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感:如何让沟通变得有趣、有料、有效
15184800000002

第2章 有趣——首先做好你自己

好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啊。

在时下注重交往的社会,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然而,关于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太多人把关注点放在“有趣”,却忽略了“人”。做好了自己,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人,才是“有趣”的最关键前提。

拒绝迎合——切莫让自己故作滑稽

真心想做一个幽默的人。

一个小姐妹这样跟我说。

说这话的时候,小姐妹还对我扮了一个鬼脸,但是说心里话,我真的觉得不可爱,相反我的身上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她丝毫没有体会到我的这种感受,反而进一步追问我:“你说为什么这样呢?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蛮可爱、蛮搞笑的呀,但是……他们好像都觉得我不太幽默,我也不太受欢迎。”

我看着她那张真诚的脸,忍受了她再一次扮出的鬼脸,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了下去。因为我知道,那句话说出来她可能会很伤心——以前的你,远比现在的你要受欢迎得多。

如果不是你总在故作滑稽的话,可能情况会变得更好一些。

小姐妹,以前是个文静小女子,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同学是这样形容她的:“静静地坐在那里,像等着露水的花。”你看你看,有多美!这样的女生美固然是美,但却很难成为众人的焦点,也很难在聚会中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人。上学的时候,大家经常约周末“狼人杀”,那些比较健谈的、有趣的、活泼的人会受到格外真诚的邀请:“你一定要来啊!不能‘再说’,现在就定下来,要来要来,你不来都没有意思了!”但像小姐妹这样的人,大家也会约,但就只是通知她时间和地点而已,来了蛮好,不来大家也就“哦”一下,因为她的存在对整体的游戏氛围没有太大的影响。

小姐妹虽然表面上文静,内心却是一个热情的人,每次游戏她虽然像等待露水的花似的坐在人群里,但却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像某某、某某某那么受欢迎的人。这种渴望改变的想法潜藏了很久。

但真正的爆发还是由于失恋。没有什么比失恋更能刺激一个女孩了,小姐妹高中时期谈的男友劈腿了,劈腿对象就是经常一起玩的、每次都能在“狼人杀”里成为最厉害的杀手和最活跃的平民的小丫头。男友说了,觉得和那个小丫头在一起,生活有意思。

小姐妹在经历了哭、绝食、抑郁等常规失恋过程之后,突然间觉醒过来了,她要成为一个很幽默的人,也要妙语连珠,谈笑风生,成为所有人的焦点。

然后她就开始练习了。

一是开始增加自己的面部表情,夸张自己的语气。她长得蛮好看,但是以前从来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情。现在不同了,每次聊天她都要配上一个非常夸张的表情。举例来说,以前喝了一杯水,烫到舌头了,她会皱紧眉头,烫得特别疼了,才顶多说一句“哎呀”。但是现在不同了,如果烫到了舌头,她会非常夸张地扭曲脸上所有的五官,然后极大声地说一句:“好烫哦!”这时候如果有人投来关切的目光,便会吐一下舌头,故作可爱状。那种假惺惺、并非发自真心的卖萌,有时候会让人萌生“干脆烫死你算了”的冲动。

二是过度讨好他人。小姐妹的思想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要想成为别人喜欢的人,那就要拼命夸赞别人,谁不愿意听好话呢”。然后她就在这条谬赞别人的路上越走越远。举例来说,看到同班女生穿了一件新裙子过来,按照以前她只会说“新裙子哦”,如果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话,可能会说“哎呀,新裙子啊,好看呢”。但是现在,她看到人家的裙子,要非常巴结地走上去,拉住人家的裙角,然后用非常夸张的语气说:“哇,好漂亮啊!真的,像仙女一样,真的只有你才穿得出这种效果啊,哇,你眼光真的好棒。”这种过度的夸奖会让对方觉得非常尴尬。

三是频繁宣讲贬低自己的笑话。许多人以为幽默就是搞笑,搞笑就是开玩笑,既然不敢开别人的,那就开自己的玩笑好了。小姐妹就是这样做的,有时候和大家坐在一起,没有什么话好讲了,特别有趣的事情自己也不晓得,便开始讲自己的蠢事。最经典的一次,她想夸一个女生穿衣服很得体,便开始讲自己的丑事,她说:“啊啊啊,我就不行的。有一次月事期,我居然还蠢得像头猪一样,穿了一条白裙子。哇,然后在公交车上,下车之后感觉好多人都看我,我还想是不是自己今天的裙子蛮美的,走得更加开心了。直到后来,有个小男孩走过来拍拍我,他说大姐姐,你的内裙是不是掉色了,啊哈哈哈哈……”小姐妹当时讲这个笑话的时候,现场是有笑声的,但这笑声非常的不爽利,大家都不太确定是应该笑还是不应该笑。如果笑,就显得非常没有同情心,尤其是男生,如果笑了甚至会显得色情和不怀好意了。可是如果不笑,大家呆呆地看她一个人丢了面子却还在努力大笑,那又会变成一件更加尴尬的事情。

