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十年四十人
15253600000007

第7章 我的航空梦 王水福

◎出生于1955年,浙江杭州人,西子电梯集团和西子联合控股集团的创始人,现任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浙江省人大代表,兼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梯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浙江省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创新企业家、风云浙商等多项荣誉。从基层工人一步步成长为知名企业家,抓住改革的战略机遇,带领西子联合不断创新发展。2009年,西子联合成为国家重大专项C919大飞机项目九家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式进入航空高端制造领域。2017年5月5日,西子航空助力C919大飞机圆梦蓝天。

我小时候,笕桥还是杭州近郊的一个农业小镇,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蔬菜了。当时杭城东门之外都是菜地,种着油冬儿、红萝卜、莴苣、茄子等三四十种蔬菜,早在南宋,杭州就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说法,所以笕桥历来就是杭州人心目中的“菜篮子”基地。

不过对少年时代的我来讲,这些菜地根本没啥吸引力,那时候最让我感到新奇和神秘的,是紧挨着笕桥老街的军用机场。我跟小伙伴经常会溜进笕桥机场去耍子儿,远远地仰望那些居然可以飞上蓝天的庞大机器,感觉特别威武,特别了不起。

我的初中是在笕桥镇上读的,当时在我的同学当中,有很多都是飞行员和机场工作人员的子弟,他们的父母收入高、待遇好,是农民根本不能比的。特别是每天早上,有专门的班车把他们送到学校里来,所以在我们这些农村伢儿的心目中,感觉是很高端的,特别令人仰慕。

上世纪7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关键转折时期。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的亚洲政策有了新的调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来访华,其中一站就是杭州。杭州的笕桥机场原是军用为主的老机场,跑道只有2200米,没办法起降大型飞机。为了能让尼克松乘坐的波音707专机在杭州降落,必须对笕桥机场进行扩建改造。1971年11月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扩建笕桥机场的紧急指示”,决定实施“118工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机场设计方案。

一星期后,两万多军民浩浩荡荡开进笕桥,争分夺秒地打响了机场改建的硬仗。“118工程”的建设者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笕桥机场的全面改造,加长加厚了原有的飞机跑道,新建扩建了候机楼和停机坪,一条笔直的新机场路造好了,路边参差不齐的元宝树全部换成了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整个笕桥机场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大蜕变。

1972年2月26日,尼克松乘坐美国“空军1号”专机飞到杭州,顺利降落在笕桥机场。一时间,笕桥成了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那年我才刚17岁,除了远远地憧憬仰望,根本想不到有朝一日我也会跟飞机结下缘分。

初中毕业后,我先是在笕桥镇花园村当蔬菜质保员,后来做过生产队会计,还到花园农机厂跑过供销,做过生产调度,小小年纪在好几个岗位上干过。

后来,我接到厂办通知,要我转岗到车间去主持生产。当时的村办企业人员少、底子薄,生产什么产品完全是根据客户的临时需求来定的。有个客户找上门来问我们能不能生产链条,我马上说可以生产的,然后就四处求教,现学现用链条生产技术。

就是靠着链条生产,我们这家村办企业慢慢红火起来了。之后厂里又派我到杭州机床厂实习进修一年,在那边我学到了不少技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市场逐步开放,笕桥的传统行业开始恢复生机,尤其是丝绸、茶叶等最具杭州特色的传统产品,销路越来越好。这时,产品的内部搬运问题也在不少企业凸显出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杭州茶叶厂仓库需要一台电梯,但是买不到电梯,只买到一套电梯的图纸,就委托花园农机厂制造。这是一个机遇,如果抓住了,就有可能为农机厂开辟一片新天地。问题是,农机厂虽然加工过电梯配件,但要在无厂房、无设备、无现成技术的条件下完整地制造一台货梯,却是破天荒的头一回,难度相当大。

当时刚满24岁的我担任厂长,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我和几个年轻同事硬是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没有厂房,就搭起露天帐篷;没有设备,就到大厂去买已经“退役”的设备,改装一番;没有现成技术,就主动找上门去,替人家做临时工,求人教技术,我们还请了上海电梯制造专家作为“星期天工程师”来指导制造这台货梯。历经多少个日日夜夜,体味多少次失败,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1981年夏天,我们成功安装好了第一台手拉门货梯。由于没有运输条件,我们就肩扛手拉,硬是把一件件笨重的铁家伙搬到了五公里外的浙江省土特产公司工地,半天下来已是大汗淋漓,双腿沉重。尽管现在看来那是一台比较简单的货梯,但其中却凝结了我和伙伴们满满的心血。成功的喜悦,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客户也被我们的干劲所感动,他们送给我们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厂名——杭州西子电梯厂。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的步子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西子电梯厂也乘着改革的春风,踏上高速发展的快车。到1996年,西子电梯已经位居中国电梯民族品牌第一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六,前五位均为合资品牌。

