家纳兰霍的成就最为显著。甚至可以说是纳兰霍奠定了当前九型人格的发展格局,因为当今世界的几位九型人格大师多是纳兰霍研究小组的成员,比如海伦·帕尔默。由此看来,九型人格得以迅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其实是人们出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而随着对九型人格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九型人格对生活中的职场、爱情、理财等多方面同样具有极佳的效果。

如果你还坚持认为九型人格是理论而非经验,那么就请你坚持使用九型人格来改善你的生活。你会渐渐发现,它能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帮助你解决很多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这时你就不得不承认:九型人格是经验,而非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