于是,为了避免这么多的尴尬,大家决定不再约她了。

小姐妹发现自从自己“幽默”了之后,追求者远不如从前多,聚会受到邀请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不过她不会气馁的,有时候聚会不请她,她会不请自去,然后带着故作夸张的表情坐在大家中间,笑嘻嘻地说:“哎呀,我来刷存在感,就是怕你们忘记了我,而且还有件好笑的事情给你们讲,真的,你们都不知道我有多傻,那一天啊……”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谁都不说什么。

她真的想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可惜走错了路。

那不是幽默,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残行为,她不断地贬低自己、改变自己,不断试图降低自己的气质和地位去迎合他人,却不知那真的不会让你变得更有趣,而会变得更滑稽,更粗俗。在幽默的世界里,这种悲剧比比皆是。

幽默,就只是幽默,它不是滑稽。

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悍妻,估计平时家庭暴力也少不了。有一天苏格拉底被老婆一顿高声喝骂,然后又浇了一大盆水,这么尴尬的事儿,苏格拉底只是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然后笑笑说:“我就知道嘛,打雷之后总要下雨的。”

这就是幽默。

但如果一个大汉向别人转述:“昨天我老婆当街骂了我一顿然后还泼了我一身水,我也没有客气啊,也回泼了过去,那叫一个过瘾,啊哈哈哈。”

这就是低俗,如果有人跟着笑了,那这大汉顶多算个搞笑。

说到底,幽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幽默,是要以“尊重”作为支撑的,失去了最起码的尊重,一切都变得不像那么回事了。

比如我这个小姐妹——其实后来她也已经算不上我的小姐妹了,因为我也和她处不来了。我曾劝过她不要太过分地贬低自己,她只是捧着脸非常认真地点头对我说“嗯嗯,哇,你说得好有道理啊,好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啊”,然而事后是一点也不改。她就是缺乏了这种尊重——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每个人都想受欢迎,都想成为一个有趣的、被大家关注的人,但是这种事情不是强行得来的,是需要后天的学习、思考,甚至可能通过努力和学习也依旧不行。但无论怎样,我们最先要保证的一点是,不能失去自我,尤其不能失去自我最宝贵的部分。

一是要坚持底线。别人想要听什么,确实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但不能因为别人想听我们的秘事,就把自己拆碎了给他听;不能因为他想听我单位的机密,我就毫无保留地全都告诉他,要保留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二是要保护自己的尊严。朋友之间当然是可以开玩笑的,有时候细想起来,很多谐趣小事都是从彼此开玩笑上诞生的。但是绝不可以失去自己的尊严,为了哗众取宠把自己弄得像个傻瓜,那样即使得到了当场的笑声,也得不到长久的友谊和今后的欢迎。

三是要坚持自己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人外向活泼会说话,有些人内敛平静不乐于表达,这都不妨碍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没必要强行改变你的性格。如果强取,就好像让一只兔子去学老黄牛耕地一样,累死了也学不像,还要成为别人的笑柄。

坚持了上面三个原则,可能会有人问:“天哪,那还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吗?”当然可以!我在协和医院的一个朋友,皮肤病大夫,标准的科研人员,文静得像露水似的,起初单位午休的时候大家聊天放松心情,她根本插不进话,被人误会为“有点清高呢”,后来她开始学习如何培养幽默感,大家聊天的时候认真听,用心记下人家说得好、说得巧的话,再后来,午休聊天的时候她的话依旧很少,但总能适时地说上一句很巧妙的话。平时安静,一出语就惊人,而且她从来都很坚持底线,不卑不亢,绝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尊严,所以现在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很幽默的人”。

你看,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难。

幽默,是一种学习之后自然得来的本领,绝不是强撑着去故作滑稽的伎俩。摆正了这种心态,端正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才能开始接下来的学习,朝着成为一个有趣又有料的人这个大目标进发。

链接·幽默与尊严

英国著名大文豪萧伯纳,是个名副其实的“瘦子”。有一天他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富豪商人,商人见萧伯纳那么瘦,便嘲讽道:“啊,看见您,我就知道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确实还存在着饥荒呢。”萧伯纳并没有生气,他笑眯眯地回应道:“没错。但是看见您,人们就会明白饥荒存在的原因。”

从常理来说,萧伯纳的幽默其实已经存有“人身攻击”的成分了,是我们所不提倡的,但是由于胖富豪攻击萧伯纳在先,所以这种幽默的反击反而成了一种保护自身尊严的好方法。

不要勉强——为了“有趣”而“有趣”其实最“无趣”

有个哥们儿跟我说:“我女朋友超级难哄。真的。”

他所谓的难哄,其实是男女交往的一个经典场景,具体提要如下:

女(拉着男胳膊):“哎呀,你别玩游戏了,理我一下。”

男(眼盯着电脑屏幕):“玩完这一把,好吧?”

女(故意扭转头):“哼!我生气了!”

男(转头看女友):“你真生气了?”

女(吐吐舌头):“没有啦。”

男(放下心,继续盯着电脑屏幕):“哦。”

然后……

女就真的生气了。

女:“你怎么对我这个态度?”

男:“啊?我怎么了?”

女:“我生气了你就‘哦’一下?”

男:“我冤枉啊,你刚刚明明说你不生气的啊!”

女:“我现在说的不是生气不生气的问题,我说的是你对我说话的态度!”

男:“我态度很好啊。我问你是不是生气了,你说不是啊,还要我怎么样啊?”