那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非合资品牌企业有时连投标资格都没有,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不求得突破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西子电梯厂90%的员工是花园村村民,厂子是我办起来的,我不希望在自己手里倒闭。于是我把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几年下来,我走了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地,广泛深入地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切感受到西子电梯与国外先进同行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通过多方的接触考察,我做出了深刻影响西子未来发展轨迹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与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梯企业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求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要合资就选最好的,经过多方寻找和艰苦的谈判,1997年3月12日,中美合资西子奥的斯电梯(杭州)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在世界电梯行业,大家都晓得奥的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要在合资企业中出现“奥的斯”这个名字,他们就必须绝对控股,即股份必须占51%以上。但他们在考察了西子电梯的整个营销和服务网络后,破天荒地放弃了马上控股的原则,愿意等五年之后再进行股权交易。我感觉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这说明他们完全看好合资前景。

合资之后,我们的企业效益和实力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0年8月,离约定的转让股份期限还有半年多时间,奥的斯提出,希望能提前控股。

这个要求让我非常纠结。提前交出控股权,就等于把呕心沥血搞起来的企业拱手让给别人。别说我舍不得,公司的其他股东肯定也不会同意的。但是,我很清楚,西子并非奥的斯在中国的“独子”,当时的奥的斯在中国有三个基地,我们是最晚合资的,如果不扩大美国公司在西子的股份,人家就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放到西子奥的斯来。

最后我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同意让美国奥的斯公司提前控股,而且是让它控股80%。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美方控股后,很快把世界最先进的无机房、无齿轮的第二代电梯技术和最科学、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西子奥的斯,使得西子奥的斯迅速与世界接轨,企业产量两年就翻了一番,同时又使中方100%独资的电梯配件厂得到了长足发展。

奥的斯控股后的合资公司,五名副总当中有美国的,也有中国的(包括来自香港地区的),都很专业,我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万事都亲力亲为,终于有时间去“云游四海”,去思考西子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了。

2004年我带领西子管理层前往日本、韩国参观三菱重工、石川岛重工、现代重工、斗山重工、大宇重工。在考察盾构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规律性的特点:这些国际知名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不是跟航空航天有着密切关系的。而且我突然发现,奥的斯的母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也是如此,他们在制造电梯、空调等民用产品之外,还有一半的业务就是制造航空航天产品!

这让我猛然意识到,作为一家装备制造类企业,进入航空领域是最好的出路。飞机制造是工业之花,是最高端的制造业,一旦拥有了航空产品制造的能力,再要涉及其他任何装备制造业就都是“小菜一碟”了。

考察回来,我跟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提出今后的西子联合,不仅要守住电梯的优势,还要“天上飞,地下钻”,多维度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一个“工”字形的产业布局。

“地下钻”,指的是以盾构机为主的地铁产业,西子联合在当时已经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与日本知名盾构机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即将开始组织生产;而“天上飞”,指的就是航空产业,是未来西子要集中力量重点进军的新领域。至此,我的航空梦萌芽出土。

2006年初,大飞机项目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07年初,西子联合发布国内首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百年西子,世界西子”的发展愿景。当时,西子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开始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亟须向高端制造业发展。

2007年9月,西子联合与上海飞机制造厂正式洽谈合作,开始试制飞机零部件。与此同时,我们也与沈飞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讨合作机会,并达成了有关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旗下浙江大学西子研究院邀请了相关专家,专门从事跟航空制造有关的各种研究工作。

2009年3月,受中国商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邀请,我去上海参加了中国商飞的C919大型客机国内潜在供应商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西子联合获得了项目机体结构的信息征询书(RFI)。这对西子联合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当时报名参加C919大型客机国内潜在供应商大会的企业有400多家,因为上海飞机制造厂是中国商飞的总装制造中心,我们作为上海飞机制造厂的零部件供应商,十分幸运地从这4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列入了中国商飞C919项目的100余家潜在供应商候选名单之中。

按照中国商飞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周之内提交完整的信息征询书答复函,时间十分紧迫。在回来的路上,我就打电话给西子研究院院长樊小刚。

当时樊院长入职西子研究院还不到三个月,之前从未接触过航空领域,连飞机的机体结构都还没搞清楚呢。听到这个消息,他很欣喜,也非常清楚这个任务有多么艰巨。

他们连夜开会,召集了我们集团内部的精英团队成立项目组,发动大家集思广益,请教了之前与我们合作过的多位航空专家,项目组通宵达旦忙了一个礼拜,总算及时把信息征询书答复函送到了中国商飞。紧张地等了一个礼拜,中国商飞的通知来了,我们提交的答复函被评定为合格,就是说我们获得了投标的资格。

