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沧桑》出版于1998年,16年后,我当初自购备用的书已赠送殆尽,只剩下几本了。但有时还有读者拿来书要我签名,问他们购于何时,大多是出版不久时买的,居然还有近年在网上拍的。我一度动过请出版社再版的念头,但一则杂事多而未能联系;一则考虑到是否需要再版出版社自有标准,对市场是否有需求比我了解得更清楚。所以当得知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意再版,我即欣然同意。
友人曾建议我换个书名,例如,恢复我一度想用的《中宵漫笔》,商量下来觉得不妥。买过原书的读者如果误以为是我的新作而再买,岂不是欺骗他们?如果有读者翻阅后发现与原书稍有不同,替换了几篇文章,或者只因版本不同就愿意购买,我只能对他们表示感谢,却不至因让他们上当而内疚。
既然是再版,为什么不一仍旧章,还要替换几篇呢?
因为有几篇文章是有时效的,如议论新世纪、跨世纪的,现在已过去十多年了,要等下一次新世纪、跨世纪还得等好几代人。还有像《会海一勺》所记录的会议百态,如今也成陈迹,但要作为史料又不够格。有的同一题目此后又有略有长进的新作,替换后能在同样的篇幅中给读者更多、更新的信息。我相信这样做能得到新老读者的理解。
16年的时间对于沧桑陵谷实在微不足道,但处于中国前所未有的巨变中的16年,却胜过处于相对停滞时期的160年甚至数百年,已经产生了看得见的沧桑。对于我个人,正是在这16年中从中年不可抗拒地进入老年,更不胜人世沧桑之感。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