女:“你以前根本不是这样对我的!你现在怎么变这样了?”

男:“我以前什么样啊?”

女:“你连以前什么样都记不住了,是吗?你还好意思说爱我一辈子!”

男:“我……”

女:“看来你都是骗我的,你根本不会爱我一辈子,亏我还那么相信你!”

男:“我……”

女:“真的,我想明白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如分手吧,何必浪费彼此的时间!”

然后女就摔下手里的抱枕,跑回卧室自己哭去了。

然后高潮来了。我这个哥们儿心里觉得自己非常冤枉,在反省了自己无数次也觉得没有错误之后,他还是本着“男人不跟女人计较,男人别跟女人讲理”的正确原则,去敲卧室的门。女友的哭声隐约从门里传出来,夹杂着一句:“你干什么?讨厌!”按理说这时候应该哄哄女友了,道歉啊说我爱你啦,再叫声宝宝买个包包给个抱抱之类。但是我这哥们儿没有,他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可逗了,从前啊……”

然后直到现在,女友还没有跟他和好呢。

听完了哥们儿的哭诉,我已经笑抽在当场了,然而我先生——是的我先生也在场,他居然觉得:这哥们儿做得没啥错的,讲个笑话缓解一下气氛不对吗?

我觉得我可能今晚也得跟我先生吵一架了。

回到刚才那个案例。其实两个人的争吵没有什么大不了,哥们儿的做法也是出于好心,但是结果却不好。女友明明已经给了台阶下——隔着门的“讨厌”就是一种信号,但是他强行让自己幽默了一下,只会让女友更加反感。

幽默是顺其自然的——为了有趣而有趣,其实完全没趣。

所以有些人觉得,同样的话为什么别人说出来就获得了满堂彩,自己说出来却现场反应冷淡呢?因为有些人的话是自然的,有些人的话不是。自然的幽默就像阳光一样让人心里既舒服又温暖,而强行的、造作的幽默只会让人觉得别扭,像吃了夹生饭。

小的时候,我家里来了几个外地客人,当时他们对快速发展的大连感慨不已,大家开车兜风经过青泥洼桥的时候,一个客人突然说:“哎,大连到底有多少人口啊?”

恰好车上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个答案,感觉就挺尴尬的,我当时不知怎么就慧至心灵了,萌萌地回复了一句:“不知道哦,没有数过呢。”在场的人全都笑了,事后好几个人夸我有幽默感,小孩子有灵气,我也因此多收了不少礼物,简直是太满足了。

后来这句话被同车的一个小伙伴学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也是来了客人,但是我们父母的上级,是来视察单位工作的。当时到了单位之后,上级领导有点严肃——虽然名义上是都带着孩子出来逛逛,但人家的心思还是在工作上,于是就问了一句,咱们这边现在到底有多少人?我的小伙伴可能是想起了我上次讲了笑话拿到许多礼物的盛况,于是还没等大人回话,他就抢着叫了起来:“不知道,没数过!”

除了上级领导象征性地笑笑之外,在场没有一个人笑,小伙伴他爹还把他拉了回来,觉得他不懂礼貌抢话说。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说出来,有趣的程度完全不一样。我说这话的时候,小孩子的稚语,是大家都心情放松的情况下说出来的,大连人当然是数不清,而且到底大连有多少人,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关系都不大,一笑了之可以缓解尴尬,当然会被视为幽默。而我的小伙伴说这话的时候,大家心情都紧张,上级领导又是真心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一个小孩子的稚语只会被当作是没有家教的表示,所以收获不到原来的效果。

因为收到过礼物,所以这件事在我的人生历程里印象非常深刻,我时时提醒自己:别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多少,那其实只是机会好而已。应该有趣的时候就有趣一点,不应该有趣的时候,千万别硬说笑话。

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个同学特别爱讲笑话,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借着书里的内容讲个笑话,因为他还蛮博学的,所以经常得到满堂彩。有一天公开课了,这个同学应该也是存了想要表现一下的心思,所以老师再次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把课本里的内容强行拉扯着讲了一个笑话,现场非常尴尬。一来他因为存心表现,所以讲得远不如平时生动自然;二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紧张,都没有心情听笑话,讲出来的趣事当然收效甚微。

那节课后,他被老师叫去严厉批评了,从此他再也不在课上讲笑话了,也许一个幽默大师就这样埋没了,但是他的际遇确实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真的别刻意地想要逗笑谁,那样没有好处。

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幽默是一件自然的事。

就像泉水,到了那个顶点,自然地就冒出来了,一切都是顺而再顺的,不落了刻意,不会让人不适。但如果水位不到,强行拿水泵抽出这股水来,不仅水不够清澈,还会让人失去了品尝这眼泉水的胃口。

换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对幽默的时机、对象、内容进行有效的甄别。

关于时机就是:现在是不是可以幽默一下?现在的气氛是不是庄重严肃?

关于对象就是:这个人能不能欣赏自己的幽默?这个人有没有心情欣赏自己的幽默?

关于内容就是:是否伤了大雅?现在讲这段幽默有没有跑题?会不会显得不尊重?