接下来就是正式投标了。当时的候选单位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航空名企或历史悠久的飞机制造企业,竞争相当激烈。我们整个集团都动员起来,组建了八个项目组,整整60天,日日夜夜地拼。

航空制造业的门槛是很高的,并不是说你给一个现成的产品,检测合格后就可以用到飞机上去的。他们不是只看表面,只看结果,而是要看你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整个过程都必须是有详细记录的。所以,任何一家企业想要踏进航空制造业的大门,都必须先投资建厂,把生产线先做好,然后认证合格了,才会有业务交给你。

而在这一次的C919项目投标中,中国商飞欣喜地发现我们与上海飞机制造厂、沈飞集团均有合作基础,并且当时我国要汇全球之智、聚全国之力来做这个大飞机,其中有一个考虑,就是做民机一定要有民企参与,像鲇鱼效应一样把C919大飞机制造的整个机制做活,所以在最终选定的九家机体供应商中,就特意留了一个名额给民营企业。

结果这个机遇被我们抓牢了。2009年5月26日,在400多家报名单位中编号为第99位的西子联合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重大专项C919大型客机项目九家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营企业。

进入航空业十年,痛并快乐着,非常感谢中国商飞把西子领进了航空制造业的大门。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中标归中标,中了标以后怎么让项目落地,这才是更加艰巨的任务。大家其实都还蛮迷茫的。

当时浙江的航空制造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航空配套产业严重缺乏,从金属件到复合材料件,从机械加工、钣金到热表处理、装配,所有工序都需要重新建设,再自己去一个一个地通过认证。专业人才也特别紧缺,每次我们组织的招聘,应聘的当地人基本都是没有航空制造从业基础的,招工和引进人才都非常困难。

面对重重压力,各种牢骚和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都说我这是在吃“二遍苦”。

不过我心里最清楚,要想进入航空制造业,必须经历一个长期亏损的阶段,不花个十年时间,不投下十几个亿,根本没可能成功的。假如用这十几个亿去做房地产,很有可能收回来一百亿都不止。但是我经常跟大家说,企业到了这一步,现在我们应该追求的,不再是高速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

目标始终是明确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把生产线建起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先到沈阳去建厂。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沈阳的航空产业氛围浓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密集,而且在投标参与C919项目的过程中,西子联合与沈飞集团也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当时沈飞集团正在做美国的赛斯纳通用飞机,了解到西子联合在电梯、立体车库、盾构机等装备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和实力后,主动来找我们合作。我们当然求之不得啊,所以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供应商。

听说西子联合要在沈阳建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很重视,给我们一路开绿灯,只用了三天时间,我们就完成了所有的注册手续,落户在了沈阳光电产业园。

一天夜里,我跟樊小刚去看我们租用的厂房,发现前面正好有另外两家沈飞集团的供应商企业。我们一商量,决定趁着天黑去“刺探”一下军情,看看人家的厂房是怎么布局的。结果,我们扒着窗户往里看的时候,招来了人家的看门狼狗,对着我们两个大男人一通狂叫。@@六

随着西子航空的名气慢慢叫响,我们开始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加拿大庞巴迪宇航等世界著名的航空制造公司进行交流与合作。听说我们的母公司西子联合是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旗下奥的斯公司合资的企业,实行的是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ACE(获取竞争优势)管理体系,他们都蛮认可的。

前景好像一片光明。但是现在回头来看,那时我们还是把问题想得简单了。西子航空的竞争对手,如波音的供应商,它们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已经经历三四代人的运营,其成熟度、默契度、生产制造效率是难以想象的,跟它们竞争,相当于虎口夺食。为了成为五大航空巨头的供应商,西子航空至今已通过了286项特种工艺资质认证。西子紧固件打破了高端航空紧固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从2010年起,波音公司开始派员到西子来考察认证。起先,他们只是不断地派人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到处转悠,仔细观察,不停地拍照。这样一直跟踪考察了整整五年,派员过来有200多次,对我们整个生产流程一步一步地跟踪检查,直到他们觉得差不多了,才坐下来跟我们正式谈判。

在波音公司的认证系统面前,我们原先引进和培养的人才都不灵了。我们有很多一线员工,都是好不容易从国内几大飞机制造厂招募来的退休技术工人,有的甚至还是从新加坡等国家的航空修理厂花大代价引进的。可是波音公司对这些老员工完全不买账,他们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培训,拿到认证之后才能上岗。

