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顺应
◇调适·改变
◇欲望控·成长
学会做一个“欲望控”,控制你对生活的需求,满足于你所拥有的,你会开心;控制你对学习成绩的期望,点滴进步,也会让你喜悦;控制你对别人的期望,感激于点滴帮助与友爱,你会感到温暖。当你成为一个“欲望控”,看似拥有不多的你,已拥有了强大的能量场,越淡然,越宽广;越无欲,越坚定;越踏实,越成长……
接受·调适·欲望控——情绪染色体的静安法则
在人的心理世界,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就如同染色体,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或明朗或阴郁,或愉悦或沮丧,就这样与我们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或许刚刚发生的一件小事让你气愤不已,或许一段时间以来,焦虑感笼罩着你,或许你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把自己从苦闷的情绪状态中解救出来——情绪与你形影不离,你却对它知之甚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慢慢地了解它,尝试着管理它,找回助力成功的积极情绪,给自己一个积极高三!
现在,请你拿起一支彩笔,随我来。
以下各种情况中,符合你的,请用彩笔标识:
1.时常会感受到高三的压力,这压力也给了我动力。
2.我不想对妈妈发脾气,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3.我经常失眠,有时仅仅因为和同桌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
4.时常感到坐立不安,学习时无从下手。
5.就连运动的时候也会感到紧张。
6.有时会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恐惧。
7.我经常会感到郁闷。
8.我经常采用倾诉的方法,化解内心的苦闷。
9.我会从父母的言谈和眼神中感受到高考无形的压力。
10.我能找到我学习的热情,因为我能找到积极和乐观的情绪。
如果你在1、8、10条上做了标识,说明你能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所关注,并能下意识地调整它。如果余下的7条中,你有5条以上做了标注,说明你也许还没关注到自己的情绪状态,还需要了解它、把握它。那么,就让我们微笑着走向“生活分析仪”,看一看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它、把握它。
情绪状态决定着人的记忆效果,制约着人的思维灵敏性和选择性,激发着人的想象力。要找到助力成功的积极情绪,首先应了解给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消极情绪。
我们常常会被这样的一些情绪困扰:
·压力。
·烦躁不安。
·疲倦且心情郁闷。
·容易发怒且无法自制。
·沮丧且有失败感。
·对未来茫然且感到生活、学习无意义。
这些情绪体验与积极的情绪一起构成了人生情绪世界的丰富多彩,但这些情绪往往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那么,情绪与生活、学习甚至与人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
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面孔阴郁、从来不笑的人,很难说心理是健康的,也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真诚的笑,能感染别人,消除隔阂。来了陌生的客人,相视一笑,即可握手言欢;打扰、伤害了别人,歉然一笑,即能得到谅解。无怪乎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
消极情绪则是指制约人的思维灵敏性和选择性,束缚人的生机、活力的情绪状态,如焦虑、忧愁、恐惧、愤怒、悲伤、抑郁等不愉快的情绪。事实上,这些情绪,只要适度,也是正常而有益的。比如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之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些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到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这就成为消极的情绪了。同时,情绪世界强调“过犹不及”的法则,“过了头”的喜,“过度”的悲,称为大喜大悲,这样的喜和悲都是消极情绪。
情绪状态不仅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也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黄帝内经》载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有人因为终日郁郁寡欢而英年早逝;有人因为一时愤怒而做出抱憾终生的事情来。当然也有人因为乐观豁达而战胜了病魔。情绪就这样与我们相生相伴,成就了我们或阴郁或幸福、或顺畅或多舛的一生。
对于高三的学子来说,不良情绪更多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所以要让情绪在你的身体里安静流动,寻找到情绪的静安法则,助力成功,你能行!
按受·顺应。就像接受你的身体发肤一样,接受你的情绪存在。喜怒哀乐之于你以及你的生活,交替变化是常态。就像一个人不能总是喜悦一样,谁也不能始终处于哀伤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的自身具有强大的愈合、调节能力,而时间是催化剂。所以,当你失去一件心爱的东西,你会伤心,接受它、顺应它;当你生日时收到好友、同学的礼物,你会喜悦,按受它、享受它;当你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你会悲观、失望,接受它、体会它。不逃避、不强求,是我们面对情绪时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
调适·改变。对于影响到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的不良情绪,我们也要主动寻找适合的方法,去调适它、改变它。以下方法对你会有所帮助:一、宣泄倾诉法——最常用的宣泄方式莫过于痛哭了,痛哭本身作为真的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反应,是释放积累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解机体平衡的一种最佳方式。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消解心中郁结的好方法。倾诉是宣泄情绪最通用的方法。跟你信任的人谈谈自己的问题和感受,在你倾诉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烦恼赶出头脑。所以有人说:把快乐说给别人听,快乐就变成两份甚至更多;把烦恼说给别人听,烦恼就变成半份甚至更少。二、焦点转移法——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些能够使自己愉悦的事情,使自己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转移出来。三、自我暗示法——在焦虑、紧张和烦躁时,不妨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一下。对自己说:“该复习的东西,我都认真复习了,还怕什么呢?”积极地进行自我鼓励,不断地在复习过程中给自己一些小奖励。四、运用幽默法——许多看来令人烦恼、厌恶的事情,用幽默的方法来应对,往往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欲望控·成长。什么是情绪?情绪是我们的需要是否被满足时的主观态度体验,它的变化与我们的主观需要息息相关。一个到了中午12点还不下课的老师,会引发你的烦躁和不满的情绪;一个你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学期,未有进步的期末成绩,会引发你的失望情绪;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一次考试的小小成功,又会带给你喜悦……当你的基本生活需求、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你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反之,消极情绪则会悄然来到你的生活——需要、期望、欲望是否得到满足,是你的情绪变化的主因。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欲望控”,控制你对生活的需求,满足于你所拥有的,你会开心;控制你对学习成绩的期望,点滴进步,会让你喜悦;控制你对别人的期望,感激于点滴帮助与友爱,你会感到温暖。当你成为一个“欲望控”,看似拥有不多的你,已拥有了强大的能量场,越淡然,越宽广;越无欲,越坚定;越踏实,越成长……
清凉心性
【十一月,安然的烦恼日记】
秋冬更替,落红白雪,天冷心凉。是天气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我越来越不能忍受,这无聊的高三。昨天,甄平出卖了我,他竟然把我刚刚说给他听的一个小秘密在QQ里说给了邻班一个我在意的女生,这么气人的事,叫我如何不生气?