再回到篇首我们哥们儿的例子,他就是犯了上述所有的错误。当时正在吵架,虽然不是很庄重严肃的时机,但至少不是一个可以讲笑话的好时候——女孩最怕的就是男孩对自己不认真,你不用甜蜜誓言而是用小笑话来哄她,势必给她造成不好的印象。当时女友心情不好,没有心情欣赏什么小段子、小趣事,讲什么人家也不一定笑。最重要的是,现在讲笑话就是跑题的,就是对女友生气的一种不尊重。

综合来看,女友当然要生气。

综合来看,其实哥们儿也还是没有明白。

他明白不明白没有关系,女人和男人原本就来自不同的星球,彼此之间的理解非常困难,而且只要有爱在,他们总会复合的。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认清幽默的特质是非常重要的——幽默是顺其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强行刻意插入的。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电影打着“幽默”的招牌,里面穷尽了搞笑的技能,但是观众们笑不起来,就是因为太刻意了,太落痕迹了,反而不想笑了。哪怕扮再多的鬼脸,也搔不到观众那块痒痒肉。但有的幽默电影就可以很成功,没有那些哇哇乱叫的怪台词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就是一句一句很有味道的对白,观众自己跟着笑抽了过去。

爱情,艺术乃至生活,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幽默,是一种自然的气质。

链接·应景且自然的艺术

据说有次英国议会开会时,有一位议员侃侃而谈,但座位上的丘吉尔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位议员见之不悦,就补充说了一句:“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我自己’的意见。”听了这话,丘吉尔站起来说道:“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如果单纯来看丘吉尔的话,不能称为一句有趣的话,但是应了景之后,便成为一句很自然、幽默的对词。可见,自然、顺畅远远比高超的技巧更重要。

把握分寸——不走太近,是一种能力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过一句有关人际关系的至理名言:“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话就是说,如果你有事没事都凑在国君身边表示亲近,看起来好像是大红人,但很快就会招致羞辱;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黏着自己的朋友,表面看似亲密,实则朋友很快就会疏远你。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与人相交,一定要有分寸感。

什么才是分寸感?说白了就是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走太远了当然不行,但太近了往往更加不妙。在“多个朋友多条路”思想膨胀的今天,几乎是“全民皆友”,好像谁和谁都可以成为密不可分的朋友,却不知,这就犯了分寸感的大忌,走得太近,不仅不会让对方喜欢你,反而会让对方逃得一溜烟儿。所以,我们今天要强调的不是“别离太远”,而是“别走太近”。

物理距离上的分寸

某男相亲失败,到我们办公室来诉苦,他说:“我怎么那么倒霉,我真的好喜欢那个姑娘啊,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但是那姑娘莫名其妙地就是不喜欢我,而且我想再约她出来她也不肯了。”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我们一众八卦女纷纷放下手头的文档和表格,个个化身军师帮他分析原因。但无论怎么分析,我们都觉得某男言谈落落大方,基本条件也都不差,面对喜欢的姑娘也确实表现出了诚挚的热情,为什么会在相亲的路上“死”得这么早呢?

“真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干脆我再帮你约她一次吧,我的面子她肯定会给,这次我们几个埋伏在现场,帮你把把关。”最后,办公室里的头号媒人王姐拍了板。

三天之后,在王姐的努力下,姑娘再次出现,我们几个办公室八卦女兴冲冲地化装为路人甲,埋伏在星巴克里,静等着看一场好戏。

在我们喝过了几杯咖啡,用光了星巴克餐台上的砂糖袋之后,女主角来了!果然是个很不错的女孩,容貌秀丽、气质清新。某男一看到女孩眼睛立即发光,呈现出一种雄性动物欲扑的姿势,然后站起来,朝着女孩走近一步,女孩后退了一步。

然后某男又向前一步,女孩又后退一步。

然后某男又向前一步,女孩又后退一步。

然后……女孩快要退到门口了,她把两只手挡在胸前说:“那个,我们先找个地方坐下?”

某男说好好好,然后又朝前走一步,走到几乎是要触碰到女孩的距离,然后引其到座位上。坐下之后,某男的身体明显朝前倾,女孩向后仰了仰,某男的身体再次向前倾,女孩的身体再次后仰,然后某男又前倾,然后……

我们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也许女孩并不反感某男的基本条件以及他热烈爱着她的一颗心,但女孩肯定反感某男这种无限侵略的姿势。某男因为对女孩有好感,所以总想着接近对方,既然心理上接近不了,那就肉体上近一点,再近一点,却从没想到对方是不是受得了。

人和人交往的时候,物理上的分寸感非常重要,离得太远会让人觉得疏离和不尊重,靠得过近又会让人觉得厌恶甚至恐惧。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懂,但把握不准的原因在于:每个人对物理距离的分寸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近点没什么,有些人近一点就觉得要命了。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只拼命地通过“靠近”这个机械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想要亲近对方的热情,某男就是如此。没有哪个女孩面对男人一步步逼近会不害怕的——除非是很亲近的人,但某男偏偏不是。

偏偏不是,还偏偏要亲近。离太近了让对方看得见你的毛孔闻得到你的体味,对方也要担心你能够看得见他的毛孔闻得到他的体味,顿时就失去了安全感。如果这时候还有性别上的差异,那基本上就会被对方定位为“不可相交”的级别。

心理距离上的分寸

“咱俩谁跟谁啊!”