在培训认证过程中,他们还有一个“一二不过三”的警告制度,起先大家都想不通,私下议论说,我们都是经验十足的老员工了,又不是啥都不懂的新人,你波音公司凭啥来指手画脚,非要以你的标准来约束我们?有几个老员工“莫名其妙”地吃了警告之后,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看到自己的员工受这样的委屈,我心里也发堵,但对于波音公司的良苦用心,我也是理解的。这就好比是经验丰富的中国老司机,你让他去美国考驾照,很有可能是考不出来的,因为他有很多习惯已经养成了。而对于像波音公司这样视标准化如生命的企业来说,任何一点不符合标准的习惯都是不能容忍的。只有这样铁面无私,才能把员工的思维方式、经验习惯全部纳入他们的规范体系之中,才能做到整个生产流程的可控和可追溯,才能保证最终出品的飞机万无一失。

所以后来我们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并在公司设立了培养航空专业技术工人的“零号车间”,从头开始培养他们的工作习惯。经过半年的培养与磨合,西子航空派出的所有员工都通过了波音公司的认证,这时才终于可以正式接产波音公司的航空零部件了。

正式成为世界级航空制造企业的供应商,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

我们为C919研发制造的主要是两个舱门,一个叫应急发电机舱门(RAT门),还有一个叫辅助动力装置门(APU门),因为很多技术攻关都太专业,我就不详细说了。

我们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投入了至少5个亿,经过各项航空技术认证,圆满完成了 C919大飞机的前起落架舱门、方向舵、升降舵、铁鸟工作台等试验件的研制任务,在新材料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为C919其他结构及系统供应商提供了多项转包服务。

2015年11月2日,我国第一款自行研发制造,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的总装下线仪式在上海浦东举行,为了亲眼见证这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我跟公司几个骨干前一天晚上就聚集在了大江东生产基地的宿舍里。从这里出发去上海,比从杭州市区出发更近。

第二天凌晨四点,天还墨赤铁黑,我们就起了床,吃过食堂给我们准备的包子和豆浆,就心情激动地乘车赶赴上海。

我特地穿了一套剪裁得体的深色暗条纹西装,胸口别上了银光闪闪的C919形状的胸针,这胸针是中国商飞特意附在邀请函里一起寄过来的。

那天上午天气特别好,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祝桥基地的厂房里,几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制造者、媒体记者和各种肤色的供应商挤在一起,心情都很激动。

当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大红幕布拉开,一架C919大型客机在牵引车的带动下慢慢推出来的时候,现场的气氛快要炸了,掌声和欢呼声排山倒海,经久不息。看到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我的祝贺视频,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出来了。回想这些年来造飞机的过程,太艰苦了,但是也太值得了。

2017年8月,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在香积寺路杭州档案馆内举办了一场“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史料图片展”。这是民国时期建在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旁的飞机制造厂,是中国现代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我去参观了,当时就觉得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因缘。看来现在我做飞机,的确不是心血来潮,笕桥就是一个与航空制造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尽关系的神奇地方。

这不仅更加坚定了我的航空梦,也使我开始更加关注起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的那段特殊历史。这些年,我一直在做着一项致力于弘扬笕桥传统特色、推进笕桥再次腾飞的工作。我觉得,发掘和保护中杭厂的历史文化,应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两者之间完全可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2017年底,笕桥商会总部大厦建成,我发起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源于“笕桥情结”。我们西子刚起步就是在机场路上的迎宾大道62号。当时笕桥最早的一批企业几乎都聚集在迎宾大道上,以制造业为主,现在其中不少企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日新月异的城东新城建设,不适合再拓展设施厂房、生产车间,但是土生土长的笕桥人的乡土观念都很重,他们都希望能在这片家乡的土地上继续发展。所以早在2011年11月,我就跟万事利集团的屠红燕、杭州湾建筑集团的黄妙福等“老笕桥人”一道筹划并启动了这个项目。

我在这座象征着我们笕桥企业家吃苦耐劳、勤奋创业的笕桥商会总部大厦院内立了一架退役的战斗机。我是想以此来唤起社会大众对笕桥航空历史的更多关注。

后来我又专门邀请了对中杭厂历史很有研究的原浙江省机械工业厅老厅长金垒允来大厦参观指导,我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想在笕桥商会总部大厦里面腾个地方,搞一个“笕桥航空纪念馆”,把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笕桥机场、“八一四”空战等史料陈列展示出来。

我的具体设想是通过80幅铜版浮雕,把中杭厂的历史反映出来。金厅长是这方面的专家,收集了很多中杭厂的历史图片资料,我想委托他帮我们精选80张照片,用来制作铜版浮雕。金厅长听了之后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还建议我放一架P-40飞机,他说,在中杭厂生产的飞机当中,P-40战斗机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最好能搞一架,哪怕是模型也可以。

所有这一切,都是我航空梦的一个个影像,我坚信西子航空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也将继续做一个追梦人!在“强起来”的新时代,西子联合正不断努力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千亿西子”不会是梦!

(王水福/口述 陈博君/整理)