今天中午,本来约好和安玉、欣然一起去吃饭,却忽然被爽约,还接到欣然不咸不淡的短信:“什么时候改掉爱生气的毛病,什么时候我们回到你身边。”
气死我了,让功课、高考统统见鬼去吧!
“气”仿佛可以流转于你我的身体,是有形之物,又有“摸不着,看不到”之虚相。生气就是因不合心意而产生的不愉快,是一种心理现象,亦是一种情绪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生气是指当一个人认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他内心的准则或信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人哪能不生气?人又哪敢常生气?《素问·举痛论》载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古有“治气养心”之术,更有关于“气”的功夫,看来,“气”之于人的身心,确实重要之至。那么,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气,与胸怀、气度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一旦别人或自己的一些言行与自己的信念和价值标准相悖,我们就会生气。“信念和价值标准”与气度密切相关。一个人的“信念和价值标准”越宽,这个人就越有气度,越不容易生气。当然,气度的大小,也决定了生气的大小和生气的频率。一滴蓝墨水滴到一杯水里,这杯水马上变成蓝色,这滴蓝墨水若滴到大海里,大海会有变化吗?
生气,与同理心相关。通俗地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或换位思考。一个人将心比心的能力越强,就越不容易生气,虽然他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或行为,但他能理解。如果能够经常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生气的次数大概要减少80%。
生气,亦与清静心有关。禅宗公案,最有名的恐怕莫过于“风动幡动”了。禅宗六祖慧能受具足戒之前住在法性寺,有天晚上他偶然听见两位僧人正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争论不休,于是他朗声插了句话。此言一出,非但两位僧人若有所悟,连住持印空都颇感惊愕,乃亲自为他剃度,并拜其为师。那么目不识丁的慧能究竟说了些什么令老和尚也大为折服的话呢?原来他说的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风和幡是外在的、虚幻的,人心才是超越时空、永恒寂寥的,它的本体是清静的。生气往往与外物的变化刺激有关,若一个人能够常修清静心,就不会为外物所动,不会生气了。
胡适先生曾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己很情愿挨骂。”由此看来,生气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全在乎你愿不愿意,与别人不搭界。
脾气坏,无助于你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因此,生气的时候你要学会将思想转移到如何解决事情上来,让理性的力量主导你的情绪世界,让愤怒的情绪停下来,变成一种美丽的平和姿态,迎接幸福。
三部曲,告别生气状态,迎接幸福!
一、生气急刹车
一旦动了气,就要运用理性的力量急刹车。
首先:叫停。不急于回击或表达意见,而是静一静,在心里默数五个数,当你数到第五个数的时候,冲上来的火气就消失了一半。
其次:想一想。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方有哪些难处。如果真是对方蛮不讲理,你就想:狗咬你一口,你还咬狗一口吗?
再次:解决问题。动用理性的力量,周全思考事情本身,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勇于面对事实,面对困难,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把事情做好。
二、理气悠悠然
和则为正气。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所以,理气为和,则生浩然之正气。正气既生,则生机便生,祥和便生。祥和既生,则火气自然不生。
缓则为安然。事缓则圆,缓于时光,从容安然;缓于事物,优雅安然。控制你的语速,控制你的脚步,让举手投足、言语表情,流露的都是超然与尊贵。
三、养吾清凉心
平心静气,是修养的结果。
宁静致远。要有意识地修养清凉心。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追求,不为外部环境所动摇,不左顾右盼,不浮躁虚妄,才能踏实迈向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也意味着脚踏实地。
清凉舒心。清凉心,不生急躁,不生烦忧,不生火气。清凉生善意,清凉生慈悲。
有人说:你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我要说,治气养心,不在一时,而在一世。清凉心性,悠然雅致,幸福就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