这是某同事伸手抓过我的杯子,直接用我杯子喝水的时候,说出的一句话。

当时我真想告诉她:“咱俩真的没有那么亲近,没有!请你放下我的杯子!”

“咱俩谁跟谁”,这原本是一句好话,但是近年来随着用的人越来越多,反而变成了一句令人害怕的口头语。许多人分不清自己与他人交往的界限,总觉得是好朋友了,就可以什么都分享了,什么都不在乎了,甚至什么都可以借用,却不去考虑对方是否愿意。

生活中,打着这种“咱俩谁跟谁”的旗号而刻意忽略距离感的人很多。就比如刚才拿我杯子喝水的同事,平时就喜欢和别人称兄道弟,刚进门几天的新人,她也会搂着人家的脖子当哥们儿。说到底她人真的不坏,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和她交往,因为她对我们的“门”开了,我们对她的“门”还没有想好开不开,而她无论我们的“门”开还是没开,她反正是要强行撞开,而且还要我们带着笑脸来迎接。

这样的人,往往是我们身边接触起来最讨厌的人,而这样的人,其实也是最冤枉和无辜的人,她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觉得自己一腔子热血都洒给了朋友,人家怎么就不领情呢?

因为没有保持好距离。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这样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犯过,是不是过于关心人家的隐私?是不是特别爱谈论别人的家事?是不是喜欢与别人进行私人话题的交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就会发现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做过。

如果感到一阵冷汗,那就快点别那样做了。

信息获取上的分寸

除了物理距离上的分寸和心理距离上的分寸,还有一种分寸是我们往往忽略的,那就是信息获取上的分寸。

有一天早晨,同事向大家宣布:“我今年年底就要结婚了。”

全办公室都鼓掌为她祝贺,然后各自想着应该随多少礼,送什么礼物,婚礼的时候穿什么比较好看。只有一个人张口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了。”

“啊?”要结婚的同事有点吃惊,“你怎么知道的?我之前从来没有说过啊。”

“哈哈哈,我是谁啊,我当然知道了。”

然后气氛就比较尴尬了,对于要结婚的那个同事来说,这个信息当然应该是她想宣布的时候才宣布,那样才有喜悦的效果,已经有人提前知道了,真的让人很扫兴。

这个消息是我的,凭什么你先知道呢?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你想要告诉大家自己恋爱了,却有人站出来说:“我知道我知道!你新男友我看到了,就在×××商场,看到你俩手拉着手!”这时候宣布消息的人会觉得非常失败,听消息的人也会觉得有点尴尬,不知道接什么话才好。

别人的信息,你可能已经获取了——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但都不应该抢着说出来。因为信息是有私有权的。恋爱、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只有当事人才有宣传和知晓的权利,即使你“不小心”知道了,也不要急不可耐地当作炫耀自己信息获取能力的证明而抢先说出来。保持与他人信息的距离感,知道了也好像不知道,这才是让人觉得你“有趣”而不是“有病”的好方法。

链接·让别人猜不透你

计划经济时期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青年去买肉,称了两斤肉却足足搭了半斤的骨头。青年对卖肉师傅提出抗议,说骨头太多了,卖肉师傅很牛气地说:“要就要,不要拉倒!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青年赔着笑脸说:“师傅,与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嘛,你也有求人的时候。”

卖肉的白了青年一眼:“求人也不求你!”

青年微微一笑道:“师傅,话不能说得这么绝对,你肯定得求我,而且你全家都有求我的时候。”

卖肉的一听青年口气不小,心想莫非这人是工商所或者税务局的?或者是劳动局、派出所的?总归有点来头吧,可不能惹。于是卖肉的将二斤肉拿回来,换成了一点骨头也没有的精肉。

青年拎着肉满意地说:“师傅,以后有用得上我的时候,尽管开口。”

“好好好,你哪个单位的?”

“火葬场。”

这个故事除讽刺意味之外,还着实给我们上了“神秘感”的一课。如果青年一开始就告诉卖肉师傅“我在火葬场工作,你们家总得死人,到时候总得求我”这样的真相,那恐怕别说换肉了,卖肉师傅剁他二斤肉的可能都有。但青年的话妙就妙在说一半、留一半,把最关键的部分留了下来,把模糊的、易引发人联想的部分说了出来,就往往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等到卖肉师傅反应过来的时候,肉已经给出去了,无计可施。即使是卖肉师傅不乐意,硬要理论,青年的话也不能算错。这也是另外一种分寸感让别人猜不透你,是说话的重要技巧。

丑是有罪的——别为自己的邋遢找借口

我认识一个非常专业的HR,叫玛珍,听说她慧眼识人。有一天,我约玛珍出来玩,“自取其辱”地问她:“哎,如果我面试你单位,你觉得怎么样?要我吗?”

作为一个985大学硕士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作协成员以及专业作者,我其实内心是有那么点小自豪的,我想她肯定会说她们公司最想要的就是我这样的人才吧。

然而并没有,她用犀利的目光把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非常严肃地说:“硬件条件还算满意,能力嘛,目前还没有向我全面展示,但是外形不过关。哦,我不是说你长得丑,我是说,你的打扮太草率、太丑了,我们不要丑女孩。”

玛珍所谓的“丑”,主要指的是我的裙子和鞋子,那天我非常草率地穿了一件淘宝上随处可以买到的大袍子,脚下踏了一双三十块钱左右的老北京布鞋。玛珍说:“你锁骨好看,为什么不露出来?腰很细为什么不显出线条?最容易显胖的地方是上臂,你为什么偏偏要穿这件短袖露出蝴蝶臂肉肉?”

“呃……因为舒服,而且我想着本来今天也没有什么大事,就随便穿穿啊。”我张口结舌地说。

玛珍不理会我的羞愧,继续数落我:“不,任何一次出门都不可以草率,你不知道会在这次外出遇到什么。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穿了这么一条裙子我也可以忍,但是你为什么要穿这双鞋?你知不知道,我观察你很久了,但凡你一穿平跟鞋,走路姿势就会特别‘侉’,那点气质全都没有了啊!”

玛珍这么一说,我也发现确实如此。一旦穿得随便,我整个人都随便起来了。但我依旧不太服气,我问玛珍:“我就不信你们公司没有丑女孩!”

玛珍非常自信地说:“还真没有。如果有,都被我开除了。”

隔了几天,我真的去了玛珍的公司,发现公司里的姑娘其实并非个个天仙,但个个都精神抖擞,打扮得干净清爽。我开始理解玛珍所谓的“丑”,与天生的资质无关,只与后天的收拾有关。

玛珍说:“其实女人对美女是有天生的抵触情绪的,刚开始做HR,我更喜欢那些长得不如我漂亮,打扮得也不精心的。我的理论是这样——不爱打扮的女孩,才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上。那些漂亮得像狐狸精似的姑娘,哪有心情为公司服务啊。”

“后来呢?”我问。

玛珍说:“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招了几个不注意身材、不注重装扮的姑娘,发现她们并没有把省下来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相反,她们比其他女孩更懒,更不热爱生活和工作,而且人生观也更不积极。”

“太偏激了吧?”我惊呼。

这时候玛珍招招手,茶水间角落里走过来一个干净利索的姑娘,玛珍说:“这是蒂娜,刚开始她可是一个140多斤的小胖子,我出于一个女人的恶趣味把她招进来了,其实她的硬件条件根本不合格。但是实习一年之后,我坚持把她留下来了,知道为什么吗?”

我摇摇头。蒂娜笑着说:“因为我努力减肥到了100斤,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玛珍说:“蒂娜太让人吃惊了。她不仅减肥,而且报班学色彩搭配,提升自己的穿衣打扮。本来她只用友谊雪花膏那类化妆品,后来学会了用SK2,定期保养自己的皮肤。我以为她是恋爱了,或者是想傍大款,结果发现没有,她只是想活得对自己更负责任一些。我想,能够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对工作也会负责任。当时我力排众议把她留下来,事实证明她并没有让人失望。”

我看着笑眯眯的蒂娜,说心里话,我有点尴尬,我说:“玛珍,我只是你们公司的一个外来人,你把蒂娜姑娘的事这么轻易地说出来,不好吧?”

蒂娜特别开心地递给我一杯茶,说:“不,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希望更多人知道我的事迹。如果你能把它写成书更好,我觉得让自己变漂亮,是我人生当中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放任自己丑,其实是一种罪恶。”

所以,从玛珍的公司出来,我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我回家把一些宽大的袍子全都移到了衣帽间的家居服分区,翻出了多年不用的纪梵希,同时有了这篇文章的腹稿。

放任自己丑,其实是一种罪恶。

这话不是歧视,且听我慢慢道来。

有人丑是有原因的——比如与生俱来的残疾,或者后来灾难疾病,对此我们不能苛求,更应以包容的心来对待。再比如一些专攻科研的天才也可能顾及不到外貌,我就曾在中科院见到几位女科学家,她们的外表真的经不起推敲,然而却是可敬的——她们几乎通宵做实验,为科研付出了青春和时间,没有时间再来打扮自己。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上述两种情况,绝大多数。

绝大多数人的丑是懒得对自己的费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邋遢的丑,是一种“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却偏偏不”的丑。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大康,长得不难看,家境也不算差,自从谈了女友之后就开始对自己放松,每天胡乱洗把脸,上网看小说打游戏,一刷一个通宵,眼圈乌黑,满脸长包,平时头发总是油腻腻的,衣服也不常洗,经常皱得像从地缝里抠出来的。一年之后女友和他分手了,他非常不平地大骂女友,说女友是个只看脸的肤浅女人,这样的女人不会有好报的。但是我们身边所有人都没有同情他——因为他的丑,已经让我们所有人都不能忍受了,更何况是他青春年少、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友?

“真的,如果你能定期洗洗澡,别那么宅,吃点健康的食品,挤挤脸上的包,我真的愿意跟你在一起的。”他女友曾经这么跟他说。

其实这是一个女人非常微薄的渴望了,她通过这条要求所表达的并不是要他多么帅,而是通过这种外形的转变,看到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地把问题归结在“这是一个看脸的肤浅的社会”。

这个社会就是看脸的,你不必帅如潘安,也不必美若天仙,但请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行不行?

你的脸,其实代表了你的心,只是很多人不承认而已。

毕业半年后,有次同学聚会又见到了大康,他还是那个样子,试图和所有人亲近,拼命给大家讲笑话,拉近与同学们的关系。但每次他说完话,气氛都非常僵,因为我们无法忽略他挥动双手时身上散发出来的汗味儿,无法忽略他张开的大嘴里发黄的板牙,更无法接受他喝多了酒脱下了鞋,脚上的袜子还有个洞。

本来挺好个人,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当初他入学的时候,帅小伙一枚啊,现在身边个个男生都比他顺眼。

大康因为放弃了自己的形象,也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圈子。也许事后他会骂我们,说我们个个都以貌取人,和他那个忘恩负义的女友一样。但我们宁愿挨骂也不愿意和他再来往了。

不自救的人,是不值得可怜的。

听说大康现在回老家了,没有什么工作,不知道靠什么生活。

不是让你狐媚动人,不是让你整容变脸,只是让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更美一些。变美之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有所不同,身边人待你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

雪琳是房产中介,初入职场连连呛水,尤其中介这一行,虽然近年来地位有所上升,但还是经常会遭人白眼,好像处处低人一等。刚毕业的她穿着一条普通的有点褪色的小裙子,一天到晚低声下气地跟客户们解释房源,解释纠纷。客户们表现出的不信任,以及时时会跑单的郁闷让她恨不得每天都抱着枕头大哭。后来雪琳转到一个被称作“金牌店”的门店里,业绩依旧不佳,一个月之后店长找她谈话,劈面第一句就是:“你怎么穿得这么丑?穿成这个样子,你怎么跟人家拼业绩?”

雪琳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穿得哪里丑了,干净就行呗!但随后店主就带她去了新街口,强行给她买下了职业套装,并推荐了几款化妆品给她,要她找个时间来试用看看,选一套最合适自己的。“但是,”店主说,“必须从我推荐的这几款里挑,不许再买便宜货,妆也要化起来,让店里的小芬教你。”

从那天开始,雪琳的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单元。刚毕业的她穿上了几乎半个月工资的套装,抹上了核算下来每天都要近十块钱的化妆品,把头发烫染过,以非常微妙的弧度披散下来。随之而来的是,雪琳的业绩居然也增加了。

雪琳发现,当你穿着高档的衣服,看起来成熟而且成功的时候,客户会更相信你——买卖房子是人生大事,没有客户愿意把自己这么重要的资产投资交给一个貌似连自己都打理不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姑娘。雪琳的自信和美丽相当于是一张名片,告诉客户:“你看,我对我自己很负责的,我生活得很成功的,所以你相信我,我会把你的房产问题解决好的。”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雪琳已经是某知名中介的小分店店长了,拿着高薪,辛苦而又快乐着。无论有多忙,雪琳都保持着貌美如花——不是先天的貌美,而是一种精心打扮过的、无懈可击的貌美。雪琳也始终记得把这个美貌论传给身边的店员——无论男女,都有责任、有义务让自己更好看。

“我长得丑,我就这样。”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借口。虽然相貌天生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在原有基础上更好看的能力。要想做一个有趣的人,先从做一个“别人看着顺眼、乐于见到你、不会被你邋遢的外表所吓跑”的人吧。

链接·把挑剔的目光给自己

有一天,工厂里召开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轮到评议小陈的时候,大家都说:“小陈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但就是有时听不进批评意见。”

别人话还没有说完,小陈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刚才发言的人大叫道:“你说谁?你说谁听不进批评意见?我怎么听不进批评意见了?你不跟我说清楚我跟你没完!”

这个笑话初一听觉得可笑,但细想想却有点悲哀,因为我们身边太多像小陈这样的人了。把挑剔的目光只放在别人身上,别人但凡对自己说个“不”字,都要玩了命地去反抗,一心觉得对方充满了恶意,却从不肯把目光收回来看看自身,最终只能落得个“以自己的行为证明别人的指责”的下场。

自我认同——你都不在乎你自己,谁会来在乎你

某天在商场撞到情侣打架,男的拼命要走,女的说什么也不让男人走。女人抱住男人的腰苦苦哀求,被男人强行掰开手。女的干脆就扑在地上抱住男人的脚,男人拼命地跺脚,高声叫骂。到最后,脚也抱不住了,女的干脆在地上打滚,用自己的脸擦地,把脸都擦得乌黑,还出现了伤口。这下子男人不走了,男人指着她吼道:“你看看你都成了什么样子?”

女人继续打滚而不自知,她哭着说:“我不在乎我什么样子啊!我只要你不离开我就行了,我自己什么样子又有什么关系,我只在乎你啊……”

可是姑娘啊,你都不在乎你自己了,谁会来在乎你呢?

后来,男人还是跟着女人走了,女人抹了一把自己的脸,全都是幸福的笑容,但我想这幸福的笑容不会维持太久了,没有自尊和自我的关系,迟早是要崩塌的。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受欢迎的、别人都喜欢的人,首先要做到什么呢?

那当然就是,你要在乎你自己。

成瑛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在公司里谁都爱跟她聊天。真的,你不得不承认身边有那么一种人,他们是自带光环的,当她出现之后,整个气氛都不一样了,尴尬也会变得和谐,困顿也会变得轻松,所以有聚会啦活动啦,大家都会约上成瑛,虽然她话不太多,但是很会调节气氛,有时候几个人说僵了,她还可以不着痕迹地调解,实在是一个又有趣又有料的人呢!

但是有一次,大家到外面喝酒,酒过三巡之后就互相说起稀里糊涂的话来。有个男人平时就是色心蛮重的,借着酒劲儿跟成瑛开起了玩笑,起初几轮成瑛还跟他回回嘴,把看似色情的话解释得很像笑话,但是后来那男人干脆亮出钱包来说:“成瑛,你看看,多少钱一晚上合适?”

然后成瑛就把一杯啤酒泼到了他的脸上。看着男人脸上滴啤酒的呆样,成瑛还笑着说:“反正我只知道,啤酒可能不太合适,如果是热汤会更合适,倘若是酸菜鱼的油汤,那就更加合适了。”

成瑛虽然有趣,也会开玩笑,但绝不会让你无底线地拿她开心。她很在乎她自己。

后来通过长期相处,我们越来越发现,成瑛对“有趣”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几乎不拿别人开玩笑,开玩笑也只拿对方的优点当内容,以自己为对象开玩笑的时候,她绝不会过了那个尺度——那个尺度就是她在乎自己的尺度。

我们喜欢的,也是那个有尺度的成瑛。

同样,我还认识一个也很喜欢说笑话的人——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此男从小生活在乡村,到了城市之后多少有了生活上的落差,于是拼命想要与大家合群。在极度没有共同语言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拿自己开玩笑,自己有糗事拼命讲,如果没有糗事就故意撞翻个椅子或者滑倒一下,做出“你们看,我真笨啊”的样子,来博大家一笑。大家是笑了,但是意味非常不明。如果他揉着腿上的红包时能够再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大家的笑容里带着那么一分尴尬、一分勉强,还带着一分看不起。

那绝不是朋友们想要的有趣——笑了并不代表你有趣,同样那也不是我们想要学来的有趣。

大至想要成功、成才,小至想要有趣、变美,都需要以尊重自己作为底线。

十九大之前南京安检特别严,一位大妈带着小孙子急匆匆地赶过来,不想要排那长长的安检队伍,就直接想要从旁边的免检通道挤过去。地铁安保人员很不客气地拦下来,要求大妈排队安检,大妈先是无赖地大叫“人太多了,我排不动”,见叫嚣未果,又双手合十向安保人叫道:“小伙子求求你,让我过去吧,我不是坏人。”安保人员依旧不为所动,再后来大妈就转头求正在过安检机的几个乘客说:“谢谢你们,把我的包过一下吧,谢谢你们。”见乘客无动于衷,大妈拉了一把小孙子:“快!你也求求那个阿姨。”

小孙子“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这一声哭,让大妈顿时有理了,她大叫道:“你们看,就是非要过安检,我家宝宝都气哭了!快让我们过去啊!”

小孙子哭着道:“奶奶,不是,你不要吵,咱们去排队吧……”

让小孙子哭的真正原因不是排队,而是奶奶无羞耻、无尊严地逃避排队的举动。

大妈最后也没有自己去安检,而是通过旁边一个恰好排到队的人帮她把包塞进了安检机,她带着哭泣的小孙子挤过了免检通道。其实大妈这么折腾一番,排队安检的话也差不多检完了,这频繁变脸的戏,伤了自己的尊严,更伤了小孙子的心。

小孙子已经六七岁的年纪了,这次在地铁站的丢脸,会对他的未来造成多大影响,我们估计不出。但可以断言的是:不值,为了不排队,做这样的事情,不值。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值得以牺牲尊严为代价的。比如想要变成一个有趣讨喜的人,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学不会幽默,那也就这样好了,别人讲笑话的时候你坐着听,也不是一件坏事。切不可为了博人眼球而做出伤害尊严的事情,那不会得到好评,只会收获别人内心深处的轻视。

做一个好的自己,并做好自己,这是我们学习幽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链接·自尊不是强撑来的

有个好面子的穷人去富亲戚家赴宴,冬天没有皮袍,只穿着一件单衫,他怕别人笑话他,故意摇着扇子说:“哎呀,我这个人生性怕热,即使是这样的天气也热得不行,不敢穿得太多。”

富亲戚本想接济这穷人,看他死要活子,当晚便故意给他安排睡在凉亭,还给他凉席和凉枕,说:“就怕你热着啊。”到了晚上,穷人冻得实在睡不着觉,只好起来跑步,天太黑看不清路,不小心就跌进了池塘里。

富亲戚看到了大吃一惊,急问道:“怎么跌进水里了呢?”穷人一边牙齿打战一边道:“哎呀,我这个怪毛病又犯了,虽然你很贴心地给我准备了凉席,但半夜里我还是热得睡不着,非得到水里游一会儿才能凉快下来啊。”

有面子吗?真的没有。虽然穷人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寒酸,却在一系列的失误里,把自己弄得越来越寒酸。自尊绝不是强撑来的,而是通过努力自然得来的,说白了,还是要做一个好的自己,别人才会给你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